通过饮茶迷上中国传统文化
进入颜超经营的茶文化会所,即刻便感受到徽派文化。迎宾处以青砖黛瓦砌成影壁墙,上装饰以精美“五龙戏珠”壁画,前置青花龙纹大缸,与壁画中的五龙遥相辉映。影壁旁配以石桥,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之景,潺潺的流水与婀娜的荷花,瞬间平复了城市的喧闹。曲径回廊处为会所“中正堂”,精美的雕花红木屏风、古典的花梨桌椅,配合悬挂于墙面的青花瓷板画,烘托出堂内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屏风前陈列的一座关公像,更是将“中正”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会所内处处以徽派风格为基调,以楼梯为中轴线,中为厅堂,两侧为室,走廊处点缀以红色灯笼,与暖色灯光的配合,总是让来客的心头备感温馨。顺楼梯而上,会所二层是集养生餐饮与瓷器展示于一体的“养生堂”,三层为采用敦煌石窟设计风格的“结缘堂”,远离了尘世的浮躁与喧闹。而这一切设计都出自总经理颜超之手。
至于为何要将会所的设计定格为徽派特色,他坦言源于自己的偶像——徽派代表、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他眼中,徽派文化的整体风格非常有特点,不论青砖、灰瓦、白墙,还是石雕、砖雕、木雕,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徽派文化更注重艺术性,更能体现精神层次。
尽管颜超年纪不大,却对徽派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直言自己从胡雪岩身上学到诸多受用终生的经商理念。“胡雪岩的传奇经历事实上在告诫后人,从商要以诚信为本,且在勤劳创业的同时,讲求方法与技巧。胡雪岩常说‘借势、造势、用势’,即借别人的势,做好自己的势,并且用好自己的势。”颜超告诉记者,作为公司老总,每天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长久以来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晚不论何时到家,都会泡上一壶茶静静思考,一天中见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有哪些得与失。渐渐地,通过饮茶,他更加迷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从中吸收的很多养分都用到了实际经营中,获益良多。
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深刻地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得以进步。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颜超,也正是在一次品茗反思中萌生出开办会所的想法。初衷很简单,一来是想为更多企业老总、高管搭建一个沟通思考的平台;二来则是想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的合奏,壶与茶的结合,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弘扬传播了传统文化。目前,会所主要针对会员服务,客户群体中大部分都是金融圈、地产圈、贸易圈的老总。“会所不同于麦当劳、肯德基,不可能影响社会的广大群体。所以,做小众并服务到位才是根本。”
茶道让人静心从容专注单纯
与其他会所的经营理念不同,颜超主张产品与服务结合,譬如会所产品包括紫砂壶和茶叶,皆自己设计生产、种植,而一些瓷器也由自己定制烧造。颜超说:“目前,会所的特色茶包括红茶、绿茶、普洱茶。红茶、绿茶产自宜兴,我们有自己200亩的茶园用来种植茶叶,每年全手工制作的茶叶约有50斤提供到会所。与此同时,在普洱茶上,我们选择班章村的老茶王树,每年大概有20饼的礼品茶送给高端客户。而会所中的紫砂壶也是定制的,有两大特点,一是保证原矿,二是制作上全部纯手工,不会采用模具,款识上有专款。”
此外,会所除了提供客人饮茶服务,还有给会员提供针灸、中草药、物理治疗,及对艺术品的鉴赏,每年还举办一次佛教文化或道教文化的旅游。同时,还有古琴、古筝等传统音乐的培训,力求使会员感到身心健康的同时葆有幸福感。“将高端客户群请进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当他们走出去时,带着我们的产品,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进行传播,这是我们的理念。”颜超如是说。
事实上,广义上讲,传播传统文化归根结底是要传导一种生活方式。当今社会,多数人都只顾在追逐财富的路上狂奔,尽管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富足。这样的迷失,表现在个人身上,是精神的空虚和心灵的孤寂;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是人际的疏离和冷漠;表现在社会中,是道德的滑坡和底线的沉沦。身处如此大环境,被财富所困的现代人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焦虑,害怕失去灵魂的他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诉求。而茶艺的最高境界,便是希望人们在品茶时抛开杂念,修炼内心。在颜超看来,喝茶会带来与人生有关的四个意义:第一,喝茶会让人静心。从前烧水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以前是烧木头,一烧就要一两个小时,水煮好,再泡好茶已经2个多小时,这时你的心会异常安宁;第二,从容。喝茶的整个过程包含很多细节,你快不得,所以你的心就变得从容。第三,专注。泡茶是一个接着一个步骤,品茶者会在专注中完成。第四,单纯。喝茶时不会想东想西,你会回到一个很单纯的状态。从这四个意义上讲,茶道中孕育禅机。就像繁体的“禅”字,左边是“示”,右边是单纯的“单”,而“禅”就是单纯的心,回归到自己最单纯的状态。
喝茶是种让人亲近自然的心境
通过经营茶文化会所,颜超对品茗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心烦意乱之时,我是决不喝茶的,即使口渴,宁肯干渴着。每与茶相伴,我总要平心静气,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让茶香润泽口齿之间,再缓缓咽下,于是两颊舌间顿觉溢溢生津,回味悠长。即便独自一人在家,那案头的一杯茶也会让我排烦解忧,心静如水,进入悠然神往,心灵纯净的忘我境界。”
在颜超眼中,茶是一种心情,喝茶是一种心境,呼唤着人亲近草木,回归自然。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难得有一刻闲暇去享受闲适如“茶”的心情。但有空时坐下来,放松身心,沉静心情,喝一杯好茶,聆听自我的心声,也是一种情绪梳理。可以说,茶是中国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的一大载体,颜超建议80、90后年轻人不妨尝试着远离现代喧嚣,在品茗中亲近传统文化,提升个人品位与修养。要知道,中国茶文化的关键不在于茶叶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内涵。从茶文化的内涵上看,其“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最为重要,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发,若再品出更深的境界,就成了禅宗开示以及茶道的精神之源。茶文化由于有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等,这便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但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两者相结合。先前,中国老百姓不太注重茶文化,因为每天要饮茶,方知青、红、黄、绿茶之类,这多半是和自己的饮茶习惯有关。但是,真正喜爱和关心茶文化的人,并不注重茶类、茶品之分,而是关心这些茶的“味”外之音——一种民族的审美趣尚,浸润着一派清雅的文化氛围,涵养着一个廉净的精神境界,充溢着一缕优美茵蕴诗意,提升着一种道德的精神素质。所以,茶文化精神层面上的一切是关键,是年轻人叩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颜超说,会将茶文化会所当作毕生的事业悉心经营,他不希望那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从80、90后这一代开始出现断层。为此,他愿意付出所有的时间、精力与心血。
品茶 就是品其味,是一种极优雅的艺术享受。品茶讲究的是程序。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如今茶文化更是风靡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喝茶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更因为品茶本身就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补充人体水份不足。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体力流失之后,大口大口的急饮快咽,直到解渴为止。对于茶叶质量、茶具配置、茶水选择,以及周遭环境并无太多要求,只要能达到饮茶卫生标准就可以了。 品茶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解渴,重在精神,将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仔细体会,徐徐品味。茶叶要优质,茶具要精致,茶水要美泉,泡茶时要讲究周围环境的典雅宁静。往往邀两三知己,围桌而坐,以悠闲自在的心情来饮茶。通过茶颜、观色、闻香、尝味,从中获得美感舒畅,达到精神升华。其主要目的在于意境,不在喝茶之多少,随意适口而停止,‘解渴’在品茶中已显得无足轻重了。
品茶,就是品评茶味;饮茶。一般来说,这是一种较为优雅和闲适的艺术享受。下面是我整理的教你如何品茶,欢迎阅览。
教你怎么品茶
选择与茶叶相符的的茶壶,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这好茶叶也需要好的茶壶来配,茶壶的质量影响泡茶的效果,如瓷壶属于密度高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清扬,适合绿茶、香片、清茶、红茶等清扬风格的茶叶。而陶壶则属于密度低的茶壶,沏出的茶香味低沉,所以适合选用普洱、铁观音、佛手等味道低沉的茶叶。
步骤阅读2
选择一个雅致的环境,泡茶不仅要讲究器皿,还要讲究周围环境,一种典雅宁静的环境,有利于心境放缓,而且可以给精神一种升华,美景加之茶香味,人生一大乐哉。
步骤阅读3
泡茶前需汤壶与温杯,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倒入茶壶中,放置三四分钟,然后将水部分倒入茶杯,部分倒掉。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去除壶内异味,二是温壶之后有助挥发茶香味。温水在杯中也放置三四分钟后倒掉,以达到温杯的效果。
步骤阅读4
冲茶时最好高冲低泡,高冲既是冲泡时需高提水壶,使水自高点下倾入水壶内,这样可以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能更好的泡出茶味。低泡则是在倒茶时,让壶嘴与茶盅距离较近、较低,以保存茶的香味。
步骤阅读5
观茶,用水冲茶时,可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的画面。在茶叶侵泡时,则可欣赏茶叶逐渐展开的过程。茶泡好之后,可以观其颜色,用视觉感受茶的香味。
步骤阅读6
闻茶的香味,在喝茶之前,要端杯至于鼻下,轻吸气,以感受茶的香味,还可置茶杯与嘴唇部平行的前方,一手置杯,一手在茶杯外侧轻敛茶气与鼻息处。
步骤阅读7
品茶,品茶时可先呷一小口,在口中展开,闭目慢慢的感受茶的味道,最好低头品茶,因为口中上颚与鼻腔的交接处是嗅觉对香气最敏感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感受茶香味。
步骤阅读8
回味茶的余香,当饮一口茶之后,不要急于第二口,先回味一下留在口中的余香。
正确的品茶方法
一、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备: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对开水、茶具、茶叶和环境四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洗(温):
指对茶具的热烫、清洗过程,主要时为了温杯和消毒。
三、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取(选):
按客人的习惯、喜好,准备各种茶叶品种,以供客人选择饮用。
四、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沏(泡):
沏茶时动作要轻柔而稳重,倒开水也有讲究,把茶壶上下拉三次,即行家所说的“凤凰三点头”,有助于使杯中茶叶能均匀地吸水。
五、品茶的正确方法之端(敬):
端茶给客人,万万不可用手抓提杯边缘或直接握住杯身。正确做法应该是用左手托住杯底,右手稍微扶住杯身即可。
六、品茶的正确方法之品:
客人接过茶后,出于礼貌,不应举杯一饮而尽,可从杯口稍吮一小口,茶水经过舌头,扩散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则自会体会到品字的含义。
七、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斟(加):
给客人斟茶,切忌等客人杯底将露再加开水,而应该勤斟少加。俗话说“浅茶满酒”, 要注意礼节。
八、品茶的正确方法之清:
清洗茶具须等客人离开后方可进行,清洗之后存放好以待下次使用。
如何品茶?正确的品茶步骤介绍
1、闻茶香
首先把茶汤倒入白瓷杯或闻香杯里,用鼻子细嗅茶叶的香味,如:花香,奶香,果香等气味,这些香味跟随茶叶种类及制法而产生的。闻完香气后,开始找臭味,如臭青味,酸味,霉味或杂味,这些味道来源于茶叶制造的过程或收藏不当所导致。
2、观茶色
闻香之后,要观察茶汤的颜色。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明亮、清澈。若茶汤颜色太浓或太淡,可能是茶泡得太久或是泡得时间不够。一般专业的品茶人士只要一看茶汤,便能知晓茶是否泡得合宜。
3、饮茶汤
观察完茶汤的颜色后,小口品饮,把茶汤含在口中,舌尖不断搅动茶汤。涩的味觉在舌尖,苦的味觉在舌根,用舌头搅动茶汤有助于促动舌头的味觉,品尝出茶汤的苦味,甜味及涩味。
4、看叶底
茶水吞下后,稍微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动。这样有助于茶香送到喉咙,产生所谓的喉甘。品饮之后,把茶叶倒出,观看茶叶的完整度、大小情况。通常好的茶叶是完整无缺的大叶片。
长期生活在纷繁,都市的人们,整日与钢筋水泥的建筑打交道,在灰尘喧嚣中行走,心也随之疲惫吵闹。我们很难在城市中寻找到一处清净的角落,忧愁烦闷也自然随之而来。此时,如果我们能离开城市几日,到山野间,看着蓝天碧水,轻饮慢品一杯清茶,一定会使心性变得纯净起来,那些烦恼也自然可以化解。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自然会有清心净心的作用,它有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在饮茶中获得清净之感。他们特别喜好在品茗中论经议事、轻吟浅唱、对弈作诗,以追求高雅享受的同时,也除却内心的繁冗。茶的清静之美是一种柔性的美,和谐的美。古代的文人雅士介人茶事活动之后,发现茶叶的这些特性与他.们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的审美情趣都有相通之处,于是就将日常生活行为的饮茶发展提升为品茗艺术。而这种品茗艺术的性质自然是与茶叶的自然属性一脉相通的,都具有清、静 的本质特征。他们通过饮茶品茶创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内心的每一个角落时,心灵便在这种虚静中显得空明,精神便在虚静中升华净化,人 们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 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写的就是茶的特性;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 新茶》中提到:“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也 是茶可以使人清净;北宋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同样指出茶的功效——“祛襟涤滞,致 清导和”;明代朱权在《茶谱》中也提到:“或对皓月清风,或坐明窗静牖,乃与客清谈款 话,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由此看来,古人从喝茶中得出了 “茶可清心静心”这一结论,这对我们后人来说,无 疑是极有启发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功利的世界中,人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忙碌,因而,我们常常忽视了那些生活中原本十分美好的东西,甚至一次次地与快乐和幸福错过。人们 渴望清净、安宁的心情,渴望不被尘世所困扰烦忧,同样也期盼远离喧嚣,追求向往的东 西,于是,茶便成了我们最忠实的朋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3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昆仑雪菊价格区别
下一篇: 农药残留标准不再并存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