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瓷都-----景德镇

茶百科 2023-11-13 18:30:03

瓷都-----景德镇

北宋景德元年 (公元1004年), 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到元代, 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青花瓷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美程度。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色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
我国瓷器为色釉装饰,大约起源于商代陶器。
东汉时期出现了青釉瓷器,唐代创造了黄、紫、绿三彩,称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 红、紫钧、黑釉等。
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 到 了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颜色釉取众之长,尽人工之巧,承前启后造诣极高,创造了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
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宋朝时为河南钧州禹县烧造,从明朝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钧红瓷。
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创造了祭红。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
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 古 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
郎窑红又叫宝石红,色调鲜艳夺目,绚丽多彩,亦很受人喜爱。如今景德镇已恢复和创制70多种颜色釉,如钧红、郎窑红、豆 青、文青等已赶上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还新增了火焰红、大铜绿、丁香紫等多种颜色釉。
这些釉不仅用于装饰工艺陈设瓷,也用以装饰茶具等日用瓷。
使瓷器白如五、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特点更加发扬光大。

千年瓷都景德镇,除了陶瓷,还有江西最美的瑶里古镇?

最早对景德镇的印象,源于书本上的介绍,知道是千年瓷都、瓷器之乡,虽然以瓷器闻名中外,但景德镇可不仅仅只是一个?瓷都?。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现下辖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东南与著名的油菜花之乡婺源相邻。早在民国时期,就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为全国四大古镇。

江西最美古镇?瑶里古镇

瑶里古镇,位于浮梁县,是景德镇的陶瓷发祥地,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千年瓷都景德镇,除了陶瓷,还有江西最美的瑶里古镇

这里群山环抱,溪水从古镇穿越而过,小桥、流水、清代名居、古码头,绝美的古朴背景,让这里成为了拍照的绝佳场所,随手一拍就是文艺大片。

古镇不收取门票,但景区内的单独景点需要收费,比如千年古城、汪胡冰臼大峡谷、绕南古窑文明遗址、高岭土矿遗址园区(由高岭和东埠两个景区构成),如果购买这5个景点的联票,价格为150元。

古窑民俗博览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位于昌江区枫树山蟠龙岗,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旅游景区,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

景区分为历代古窑展示区、陶瓷民俗展示区、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三大区域。

这里汇集了古建筑,古作坊,古工艺,古窑房,古园林,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缩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清代镇窑、明清御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等各式各样的瓷器品种。

陶溪川创意广场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比如北京的798,广州的红砖厂,那么景德镇的陶溪川应该也是其中之一,从名字到大门的形状,就显示着这里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喜欢拍照、喜欢艺术的文艺青年,这里一定是不能错过的了。

PS:夜景更给力哦!

中国陶瓷博物馆

中国陶瓷博物馆是中国国内首家大型陶瓷专题艺术博物馆,前身为景德镇陶瓷馆。在这里,你可以系统地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与发展历史。

这里收藏着自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名品佳作。无论是碗、盘、杯、碟、壶、瓶、罐、雕塑等造型,还是拉坯、印坯、镶坯、注浆、机压等各种工艺,你都能看到,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不少外国瓷和外地瓷,其中近现代和当代景德镇陶瓷精品,更是景德镇陶瓷馆独有的。

去到景德镇这个瓷器之乡,怎么能不体验下自己动手做陶艺呢?

找家陶艺店,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为自己做上一套陶艺带回家,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瓷都为何特指景德镇?

中国瓷都只有一个,景德镇从宋代开始,一直为皇家宫廷生产瓷器,因生产了有“假玉器”之称的“影青瓷”,宋徽宗就把景德年号赐给了景德镇。早在汉代,这个地区就已,烧制出器表施有釉的“青瓷器”。而现代人对于工业陶瓷需求量大,加上对陶瓷的了解不深,于是产生了错觉:地板、洁具都算陶瓷,而忽视了陶瓷的本身--手工陶瓷。景德镇手工陶瓷从业者数量世界第一,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景德镇市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

景德镇周边有优质的瓷石泥,它的含铁量很低,白度很高,钾钠的含量很高,它的瓷器温润如玉。高岭的土是全世界高岭原料里面最优质的原料,特别是高岭麻状土是玉土,是宫廷用瓷,御窑用瓷的专门垄断的瓷土。这是第一个原料优质。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全世界、全中国任何窑口的装饰都没有景德镇丰富,这是其他窑口不可比拟的。另外,景德镇的手工绘制技艺也是中外很多地方难以比拟的。

书上的景瓷生产据有关史料记载,汉代以后的景德镇地区,已有各种各样的瓷器生产。晋代时,有个叫赵慨的人,曾为当时景德镇地区瓷器质量的提高作出过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人尊称为"师主",历朝立庙祭祀。到了公元583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为了造豪华的亭台楼阁,下诏令要这里窑户烧造雕镂精巧的陶瓷柱,以供皇家使用。隋代,隋炀帝又要这里造“狮象大兽”两座献给皇宫。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地区制瓷业已有相当的技艺水平,瓷器产品有了较大的影响。

自从元朝开始,景德镇陶瓷就是1300多度的环境下烧制,瓷化程度非常高,而且白里泛青,有玉的效果。它的白度、它的炼度是非常高的,吸水率是非常低,不怕刀划,耐稳定性是很好的,容易洗涤,历久弥新,耐腐蚀,是其他窑口难以比拟的。景德镇的瓷器之所以发展的非常快,一直是领先地位,它有它的特殊性。

本世纪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市区的黄泥头、白虎湾、胜梅亭、盈田等地发现了很多的五代窑址,挖掘出了大量的瓷器碎片。这些瓷器碎片确切地证明了那个时期这里烧造的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而且以青瓷为多。这个时候生产的瓷器器型主要是盘、碗、壶、水盂、碟等。瓷胎有厚有薄,釉色是被称为“蟹壳青”的青釉,近似越窑的色彩,有些瓷器略带绿色,与玉器很像,被称为“假玉器”是很贴切的。

值得一提的是,唐末五代时,景德镇除烧制青瓷外,还是南方烧造白瓷最早规模最大的窑场,仅白虎湾一处就有30多座。从现存的大量出土资料看,白瓷色调纯正,洁白度高达70度,吸水率、透光度都达到现代瓷的标准,瓷质超过越窑,冠于当世。

对景德镇来说,宋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在宋代之前,景德镇曾有过好几个名称: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皇帝“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此以后,这里就叫“景德镇”,名称延用延用,到现在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

此外,景德镇也是唯一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并以生产陶瓷著称的城市。改革开放后,景德镇是首批24个对国外开放的城市,主要是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便是现在,景德镇陶瓷依然以高品质获得了世界的肯定。

尽管工业化进程加快,很多传统艺术小时,庆幸的是这并没有摧毁景德镇陶瓷艺术,相反让景德镇更具魅力。那里的陶瓷艺术家最多,在资源承载达到上限、人们重视健康和个性的当下,一些以建筑陶瓷为重点的城市,遇到了瓶颈,转型是必然。而景德镇一直以手工制瓷为主,有着数万景漂,是已经家的天堂。

目前,景德镇还有微拍号线上拍卖平台,引导艺术家借助移动互联网,普及陶瓷艺术教育,传承陶瓷艺术这国之瑰宝。“微信搜索微拍号”,就能上传作品,艺术爱好者参与陶瓷艺术创作,对于这一古老艺术的传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据了解,在没有微拍号之前,大多陶瓷艺术家无法接触互联网。很多手艺人不会用电脑,工作室存放电脑也没有条件,这是景德镇陶瓷难以流通的最大障碍。智能手机的普及,不仅方便了艺术家,也让社会更动景德镇陶瓷艺术。景德镇之所以被誉为瓷都,是因为历史悠久,没有断代,这里的分工精细,也是吸引艺术创作者的地方。

看江西编辑:徐金荣

为什么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在中国,有一种泥土烧成的器物与国家同名;在中国,有一个男方小镇用一位皇帝的年号命名。是谁能有如此大的名号,又是谁能有如此的殊荣?这就是瓷器,就是景德镇,一个千年窑火不熄的东方之城。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频鄱阳湖,北靠长江,面积5248平方千米。景德镇与河南凤仙、湖北汉口、广东佛山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1982年成为中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是烧瓷的历史由来已久,史料上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新平,就是景德镇最早的名字。这样算起来,景德镇生产陶瓷已经有2000年之久了。

唐代,当时改称昌南的景德镇出了两位烧瓷匠人,他们把自己制作的瓷器千里迢迢到长安,以求卖出个好价格。他们的瓷器质地细腻,酷似美玉,人们纷纷购买。有好事者又把买来的瓷器进献皇帝,景德镇的瓷器立刻受到了皇家的喜爱,从此,景德镇开始为朝廷生产贡瓷。从宋代开始,景德镇独创了一种叫作青白瓷的新品种。这种瓷器青中有白,白里泛青个,釉色像玉一样润泽有光,在湿润的釉色下,刻花、印花的纹饰清晰可见。在崇尚白色的元朝统治者眼里,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就是上天赐予的珍宝,很快,立足未稳的元朝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专门督促瓷器的生产。元朝中期,景德镇的白瓷烧制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是高岭土的发现和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胎法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瓷器的物理性能,使瓷器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300摄氏度以上,出现了世界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高温硬质瓷。

也许是受到波斯人装饰风格的影响,一种在素白色的胚体上描绘图案的釉下彩技术,这时在景德镇趋于成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青花瓷。

元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很快成为阿拉伯人喜爱的商品。他们发现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妙之物完全不同于当地的陶器,质地洁白细腻,上面装饰着鲜艳的蓝色花纹,轻轻一敲,就会发出银器一样的声音。很快,这种青花瓷就成为那里的苏丹和贵族们陈列在宫室里的奢侈品。

明朝建国第二年,景德镇就设立了御器厂,由朝廷委派督陶官并由国家投入资金,专门为皇室和朝廷大臣们烧制祭祀和生活用品。15世纪初,三保太监郑和携带大量丝绸和景德镇烧制的瓷器,7次出使当时称为西洋的南亚和西亚诸国,引发了中国海外贸易的热潮。当这些充满异国情调的瓷器出现在欧洲人面前时,引起了上流社会狂热的追捧。一时间,中国瓷器的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被欧罗巴人称为白色的金子。英格兰人还用瓷器来称呼、表示生产它们的未知国度-China。

景德镇的瓷业生产离不开水。流经镇上的昌江,带来了上游的制瓷原料,又带走烧好的瓷器。这些瓷器用木船装载,顺昌江而下,进鄱阳,入长江,行销全中国。烧瓷工业的迅猛发展,使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

公元1644年,清朝顺治皇帝入关,把景德镇的陶瓷业又带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清朝把明朝的御器厂改为御窑厂,选派内务府官员驻厂督造,这时的制瓷技艺日益精湛,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中的玲珑瓷、粉彩瓷和高温颜色釉,正是在这期间发展起来的。

2003年,中国第一驾载人航天发射成功,景德镇无比自豪地说:“跟随杨利伟上天的,还有我们景德镇造的呢!”这次景德镇飞上太空的产品,不是陶瓷,而是宇航员的座椅。从木质传统的水车到生产尖端的产品的转换,景德镇仅仅用了30年时间。

景德镇的变迁史,是从“瓷都”变为一个工业城吗?

虽然说江西人目前经常自嘲本省在国内?存在感不高?,但江西省内却存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极高的地方,这就是?瓷都?景德镇,这里自宋代开始就是中国制瓷业最重要的中心,而瓷器在古代则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深受海外市场欢迎,也因此,景德镇的名气也是享誉世界。

但是,今天江西的景德镇其实和大家脑海中的景德镇还是有相当的区别,首先,景德镇现在并不是一个镇,它是一个地级市;其次,目前景德镇虽然也打?陶瓷文化?来开发旅游,但景德镇目前的主要经济产值和财税来源不是陶瓷产业,而来自其它工业。

从?镇?到?市?,这不知道升了多少个等级,那么古代的景德镇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古代景德镇瓷都兴起

制陶,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工业活动,景德镇地区的制陶历史相当久,从乐平地区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陶片可以推断至少有2万年历史,之后这一地区的手工业不断发展,后来竟发展成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业,至于景德镇何时有大规模制瓷业目前仍然没有定论,目前考古发现也不多,仅仅在乐平发现有唐代窑业遗存,产品品质不高,但乐平目前虽在行政上属于景德镇,但实际是从上饶划来的,是并不是传统的景德镇地区(珠山区、昌江区和浮梁县),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晚于宋代,景德镇就开始成为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了。


现在的景德镇不是一个镇,是一个城市

但是,景德镇只是一个镇,这在古代是个很尴尬的情况,封建时代,国家权力一般只能下放到县一级,之下的村落等地一般是乡绅自治,所谓?皇权不下县?,国家只会委任县令,不会委任什么镇长,可景德镇毕竟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个地方国家当然不可能不管,所以元朝开始景德镇就有特殊机构进行管理,元朝政府设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镇的陶瓷生产。

这里的浮梁是什么呢?浮梁就是当时管理景德镇的县,当是有关景德镇最早的地名是来源于东晋,叫新平镇。唐代称谓几易其名,621年置新平县,716年设新昌县,又称昌南镇,742年新昌改名为浮梁。此后景德镇一直属浮梁县管辖。


景德镇隶属饶州府浮梁县

不过,景德镇虽然是浮梁县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但并不是浮梁县城所在地,这在中国古代是极为罕见的。

那?景德镇?的地名是由何而来呢?目前有一个流传极广的说法:北宋时期,昌南镇瓷器深受真宗皇帝喜爱,后来此地生产的瓷器特供朝廷使用,为了给予此地荣耀,宋真宗于公元1004年,特以其年号?景德?重新命名。实际此说可信度不高,因为中国瓷器年号做款不早于明初。

还有关于另一个传说 ?中国?的英文?China?源于景德镇的旧名?昌南?,也不太可信,因为14~15世纪英语?元音大推移?之前,昌南的读音和China并不像。

但?景德镇?在宋代是相当辉煌,宋时所产的青瓷和白瓷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历史价值,是景德镇打出名声的历史起点, ?景德镇?之名的确是来于宋代,但具体因何得名不详。在景德镇南郊的湖田窑遗址(现为景德镇湖田古窑遗址博物馆)发掘的宋代时期的青白瓷文物,证明宋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已相当成熟。2007年在中国广东省海域打捞出水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就装载有景德镇的青白瓷器,这说明宋代景德镇的瓷器已经通过海运外销国外。


元青花

在元代,景德镇成功成为全国制瓷技艺最高的窑场,由于元朝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这使景德镇瓷器的销售范围空前扩大,瓷器销量也较之前的宋代大大增加。景德镇元代所产的瓷器花色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但以?元青花?(文物、古董收藏界习惯元朝所产的青花瓷器称为?元青花?)最为著名,2005年7月12日,景德镇产的元青花瓷《鬼谷下山》罐形器物在英国伦敦拍卖,其成交价高达2亿3千万人民币,创世界陶瓷产品拍卖价的历史最高记录。

元代是景德镇的巅峰,也是青花瓷的巅峰。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更加完善,成为朝廷宫廷用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中国制造瓷器的地方并不只是景德镇一处,为何景德镇后来能?一骑绝尘?呢?这其实是因为一种特殊物质高岭土,这是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呈白色软泥状,颗粒细腻,状似面粉。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为制造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原料,景德镇附近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英语名称?Kaolinite?源自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山),这为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而景德镇附近又多山林,能为烧窑提供木材。


注:浮梁县也是著名古县之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浮梁县衙是中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景德镇过于特殊,所以浮梁县城在古代一直都很尴尬,一直到1916年,浮梁县县治从旧城迁到了景德镇,这才让浮梁县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合二为一。

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发展到炉火纯青。如《陶录》所述:?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而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

但是清中期开始,景德镇明显衰落,这是为什么呢?

要说这个,咱们先来看看景德镇的人口规模,景德镇在古代的城市规模可以说是相当之大,据记载,清嘉庆年间,景德镇街市的扩展已?自观音阁江南雄镇坊至小港咀,前后街计十三里?, 人口竟达二十五万!


景德镇瑶里景区

这是个什么概念?工业时代之前,城市人口一般都很小,因为农业生产根本承载不起过多的非农业人口,以江西另一个著名城市九江对比,九江府城在明清时期人口一般只有2万,清末因为九江开埠的原因飞速发展,到民国鼎盛时期人口也才有8万,而景德镇一个镇子竟然有25万人!这已经是省府南昌的水平了,

这显然不正常,景德镇并不是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区,它完全是靠传统手工业发展起来的,虽然有个?人类第一个工业城市? 的标签,但实际很危险,因为大工厂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一来,这种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会被碾碎。

从清代乾隆后期开始,景德镇衰落已有征兆,清《陶雅》记述:?乾隆初年,去雍未远,倡条治业,不乏奇丽之观。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 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这个原因不难推测,景德镇根本就不是通过正常经济规律兴盛起来的城市,它就是生产奢侈品的,乾隆后期,清王朝国力衰落,经济形势不好,皇室贵族需求小了,瓷器自然卖不出去,而随着国家统治机能下降,景德镇无法得到正常管理,自身水平也是渐渐丧失。

近现代景德镇瓷都地位衰落,工业城市元素逐渐强化

咸丰五年 (1855年) ,景德镇御窑厂停止生产,直至同治五年 (1866年) 后才逐渐恢复。


江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灾区之一

但虽然恢复了,实力也大不如前,道光年间景德镇虽已经有些迟暮,但开工的窑数仍有280个左右,但1866年恢复时只剩20?30个瓷窑开工,景德镇工业不行,市镇也开始破败,大量熟练的陶瓷工业者远走广东等地,使得景德镇的水平进一步下降。

而且,此时的中国已经纳入了世界整体的经济体系当中,已经获得原料配比的外国人也开始制造陶瓷,管理粗犷,技术水平没有更新,还停留在小作坊时代的景德镇根本不是外国工厂的对手,使用机器生产的欧美厂家在19世纪后期就把景德镇挤出了国际市场,而到了20世纪,日本陶瓷业崛起,不仅冲向海外,甚至国内也遍地日本陶瓷,其实日本陶瓷的质地是不如景德镇生产的,但价格极为便宜,而景德镇长期以来服务于皇室或者外商,几乎没有开拓基层市场,这使得景德镇在国内都站不稳。

尽管民国时期,各方也在努力提振景德镇经济, 1929年,江西省政府成立景德镇陶务局,次年该局职能江西省工业试验所取代,1932年成立景德镇陶业实验所,1935年设立景德镇陶务管理局,但受制于实力不行,措施均不明显,1934年,景德镇只剩下5万人,不过这也算一个大城,要知道现在的江西第二大城赣州,在当时人口也只有4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旧饶州府府城)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中心,这也为后来以它为核心成立地级建制埋下了伏笔。毕竟,景德镇隶属于一个县实在是不合适。

1949年4月29日,新政府将景德镇从浮梁县分立(浮梁县城又回到了原处,也就是现在的浮梁镇),1953年,其成为为江西省的省辖市,随后将浮梁县并入市辖范围。按照惯例最初确立的城市名称为?景德市?,但?景德镇?之名要是丢失就太可惜了,于是改叫景德镇,后来在80年代部分县市从上饶划入,景德镇便有了今日的行政格局。


景德镇

这个时候开始景德镇的陶瓷终于有了恢复,在国家的支持下,1950年完成国营景德镇建国瓷业公司的筹建并开始陶瓷产品生产,1953-1957年景德镇的陶瓷产值为人民币5938万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58年,专门培养陶瓷人才的陶瓷学院在景德镇成立。1965年,提升陶瓷生产产量和品质的?隧道窑?试制成功,这是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的历史性突破,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重新恢复到了?瓷器重镇?的地位,但和古代一样,这毕竟不是正常市场竞争所形成的。


注:人民、东风、建国、光明、红星、为民、宇宙、曙光、景兴、红旗,号称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图为光明磁场生产的瓷器。

而且此时的景德镇已经不仅仅是陶瓷生产中心了,还是江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尖子城市,除了大量国有瓷厂得到组建外,还有大批北方军工电子企业来到景德镇落户(现在景德镇直升机工业的基础),?三线建设?期间更是如此,于是景德镇竟然发展成人口30万的江西第二大工业城市(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今天的景德镇整座城市虽然仍然?瓷味?十足,就连城市街道两侧粗大的路灯杆都用陶瓷做成,但这只是表象,现在的?陶瓷业?只不过是景德镇的副业,现在的景德镇更像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制造、飞机、汽车、能源、食品加工、茶叶加工、制药等,这些产业才是景德镇的经济支柱。


景德镇是中国唯一的直升飞机生产基地,图为景德镇研制出来的直-8直升机

但是,对于?瓷都?这个称号,景德镇也是不希望他人染指的,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牌匾授给了广东省的潮州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景德镇陶瓷的产值与潮州相比,相差甚远),景德镇全市大震,当地律师团甚至要向授予牌匾的两个协会讨说法,当然,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景德镇的?瓷都?之名,全国上下也都是认的,毕竟历史文化上,这里影响实在太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46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