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你所忽略的有别于历来茶道精神的四个字

茶百科 2023-11-13 23:10:09

多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环境,秉性高洁,不入俗流。是以,古代文人墨客皆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寄托着人类高洁清雅的情怀。

这与佛教之中追求内心澄净、超脱世俗、度己度人有着不谋共通之处。


一、苦

“苦”是佛教“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

因而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时,吟味人生,参破“苦”谛。

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能“破睡”,这是茶进入佛寺最直接的原因。

进而在茶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佛家修行之人皆认为茶能帮助人通夜补眠,帮助消化,能抑制性欲。

因而,茶与佛教之人的生活、修行能达到了很好的契合,成了佛教中的“神物”。


二、静

静坐静虑,茶能提神益思,成为禅者最好的朋友,茶道与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属于同一色调:阴柔、静寂、清旷、安祥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

据《茶经》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

到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

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

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已趋于规范。

在清寂、古朴的禅堂,以茶敬佛,以茶消心,以茶待客。


三、凡

佛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的小事契悟大道。

茶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平民百姓都可以栽植、制造、啜饮,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感受。以茶入佛,是最适宜不过的。

僧侣以茶布施做佛,以茶祭奠圆寂高僧,以茶参禅悟道,以茶代餐,举行茶会、茶宴,以茶汤饯飨宾客等,已成为禅礼风尚。许多重要的法事活动,规定必须鸣鼓集众,由住持供茶,顶礼膜拜,宗教氛围十分浓重,也容易被凡人俗子所接受。


四、放

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品茶同样要“放”,做个无事人,把私心杂念放下,才能进入“正、消、和、雅”的境界。

通过饮茶使人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51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