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
藏族的茶,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很有讲究的文化。有一个很古老的寓言故事,叫《茶酒仙女》。这个故事和在敦煌发现的《茶酒论》内容非常相似,梗概是藏地有一个虚构出来的地方,国王下令以茶代酒举行宴会。酒仙女就急了,下凡到国王面前用很多故事来游说酒的好处,诋毁茶的功德;茶仙女听闻也赶来国王面前与酒仙女争辩。两位仙女争论不休,最后国王从中调停,公正地评价了茶和酒的作用。
现在好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饮酒的习惯,有的内地朋友甚至还能哼出一两首藏族敬酒歌。但是对于藏族人喝茶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太常见太平凡了,反而不见得能说出什么讲究。藏族有一句俗语:饭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们也说: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没有茶。
藏区的牲畜也“喝茶”。在藏族牧区的习俗中,喝剩的茶叶渣也不会直接扔掉。他们相信茶叶能给牲畜增加体力,所以会把茶叶渣添在草料里饲喂牛马。在很多农区春耕之前,也会将茶叶、糌粑、酥油拌给耕牛吃,农民认为这样牛耕地就更有力气。
甜茶
按照传统,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着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着一些烤饼、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饭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晚上就寝。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虽然不大,一天喝下来也有很多。我听过一个身体不好的老人说:我就是茶喝少了,所以才会生病!
藏区小孩从小就要养成一些与茶有关的习惯,比如煮好的茶必须先要斟献给父母和长辈,敬茶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碗,为别人斟茶的时候不拿壶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讲究,有客人来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当然,实际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炉子上,总是一直煨着一壶茶保着温。藏族人家里,哪怕穷得揭不开锅了,也会尽量给客人最浓的茶。如果到谁家喝的茶淡如水,那这家人要么实在穷到极致,要么就是吝啬至极。所以藏族有民谚说:“想要败坏家名,就会淡化茶酒。”给客人喝的茶碗必须是干净、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主人还必须随时给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满盈。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外地的客人来家里拜访,妈妈赶紧煮了一壶香浓的酥油茶。他很有礼貌地喝完一碗,妈妈马上为他斟满,他又赶紧喝几口,又被马上斟满,再喝,再斟……最后他面有难色地说:我实在是喝不下了……大家才想起汉藏礼仪之间的差异,随后哈哈大笑。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知识。比如要双手接过主人敬来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发出响声,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时“捂碗谢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绝对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为只喝一碗表示对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萨还有句民谚叫“一碗成仇人”。
就在这些最平常的生活细节里,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来;对待这些细节的态度,往往就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性格。文化不是形容词的堆砌,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大全,而是用一个一个看似平常,但又是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细节建构起来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多样性与民族文化研究部主任
茶文化与礼仪
茶文化与礼仪,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习惯以茶会友,茶是连接友谊的媒介。以茶待客,不仅是我们最高的待客之道,更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礼仪文化。那么茶文化与礼仪有哪些呢?
茶文化与礼仪1 1.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2.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饮用,因此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新鲜绿茶、黄茶等可不倒掉)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的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给客人造成难堪。
4.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掌管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用,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5.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人: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者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喝茶者是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6.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的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7.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杯时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轻手,不能让杯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8.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9.无茶色
主人泡茶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10.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耽误工作,或是与客人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应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茶文化与礼仪2 为什么倒茶七分满
俗话说,倒茶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似乎有道理,然而照此说法,杯子倒满难道就没有人情了吗?
酒席上热烈的气氛和豪言壮语似乎比品茶时浓得多。浅是茶,细细味来,还是很有道理。
如果水太满,容易溢出杯子,既烫了手,又浪费了茶叶,还弄得桌面不整洁,败坏了品茶的兴致。
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致对应的是东方文化中的简约、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胜多,是删繁就简,是标新立异,是雄辩为银后的沉默是金,是众绿中的一点红,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
如何回谢茶礼
还有就是要是在给别人倒茶的时候,要是对方敲了几下桌子,他的意思就是在向你道谢的,这也是茶桌上的一种茶文化中的礼仪,这种行为据说在广东那边比较流行。
他们在别人给自己倒茶的时候,敲几下桌子,是在向对方表示感谢的,而这一礼仪在我国历史上的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时代的演变就成现在的谢茶礼了。谢茶礼可也是很讲究的,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指来敲的。
1.晚辈向长辈
五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辈之间
食指中指并拢,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长辈向晚辈
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下头即可。如特欣赏晚辈,可敲三下。
茶文化与礼仪3 中国茶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穿衣打扮都有讲究,用来待客的茶,更是蕴藏着很深的茶文化礼仪,无论是泡茶的主人,还是饮茶的客人,懂这些才能更好的展示你的风采。
【 先古遗风 】
先看看古人遵循的法则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宋代
宋代品茶法则,称“三点”:
新茶、甘泉、洁器为一;
天气景色宜人为一;
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明代
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十三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
那么到了现代,我们在泡茶和品饮的时候又该遵循哪些礼仪呢?
茶席摆放
简约大方,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以免喧宾夺主。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不可有茶垢、杂质等。
选茶和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取茶
从茶罐中取茶时应使用茶匙取茶,不能手抓。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逆时针原则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游山玩水等动作时,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由左至右原则
一般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时,应自左到右,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果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座位安排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自左向右顺序,最后到自己。
分茶和斟茶
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斟茶时要低斟,这是以免香气散失,也是防止茶汤溅出。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敬茶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即使没有,也不要将手碰到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双手奉上,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主人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食用的茶点,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比较适宜。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使宾客感到尴尬。
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
修生养性的生活方式
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习俗,而我们去蒙古旅游或者做客的时候,藏族人民在接待客人时主要用三口一杯的礼节,这种礼节其实是藏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献酒礼节。客人接过主人倒满的酒杯后,需要先用无名指蘸点酒往空中弹三下,以示敬天敬地祭众神。当你喝一口后,主人会添满酒杯让你再喝一口,然后再添满请你喝第三口,最后再满杯喝干。
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
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
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第可视为一家人。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
如果你不会饮酒,可以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天上弹三下,主人便不再强劝。倘若不完成以上礼仪,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会使得主人不高兴。
这个习俗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知识,比如你的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51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对一道力学复赛压轴题的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