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术语知多少

茶百科 2023-11-14 03:12:28

紫砂术语知多少

近年来,随着新紫砂壶友猛增,其中很多人对一些关于紫砂文化底蕴有了兴趣。很多人在享受的同时,想在了解上加深自己的见识,慢慢真正的去了解紫砂文化。

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陈腐:亦称之为“养土”,是紫砂泥料最后的一道加工工序,将调配练制好的泥料用陶缸装好,置于阴湿处,让期腐酿陈化。

陈腐期:即从将调配好、练制好的泥料放置阴湿处陈腐开始存放的时间,称为陈腐期。就如地下酒窖的陈年好酒一样,相对陈腐期越长,制出的壶就越光润古雅。陈腐期最短也要达到三个月以上。

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风化:开采的矿料经过露天堆放,接受自然界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严寒酷暑、崩裂瓦解,使原来密实的块状变化成松散的颗粒,质地由坚硬的石质结构演变为酥软的土质结构,这个过程称为“风化”。

生料:用开采出来的矿料常称“生料”。

熟料:经过至少三个月以上充分风化后的矿料便为“熟料”。

紫砂原矿:许多紫砂艺术大师在推介自己作品时,强调选用“紫砂原矿”。事实上,紫砂即原矿,粉碎成泥,寻常见到的紫砂壶所用原料都是紫砂矿石加工出来的,俗称“练泥”。


紫砂的术语还因区域不同有些差异,我们就不逐一介绍了,但不管说法有什么不同,爱壶的心都是一样的火热。

关于紫砂壶的基础知识!

纯 正 紫 砂 的 辨 识 方 法

一、 看 颜 色
不 论 颜 色, 都 应 有 玉 石 般 的 韵 味, 其 光 质 为 黯 然 之 光, 有 油 感, 越 擦 越 润, 不 上 蜡 、 不 抛 光。
二、 听 声 音
紫 砂 壶 是 陶 制 品, 声 音 是 陶 器 的 声 音。 泡 茶 后 呈: 沙、 哑、 沉, 不 能 像 金 属、 磁 器 的 脆 声, 沙 哑 说 明 材 质 透 气 性 好, 内 部 不 结 晶。
三、 手 感
应 具 有 光 滑 圆 润( 虽 有 颗 粒), 颗 粒 一 般 以32 目 至60 目 为 适 宜, 通 过 传 统 石 磨 碾 碎 的 砂 粉 其 手 感 和 机 器 加 工 的 砂 粉 的 手 感 是 不 同 的。
至于后面的问题:应该是对使用有影响,而非对砂质。

紫砂是什么

紫砂是一种炻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

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紫砂陶按照品种可分为酒具、文具、花盆和陈饰工艺品等。

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南京大学为紫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紫砂壶的起源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供春,陈曼生等。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因此而得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54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