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古人惜墨如金,这“造、藏、泡”,字字皆是关键。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
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
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那么,如何来判断水的温度呢?可参照古人“三沸说”。陆羽《茶经 . 五之煮》说:“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其友李南金提出用听觉辨别水温的方法,以一首诗加以概括:“砌虫唧唧万蝉催(一沸时声如阶下虫鸣,又如远处蝉噪),忽有千车捆载来(二沸,如满载而来,吱吱哑哑的车声);听得松风并涧水(三沸,如松涛汹涌、溪涧喧腾),急呼缥色绿瓷杯(这时赶紧提瓶,注水入瓯)。” 现代的煮水器因装有自动控制器,不需要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候汤。
水煎得过头或不及,古人常用“老”(或称“百寿汤”)、“嫩”(或称“婴儿沸”)二字加以形容。这种讲究,看似繁琐,实则有其道理。没烧开或初沸的“嫩”汤,泡不开茶固然不好;开过头的水,随着沸腾时间的延长,会不断排除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此即陆羽所说“水气全消”,亦会影响茶味。特别是不少河水、井水中含有一些亚硝酸盐,煮的时间太长,随着蒸发的加剧,其含量相对增加;同时,水中的部分硝酸盐亦会因受热时间长而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有害的物质,喝下有害物质含量高的水,自然对人体不利。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
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内含物质也较少被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
泡饮各种黑茶、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而不是直接烧到80℃。
1、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武夷岩茶(包括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武夷肉桂、武夷水仙)、漳平水仙、漳州黄芽奇兰、永春佛手、台湾冻顶乌龙、广东凤凰水仙、凤凰单枞等。其100度的沸水泡茶最佳。
2、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宁红等。水入茶壶之际约为95℃,这是最适合红茶的温度。
3、绿茶:龙井、碧柔春、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茶等。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4、白茶: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冲泡白毫银针,水温不宜过高,90度左右即可
5、黑茶:普洱茶、茯砖茶、六堡茶等。冲泡黑茶,水温100度
6、黄茶:霍山黄芽、蒙山黄芽等。冲泡黄茶,水温在70度-90度
冲泡茶叶的水温,要看水的质量和茶叶的等级。如果水质较好,烧开即可泡茶,过沸会损失水中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使茶汤失去香味;若水质不佳,就要多煮一会儿,使杂质沉淀。俗话说:“老茶宜沏,嫩茶宜泡。”
所谓沏,就是用刚烧开的水;所谓泡,就是用热水瓶中的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用湿度很高的水沏茶,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但水湿过低又不易使茶叶香味溢出。
为两全其美,品饮高级、细嫩的绿茶,水温最好是80~90℃。特别嫩的茶,泡茶时水温还可以再低一些。其他中低档茶,可用100℃的滚水冲泡。至于红茶、花茶,则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拓展资料 泡茶的八个要素
一、台要简:指台面上除了茶具,尽量减少无关的器具。
泡茶是一份功夫活,须得用心吃茶,太多繁杂会影响我们品茗的心情。
二、器要洁:茶具要清洁无渍。
茶是追求口感的东西,稍有不洁,都会影响茶的韵味。
三、身要正:冲泡饮茶时身形要端正。
中医上讲究气,喝茶也有那么点小讲究,喝茶冲茶时身要正,这样才能保证气息通畅。俗话说“站如钟,坐如松”,这些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四、心要净:没有杂念,一心侍茶。
五、气要和:身心合一。
这里说的和是生理和心理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这个很难做到,也不好评判,我们姑且做到心平气和就足够了。
六、水要静:刚烧开的不沸腾的水。
刚烧开的水还在沸腾,不适合立刻泡茶,应该等水“静”下来,否则倒水时不好把握度量。
七、手要稳:手要稳定,不能抖动。
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冲泡时手抖,度量不好把握,势必泡不出好茶来。
八、声要低:不可大声喧哗。
泡茶饮茶上升到文化高度,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既然是“道”,那必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悟,大声喧哗则意境全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56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99%的人不知道自己该喝什么茶
下一篇: 你知不知道你家茶具到底有多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