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

茶百科 2023-11-14 12:22:49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

君山银针始于唐代,清朝时被列为“贡”,属黄茶类别。很多茶友也因为此茶鲜甜、清爽的口感,而逐渐喜欢上此茶的,而这种口感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如要你对此茶的采摘及制作工艺不了解的话,那就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内容介绍,希望对各位茶友有所帮助。

君山银针采摘开始于清明前三天左右,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芽头。为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衬有白布。芽头要求长25~30毫米,宽3~4毫米,芽蒂长约 2毫米,肥硕重实,一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 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即所谓君山银针的“九不采”。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特别精细而又别具一格,分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发包、足火八道工序。历时三昼夜,长达70多小时之久。

杀青:在20度的斜锅中进行,锅子在鲜叶杀青前磨光打蜡,火温掌握“先高(100一120℃)后低(80℃)”,每锅投叶量300克左右。茶叶下锅 后。两手轻轻捞起,由怀内向前推去,再上抛抖散,让茶芽沿锅下滑。动作要灵活、轻巧,切忌重力摩擦,防止芽头弯曲、脱毫、茶色深暗。约经4—5分钟,芽蒂 萎软,青气消失,发出茶香,减重率达30%左右,即可出锅。

摊凉:杀青叶出锅后,盛于小蔑盘中,轻轻扬簸数次,散发热气,清除细末杂片。摊凉4—5分钟,即可初烘。

初烘:放在炭火炕灶上初烘,温度掌据在50~60℃,烘20~30分钟,至五成干左右。初烘程度要掌握适当,过干,初包闷黄时转色困难,叶色仍青绿,达不到香高色黄的要求;过湿,香气低闷,色泽发暗。

初包初烘叶稍经摊凉,即用牛皮纸包好,每包1。5公斤左右,置于箱内,放置40—43小时,谓之初包闷黄,以促使君山银针特有色香味的形成。为君山银 针制造的重要工序。每包茶叶不可过多或过少,太多化学变化剧烈,芽易发暗,太少色变缓慢,难以达到初他的要求。由于包闷时氧化放热,包内温度逐升,24小 时后,可能达30℃左右,应及时翻包,以使转色均勾。初包时间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20℃左右,约40小时,气温低应当延长。当芽现黄色即可松包 复烘。通过初包,银针品质风格基本形成。

复烘与摊凉:复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蒸发水分,固定已形成的有效物质,减缓在复包过程中某些物质的转化。温度50℃左右,时间约一小时,烘至八成千即可。若初包变色不足,即烘至七成干为宜。下烘后进行摊凉。摊凉的目的与初烘后相同。

复包:方法与初包相问。历时20小时左右。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为适度。

足火:足火温度50~55℃,烘量每次约0.5公斤,焙至足干止。

信阳毛尖君山银针

信阳毛尖是中国优质绿茶之一,产于河南省信阳市的银杏山地区。而君山银针是产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君山的一种银针茶。
信阳毛尖和君山银针都以其细嫩的芽叶和鲜艳的绿色而闻名。信阳毛尖的茶树品种为“中华毛尖”,采摘时需选取细嫩的芽叶,经过特殊的加工工艺,茶叶呈现出芽尖如羽毛般嫩绿的外观,具有鲜香浓郁的口感和持久的花果香味。君山银针则产于洞庭湖湖畔的君山上,选取鲜嫩的芽头,特点是芽叶肥厚饱满,汤色清澈明亮,口感醇厚,具有花香和兰花香的特点。
两者在茶叶的产地、品种、口感和香气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信阳毛尖注重茶叶的鲜爽和花果香味,适合喜欢清新口感的人群。而君山银针则追求香气的高度和茶叶的醇厚口感,适合追求口感丰富的人群。
总之,信阳毛尖和君山银针都是中国的优质绿茶,各自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口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选择。

君山银针,火锅有七上八下,我有三起三落

一个茶叶小知识

君山银针

黄茶之冠|世界茶叶界的珍品

黄茶按原料嫩度和大小分类:

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

黄芽茶,原料:细嫩的单芽/一芽一叶常见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原料:细嫩芽叶常见茶:伪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原料:一芽二叶至一芽五叶常见茶:广州大叶青。

本次要细说的是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基本信息。

分类:黄茶。

名字由来: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

采摘: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

制作工艺: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78个小时。

功效:防癌,杀菌,消炎。

储藏:保持干燥、密封、避光、低温储藏。

君山银针品质特点:

外形:芽头肥壮,紧实挺直,满批白毫。

色泽:金黄光亮。

汤色:橙黄明净。

香气:清纯。

滋味:甜爽。

叶底:嫩黄匀亮。

君山银针冲泡步骤:

君山银针冲泡时适宜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

1.用沸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子,以避免茶芽吸水后不易竖立。

2.用茶匙轻轻从茶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

3.用水壶将凉至70-85℃的开水先快后慢地冲入盛茶的杯子中,水量为茶杯的一半,使茶芽湿透。

4.稍后,再加水至八分满。

5.观察茶叶从顶部慢慢沉下去的姿态。

6.约五分钟后,即可品饮。

金镶玉色的君山银针茶产于哪里?

君山银针属于黄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

其成品茶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而且包裹坚实,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雅称“金镶玉”。

有诗道:

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

君山又名洞庭山,为湖南岳阳洞庭湖中岛屿。岛上土壤肥沃,多为砂质土壤,年平均温度16度至17度,年降雨量为1340毫米左右,相对湿度较大,3月至9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春夏季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自然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君山茶历史悠久,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4000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君山茶唐代就已生产、出名,据说文成公主出嫁时就特选君山银针茶带入西藏。

君山银针原名白鹤茶。据传初唐时,有一位名叫白鹤真人的云游道士从海外仙山归来,随身带了8棵神仙赐予的茶苗,将它种在君山岛上。后来,他修起了巍峨壮观的白鹤寺,又挖了一口白鹤井。

白鹤真人取白鹤井水冲泡仙茶,只见杯中一股白气袅袅上升,水气中一只白鹤冲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鹤茶”。

又因为此茶颜色金黄,形似黄雀的翎毛,所以别名“黄翎毛”。后来,此茶传到长安,深得天子宠爱,遂将白鹤茶与白鹤井水定为贡品。

有一年进贡时,船过长江,由于风浪颠簸把随船带来的白鹤井水给泼掉了。押船的州官吓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鱼目混珠。

运到长安后,皇帝泡茶,只见茶叶上下浮沉却不见白鹤冲天,心中纳闷,随口说道:“白鹤居然死了!”岂料金口一开,即为玉言,从此白鹤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鹤真人也不知所踪。但是白鹤茶却流传下来,即是今天的君山银针茶。

还有传说,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明帝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泡黄翎毛的缘故。”

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到君山银针,十分赞许,也将其列为贡茶。

据《巴陵县志》记载:

君山产茶嫩绿似莲心。……君山贡茶自清始,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制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称‘白毛茶’。

又据《湖南省新通志》记载:“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古人形容此茶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君山银针的采摘和制作都有严格要求,每年只能在清明前后7天至10天采摘,采摘标准为春茶的首轮嫩芽。而且还规定:“雨天不采”、“风伤不采”、“开口不采”、“发紫不采”、“空心不采”、“弯曲不采”、“虫伤不采”等九不采。

该茶叶片的长短、宽窄、厚薄均是以毫米计算,一斤银针茶,约需10.5万个茶芽。因此,就是采摘能手,一个人一天也只能采摘鲜茶200克,制作这种茶,要经过杀青、摊晾、初烘、初包、再摊晾、复烘、复包、焙干等八道工序,需三四天方可制成。

君山银针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称。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雅号“金镶玉”,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银针,故名君山银针。

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浑然一体,确为茶中奇观,入口则清香沁人,齿颊留芳。

君山银针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黄茶,它有幽香、有醇味,具有茶的所有特性,但它更注重观赏性,因此冲泡技术和程序十分关键。

冲泡君山银针用的水以清澈的山泉为佳,茶具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并用玻璃片作盖。杯子高度10厘米至15厘米,杯口直径4厘米至6厘米,每杯用茶量为3克,其具体的冲泡程序如下:

用开水预热茶杯,清洁茶具,并擦干杯,以避免茶芽吸水而不宜竖立。用茶则轻轻从茶罐中取出君山银针约3克,放入茶杯待泡。用水壶将70度左右的开水,先快后慢冲入盛茶的杯子,至一半处,使茶芽湿透。

稍后,再冲至七八分满为止。约5分钟后,去掉玻璃盖片。君山银针经冲泡后,可看见茶芽渐次直立,上下沉浮,并且在芽尖上有晶莹的气泡。

君山银针是一种以赏景为主的特种茶,讲究在欣赏中饮茶,在饮茶中欣赏。刚冲泡的君山银针是横卧水面的,加上玻璃片盖后,茶芽吸水下沉,芽尖产生气泡,犹如雀舌含珠,似春笋出土。

接着,沉入杯底的直立茶芽在气泡的浮力作用下,再次浮升,如此上下沉浮,真是妙不可言。当启开玻璃盖片时,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冉冉升起,然后缓缓消失。赏茶之后,可端杯闻香,闻香之后就可以品饮了。

冲泡初始,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悬浮于水面,随后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为壮观,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竖沉于杯底,如刀枪林立,似群笋破土,堆绿叠翠,令人心仪。

其原因极简单,不过是“轻者浮,重者沉”。“三起三落”,因茶芽吸水膨胀和重量增加不同步,芽头比重瞬间变化而引起。

最外一层芽肉吸水,比重增大即下沉,随后芽头体积膨胀,比重变小则上升,继续吸水又下降,如此往复,升而复沉,沉而复升。此类现象,其他芽头肥壮的茶也有出现,但不及君山银针频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62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