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何为竹木茶具,

小小茶农 2023-11-14 16:02:38

何为竹木茶具,

古往今来,人们好品,爱茶艺,悟茶道,而且也非常重视茶具,俗语说,“好茶还需要好器皿”,器皿指的就是茶具,茶具好,冲泡出来的茶香气更加浓郁,滋味更加甘醇。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如竹木茶具,不仅物美价廉,而且还轻便实用,同时,对人体还无害,又不导热、且保温不烫手,是一种遍布全国的的实用型茶具。竹木茶具是指用竹或木制成的茶具,采取车、雕、琢、削、编等工艺,将竹木制成茶具。而一般都制成茶罐、茶则、茶海、茶筛、茶盒、茶则、碗、涤方、茶籯、具列等。另外,还有竹编茶具,其是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精选竹子,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U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竹木茶具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竹木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往往用作馈赠礼品。

竹木茶具的产生历史悠久,早在隋唐以前就已产生,当时,民间一般都是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且经济实惠;进入盛唐,竹木茶具遍布全国,而且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竹木茶具,来源广,且制作方便,同时,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从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喜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泡好一杯茶,必须具备一套适合的茶具,才能泡出茶的真性,体会茶的真味。而今,用木罐、竹罐装茶,仍有所见,尤其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实用茶具,又是一种馈赠亲朋好友的艺术品。

又来向茶女和无水寒前辈请教了:漆器茶具和陶器,木器,瓷器茶具相比而言,有何优劣???

  这些茶具我也只用过陶器,瓷器两种。而且用什么茶具泡茶有时要视茶的品种而定。以下是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参考http://www.qiwa.net/yswh/cdwh/ShowClass2.asp?ClassID=19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荼,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

  至于用木罐、竹耀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茶具的,但总的来说,在茶具史上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为这些器具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主要作为摆设,用来显示主人富有而已。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只是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陶器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经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 成陶火温较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 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问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节、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 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瓷器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浙江龙泉青瓷最有名
  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 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 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⑷ 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 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 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 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6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