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佛教茶文化:禅茶一脉

小小茶农 2023-11-14 20:36:10

佛教茶文化:禅茶一脉

佛教的饮史至晚可追溯到东晋。《晋书·艺术传》记载,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坐禅修行,不畏寒暑,昼夜不眠,“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古代有将茶与姜、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同煮饮的习惯,茶苏即此类。佛教初传中国,国人多视佛教为神仙方术一类。而当时佛教僧人多修习佛教小乘禅法,且严格遵循过午不食的戒规。为了补足午后的营养,提神益思,驱除禅修中的昏沉,同时也为了养生,迫切需要一种秘方或带有药有用功能的饮料(午后可饮果汁等)。而正是这种需要,两千年来,使茶与佛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茶在佛教寺院普及是在唐代,尤其是禅宗兴起之后,并影响及于社会。《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载:“南人好饮之,北方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寝,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由于唐宋禅僧的提倡,促进了北方民间饮茶习惯的普及。唐大中三年(849)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二十岁,宣帝问服何药而致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惟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宋钱易《南部新书》)。

宋代禅僧饮茶已十分普遍。道原《景德传灯录》中说到吃茶的地方就有六、七十处之多。其中有“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日‘饭后三碗茶''”之句。一些禅僧到了一日几遍茶,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正是由于饮茶的普遍性,形成了佛教独具特色的茶文化。禅寺一般在法堂东北角设“法鼓”,西北角设“茶鼓”。如宋林逋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丛林四十八单职事中事即有“茶头”一职,司掌煮茶,献茶待客。在山门前还有“施茶僧”,为香客游人惠施茶水。寺院的茶一般分三种,《蛮瓯志》载觉林院僧人“待客以惊雷筴(中等茶),自奉以萱带草,(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最下以自奉也。”此外根据用处不同,茶有种种名目。如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称作“奠茶”,接受戒年限先后饮茶,称为“戒腊茶”,住持请所有僧众饮茶,称为“普茶”;化缘所得,称为“化茶”;平时坐禅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焚香一枝,香后监直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

佛教寺院中以煮茶、品茶闻名者代不乏人。唐代诗僧皎然即善烹茶,他与茶圣陆羽为至交,并留下许多有名的“茶诗”;五代十国吴僧文了善烹茶,游历荆南,被誉为“汤神”;宋代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亨传学到者”。同进代的还有僧人福全,擅长“茶百戏”,名闻一时。即以陆羽而言,不仅出身于寺院,且一生行踪几乎未脱离寺院。宋代一些寺院还举办“斗茶”活动。如余杭经山寺经常举行由僧人、施主香客参加的茶宴,以鉴别各种茶叶的质量,并发明了把幼嫩的优质芽茶碾成粉末,用沸水冲泡的“点茶法”。这一切都极大地繁荣了我国的茶文化。

佛教禅宗寺院大多数都建于名山胜地、绿水青山之间,而且有着“农禅并重”的传统。因此有条件的寺院都辟有茶园,流传至今的名茶不少即源于这些寺院的僧人之手。例如四川蒙山茶,相传为汉代甘露普慧禅师亲手所植,有“仙茶”之誉,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始祖。宋元以来,该茶以寺院所制最为得法,因此当地多以僧人为茶师;江苏洞庭山水月院僧人擅长制茶,出产以寺院命名的“水月茶”,即今有名的碧螺春茶;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具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它曾以优异的质量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奖状。此外,普陀山的普茶、黄山的云雾茶、大理的威通茶、天台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的名茶。

佛教茶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即禅师们借茶说禅而留传下来的公案故事。例如《五灯会元》记载,一客人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仍继续倒……,客人说:“师父,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象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反映了禅去执、空灵的境界。另一关于“赵州茶”的公案尤为著名。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僧:“曾到过这里吗?”回答说:“曾到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回答说“不曾到过。”赵州仍说“吃茶去”。院主听了觉得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者让吃茶去,不曾到者也让吃茶去?”赵州叫院主,院主答“在”,赵州说:“吃茶去”。这个公案较好地反映了临济禅剿绝情识、机锋峻烈的家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诗人赵朴初十分喜爱这则公案,常将它用于作诗中。例如为河北赵县柏林寺赵州从谂和尚影像碑题诗“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此外他还作过一首五言绝句:“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曾多次将此诗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以启发人们去继承和体会古德“茶禅一味”的旨趣。

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一起来看看。

  禅茶茶道的茶艺步骤   第一道:莲步净土(入场)

  莲花生于污泥,开放于炎热夏天的水中。污泥,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佛经上说:莲花,能给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佛教信女的茶艺师,以莲步走向禅茶台,此道称:?莲步净土?。

  第二道:焚香礼拜(静心)

  在佛乐声中,以佛教礼仪的动作焚香礼拜,以表示对佛教及各位居士的尊敬、虔诚之意,与茶道的友善亲和、敬客以礼一脉相承。同时也营造祥和、肃穆的气氛,使烦躁不安的心平静下来,去感受?香烟茶晕满袈裟?的神韵;幽雅、庄严、平和的佛乐声,将把我们的心牵引到那虚无缥缈的境界。

  第三道:轮回转世(洁具)

  用水将茶杯洗干净,目的是使茶杯洁净无尘,亦如修佛,除却妄念,纯洁身心。洗的是茶杯,悟的是禅理。?一尘不染清静地,万善同归般若门?。只有布施修佛,行善积德,方能?善有善报?,这是佛经所说的?因果报应?,此道称:?轮回转世?。

  第四道:观音下凡(投茶)

  茶即佛 ,佛即茶,投茶入壶 ,如观音菩萨下凡 ,福纳众生 。(我们今天用的茶是?怡清源野茶毛尖?,曾获第五届湖南(国际)农博会 ?金奖?)。此道称?观音下凡?。

  第五道:漫天法雨(洗茶)

  ?一壶茗茶道禅味,半塌茶烟养性灵?。用水冲洗滋润茶叶,也洗尽茶人尘心,好比漫天法雨普降,清洁尘世,润泽众生,此道称?漫天法雨?。

  第六道:菩萨点化(泡茶)

  ?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在泡茶中,我们以茶悟道,感悟到的是:茶清如露,心洁如佛。?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清洗茶叶后,再冲入第二道水,此道称:?菩萨点化?

  第七道:普渡众生(敬茶)

  茶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是独一无二的天然保健饮料,称为?神奇之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能饱人口福,予人清福,正是慈悲为怀,功德无量。茶人在苦涩的茶中,品出人生百味,达到大彻大悟,得到大智大慧,此乃大恩大德,大慈大悲。因此,敬茶给客人,称为?普渡众生?。

  第八道:苦海无边(品茶)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经说?凡夫生存是苦?,生苦、病苦、老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茶性亦苦,修佛悟茶,须参破?苦谛?,达到对?苦?的解脱。?茶味人生随意过,知足淡泊苦后甘?。此道是品茶,称为?苦海无边?。

  第九道:超凡脱俗(悟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人生苦短,品茶如品人生。放下苦恼烦忧,抛却功名利禄,超脱尘世之外;傍竹松听桃源洞,卧虹泉枕武陵岩。南岳伴云游,洞庭生月恋。蓬莱随处是,广寒一片天。此道称?超凡脱俗?。

  第十道:功德圆满(谢茶)

  ?高灯喜雨坐僧楼,共语茶林意更幽?。佛教有五戒十善,四要十德。经过品茶论佛,品茶悟道,各位居士,您是否从中悟得: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禅茶茶道的茶具   1、茶盘(茶海)

  两手轻轻抬起,于茶盘内侧正上方约10厘米处,然后交叉,随后慢慢打开,约于茶盘同宽时开始发音描述起。

  2、茶壶(母壶)

  右手轻轻抬起的同时翻掌,掌心向上,与茶盖同高,五指正对母壶10厘米处,然后由左至右轻轻滑过壶身至茶盘右侧,随后放回原位。

  随即用右手拇指和中指握住母壶壶把,食指轻压壶盖,左手轻拖壶底,将壶移至左肩正前方,再由左至右平移至茶盘右侧,最后放回原位。

  3、子壶(海壶)

  动作与母壶展示动作相同。

  4、杯拖

  两手轻轻抬起,移至杯拖两端,拇指紧贴杯拖外壁,食指贴于杯拖内壁,然后将杯拖移至茶盘内侧正上方,再由左至右平滑至茶盘右侧,最后恢复原位。

  5品茗杯

  两手轻轻抬起,左手轻贴右手受壁手腕处,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提起最左端的品茗杯,同时由外向内绕左手翻转品茗杯,使杯口正对客人,高度与茶盘约20厘米,然后由左至右平滑到茶盘右侧,最后用相反方向翻转品茗杯,并放回原位。

  6、闻香杯

  动作与品茗杯展示动作相同。

  7、滤网

  两手轻轻抬起,右手食指、中指、轻握滤网 右端网把,左手轻拖左端网壁,将其移至茶盘左端正上方20厘米处,然后由左至右平滑滤网后,将其放回原位。

  8、茶道组

  两手接着上述动作,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提茶道组瓶颈,左手拖住茶道组底部,将茶道组移至茶盘左侧正上方约20厘米处。然后再一一介绍茶则、茶针、茶漏、茶拨、茶夹。动作都是由左至右平滑,再由右至左 放回茶道组。

?

佛家的茶是禅茶,道家的茶是什么茶

佛家的茶是禅茶,道家的茶是道茶。
道茶:是指道家文化的茶, 包含了道家文化的形上精神与艺术条件两个部分,以阴阳五行、太极功法来制茶乃是道茶的艺术的部分,而道法自然、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是道茶的形上精神的部分。
其实,在茶的文化史之中,在佛教还未传来中国以前,茶已经在中国大量使用,所以,道茶的历史更为渊远流长;甚至于许多禅茶茶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原先是道茶茶山,禅茶的制作方法与呈现方式吸收融合了道茶的内涵。中国的茶文化除了生活茶在周初以降就是儒道所共享的生活礼仪之外,茶文化也包含了身心疗愈与精神性的形而上的一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66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