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尝时,应先闻茶香;无盖茶杯,是直接闻茶汤飘逸出的香气;如用盖杯、盖碗,则可取盖闻香。闻香时应作深吸气状,整个鼻腔的感觉神经可以辨别香味的高低和不同的香型。然后观看茶汤色泽,或欣赏绿茶汤的翠绿清澈,或欣赏红茶汤的红艳明亮等;最后尝味,小口喝茶,使茶汤从舌尖到两侧再到舌根,以辨绿茶的鲜爽,红茶的浓甘,同时也可在尝味时再体会一下茶的香气。
若是杯泡或盖碗泡的茶,不仿欣赏一下叶底的色泽及形态等。品尝的鉴别能力,是需反复实践才能提高的,直至精通。同时,经常和有经验的茶友交流,也可以加快提高品茶的能力。
宝鸡岐山待客的风俗
(1)准备:整理房间,整饰衣着,备齐用品,提前等候。
(2)迎客:热情迎接问候,让进屋内;若有他人在场,应予相互介绍。
(3)待客:先请客人落座,主人后坐下;送上饮品或点心;专注交谈,不宜不停起身,或一边看电视一边交谈,或经常暗示时间。
(4)送客:起身相送,一般应送到电梯口、楼下或大门口;应挥手致意,目送客人远去。
特别提示:
客人进门时,可接过其衣帽、雨具或示意放置,但不要去接客人的手提包。
待客上茶的礼仪
①茶具要清洁。客人来访,先让座,后备茶。冲茶之前,要把茶具洗干净,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
②茶水要适量。泡茶前,可先征询客人饮茶口味。泡茶时,注意茶水浓度适中、水温适宜,茶味不宜过浓或过淡,茶水不宜过热或过凉。倒茶时,不宜过满和过少,以茶杯七八分满为宜。
③端茶要得法。向客人献茶时,应双手递茶杯,客人也应双手接过茶杯。奉茶时应注意顺序,要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先上级后下级。
④添茶要及时。应为客人勤添茶、勤续水,主人添茶、续水时,客人应点头致意,或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弯曲轻敲两下桌面的行叩指礼的方式道谢。添茶时,应先给客人、女士、长辈、上级添茶,再给自己添茶,以示尊重。
? ? 特别提示:
①倒茶时,如用一次性杯子,要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
②端茶时,手指不宜碰到杯沿。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载。 第一种工序: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第二种工序: 怎样品茶: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 ,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 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人的礼节很多,很繁杂。待客。客人光临,男客人由男人陪坐,敬烟,女人奉茶。不能“打赤膊”、“穿内裤”接待客人,亦不能随意弯腰曲背、驾“二郎脚”,扣鼻子、玩脚丫。奉茶也很有讲究,只有一两位客人时用手端茶,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单独奉茶给客人时要用双手端,客人多时用托盘端茶。客人接茶坐着要起身,不起身要说对不起,我没有起身。主人回答不用客气。用右手五指,左手四指,寓意“五湖四海皆兄弟,人生何处不相逢”。 共餐。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宴席上给客人筛酒要按坐席的大小顺序。以方桌、圆桌为例:陪客方桌坐8号位、圆桌坐10位,筛酒则按坐位的大小顺序,方桌按照1、2、3、4、5、6、7、8顺序,圆桌按1、2、3、4、5、6、7、8、9、10的顺序。这些规矩目前仍很讲究,尤其是广大农村。主人要给客人盛饭,请客人吃菜,不能侵占客人坐位,不能脚踏别人的凳子横木,夹菜时只能夹自己一方的菜,不能目中无人乱夹乱挑。同一席的人吃饱时,不得离席,要把自己的筷子搁在自己饭碗上表示等候之意(如遇有全席人把筷子搁在饭碗上,则表示不满或表示没有吃饱)或说一声某某请慢吃,对不起我没有等你。待客人回答:别客气,请坐松(下席)才能离席送客。 送客。当客人提出要走时,主人要先挽留,客人确实要走,主人应为客人拿物、开门、送出大门。客人说请留步,主人才与客人拱手或握手告别。多人同行的客人长辈或老者先行。 客家人还有很多礼节,如子女早晨起来、晚上临睡要向父母或长辈问安,晚辈外出回来要给长辈打招呼,这是不可违逆的礼节。亲友有了红、白喜事都能主动相帮,互送礼物,就是平时有了什么新鲜食品,均要与邻里共享等等。 大埔酒令由一至十排列如下: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春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禄大顺,七星伴月,八仙过海,九九重阳,十全十美。每一个数字,都以祥和吉利之语,表示宾客之间共同对宴请主家的祝贺。 猜拳行令时还有严格的规定,如只准出右手,不准出左手:“上二下三”即下准出三,下不准出二等,如若猜错或指头出错者,则罚饮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68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业地理之西塔寺
下一篇: 茶业地理之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