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俗中的旅游文化

小小茶农 2023-11-15 10:48:21

茶俗中的旅游文化

民俗俗从一个侧面反映和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何不应用民俗为 现实社会生产生活、经济贸易、旅游文化服务。传统茶道茶艺茶歌茶舞的挖掘和发展,可以丰 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利用传统的节令举办大型的经济文化旅游活动,如“茶文化旅游节” “茶乡节”“春茶品茗会”茶馆里掺茶摆碗绝技,都可用来发展民俗旅游文化。在民俗旅游开发 中,引进和注人茶俗文化的内容于四川茶馆之中•还能吸引国外来宾到茶馆品茗,领略到四川 不同风格的茶道茶艺。成都顺兴老茶馆在装修风格上体现了旧时成都茶馆浓郁的氛围,掺茶 师的绝技可再现于茶馆;锦江剧场的“悦来茶社”,定时有川剧“玩友”“打围鼓”坐唱,曲艺也登 场亮相,这些民俗活动不但起到了传承的作用,还能吸引国外友人来茶馆欣赏民俗茶俗文化。综上所述,文中所列举的只是四川民俗茶俗丰富多彩中具有典型的事例,是人民群众口头 文学的瑰宝,它带着泥土的芳香,集中了群众的聪明才智,质朴简洁,明朗欢快,诙谐有趣,细细 品味,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流传在民间的茶俗 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是四川历史文化中的精粹,透视出四川悠久的种茶饮茶史,可以探寻川 人饮茶演变的轨迹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四川丰富多彩的茶俗文化,是民间自然积淀起来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既有传 承性,又有变异性,既十分古老,又打上时代前进的印记。四川茶俗文化在民间持续不断地传 承具有永久的价值,也是研究四川茶文化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料,是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丰 富宝藏。

国内外有关茶文化的旅游方面的著作及论文如题 谢谢了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2、茶的文字及其演化传播 ⑴茶字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项。由于茶叶生产的发展,饮茶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得更加清楚、直观,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⑵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其传播 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对同一物,有多称呼,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如:荈诧、瓜芦木、荈、皋芦、檟、荼、茗、茶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方言的原因,同样的茶字,在发音上也有差异。如: 福州发音为ta 厦门、汕头发音为:de 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chai、zhou、cha等。 少数民族的发音差别较大,如:傣族发音为:a 贵州苗族发音为chu、a 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大多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的语音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チセ"和印度语对茶的读音都与"茶"的原音很接近。俄语的"чай"与我国北方茶叶的发音相近似。英文的"ea"、法文的"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hea"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转译的。此外,如奥利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等的茶字发音,也都是我国汉语茶字的音译。 从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到世界各地的有关茶的读音,无不说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产区,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湿度较大,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采摘期从3月开始,可以连续采至11月。在生产习惯上,划分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标准为二三叶。其制作方法为亚发酵青茶制法,经杀青、初揉、初堆发酵、复揉、再堆发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普洱茶有散茶与型茶两种。在古代,普洱茶是作为药用的。其品质特点是:香气高锐持久,带有云南大叶茶种特性的独特香型,滋味浓强富于刺激性;耐泡,经五六次冲泡仍持有香味,汤橙黄浓厚,芽壮叶厚,叶色黄绿间有红斑红茎叶,条形粗壮结实,白毫密布. 茶叶产业是云南的重要传统优势产业。推进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提高云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发挥茶资源优势,加强茶文化研究,开展茶文化旅游,促进云南省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把握旅游业发展新机遇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现代旅游既是经济消费,更是文化消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由观光为主到集观光与休闲娱乐为—体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这一深刻的变化,对旅游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人们开始重视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 云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其显著的个性特征。多年来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旅游人省,究其原因除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外,与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关系极大。当前,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云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悠长深厚的大众文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茶文化显现出灿烂夺目的光彩。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会友,以茶健身、以茶休闲,已逐渐成为民众崇尚之风。茶中有道,道就是饮茶修身,品茶养性,达到人格上的完善,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和谐是茶文化的灵魂,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茶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茶产地尤其是名茶产地的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茶文化的历史遗痕和艺文韵迹、以茶树和茶艺的地方特色、以茶制品的千姿百态为内容的旅游,构成了茶文化旅游。云南是茶树原产地,茶叶种植遍布全省15个州(市),ll0个县(市、区),面积300万亩,600万农业人口种茶,涉茶人数上千万,可谓“衣食百万户,惠及千万人”的产业。茶文化旅游的开展,作为茶文化的一种活动,将使茶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对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云南茶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形成茶文化旅游的新内容 云南是世界闻名的普洱茶产地,普洱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根据云南茶文化资源的实际,发展茶文化旅游应该抓住重点,突出特色。 遗产文化。茶在云南分布极广,集中在滇西南,中心在澜沧江中下游。滇西南茶区以昆明为中心,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红河三大水系由北向南呈扇形展开,这里: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山高雾大,适宜茶树生长。在这块沃土上,生长着几十万亩的千年野生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还有几百万亩现代茶园,它们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茶树的基因库,是茶文化的“博物馆”。 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名山名水多名茶,诸如庐山云雾茶、恒山石廪茶、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等。滇西南也不乏名山大川,也出好茶,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千家寨哀牢山上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凤庆县小湾香竹箐的千年古茶树,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千年古茶树群落,澜沧拉枯族自治县邦崴、景迈山的千年古茶树、万亩古茶园,勐海南糯山的千年古茶树、古茶园,普洱茶圣地古六大茶山“山山有茶树,处处有茶农”的盛况。这些都是云南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既是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也是天然的旅游景点。在这些地方开展茶文化旅游,游山玩水与晶茶休闲结合,既提升了云南山水的经济价值,又给人予独特的享受。 遗迹文化。云南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遗迹异常丰富,保护和开发这些茶文化遗迹,可以让茶文化旅游充满历史文化的色彩。 一条从无量山脉的六大茶山起步,穿越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以传播普洱茶文化为特征的茶马大通道,古老而又神秘。这条上千年的古代茶马大通道,可作为人们探险求奇旅游的内容。 这条古代茶马大通道上分布着灿若繁星的古村镇,如易武,普洱、黑井、鲁史、巍山、腾冲、田江、丙中洛、香格里拉等上百个古村镇。这些古村镇,有的已列入世界遗产,有的已列为历史名城、名镇,而有的至今还原生态地躺在古道深山。遗留在古城中的大量石碑、牌匾、寺庙等艺文韵迹是茶文化研究的源泉,可成为开展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 饮茶文化。茶文化作为一种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云南茶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加之纵横交错的江河,山脉的阻隔和分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的茶文化。就茶饮文化来说,各民族异彩纷呈:布朗族饮用煮青竹茶,彝族、苗族喜欢饮用盐巴茶,哈尼族劳动、待客用火罐茶、土锅茶,拉祜族劳动时喜欢饮大锅茶、在家喜欢饮烤茶,佤族待客用铁板烧茶,傣族待客用竹简茶。即使是同一民族,不同的地域还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开发各民族饮茶文化,观赏多姿多彩的民俗茶艺、民族服饰、茶歌茶舞,品尝各具特色的茶点、茶莱,会给游客无穷的乐趣,给旅游以强劲的生机。 工艺文化。云南茶山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普洱茶特有的传统生产工艺,至今仍有重要的技术和文化价值。 云南茶叶的生产加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1300多年。千百年来,尽管社会形态、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普洱茶的加工技术、生产工具,产品标准,甚至茶饮习俗,至今都还在延续。普洱茶这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千姿百态的产品,充满传奇色彩的茶饮,对游人充满诱惑力、吸引力。开发普洱茶的工艺文化旅游,让游客到古茶山采茶、用传统工艺制茶。在古茶序品茶、以各种民俗饮茶、会给予游客新鲜,休闲的愉悦。 信仰文化。根据有关专家考证,我国以茶祭祀始于两晋以后,这是一种信仰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相信人与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件有亲缘关系的信仰观和物崇拜,对茶信仰文化的出现产生过重要影响.人们对茶叶利益的追求导致对茶树的崇拜,又发展为对茶王树的崇拜,从而将崇拜推向新的高度和境界。茶崇拜、茶信仰文化是云南省茶文化的一大特色。 深化认识,统筹规划,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济现象。开展茶文化旅游,有利于弘扬中华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可使山区人民脱贫,使农村经济发展。茶文化旅游是建设民族文化、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较好的结合点,是云南省茶产业和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的工程。最近,省政府确定了加快茶叶发展的目标,提出把茶叶培育成继“云烟”、“云花”之后的又—个重要品牌,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晶牌。有关部门应当围绕这一目标,明确茶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作出规划。 开展云南茶文化旅游,在内容上要突出特异性,做到“稀、奇、古、怪”。“稀”就是打好普洱茶这张稀有牌,把它作为云南茶文化旅游的大名片,围绕普洱茶、滇红茶和下关沱茶为主导的三大品牌来经营:“奇”就是宣传普洱茶奇特的口味、奇特的功效;“古”就是让游人观看古茶树、古茶镇、古茶道等古遗迹,体味古茶文化的无穷余韵:“怪”就是让游人参与到茶事中,做采茶人、当制茶工,享受云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乐趣。 茶文化旅游景观的建设可以按“点、线,面”的布局进行设计。“点”是以昆明为中心,沿昆曼和滇缅公路上的城市来布局茶馆文化景点。茶馆(茶楼、茶坊等)文化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茶馆既是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又是经济、贸易洽谈的好去处,是具有特色的娱乐场所,也是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景观。当前,昆明等城市茶馆很多,但内容单一,缺乏文化含量,缺乏有影响力的社团开展大型的茶事活动。为此,应在昆明建设一个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云南茶文化大观园”,其他城市也应布局茶馆文化景点,使我省的城市旅游与茶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价值,使城市的形象增添文化色彩。“线”是以滇藏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为主线,开辟茶文化走廊,开展茶文化旅游。“面”是设4个旅游景区:即以古茶山、古茶镇、传统七子饼茶加工为内容的古六大茶山旅游景区:以古茶山、茶科所、勐海茶厂为内容的旅游景区;以滇红茶、古茶树、风庆茶厂为内容的旅游景区:以古茶树、现代万亩茶园、普洱茶厂为内容的旅游景区,在这些景区建设一批茶文化生态休闲景点。在茶文化旅游景点的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统一,文化旅游和观光旅游的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茶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应该是你不错的选址!这是茶马古道的旅游线路:参考公里数(1965km)丽江-194km-中甸-190km-德钦-224km-芒康—158km—左贡—107km—邦达—94km—八宿—90km—然乌—129km—波密—89km—通麦—127km—林芝—19km—八一—120km—巴松错—50km—工布江达—206km—墨竹工卡—68km—拉萨(中甸一日自由活动约100km)

  第一天:丽江/中甸(194km)宿:中甸
  丽江因美丽的金沙而得名,纳西族20万人,其先祖创建了丰富的东巴文化,他们创建的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这里是也抗战时期美军将领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基地及驼峰航线的运输基地。离开丽江进入香格里拉县境内,沿金沙江河谷观光平缓的江水,两岸散落的村庄,犹如江南水乡;横跨金沙江后,进入以奇险雄壮著称于世的世界级大峡谷—“虎跳峡”口,响声如雷的江水,顺着如刀削斧劈而成的玉龙雪山奔腾而下,金沙江在这里展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沿途观赏温带至寒带各种植物的变迁,驱车前往中甸(香格里拉)。
  第二天:中甸(香格里拉)一日自由活动(约100KM)宿:中甸
  早餐后,前往中甸东北方向约40公里,迪庆高原上有名的高山湖泊—碧塔海游览。碧塔海,海拨3705M,面积15平方公里,"碧塔"藏语的意思是栎树成毯的地方,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敝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象一颗镶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清晨,湖水幽黑如墨,群峰尽映其中;中午水蓝如碧玉,云影波之间,透出无限的清丽,傍晚则水天一色,金黄耀眼。驱车至双桥后可骑马,可骑马或步行7公里至碧塔海边。返回中甸参观松赞林寺,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距中甸县城5公里。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第三天:香格里拉/德钦(190KM、海拔3400米)宿:德钦
  早起拍摄高原湖泊—属都湖,静如明镜的湖面,冉冉升起的薄雾,让人心旷神怡.途经纳帕草原后,再次横跨金沙江,抵茶马古道重镇—奔子栏,翻越"白茫雪山",抵达德钦县,观藏区八大神山之首的雄性神山—梅里雪山全景。梅里雪山属于怒山山脉中段,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在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区并流数百公里。逶迤北来,海拔6000米以上的连绵十三峰,称为太子十三峰,座座晶晶莹,峰峰壮丽。十三峰中最高的卡瓦格博峰,为云南第一高峰,一座金字塔形的雪山,藏语意为"白色雪山"。海拔为6740米,它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传说为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它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30年代探游过世界不少名山大川的美国学者洛克博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第四天:德钦/芒康(224KM、海拔3400米)宿:芒康
  拍摄梅里雪山日出,沿澜沧江河谷逆流而上,进入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的多民族集居地参观世上独一无二的古盐井及最原始的制盐方式,藏区唯一的天主教堂遗址。午餐后翻越红拉雪山、沿芒康河抵芒康。芒康县城,就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海拔为3780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此区域近几百公里的范围内呈平行竟流之势,构成所谓“两壁夹三江”的三江地区,境内层峦叠嶂,多峡谷,地形复杂,川藏南线和滇藏线便在芒康会合。

  第五天:芒康/左贡(158KM、海拔3980米) 宿:左贡
  从芒康出发,翻越拉乌山(行车海拔4358米)下山到澜沧江边竹卡兵站、跨越蜿蜒的澜沧江,过竹卡桥翻越脚巴山、下至荣许兵站、翻越川藏线上最高的山口------东达山,海拔超过5008米。从高入云天、白雪皑皑的山口极目远眺,川藏公路和澜沧江似两条晶亮的丝带,在千山万壑间,时隐时现。抵达左贡。

  第六天:左贡/八宿 (201KM、海拔3900)宿:八宿
  左贡出发到邦达。海拔在4400米的邦达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会处,北通昌都,西至林芝、拉萨,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藏东唯一的机场就建在开阔的邦达草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告别草原,翻越横断山最大的天险------怒江山,山口海拔4839米,经著名的九十九道拐下行到怒江边。下山途中同时可欣赏风化岩石山景,过多拉神山时观看藏区神秘的天葬台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景色出奇的美丽。这天的行程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在东达山,邦达草原气温可达摄氏零度以下。可是在澜沧江和怒江江畔气温却是20℃左右。一天经历的海拔落差起伏可近2500米。
  第七天:八宿/野营然乌湖(90KM、海拔3500)
  八宿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海拔3910米。沿途雪山、原始森林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景色出奇的美丽。沿高山草甸前行,远眺雪山、冰川,进入然乌沟后,欣赏沟内终年不化,千奇百怪的巨大冰挂、冰川,车从冰缝中穿越,给人以无比的刺激,但有惊无险。来到然乌湖边,然乌湖是著名的高原冰川湖,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近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场,茂盛的青稞和油菜,湖边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碧蓝的湖水,森林倒映,清澈见底,湖面的水鸟成群,一派仙境景色。来到这里会让人躁动的心沉静下来,湖水如一面镜子般平静无澜,映衬着湖边晶莹的冰川、皑皑的雪山,如一个待嫁的娇娘,动人心魄。
  第八天:然乌湖/波密(129KM、海拔3000米)宿:波密
  车出然乌镇后,驶入川藏公路最美的一段路,沿途林木葱郁,流水潺潺,雄鹰盘旋,雪山、湖泊、农田、村寨一幅幅绝色美景,应接不暇,令人陶醉。晚至波密。(去察隅的路在此分道。)被雪山和森林环抱的美丽小镇波密县城扎木镇,海拔1100米,空气清新,十分迷人,被称作“西藏的小瑞士”。由于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山山脉所在,所以抬头眺望,四周皆是白雪皑皑的雪峰。
  第九天:波密/鲁朗(海拔3150米)宿:鲁朗
  从波密县城扎木镇,在原始森林中穿行,向川藏线上最后的天险通麦出发。通麦至排龙15公里路段,遍布雪山河流,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特别是通麦一带有"死亡路段"之称。山洪和泥石流常引发山体滑坡而使公路中断,著名的102滑坡段就在其间。排龙门巴民族乡是通往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重要入口,从该乡沿帕龙藏布南行,抵大峡谷拐弯弧顶处一段是最具探险旅游特色的路线。不过这里也是欣赏泥石流爆发壮观场景最方便的地方。走完这世界上最艰险公路最艰险的路段,会有一种死里逃生,如释重负的幸福感。越过天险之后路况好转,接近鲁朗,茂密的森林遮天蔽日,呈现出鸟鸣山幽,花香袭人的另一番宜人景色。

  第十天:鲁朗/八一(海拔3150米)宿:八一镇
  穿过密林似海的鲁朗,翻越冰雪覆盖,云雾缭绕,海拔4702米的色季拉山,该山以春夏时的杜鹃花海闻名,同时此山也是观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地方之一。春天,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光彩灿烂,这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站在色季拉山,遥望著名的南迦巴瓦峰,顿时觉得心旷神怡。翻过色季拉山即一路下坡抵尼洋河下游河谷的林芝县城,继续行车19公里抵林芝地区首府八一镇,座落在尼洋河畔的八一镇海拔2400米,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当日即可朝拜布久喇嘛岭寺,访被认为是距八一镇4公里位于巴结乡的号称“世界柏树王”的,苯教祖师爷化身的参天古巨柏树,游览桃花沟,观野生桃林,赏古桑树王。

  第十一天:八一/巴松错 (120KM) 宿:巴松错
  八一镇出发,沿途欣赏秀美的尼洋河风光(传说中尼洋河是“神女的眼泪”汇聚而成的,绿波见底,水色格外的清幽明澈,河畔的林地、草滩、农田,游曳的水鸟,吃草的牦牛,劳作的人群在淡淡的晨雾中编织出一幅世俗生活胜景。尼洋河发源于米拉山,东流300多公里,于八一镇南约40公里处汇入雅鲁藏布江)。过工布江达后,在尼洋河支流巴河桥头分路口继续行使44公里抵达红教圣湖巴松错。此湖四面环山,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块碧玉,绿幽幽的泛着如绸缎般的光泽。来到巴松错,却就来到了一处世外桃园:湖泊如一轮新月镶嵌在高山峡谷之间,湖水碧绿透明、雪峰倒映,湖边野花烂漫,湖面黄鸭、沙鸥、白鹤戏水,湖中游鱼争食,独木舟随波漂荡。湖心岛上,错宗工巴寺传来的颂经声,仿佛在为你洗涤尘世的烦恼。巴松错又名错高湖,藏语的意思为“绿色的水”,海拔3500余米,面积27平方公里。

  第十二天:巴松错/拉萨(396KM,海拔3650米)宿:拉萨
  之后,返回川藏公路干线,翻米拉山,再沿拉萨河谷前行,便抵达达孜游览黄教六大寺之首的甘丹寺。过达孜西行,远远就能看到红山上雄伟的布达拉宫,魂牵梦绕的圣城拉萨就在眼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7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