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干”这个词用在普洱茶身上合适吗?其实我们在喝普洱茶的时候,仅仅喝茶叶是不够的,下面就来看看普洱茶身上的其它“宝”吧!
茶花
首先得搞清楚,普洱茶花不是山茶花,相较于娇弱的后者,普洱茶花更有点“铿锵玫瑰”的架势。它色泽纯白,花蕊金黄,看起来肥硕润泽,泡出来的汤水晶莹黄亮,喝起来十分爽口,还有阵阵蜜香。
跟所有花草茶一样,普洱茶花也是直接冲泡饮用,除了美容,还能宁神安睡,如果你睡不好,就可以试试普洱茶花,如今市面上也有普洱茶花饼卖哦。
茶梗
什么?茶梗也能喝?
是的,虽然不能算是正宗的茶叶,不过普洱茶梗含有大量的糖分,喝起来醇厚甘甜,按照不同的比例拼配,还能为普洱茶饼增添独特的风味。所以,市面上也有专门的普洱茶梗售卖。
跟普洱茶叶一样,茶梗也是可以陈化的,所以现在有不少茶友会自己拼一方普洱茶梗砖,搁置个几年,到时候热水一泡,浓郁醇厚的茶汤伴随着茶梗特有的爽甜,别提有多带劲。
老茶头
说老茶头前得先说一个概念,就是普洱熟茶的发酵过程——渥堆。
在普洱茶的渥堆工艺中,茶叶会慢慢分泌出果胶,这种粘稠的自然的胶质会将部分茶叶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硬疙瘩,也就是成为了今天介绍的老茶头了。
按照以前的做法,工人会拿锄头来敲开,敲碎了也没关系,可以制成袋泡茶或者迷你沱,所以以前根本没有老茶头这个概念,但如今,老茶头作为一种茶叶附属品,也开始出现在公众眼前。
不少茶友吹嘘老茶头为茶之“精华”,其实不然,相反,理论上应称作发酵失败的“废品”。只是它内含果胶较多,非常耐泡,茶气虽然较成茶少,但是喝起来老少皆宜,不会刺激胃,所以喜欢它的茶友也是很多的。
这里有三点关于老茶头的心得:
一是挑选老茶头时,尽量挑选颗粒相对松散、条索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的老茶头,不是那种紧得跟石头一样的也拿来泡。
二是泡老茶头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的话,就可以直接倒掉了,那是不能喝的。
三是老茶头的大小问题。现在因为渥堆出的茶,会经过碎茶机,碎茶机碎不掉的,才是老茶头,所以老茶头的体型相对较小,虽然不排除块头大的,但是确实比较少见,加上市面上许多大块头的老茶头都是伪造的。所以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尽量往体型小的买吧。
黄片
所谓黄片,也就是老叶子。因为其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成条,所以在原料筛选拣工序中,就会把它挑出来,俗称“捡黄片”。
但并不意味着黄片品质不好。
一般来说,黄片的味道较茶叶虽淡一点,但是甜度却较前者高许多。另外,能够喝到的黄片,其实树种都很好,也就是很多茶友说的老茶树、野茶树上的黄片。因为在茶叶基地的茶树,定期管理采摘,大部分是不会有老叶子的。古茶树上的茶叶,枝叶高大,量少,不容易采到,所以就显得珍贵了,而且陈化后的黄片绝对滋味出众。黄片转化快,丝爽绵滑,回甘迅速,闻香气似有悠悠馥郁兰香。
黄片口感不苦不涩,香味独特,而且不像嫩叶生茶那么伤胃。所以,黄片无须陈放,在当年就可以痛痛快快地喝,也具有越陈越香醇的品质特征,当然有个前题,必须是足够树龄的黄片。
螃蟹脚
螃蟹脚其实并不属于普洱茶,它是一种寄生植物,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高,除了寄生在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上外,它还会长特定区域的云南野生古树茶树上,所以人们还赐给它个好听的名字叫“茶精”。
顾名思义,螃蟹脚,是因为它外形长得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小脚,新鲜时为绿色,晒干后转为棕黄色。冲泡出的汤色黄绿透亮,鲜饮有浓郁的特殊清香,陈化后有股子药香味儿。
云南当地人把它视为清热解毒的草药,时不时会跟老母鸡炖成药膳食用。随着普洱茶的大热,螃蟹脚也跟着进入人们的视线里,由于采摘困难,产量少,所以也有人称作古树茶上长的“冬虫夏草”。
普洱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1973年勐海茶厂与昆明茶厂联合研制渥堆发酵法成功之后,当年昆明茶厂生产的茶砖因其茶汤金黄润泽,参枣味浓郁,被受普洱茶人推崇。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
普洱茶生熟的主要区别就是熟饼经过卧堆,并适度发酵,可以直接饮用,茶饼呈现深黑色,汤色呈红褐色、汤色较红亮。
青饼,也可以俗称生饼,是比较传统的加工工艺,当年的茶叶直接压制成饼,不经过人工发酵,靠时间和岁月的流逝,自然发酵,一般5到10年的茶才好喝。汤色呈金黄色,比较透亮,生饼霸气十足,起到刮油的功效,不建议餐前饮用。
普洱茶熟茶,普洱茶生茶,是云南普洱茶的两大重要产品分支,缺一不可。生与熟,构成了普洱茶的森林。粗老与细嫩(指原料),风韵初显与阳刚成熟,茶区与山头,纯料与配方,饼茶、砖茶、沱茶,许许多多普洱茶元素,则是构成这个森林的树木。过分热衷某一个元素,山头也罢,纯料也罢,生茶也罢,熟茶也罢,可能会一叶障目,变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老熟茶,如同红酒一样,虽然发酵基本完成,但也需要时间完成其纯化的过程。
首先,是散去蒸压形成的“水气味”,以及干燥过程的“火味”。
其次,散去一些“发酵之味”,以获得更加纯正的滋味与香气,陈香也才能更好的展现。
熟茶品质特征的变化,在上述两点上是相当明显的。新出厂的熟茶,滋味醇和,香气纯正,陈香初显。半年后,滋味更加浓郁,显露醇厚的本性,而陈香之气,则由有低沉渐渐向高扬转化。这种体验,许多消费者有过经历。也有些不明白的消费者,有时候会误解,似乎这一批熟茶,不如上一批,或今年某产品不如去年某产品。实际上是时间点的不一样。
经历了一段时间,普洱熟茶完成了一定的“纯化”。这就是所谓“退火”后的普洱茶更好喝,存储几年后的普洱茶口感更优秀,这也是消费者对有几年的普洱熟茶产品趋之若鹜的原因之一。
普洱茶界的一些老前辈,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勐海茶厂前辈老厂长唐庆阳先生,当年对提高云南普洱茶品质,提出过两条重要意见,一条是“标准”的问题,即严格工艺与对样生产的问题,另外一条就是“给一段时间进行“纯化”(以及醇化),以展现普洱茶独特陈香的问题”。
因为熟茶及时消耗太多,能留存的老熟茶不多,能大面积交流品饮也就更少。能体验老熟茶与老生茶不同风韵的人,则更少。
品鉴到老普洱熟茶独特“绵柔、砂化、陈韵”的风骨之美,绝对是可以和品饮老生茶一比的另外一种享受。
讲了纯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普洱熟茶收藏过程中的后续醇化,是章显普洱熟茶韵味的重要过程。红酒的收藏醇化与普洱熟茶的收藏醇化可谓异曲同工。
如此说来,普洱熟茶品质的提升,在收藏过程中也是有很大空间的。
具体有许多方面可以一叙,首先分享的是普洱茶发酵的成熟度问题。
普洱熟茶的收藏价值 之二 发酵成熟产品的变化
普洱茶熟茶的发酵成熟度,历来是一个神秘的话题,讨论与阐述不多,过去的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中,也只做了个初步的描述:“色泽红褐,汤色红明,滋味醇厚回甘,香气纯正显陈香”。
由此,引来普洱茶消费与交流中的认知不足,以及产生了不少片面之语,说“熟茶发酵熟成后茶性已死,后期存储不堪变化”,就是片面理解的一种。
关于熟茶发酵的历史渊源,用料情况,产品结构,发酵成熟度等信息,接着会仔细整理一个脉络,结合产品特征以及产品线的分析,许多误区可以迎刃而解,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观念可以和茶友分享。
分享一种感悟,如同分享一泡老茶!
有茶友的回应,就是最大的享受,特别是有些思想的火花,虽然自己没有回复什么,但茶友的火花也同样长久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有些茶友的评论或问题,就是这样的火花,很想回复,但又不是草草几句话可以讲清楚的,留着总结在以后的文章里吧。
今天,想分享的话题是“发酵成熟的熟茶也在变化之中”。
现代工艺快速发酵的普洱熟茶,历史上有两大类产品,一类是普洱散茶,另一类为“普洱紧压茶”。
紧压茶的发酵成熟度的问题,后面的文章再讨论,且说普洱散茶。
过去“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对产品特征的描述,实际上是居于普洱散茶产品的,从发酵成熟度来说,是“全熟”的,通常定义为“十成”发酵。
普洱压茶紧,由于各种因数,发酵不是全熟的,另文再详细讲述。
细心的茶友,如果仔细想想“云南七子饼茶”的大票(通用的说明书),里面就有玄机,它说的是“适度发酵”,看到此,普洱紧压茶能不能收藏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历史上,普洱散茶是十成发酵,而紧压茶,多以八成发酵为核心,7572即是此标准产品也。
纵观普洱紧压茶的产品线,红熟发酵的产品,大致在九成左右,掌握得好,滋味醇滑陈香浓郁,口感没得说,2005年设计过一个代表性产品“7552”就如此,当时就受到不少及时喝消费者的欢迎。
而略偏轻发酵的产品,多在七-八成间,或七至八点五成间游动,高档原料的产品多如此。代表产品,7262,勐海之星等产品。
至于轻发酵的普洱茶产品,发酵要基本成熟,陈香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比较难控制的,因为此时,一般发酵堆的异杂味相当重,要做到滋味香气纯正更难。
轻发酵的普洱茶产品,做到了“滋味香气纯正,陈香初显,略带苦涩”的状态,就算成功了。如此发酵的成熟度,大致在六成左右。这样的产品,会带着仿佛老生茶陈化后的风韵,略苦涩的滋味,回甘生津异常的持久,可以说“回味长”是其最大的特点,是典型的“收藏型”熟茶产品。2005年设计的8562饼茶,就是这样一片产品。
说远了,还是先说发酵十成熟的普洱散产品吧,虽然现在这种散茶没有生产了。
十成熟了,这样的产品收藏后有变化吗?
回答是“有”!
从实际经验来看,无论干茶色泽,汤色,滋味,香气,都在变化中。后续的语汇,要用到“透亮”、“返青”(或“返红”)、纯正、醇化、陈香馥郁、化、甜爽......等等。
可以说熟茶产品也是生命不息的
普洱茶罐子保存最好。
普洱茶的保存方法中用罐子存放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这样的保存方式比较适合一些普洱茶收藏者,因为密封性好的罐子,能有效的防止茶叶受潮,避免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反应,而且罐子保存还有醒茶的效果,建议用紫砂罐或者陶罐。
还有普洱茶的保存不能和不同茶叶相互接触,以防止串味,毕竟普洱茶的品种和香味都不相同。另外,茶叶放置在罐子之后,一定要将罐子封口,防止茶味消散。
普洱茶的品饮技巧:
普洱茶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在茶中添加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
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持久不散不渴,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8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把茶泡在日子里过也就淡了
下一篇: 人生就像品单枞茶只有自己才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