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驿站博物馆是洛阳市首批民营博物馆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关于驿站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驿站博物馆。洛阳驿站博物馆以洛阳历史名驿——周南驿为蓝本,展示邮驿文化、馆驿文化、官府文化,馆内收藏各类石雕、木雕、古家具、古匾等文物2000多件,洛阳驿站博物馆是中外游客领略河洛文化和馆驿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洛阳文化的一颗明珠。
信使牌
长约6.42cm,宽约3.85cm,厚约0.4cm。使臣,使者。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是驿站中重要的角色,负责传递信件,公函等,信使牌相当于现代的工作证,驿卒出行的必备。
封泥
长约2cm,宽2cm,厚约0.3cm。封泥又叫做“泥封”,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也是一种印章的印迹。使用说明:古代的文书,都是用刀刻或墨写在竹简或木片(木札)上。正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上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玺印;如果简札较多,则装在一个袋子里,在扎绳的地方填泥打印,以防外人拆开偷看。
马袋
长约180cm,宽约60cm。马袋也叫马包,是驿站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件,一般用于骡、马、牛等的脖子上,装盛物品,多用手工编织,纹饰简单大方,袋子的四角以流苏为装饰。
通关文牒
长约62cm,宽约48cm。通关文牒为是古代通过关戌时拿的通行证,我们现在称为出国护照,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还有一种叫通关牒文,是官府发放的,旨在非常时期,通过重要关防的身份证明。经商人员使用,由官府颁发,牒文上清楚记录事由,商队的运输物品和数量,带队人是谁并附有画像,准确无误后方可放行。通关文牒或牒文,是在驿站中食宿的重要凭证。
武九品补服
补服,又称“补子”,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用猛兽代表武官。该补子是清代武九品海马补子,小而简单,补子以青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非常艳丽。明清时期的补子是随着官职而存在的,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由此它有着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
梅瓶
通高23.5cm、底径7.8cm、口径4.5cm、腹径11.2cm。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以其神秘优雅而著称。青花梅瓶以翠兰釉为主导,配以整棵的梅花,以东方美女形象为题材设计,造型优雅,线条流畅,上部削肩圆润而丰满,下部似美女身着长裙,整器看似一窈窕淑女,既有美女的韵味,又有瓷器特有的典雅。
洛阳博物馆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孕育了大问题体系,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那么洛阳博物馆到底收藏了多少珍宝和文物呢?镇馆之宝有哪些?
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很多。以下是洛阳博物馆市政厅公认的五大珍宝:
洛阳著名景点: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博物馆、关林庙、老君山风景名胜区。
1、龙门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历史悠久,开凿经历了多个朝代,断续营造达500余年之久。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共有97000余尊佛像,其中西山石窟是精华部分,包括卢舍那佛像和“龙门二十品”。
2、白马寺
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大雄宝殿是全寺主殿,其他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毗卢阁等。
3、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与中原明珠电视塔等城市地标性建筑遥相呼应,新馆建筑外形如大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博物馆由主楼和辅楼组成,主楼共两层,一楼是通展,二楼是博物馆的精品展。
4、关林庙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修建的,布局严谨壮观。古建筑群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舞楼,另外,这里石碑林立,古柏参天,香火旺盛。
5、老君山风景名胜区
相传东周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此山隐居修炼,故名老君山,是伏牛山主峰。海拔两千多米,有官殿及庙宇群落,古时这里被视为道教圣地。景区内除有当地特产售卖以外,还有老子骑牛像和太上老君金像等当地著名标志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洛阳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89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生乐的是品茗静思
下一篇: 茶叶这样喝抗癌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