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顾渚紫笋茶的产地

茶百科 2023-11-15 23:45:54

顾渚紫笋茶的产地

顾渚紫笋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一带,属绿茶类。因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故称。

长兴县位于浙西北太湖之滨,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太湖。境内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全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年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200毫米,无霜期135天,山区早晚云雾弥漫,土壤以黄、红壤和石沙土为主。茶树大部分种于山坞,称之为“界”,以西坞界、竹坞界、方坞界、高坞界等地最多。新梢长势旺,发芽整齐,叶片茸毛较多,产量亦高,为制作红、绿茶兼适的优良品种。

古代茶名,紫笋,白露,黄芽,金毫。

  紫笋茶
  简介
  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
  茶叶特征为白毫显露,芽叶完整,外形细嫩紧结,色泽绿翠,香气浓强,滋味鲜醇,汤色淡绿明 亮,叶底细嫩,很有特色。
  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顾渚山因处于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从而孕育出流芳千年的紫笋茶,紫笋茶有着优异的内质和独特的香味,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条索紧裹,沸水冲泡,芳香扑鼻,汤色清朗;茶叶舒展后,呈兰花状。
  顾渚山紫笋茶的品质特征是: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配目。由于紫笋茶品质特佳,被列为上贡珍品,贡额逐年增大。
  紫笋茶于1979年开始恢复试制,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
  紫笋茶宴
  用紫笋茶制作的茶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直接用紫笋茶叶制作菜肴。如“紫砂护国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叶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叶掺和做成羹状,颜色油绿,口感清香、淡雅。其次是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的味道,如“茶香迎贵宾”是茶宴中的第一道冷菜拼盘,用料跟卤水拼盘差不多,只是在开始时,
  放在具有融合各种名茶的汁水里煮,使其具有“茶香”的味道。再次,是采集紫笋茶产地的顾渚山周围农民土家菜,进行改良而成。如“明月峡雉鸡”就是一道“土菜”。因当地农民深信紫笋茶的健脾、健身功效,所以习惯用茶叶、茶茎作辅料来烹制菜肴,达到更滋补的目的。
  品尝紫笋茶宴的过程也是品味长兴茶文化历史的过程。 首先,具有一定的氛围。随着古筝音乐悠悠扬起,伴着菜肴解说员优美的声音,服务员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捧出一盘盘精美茶馔,置身此情此景中,无不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次,茶宴的外形乃至命名,都传递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如“茶经酥雪鱼”,因为《茶经》是茶圣陆羽当年在长兴所完成的一部关于茶文化的著作,所以,在菜品造型时将这款菜制成书本状,由紫笋茶点缀,外酥内松,颇富茶文化特色。
  /static/upload/image/2023/1115/captchaview  白露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http://www.zjol.com.cn/tea/system/2006/09/08/007861110.shtml

  【黄芽】
  茶名。
  最出名的要当「霍山黄芽」了,盛产于徽省霍山县盛产一种名茶,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嫩绿披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浓厚回甘,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明亮,故被称为“霍山黄芽”。
  司马迁《史记》记述:“寿春之山(霍山曾隶属寿州,故称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得仙。”唐朝李肇《国史补》把黄芽列为14品目贡品名茶之一。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都被列为贡茶。宋代开设霍山茶场,茶叶主要运销苏州、扬州、山西、山东、河南、东北等地。明朝万历年间,霍山县令王毗翁《黄芽焙茗诗》云:“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1915年,霍山黄芽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99年,霍山黄芽再获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目前,霍山黄芽已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金叶黄芽”与黄山、黄梅戏并称为“安徽三黄”。
  霍山黄芽之所以出名,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在本质。它的茶叶芳香物质及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十分丰富。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显示,霍山黄芽的香气成分共有46种之多,其中香叶醇含量高出一般名茶5倍之多;同时,霍山黄芽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等生化成分,虽不能“久服得仙”,但长饮霍山黄芽,确实有助于延年益寿,有益于身体健康。霍山黄芽的优秀品质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霍山黄芽主产于该县海拔600米以上山区。
  /static/upload/image/2023/1115/captchaview  金毫红茶 资料不多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static/upload/image/2023/1115/captchaview id='长兴优质紫笋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长兴优质紫笋茶产地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早在1 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浙西以湖州为上,湖州生长城(今长兴)顾渚山谷”。在长兴地方志中也有记载:顾渚狮孺齐岩(今叫做叙午齐)、龙坡子吉祥寺(贡茶院)的茶叶为“极品”。紫笋茶因其芽叶紧裹,形似笋而得名,其色泽绿润、白毫显露、香气清高、滋味鲜醇的品质特性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764)就被列为贡茶。据《新唐书》等史料记载,唐代贡茶分布较广,包括五道十七州郡,而以顾渚紫笋最为著名,乃贡茶中之上品。裴汶《茶述》中写道:“今宇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兴……”。顾渚区优质紫笋茶除与其野生的茶树品种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它与特定有利的土壤地质背景条件紧密相关。

(一)长兴顾渚紫笋茶产区分布

水口-顾渚区在区域上位于长兴盆地北部的丘陵山区,优质紫笋茶产区又处于次一级的地貌单元上,其北部、西部、北东为大片坚硬的石英砂岩分布区,故而形成了群峦起伏的山区。北部的五通山为全县最高峰(海拔573m),尚有黄龙头山、顾清山,海拔分别达536m、350m;西部有海拔500m的乌头山;北东的凉帽山海拔为412m;南西则有海拔390m的宫子山等。上述山峰所组成的山脉自西向东可延伸到太湖。

优质紫笋茶产区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构成,以及少量花岗岩类侵入体零星分布,山前及坡麓为第四系,第四系下为泥盆系、志留系砂岩及花岗闪长岩类侵入体(图3-6)。第四系上部种植茶树的土壤层厚在1~5m,其下为砂砾石或粘土砾石层。

“西顾渚山”是野生紫笋茶的原产地,陆羽在《茶经》中对此有诸多描述。如在评述茶之源中说:“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实地考察得知:西顾渚山(现名斫射芥)有多条山芥,从北到南依次为四坞芥、方坞芥、竹坞芥、高坞芥,其走向基本上为东西向的,山坡上长满毛竹和阔叶林,能接受到太阳的漫射光,造就了一个对茶树生长十分有利的小气候环境。太湖湖面上的水汽,由风带进山谷,汇集于峰坞纵横的顾渚,使得空气湿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高达1 600mm。其中的方坞芥相对较平坦,是野生紫笋茶最集中的地方,山芥两侧,生长着竹林和阔叶林,山芥中的野生紫笋茶就长在“烂石”地上,上覆“烂石”,下伏腐殖土,茶根扎于有机质非常丰富的腐殖土中,能从中吸取诸多养分而不必施肥,茶芽特别粗壮。但据当地茶农介绍:“竹坞芥、方坞芥,吃不过高坞芥”,高坞芥在各条山芥中最为陡峭,中间有3 级台阶,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但高坞芥的野生紫笋茶品位最高。山下则为砾壤,到丘陵地带则为“黄土”(第四系发育的土壤),大多是后经开发的新茶区,如水口乡的金山、沉其岭、微州庄等村的茶园都属“黄土”,这个地段的土壤,虽然土层深厚,但地力较差,有机质含量大多在1%以下,而且粘性大,通透性差,加之茶园周围林木稀少,生态条件差,阳光多直射,空气湿度较小,出产的茶叶自然品质远不如峡谷中的“烂石”和山脚下的“砾壤”上的茶,一般只能生产普通的大宗茶。这也跟《茶经》中的“下者生黄土”是一致的。

图3-6 长兴顾渚紫笋茶分布区地质背景示意图

(二)长兴顾渚紫笋茶产区土壤地质特征

水口-顾渚区成土母岩的样品化验资料表明,紫笋茶产区的成土母岩含有多种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表3-15)。

表3-15 顾渚紫笋茶茶区主要成土母岩元素含量

注:含量单位氧化物及烧失量为%,其余为mg/kg。

显然紫笋茶产区土壤层是周围岩层风化、搬运的产物,成土母岩在形成土壤的过程中,必定将各种养分带入土壤中,即土壤的养分来自母岩。陆羽《茶经》中之“烂石”是指那些分布在竹木成荫的山坞之中的山涧边和乱石缝隙中的土壤,这种土壤是酸性红壤亚类砾质黄泥砂土,成土母质为泥盆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数在6%~7%之间,质地疏松,养分充足,肥力较高,再加上生态环境优越,空气湿润,漫射光丰富,所以在这种“烂石”的立地条件中自然生长的茶树,芽叶肥壮,持嫩性好,采制的名茶尤为优异。史料《长兴县志》记有“明月峡(位于顾渚山)绝壁峭立,大涧中流乱石飞走,茶生其间,尤为绝品”,证明产于峡谷之中的名茶品质更为上等。

根据长兴县对紫笋茶产地及其他相邻地区土壤化验分析结果(表3-16),紫笋茶产区不同部位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但顾渚紫笋茶茶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三)顾渚紫笋茶产地水文地质背景

顾渚紫笋茶园出露一股名为“金沙”的泉水,《新唐书·地理篇》记载,湖州吴兴郡的“土贡”有“……紫笋茶……金沙泉”,《湖州府志》载“金沙泉有碧泉涌出,灿如金星,唐宋时注以银瓶,随茶并贡”,紫笋茶需金沙泉水“烹、蒸、涤、灌”,“非此不能制”,“元因金沙泉不常出,无贡茶记载”,可见紫笋茶与金沙泉密切相关。

表3-16 顾渚紫笋茶茶区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

水口—顾渚一带第四系之下隐伏有大片的花岗岩类侵入体,北西向断裂沿着水口-顾渚背斜核部切割了侵入岩体,断裂倾向北东、倾角几乎直立,其破碎带宽约40m,该断裂破碎带富含地下水,金沙泉就产于该断裂带中,单井涌水量可达200~300m3/d,其水质不仅符合饮用水标准及灌溉用水标准,而且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含有植物必需的C、H、O、N、P、S、K、Ca、Mg等主量元素与Se、Fe、Mn、Cu、Zn、Co、B、Cl、Si、F、I、Sr等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含量达矿泉水标准,银含量接近矿泉水标准,非必需元素含量极低(表3-16),属优质矿泉水。

由于矿泉水承压水位高于第四系孔隙潜水,矿泉水有补给第四系孔隙水的趋势,尤其是断裂带与第四系接触或接近地段存在着水力联系的可能。从第四系金沙泉水的化学成分与深部岩体内的断裂带矿泉水相似的特点,也说明第四系水可能得到矿泉水的补给。产茶区土壤中原本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加之地下水有益微量元素养分的补充,从而增加了产茶区水分中的养分,不但对茶树生长发育有利,更对茶叶品质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可以说顾渚紫笋茶间接地吸收了优质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四)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顾渚紫笋茶品质比较

茶的直观审评标准古今较为一致。唐·陆羽《茶经》、宋·蔡襄《茶录》等均提出过具体标准。总的来说,对绿茶而言:形以成朵为好,色“贵白”(即茸毫多、嫩度高),“香有真香”,“味主于甘滑”。作为一种好茶,其形、色、香、味须尽美尽善。紫笋茶的新制极品是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展,形似兰花。其特点为色泽绿翠,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且鲜美,茶汤清澈晶亮,叶底细嫩成朵。茶叶叶片的隆起度强弱与茶叶品质呈正相关,紫笋茶芽肥壮多茸毛,节间长,叶型以披针和椭圆形为主,叶形大小中等,内部解剖特征见表3-17。

表3-17 长兴紫笋茶叶片内部解剖特征

注:据《长兴县农业区划专业报告》,1986。

但不同生境条件下,紫笋茶内在的生化组分也有一定差异,从表3-18可见,金山村、四坞芥、方坞芥、竹坞芥、高坞芥等不同地区生产的茶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和成土母质的不同,相应有茶叶品质提高的趋势。高坞芥泥盆系石英砂岩成土母质上生长的茶叶,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明显高于其他成土母质上的茶叶,虽然氨基酸不是最高,但也明显高于金山村第四系发育的土壤上生长的茶叶。

表3-18 长兴不同成土母质和海拔紫笋茶茶叶的品质差异比较

茶叶作为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茶叶品质与产量各地不同。本区特定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背景条件,在造就了有利的小气候环境的同时,决定了土壤的肥力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提供了充足的天然灌溉水源。土壤中及灌溉水源中丰富的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存在,是产生优质紫笋茶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兴水口-顾渚区优质紫笋茶与地质背景相关性的分析,可以初步得出茶叶质量与地质背景条件密切相关的结论。分析探讨茶叶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指导茶树种植方向。纵观全区,长兴平原冲湖积粘性土分布区,地下水埋深小于0.8m,不宜种植茶树;白垩系红层由于土层薄、肥力差,茶叶产量低、品质差;在砂岩、岩浆岩为成土母岩的背景区中茶叶产量高、品质好,是优质茶种植的发展区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91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