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茶返青概述:
岩茶返青的原因是茶叶受潮而导致茶品出现青涩味。其受潮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空气的湿度较大,二是茶品内部的水份受茶叶活性成份转化的影响溢出表面而产生受潮。
岩茶的返青与空气的湿度及茶叶本身的活性成份有关。依清风个人的分析:茶品受潮后使得茶叶产生活性反应,严重的话可产生霉变。
岩茶返青表现为强烈的青涩味。(我所说的活性反应是指:感觉上茶叶好像又要变绿了。因为茶叶本来没有的青味又出现了,因为这个味道在茶叶焙火后是没有的,返青后的茶叶才显出青味,一时也找不到专业术语,就用这个活性反应来表述吧,下同)
二:岩茶的保存:
岩茶的保存与茶品的焙火程度密切相关。
焙火程度较轻的岩茶,其本身茶品水份含量相对较高,其活动成份也比较活跃。所以茶叶在保存上的要求相对更高。
在密封条件下,由于茶品本身带有一定的水份,受热或时间过长,其内部水份会慢慢的溢出表面,导至返青。
而在低温条件下,其活性成份的转化会相对较慢。如需延长存放时间,建议放在冰箱内保存。
相对而言,中足火以上的岩茶不容易出现返青,是因为茶叶焙到中足火以后,其水份含量相对较低,尤其是足火的岩茶,我们说已经焙透了的茶,其内在水份更低,在活性转化的过程中,其速度也相对缓慢。所以中足火的岩茶只需要密封保存即可。 (PS:不要说没有水份了。如果焙到茶叶真的一点含水量也没有了,那这种茶品也就碳化了。其本身也就没有了活性,在存放的过程中也就没有了活性转化)
关于岩茶进行真空保存和无氧保存,偶没有试过,有经验的朋友可以讨论一下。
三:关于岩茶的焙火与其活性转化
在这里所表述的活性转化:是指岩茶在焙火后以茶品受空气中的某些成份影响,或茶品本身在长时间的保存过程中,其本身内部的一些化学物质相互之间的影响而具有的一定的变化。
通常,这种含义也指岩茶的陈放转化。
岩茶的活性成份活跃程度取决于茶品的焙火。茶品焙火越高,其活性成份越低。转化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
茶叶所具有的活性成份也决定其转化以后的品质。
具体可以理解为:某些品种的陈茶更受欢迎,而部份品种的陈岩茶则没有价值。
这个也和这些品种所含有的某些特定成份相关。
四:关于岩茶的陈放选择:
现在有很多朋友喜欢陈年岩茶,也有一些朋友想自已陈放岩茶。
在陈放岩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适合陈化的品种:
考虑到茶叶陈放以后其香气会减弱,但水质会更加厚醇,润滑,所以可以选择如:水仙,老枞水仙,奇种,等在水的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
有一些品种的茶并不适合陈化。如现在很多高香的品种茶。黄观音,丹桂等茶品因其偏向香气而水质不是很好,所以在陈放岩茶时应尽量少考虑或不存放此类茶品。
2。要注意陈化茶品的焙火
因茶品在陈放过程中,其转化过程受茶品本身所具有的活性成份的影响。要陈化的茶品应当选择中火以上,建议足火的茶品。 PS:千万不要选择培火过重也就是碳化的茶品,这种茶品本身已经不具有活性了。而且炭化的岩茶喝了以后对人体还有害。
3。注重陈化的环境
岩茶的陈化,要有一定的环境要求。对于少量陈放岩茶的茶友,我们建议,对选择好的茶品进行小包装。并密封。然后存放在一个具有密封条件的大容器里面。这样,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打开一个小包装进行品饮,了解茶品陈化的程度及在这个过程中茶品的变化,同时又可以保证其他茶品不受影响。
五:返青岩茶的处理
目前对于已经返青的岩茶处理方式只有进行复焙。复焙应当低温慢焙,主要是去除水气。焙火过高了,会使茶叶进行另一个方面的转化。当然,喜欢高火茶品的朋友也可以将茶品复焙的温度适应的调整高些,但同时也影响到茶品的焙火程度了。也就是另一个术语“加火”
加火:意为茶品的焙火程度不够,使用更高温度或延长焙火时间的方式对茶品进行复焙,使得茶品的焙火程度更足或更高。
PS:本文相关名词:
活性成份:是指岩茶在存放过程中,能够影响到茶叶本身品质变化的一些茶叶身内含有的物质。
活性反应:是指岩茶在陈放过程中,其所具有的活性成份过茶品品质或内质产生变化的过程。
陈化:是指岩茶在陈放过程中的转化。
含水量:是指茶叶本身所含有的水分。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岩茶的含水量国标为小于等于6.5%。
以上名词为清风认为在表述上相对合理的名词,非专业术语。
武夷岩茶怎么分辨好坏呢
武夷岩茶怎么分辨好坏呢,武夷岩茶是乌龙茶中的一种,生产于福建武夷山,茶香瑞则浓长,茶味醇厚滑润甘爽。但目前市面上的武夷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武夷茶有一股酸味,有的酸味甚至难以下咽,这。那我们应该怎么分辨武夷山大岩茶的好坏,一起跟我来了解一下吧。
武夷岩茶怎么分辨武夷山大岩茶的好坏1 武夷岩茶怎么有酸味
作为许茶友热捧的名茶,武夷岩茶怎么有酸味,岩茶发酸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化期出酸陈: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转化过程中会产生酸,味这种独特的酸味,武夷山人称之为武夷酸,一旦过了时期,就没有酸味了。
2、武夷酸:欧美茶叶专家罗莱特1847年在茶叶中发现儿茶素并从武夷岩茶中分离出“武夷酸”。哈斯惠茨在1861年终于证实武夷酸是没食子酸、草酸、单宁和槲皮黄质等的混合物,不过因为每个品种酸性物质不一样,所以有些茶岩酸味不一样,
3、返青:也是形成酸的原因之一。岩茶吸湿性强,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岩茶倘若没有保存好,岩茶吸收水分后会产生乙酸等异味物质,从而变为有问题的酸味。
4、不正常的酸,通常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把含水量太多的茶叶堆积在一起,这样会形成“闷闷的酸味”,这种酸味给人的感觉就很不舒服,令人难以下咽。
怎么分辨武夷山大岩茶的好坏
分辨武夷岩茶质量的好坏有以下几种方法:
闻味: 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2 干,取适量的干茶置于杯中,轻轻摇一摇即可闻香。如果有杂味,就说明茶叶的质量不太理想。
盖香: 是指第一道茶出水后留在杯盖上的香气,盖香更是区别茶叶品种以及茶叶品质高低的最重要的环节,武夷岩茶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碗底香: 是指几泡茶之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对于岩茶来说,花香,果香为 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岩茶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总结: 以上就是我带来武夷岩茶怎么有酸味和怎么分辨武夷山大岩茶的好坏的问题的解答。其实武夷岩茶还有很高的药理功能,具有明目益思,轻身、延缓衰老,提神醒脑,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辐射,抗癌防癌,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等等。
武夷岩茶怎么分辨武夷山大岩茶的好坏2 从“香”来区分武夷岩茶好坏 岩茶的香气认识,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
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
在闻干香的时侯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当然也有一些茶干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
第一道茶出水之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
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
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茶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侯也可以很好的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
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碗底香】
是指几泡以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
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底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茶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对岩茶的香气而言,花香,果香为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岩茶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对于茶叶香气的品鉴上,特别要注意:
清香≠青香,茶香(品种香)≠花香,炭香≠果糖香。
一、清香vs青香
清香的岩茶,是指茶叶本质特征好或香气表现比较理想的岩茶使用轻火工艺精制的成品茶,实指岩茶制作工艺的.培火较轻的茶品。
而青香,则是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发酵时间过短或炒青时间不够而导致的青草的味道,是加工不到位的特点,即使焙足火花也有可以有青味存在。
清香,是茶的工艺问题,而青香,则是茶的品质问题了。
二、品种香vs花香
这两都实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所有的茶叶都具有的茶香,在清香的茶里面较难区分的是茶香与花香之间的不同,个别品种茶如:105(黄观音)本身所具备的品种香就有点类似花香,不过对于茶香和花香的区分来说,品种香相对较锐,冲,而花香的茶的香气要更幽,更具收剑性。
三、炭香vs果香
炭香则主要体现在中足火的区分上了,炭香在盖香中的体现为焦糖香,主要表现在茶品前三泡的香气上,而果香的体现则要冲泡二到三泡以后可能才能体现出来。
对于岩茶香气的认识来说,还在于各位在品饮的过程中,注重对比,注重积累,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了。
关于前面所说的几种香气:
茶香:指品种香,也就是各种茶叶品种本身所具备的品种的香气。
花香:清香的茶品中表现出来的类似花粉的香气。
果糖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的茶品开泡时感受到的类似于蜜糖或果奶香的香气。
炭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茶品所具有的炭火味。要区别于焦香(培火过高或过急而产生的咖啡香)。
清香:实指岩茶工艺中轻培火工艺所制作的岩茶的一种香型。别于足火或中火的熟香型。
关于清香及熟香:
常理来说,清香的岩茶以轻培火为主,熟香的岩茶以足火为主,而中火的茶品有可能表现为轻香,也有可能表现为熟香,不好完全界定。花香必然表现在清香型的岩茶中,而果香则必出自熟香的茶品中,清香茶中的果香,熟香茶中的花香,则是个案中的个案,或说是实属难得的精品了,个人认为不大可能。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岩茶课堂
丨作者:李麻花
今日走访茶山,意外邂逅一片梨园。花开正盛,千朵万朵压枝低。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行走其间,不自觉呆住了。手机一架,录一段视频,每一帧,都是一张美图。
也只有在这阳春三月,才能真正体会到,何为百般红紫斗芳菲。
多亏三月温暖湿润的天气,才能让冬眠的茶树,探出芽头。
很煞风景的,这潮湿多雨的三月,也是岩茶的返青高峰期之一。
每年到这个时节,不少岩茶爱好者,如临大敌,生怕一个不小心,一个细节没做到位,让茶返青了。价值千金的岩茶,从此打了水漂,甭提有多心疼。
这个月,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我的茶叶快返青了,该怎么处理。”
在麻花揭晓答案前,先来分享两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
故事一:美女掌柜和茶
麻花有个闺蜜,在五里亭开了家茶叶店,标准的美女掌柜。
去年四月,麻花寻她喝茶,刚走到门口,清浅婉约的桂皮香随风而来。
“哟,今天喝什么好茶呢,大老远就闻到香了。”
“没呢,正在焙茶呢,去年还剩了三斤茶,怕返青,赶紧先焙一焙。喏,折腾了一上午了。”
顺着闺蜜的视线,果不其然看到两个电焙笼,安静地杵在角落里。
电焙笼的造型挺别致。最上面,是用竹子编织的焙笼,下方是一个加热器。(焙茶的主要原理:利用加热器产生的热气能把茶叶的水分烘干。)
远远看去,有点像蒸包子的蒸笼。
一间50平方大小的工作室,被茶香萦绕着,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身心舒畅。这味道,可比香水迷人多了。
闺蜜招呼麻花坐下,说话间,在焙笼里抓了一把茶。
烫壶温杯,沸水冲泡,不消一分钟,茶泡好了。一喝,不排斥这味道,经过焙笼这么以烤,焦糖香更明显了,有点像喝卡布奇诺。桂皮香反而羞涩了,并不张扬,一改平日里霸道总裁的风格。
有时候麻花也心痒痒,也想买一个焙笼,回去自己也能倒腾返青的岩茶,顺便免费获得一个高逼格的空清新剂。
然而,想到焙茶的复杂程度,麻花还是放弃了。我又不想抢制茶师的饭碗,焙茶还是交给他们。安静喝茶,比较符合我的气质。
用焙笼焙茶,极考验技术,对焙茶温度、焙茶火候有严格要求,要是没个几年的焙茶经验,别轻易尝试。要是没控制好温度,容易把茶焙坏,茶没返青,反而被自己折腾坏了,更不值得。
尤其是刚开始喝岩茶的朋友,还处于启蒙期,还是别捣鼓焙茶这事儿了。
而且我们平时买的茶,也就一两斤,等到三月,茶也喝的差不多了,也没必要专门买个焙笼焙茶。
故事二:电饭锅与茶
然而,总有一些茶友,不按常理出牌,你让我不用焙笼焙茶,好呀,没问题,我改用其他电器。
譬如有一位茶友,堪称岩茶界的“爱迪生”(其实是科技黑洞),你猜他是怎么处理快返青的岩茶?
简单嘛,家里能用来加热的电器屈指可数。电磁炉、电饭锅、电炒锅、微波炉总有一个能用吧。
猜中了四分之一。
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茶友,从“电饭锅蒸蛋糕”中获得了灵感,居然用电饭锅焙茶。
列位看官们接着猜,后来怎么着了?
第一次,失败了,不仅没有拯救住返青的岩茶,差点还弄了一个小型的家庭火灾。
第二次,让麻花观摩的时候,不仅失手了,茶还烤焦了。
电饭锅把茶烤焦,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吃货麻花,也会有把牛排煎糊的时候。更何况是焙茶这种超高技术含量的活。
用电器焙茶这种奇葩的想法,终究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那些说电磁炉、微波炉可以焙茶的朋友们,如果您多次实验成功了,那恭喜您,可以进军武夷山成为一名超牛X的焙茶师。月薪五位数。
故事讲完了,不管是用电焙笼焙茶,还是异想天开用电器焙茶,都不如李麻花的方法实用。
对付这种快要返青的岩茶,只有一个捷径——趁返青前喝完,越早喝越好。
麻花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尤其是难得稀缺的好茶,更要快快喝完,落肚为安,一了百了。“茶快返青了怎么办?”、“岩茶返青该怎么处理”这些困扰通通没有。
毕竟岩茶作为易耗品,就是用来喝的,它又不是花瓶,没必要当成摆设。
莫要等岩茶返青了,悔青了肠子。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95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中无味是大味
下一篇: 人生只为那盏淡淡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