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好茶须有妙器配”。品茶自古以来就是一门苛求精巧力臻雅致的艺术行为,既然是艺术,就要求完美。因此,如果你是真正在品茶,就一定不要忽略能体现你的“茶品”的那些案上茶具。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喝茶也“快捷”,不占少数的喝茶人保持着老大连人的喝茶习惯:一个大杯,一撮茶叶,杯里一扔,开水一泡,一喝就是一天。其实茶具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了茶的品质,也影响人们获得“高水平的享受”,所谓“良具益茶,恶具损味”。在这里为各位茶友介绍两种选用茶具的方法。
一是可以根据茶叶的品种来选配茶具。自古以来就有“器为茶之父”的说法,不同的茶叶要选用不同的茶具。简单来说,就是重香气的茶叶要选用硬度较高的瓷质茶具或玻璃杯。比方说,冲泡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等细嫩的名优茶,最好选用白瓷盖碗或玻璃杯,并且杯子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大,热量大,易使茶芽泡熟,茶汤变色;重滋味的茶则要选用硬度较低的陶壶、紫砂壶,像乌龙茶、枝叶粗老的云南普洱茶等,使用陶壶和紫砂壶方能泡出高品质的茶汁。近年兴起一种再加工的茶叫“工艺花茶”,冲泡时茶叶逐渐伸展,干花吸水慢慢开放,视觉效果极佳。我见过一种叫“锦上添花”的工艺茶,冲泡时用西式高脚玻璃杯,这种杯子大径,深壁,收底,通透,三朵菊花在杯中层层舒展,煞是好看,这种工艺花茶越来越为很多浪漫的女性朋友所喜爱。
二是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选配茶具。由于个人的学历、经历、环境、兴趣、爱好以及饮茶习惯的不同,因而对茶具的选配也有各自的要求。《红楼梦》中的栊翠庵尼姑妙玉在庵中待客用茶配具时,就因对象地位和客人的亲近程度而异。清代慈禧太后对茶具更为挑剔,喜用白玉做杯,黄金做托的茶杯饮茶。现代人从品茶习惯和观赏爱好出发,有人喜欢玻璃茶具,有人喜欢瓷质盖碗,有人喜欢紫砂壶。也有人喜欢配置多种茶具,以匹配不同爱好的茶友。从个人情趣出发,有人在不同季节品饮不同的茶品,就配置了相应的茶具。如春季适合饮花茶,就配置瓷质盖碗;夏季适合饮绿茶,就配置玻璃茶具;秋季适合饮乌龙茶,就配置一套台湾功夫茶具;冬季适合饮红茶,就配置白瓷质地的盖碗。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又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追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要求。
1、因茶制宜
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因此,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述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通过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比较后认为:"邢(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河以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绍兴、萧山、浦江、上虞、余姚等地)。"这是因为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白红"色,即"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陆氏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欣赏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泽如玉,又有画饰的为最佳。
从宋代开始,饮茶习惯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了。这样,唐时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衬托出"白"的色泽。而此时作为饮茶的碗已改为盏,这样对盏色的要求也就起了变化:"盏色贵黑青",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氏特别推崇"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尚"白色"。对此,明代的屠隆就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明代张源的《茶录》中也写道:"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汤的韵味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香"和"味"。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录》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客小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强调茶具选配得体,才能尝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第三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因为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提高茶汤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则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这样,还可避免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2、因地制宜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倾入茶盅杯)饮用。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多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
茶和的茶具关系非常密切,好茶必须选用好茶具,这样才能冲泡出郁香甘醇的茶水。茶具的品质对茶汤和茶境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我们在选择茶具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茶和茶具的特性,茶与茶具只有配置好,泡出来的茶水才有茶韵,我们才能品味更醇香的茶水,今天我就为为大家介绍茶与茶具的选配。
一般来说,现在的各种茶具中以陶瓷茶具和紫砂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由于陶瓷隔热不快,中度,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茶可以获得更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丽,装饰精美,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陶器茶具,造型典雅,色彩简单,尤其是宜兴紫砂茶具最为出名,用来泡茶,香味醇,汤色清澈,保温性能好,即使在夏天的茶叶不易变质。
一般高档精致的绿茶,通常使用玻璃或白瓷杯饮茶,这样就能在饮用水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栩栩如生的茶冲泡形态。对于普通的绿色茶叶,饮茶意在解渴或者谈心叙旧,选用茶壶泡茶就可以了。乌龙茶的冲泡可选用紫砂壶。紫砂壶具有保温性能好,能使乌龙茶味不易散失。在选择紫砂壶,一般选择他的肚偏,小紫褐色紫砂壶冲泡。在紫砂壶开壶时,最好用细画笔的外墙和内墙清洗,然后用茶水泡三至五次,直到没有泥沙风味。如果用玻璃茶具冲泡,如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就能充分发挥玻璃器皿透明的优越性,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泡普洱茶用什么茶具最醇厚浓香?泡普洱茶最好选用紫砂茶具,陶器茶具冲泡。由于普洱茶适宜用高温来唤醒茶叶及浸出茶容物,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且保温性好,使用土陶茶具来冲泡普洱茶,既清爽止渴,又能清除疾病。如果选择紫砂壶,一般应选择的肚大,更大容量的紫砂壶来泡制。泡饮花茶要随泡随饮,茶具要用清水清洗,无异味,最好选择“白瓷盖碗杯”或盖杯,以衬托花茶固有的汤色,保持茶的香味的芬芳,茶与茶具的选配就为您介绍到这,茶具套装网祝您生活愉快,
采纳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299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季养肝宜喝茶呵护你的小心肝
下一篇: 大家注意了:晚饭喝普洱茶癌症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