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七子传说

品茶 2023-11-16 10:06:05

七子传说

相传,在一个无法考证的年代,今普洱县凤阳乡宽洪村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为生。家有七子一女,长子哀牢、次子布朗、三子基诺、四子阿瓦、五子爱尼(因父母想要一个女儿,故为五子取名爱尼,意为喜欢女儿的意思)、六子拉祜(第六个仍然是儿子,则取名拉祜,拉一个姑娘来的意思)、七子无量(老人觉得儿子太多了,想女儿的愿望恐怕无望了,故将七子取名无量)、第八个生了个女儿(哈哈,太高兴了,终于是个妮子,故取名哈尼)。

一日,卢老汉将七子聚于家中茅堂,商议如何维持生计及儿女婚娶之策,共商议了七天都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长子哀牢说:“我们去捕鱼”,但河流被有钱人家所霸占;次子布朗说:“去狩猎”,但其父一心向善不愿杀生。三子四子说去帮工、放牧,但都不如老人所愿。因为爱茶如命的卢老汉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要七个儿子继承祖业。按老人的话说“茶可解毒、益寿”,为百草之首的灵药。种茶、制茶不但可以满足自己的品饮之好,更可有益百姓,造福苍生,是人生一大善事,因此仍然希望儿子们个个种茶制茶,以茶业为生。

但家庭贫困,无力购买土地山林,无法实现老人的这一愿望。卢老汉气得口吐鲜血,卧床不起,身体日渐虚弱,共在病床上躺了七七四十九天,其间水米不进,昏迷不醒,气若游丝,但就是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七个儿子四处寻医问药都无济于事。第四十九天,七子无量到离家很远的原始丛林中给父亲采药,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很大的茶树,心想父亲一生爱茶,何不采点回去在老人弥留之际了却他的一点心愿呢?于是无量采了些大茶树上的鲜叶,回家后煎出茶汁,掰开父亲的嘴灌了几滴。半个时辰后,卢老汉居然一声叹息,悠悠转醒……(困卢山山名由此而来,困卢山目前仍有上千亩野生栽培大茶树,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

醒来后,七子无量将事情原委讲给父亲听了,卢老汉顿时精神陡增,遂叫七子又煎了两碗野茶喝下去。每二天居然容光焕发,下床干活了。

受到七子无量采野茶的启发,卢老汉心想,我们现在家境贫困,又无力购置山林田地,深山老林有那么好的野茶何不叫儿子们分头去采摘回来,既能卖得好价钱,又解决了无钱购置山林土地之急呢!于是每天叫七个儿子都分头到深山采茶。

从此,七兄弟每天背竹篓,带上绳索,翻山越岭到森林峡谷中采摘野生茶叶

他们顺着澜沧江流域越走越远。日久天长,兄弟七人各自有了自己的采茶线路和地域,并就地和当地姑娘结婚、安家、生子(历史上至今都有男到女家,俗语称“上门”的习俗),各据一方,并将野茶苗、茶种带回家种植,种茶为生(可以考证的四千多年前布朗人的历史文献《奔闷》一书中的《得贵腊普》,记述了布朗人的迁徙史和普洱茶的开发过程)。随着日月推移,七兄弟在各自的地域生息繁衍,子孙后代都种茶,并带动当地山民种茶,这便形成了长子哀牢山,次子布朗山,三子基诺山,四子阿佤山,五子爱尼山,六子拉祜山,七子无量山的产茶区域。后来的名字成为了少数民族的名字和山的名称(后来的六大茶山即是在七兄弟的领域之内的典型)。卢老汉夫妇及女儿哈尼留守困卢山,仍以种茶为业,老人将爱女哈尼采制的茶称为“女儿茶”(清,阮福《普洱茶话》: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红楼梦》中的普洱女儿茶,即名出于此。在今天的普洱县凤阳乡,困卢山的栽培型古茶树群仍保存完好,据专家考证仍有栽培价值。可见普洱是普洱茶的发源地之一。

由于七兄弟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只有每年父母生日才回到普洱(历史上传为美谈的“七子拜寿”)。他们深知父母爱茶如命,都将自己采制的最好的茶用棉布小袋装好带回普洱。由于路途遥远,只有骑马,茶叶在路途中日晒夜露、受潮,东西又多,相互挤压,到了普洱打开后都挤压成饼了,但味道比刚制时候更好。由于七个儿子送的茶一个比一个的好,老人十分高兴,倍加珍惜,将每个儿子送的茶拿出一个用竹壳包扎在一起(据说竹壳无异味,透气有利茶叶陈放)存放家中,待来年或多年后,家中来了好友、上宾,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后赞不绝口,问及茶之来源和名称,老人自豪地指着竹壳对客人说:“这是我的七个儿子”。

日久天长,“七子拜寿”和“七子饼茶”在当地传为佳话。普洱七子饼茶在当地名声越来越响,许多茶人,茶商纷纷慕名而来,指名要卢家“七子饼茶”,更有许多茶坊、奸商纷纷仿效。普洱七子饼茶美名远扬,流传至今。

龙的七子分别是什么

应该是九子,分别是:

1、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

3、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扩展资料:

有关狴犴的传说

最多的就是大约在900年前南宋的时候,有个专管牢狱的人叫犴裔。犴裔看管监狱时,对待犯人就象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和善,每天都给犯人讲解出狱后怎样做一个好人,因此很多贪官都妒忌他,一直想找机会把他杀掉。

传说当时的皇帝赵构很迷信,光是天天为他作法的道士就有七八个,其中有一个是皇帝最为信任叫封咒的道士被贪官收买了。

有一次,封咒为皇帝作法,就在用龟甲占卜时,忽然大惊失色,龟甲掉在地上摔成了两半。皇帝问他怎么了,他“扑通”一声跪倒在皇帝面前,假意言到:“皇上,臣、臣不敢说。”

皇上又说:“但说无妨,恕你无罪。”封咒这才肯说:“皇上,臣刚才占卜时,在龟甲上隐约看到六个字。”“是哪六个字?”皇上问。

“犴裔乃是瘟神”“啊!什么!难道犴裔真是天上的瘟神下凡来散播瘟疫的?”“正是如此。皇上,如果不赶快除掉犴裔,后果不堪设想啊!”封咒道。

皇上听到这话立刻下旨,让大奸臣秦桧处理这件事。秦桧接到圣旨,高兴的不得了。立即摆酒设宴款待封咒,而且还赏了他纹银百两、锦缎百匹。

秦桧领旨后问其他几个同党该如何处置犴裔,他的同党都说:“该把犴裔处死,最好今日正午问斩。”秦桧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立刻让人把犴裔抓来。

在犴裔被押赴刑场的途中,街道两旁的百姓都为犴裔鸣不平。犴裔被押到刑场时,他对着天喊到:“想我犴裔一生为国为民,哪儿作过对不起陛下的事。陛下您斩了我不要紧,但您千万不要再相信那道士的谗言了,否则大宋江山不保,黎民百姓遭殃呀!”

接着,他又对那些奸臣说:“你们这些衣冠禽兽,害死了人都不知悔改,我犴裔就算化成走兽也要找你们报仇血恨。”

说完便被斩首了。当时在场的百姓们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电闪雷鸣,一头怪兽出现在云头。

只见他麟头豸尾西龙翼,足踏祥云照九州。这头怪兽用一阵龙卷风把道士和奸臣们都卷上了天,又摔在山头。山头立刻裂开一条缝隙,把他们全部封在里面了。

这头怪兽叫狴犴,是犴裔的化身。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全真七子历史

1.历史上有全真七子吗 有!

参考:

“全真七子”真有其人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傅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

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王重阳本名王喆,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使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至今山东东部传教。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的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在国难当头、“南渡君臣轻社稷”的大背景下,王重阳举起全真教的旗帜,为的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保存于宗教社会、民间社会。这实属无奈之举。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统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道华山派、王处一嵛山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邱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全大。

2.历史上有“全真七子”吗 历史上还真有“全真七子”,他们分别是马钰(号丹一阳一子,被封“丹一阳一抱一无为善化真君”)、谭处端(号长真子,被封“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刘处玄(号长生子,被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丘处机(号长春子,被封“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王处一(号玉一阳一子,被封“玉一阳一体玄广慈普度真君”)、郝大通(号广宁子,被封“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孙不二(号清净散人,被封“清净渊贞玄虚顺化元君”)。他们的师傅就是开创全真派的王重一阳一。这都和金庸小说中一样。

不一样的是,他们是以“道行”闻名当时,并非什么武学大家。他们继承王重一阳一“三教合一”的精神,仍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而且他们各有发展,例如丘处机创立了龙门派,改“单传秘授”为“公开传戒”,受成吉思汗敕书虎符,主持天下道教;王处一创仑山派;郝大通精通《周易》,流传华山派;孙不二,开清净派。

顺便说一句,这七个人一大多是名门世族子弟。

3.是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吗,请问历史上有没有全真七子 是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历史上也确有全真七子其人。

全真道也称全真教和全真派,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终代表着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该宗嗣太上老君遗教,秉东华帝君演教,承正阳帝君钟离权和纯阳帝君吕洞宾二祖传教,开宗于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以全老庄之真为宗旨,从更高的地方向老庄回归,并逐渐包容合并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虽提倡“三教平等”但从未敢离道,开启了道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开宗者王嚞,道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早年曾应武举为状元,入仕,后辞官归隐。正隆四年(1159),在甘河镇遇仙,为汉钟离和吕洞宾,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

4.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都是什么样的人 全真七子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即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

这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马丹阳(1123—1183)原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山东宁海人。

家世为地方大族。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到宁海传布全真道,他抛弃千金家产,皈依其道。

自此励行苦节,潜心修炼。王重阳临死以前,将全真秘诀传与丹阳,托为全真传道事业的直接继承人。

后来历尽艰辛,矢志宏道,后人赞评他为“启迪全真,发挥玄教者也”。传有全真道遇仙派。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丹阳抱一无为真人”。著有《洞玄金玉集》、《神光灿》、《渐悟集》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另《道藏》太玄部收有《丹阳真人语录》一卷,题为马钰述,金人王颐中集。孙不二(1119—1182) 法名不二,号清净散人,或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称孙仙姑。

宁海人。马丹阳之妻,金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度化出家,授修道秘诀。

她独处静室,面壁炼心,七年功成。后游历伊、洛,传道度人。

大定二十二年羽化于洛阳。传有全真教清净派。

元至元六年(i269年),赠封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道藏精华录》收存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

谭处端( 1123—1185)原名玉,字伯玉。后改名为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

宁海人。涉猎经史,尤工草隶,为人慷慨重孝义。

素患风痹,药石不能治。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来山东传道,便投奔重阳,求其医治,隔宿而愈。

自此诚心皈依全真道,追随王重阳,朝夕参请,多得玄旨,摒绝思虑,泯灭人我,苦心修炼。王重阳逝世后,隐迹伊、洛之间。

大定二十五年卒于洛阳朝元宫。传全真道南无派。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有《水云集》传世,今存于《道藏》太平部。

郝大通(1140—1212)名磷,字太古,号恬然子,又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宁海人,好读黄老庄列方外之书,擅长卜卦占筮之术,尤精于《大易》。

金大定八年(1168),受王重阳法启发,皈依全真教。金大定十五年(1175),乞食沃州,突有所悟,遂静坐于沃州桥下,忘形炼功六年,从不言语,人称“不语先生”。

相传九转功成后,杖履北游,在真定间传教度人。崇庆元年在宁海先天观羽化。

创有全真教华山派。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

著有《太古集》四卷,收存于《正统道藏》。王处一(1142—1217) 号玉阳子,一说号全阳子。

宁海人。金大定八年(1168)被王重阳收为弟子。

长期隐居文登县云光洞,“九夏迎阳立,三冬抱雪眠”,炼形九年,终得大道之要。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 *** 赴阙主持万春节醮事。

金章宗承安二年(1197),召问养生之道、性命之理,答以道家清静无为、内丹造化、不为而成诸说,“所对莫不允合上心”。金宣宗贞韦占五年(1217)羽化于圣水玉虚观。

传有全真教嵛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赠封“玉阳体玄广度真人。”

撰有《云光集》四卷,《西岳华山志》一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中。刘处玄(1147—1203)字通妙,号长生子。

东莱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

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重阳携马丹阳等人到掖城传道,收刘处玄为徒。从此跟随王重阳,王重阳去世后,独自隐遁于京洛,静心炼性。

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在昌阳主持斋醮,设坛祷雨,颇有应验。承安三年(1198年),金章宗派使者接入宫庭,待如上宾。

次年乞请还山,章宗赐铭“灵虚”,以光耀祖庭。泰和三年羽化。

传有全真道随山派。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赠封“长生辅化明德真人”。

著作为《黄帝阴符经注》一卷、《黄庭内景玉经注》一卷、《无为清净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仙乐集》五卷,均收入《正统道藏》之中。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

登州栖霞人。十九岁出家,次年拜王重阳为师。

王重阳羽化后,他在陕西石爵溪洞穴中住了六年,苦心修道。后来又隐居在龙门山励志精修七年。

明昌元年(1190),金章宗以“惑众乱民”为借口,下诏禁罢道教,于是东归栖霞。贞祐二年(1214)秋季,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义军。

元太祖闻其名,派使者召请,丘处机率弟子十八人从莱州出发,两年后抵达西域大雪山。返归燕京后,太祖赐以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一切赋税差役。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丘处机羽化于宝玄堂,殡于白云观处顺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

5.历史上的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真的会武功吗 不会

王重阳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在金庸的《射雕》中,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大武林高手中,只有王重阳和大理国王是历史人物,其余的都是虚构的。历史没有的人物怎样描绘都无从考证,而对历史人物虽然也可以虚构活动事迹,但总要有个谱才好。比如这个王重阳,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和小说中的王重阳就大相径庭。小说中的王重阳是抗金义士,武林第一高手。

而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不过是一个醉心于仕途,事与愿违后出家的道士。王重阳本名王嚞(1112~1170),金初人,其先世本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后徙居终南县刘蒋村。曾修进士业并应试举,但皆无成。后宋室南渡,家遭劫难,慨然入道,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隐于终南。曾于南时村“凿塘丈余,高数尺”,自名“活死人墓”。

金先生虚构了王重阳的爱情故事,而且称王重阳毕生致力于抗金大业,其实不是这样的。王重阳是有家有口的人,据文献记载:王重阳“金正隆四年(1159)传于终南甘河镇遇异人,授修真口诀;次年再遇于醴泉,授《金丹秘诀》五篇,遂捐弃妻孥,行乞鄠杜终南间,举止亦若狂者。”这段记载说明,王重阳出于维护自己47岁时“遇异人”的传言的目的,所以抛弃了老婆孩子,为自己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王重阳一生在女真人统治下的金代从事宗教活动,从来没有反抗过金国朝庭。

王重阳对武功虽然一窍不通,但文才还是不错的,留下了许多著作。他使道教从哲理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王重阳融道、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经典。王重阳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不信白日飞升,以修炼内丹为成仙证道的手段。其修炼法下手功夫重在“清静”二字,为此强烈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行苦修。王重阳的修行方式客观上很适合女真和蒙古统治者的需要。

女真和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最伤脑筋的就是没有好办法化解民族矛盾,而王重阳的清修主张正好消磨汉人反抗异族统治的斗志,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和巩固异族君主的统治地位,所以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派在金元两个外族统治时代得到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官方的全力支持,王重阳也从而被元朝皇帝先后册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和“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在《射雕》中绰号为“中神通”,恐怕同金庸先生知道这些神化了的封号有关。

道教从张角创立太平道开始就是同统治阶级对立的,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而王重阳对道教的改革完全使道教成为麻痹人民斗志的精神鸦片,从而受到此后历代统治集团的支持也就很自然了。如果王重阳躲在“活死人墓”中还有与统治者无关的假象,则他的七个弟子,即所谓“全真七子”就 *** 裸地同皇室勾结在一起,全真教的活动中心也固定到首都燕京,建立了太极观(后改名长春宫),并成为全真派的最高殿堂。

金庸先生在《射雕》的姊妹篇《神雕》中,描写了一个全力支持蒙古统治集团的宗教领袖金轮法王,其实真正的金轮法王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全真派的王重阳和丘处机,元太祖赐丘处机以虎符、玺书就是铁证。全真派从丘处机到尹志平、李志常,都为元帝国巩固统治地位立过大功,都被册封为“真人”,全真教的思想也是元朝统治地位得以巩固的精神支柱。金庸先生在这点上颠倒了历史。

《射雕》三部曲作为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很容易掩盖历史的真相,所以有必要借此机会,揭穿王重阳及全真教的历史真面目,以帮助不了解这段历史背景的读者了解历史,不至于被小说误导。总之,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不过是假借历史演绎故事,且不可真地当作历史看待。金庸先生对小说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地方有时做点注解,但他对王重阳和全真派的真实面目没有注解,也没有通过前言和后记予以澄清,这恐怕同金先生的世界观有关,是不是这样,只有金先生自己明白了。

6.如题:历史上是否真有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真有这个人。

我上学的地方就在终南山下,西安市长安区王曲镇,那还有关于王重阳的传说,说他以前就是从终南山修行,下来沿着我们学校门前的那条濠河去长安,此人通医道,常免费给百姓看病,口碑很好。 当然,金庸说的那些大部分都是夸大出来的, 这是我确知的一些,以下转贴其他关于王重阳的资料。

王重阳(公元1112——1170),原名中孚,字允卿,后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 ? ,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刘蒋村人,家富,早年为儒士,齐阜昌年间应礼试,未中,金熙宗天眷初年再应武举试,终中甲科,作征酒小吏,后因感怀才不遇,遂辞官归家,行为狂放,自呼王三(排行第三),乡人呼之为“王害风”。

曾遇钟离权吕洞宾传业,后四海布道,开创全真道,为全真道创始人,全真传人尊为祖师。北五祖之一。

金大定十年(公元1170)正月仙去,归葬故里刘蒋村。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元年(1269)封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

元武宗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传说与史实:金正隆四年(公元1138),王重阳在甘河镇(今陕西广县境)酒肆(一说屠肆)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人,传授金丹口诀,乃弃妻、子入道,于终南山南时村作穴墓居之,名“活死人墓”。

后东出潼关,持铁罐沿途乞化,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事之,庵名“全真”。 由是,教乃大行。

从其受教弟子甚多,王重阳的创立全真道,受教弟子甚众,最著名者七人: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后世称“北七真”。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

重阳君化行山东、功果圆满,于大定九年西归,至汴梁病,次年正月仙去。 经北七真的广为传教,至元代全真教大行于天下。

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也称道教全真道,直到现代传承不绝。与正一道并称道教两大派别。

思想与著述 : 1 。 王重阳在理论、修行上持儒(理)、禅(性)、道(命)三教圆融的道德性命之学。

“劝人诵《道德清净经》、《般若心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 ” 并规定“凡立会必以三教名之。”

2 。 王重阳取全真之名教,应认为全真即“全精全气全神”,不使亏污,以臻仙(真)境。

他反对外丹及符?驱鬼之术,强调先修明心见性之性功,后修命功。 3 。

王重阳要求教徒奉行克己忍辱,清修自苦,不妻素食的苦行生活,从而修身济世,超凡入圣。 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五十论》等。

主要参考文献: 《甘水仙源录》、《金莲正宗记》、《宗教辞典》 《道教大辞典》 《辞海》1999 。

7.王重阳确有其人吗 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王重阳本名王喆,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

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使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东至今山东东部传教。在宁海(今山东牟平)讲道时,他对被宋徽宗宠信的道士林灵素弄的丧失人心的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造,创立了全真教。在国难当头、“南渡君臣轻社稷”的大背景下,王重阳举起全真教的旗帜,为的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保存于宗教社会、民间社会。这实属无奈之举。

王重阳在山东传教过程中收纳了许多弟子,其中又以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太古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七人为翘楚,人称北七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真七子。

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在北方广泛传统全真教,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道华山派、王处一嵛山派、孙不二清静派。这其中,又以邱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全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00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