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龙凤之团也

小小茶农 2023-11-16 12:09:5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龙凤之团也

宋代风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无不讲究品茶之道,醉翁欧阳修也不例外。他一生都嗜好喝茶,除了诗人黄庭坚家乡江西修水的双井茶外,还尤其喜欢宋代的官茶——当时的小龙凤团。


宋仁宗时期,蔡襄造上品龙茶,小龙凤代替了大龙凤。所造的小龙团茶不仅是制作精细,产量极少,每二十饼为一斤。一年只造出十斤。王公大臣都难以见到,只有在每年的南郊祭天地的大礼中,中书省和枢密院两府中各有四位大臣,才共赐一饼。


欧阳修精通茶道,留下了很多咏茶的诗文,还为蔡襄的《茶录》作了后序。在茶事上,他有一句名言:“吾年向晚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可见,欧阳修的饮茶,已成为一辈子不辍的嗜好了。


非但如此,一讲到茶,欧阳修总是念念不忘大宋官茶中的龙凤团。据记载欧阳修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经历二十余年,方才获得一饼小龙团,茶盖其贵重如此。以至当时王公将相都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

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里回忆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由此可见他在临终之际对稀世珍品的龙凤团茶仍念念不忘,钟情如初。


欧阳修自号醉翁,不在酒,也不在山水之间,而在那龙凤之团。

这冠古绝今的大宋官茶,不仅醉了那一朝的天子贵胄、文人墨客,也不仅醉了那一代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是醉了这千年来不断向往,追求宋韵的执着。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翻译

醉翁亭记初成,天下莫不传诵翻译:醉翁亭记刚刚形成,天下没有不相互传诵的。

一、《醉翁亭记》创作背景

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

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二、赏析

文章起笔先从大处着眼,劈空而起,突兀不凡,说明环绕涂州的都是山。接着从“西南诸峰“到其中的琅邪山,从沿山而行六七里到听见酿泉的流水之声,直到醉翁亭,像向导指路一样,由大到小,从周围逐渐烘托,把读者的视线一步一步引向醉翁亭。一个“翼然”的比喻,化静成动,写出了亭子的危态,亭子的气势。

然后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说明建亭者与命名者,引出亭中活动的人物“太守与客”;而以太守为主,并点明文章的主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作者似乎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画画。其中山、林、泉、亭、人物,各具情态,各尽其美。

醉翁亭记全文翻译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

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扩展资料:

醉翁亭记赏析

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醉翁亭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01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