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的审美意识

小小茶农 2023-11-16 17:44:20

从茶道看日本文化的审美意识

日本道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历经几代茶人的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和改革创新,将饮茶这种简单的日常活动升华到极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艺术高度,它是禅宗日本化以后孕育出的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式样。茶道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了艺术、宗教、哲学体现了日本人的独特的美意识。


▶人茶合一的自然之美

茶自唐代传入东瀛,日本茶道受中国禅宗的影响而创设。公元1259年,昭明到中国天目山径山寺拜师学佛,学成归国时,将茶具、茶叶及饮茶方式和方法带回日本,广为传播。东山文化时期,禅师村田珠光创造了一种在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草庵点茶的方式,把清淡、简朴的审美观点应用到茶礼仪之中。16世纪经日本茶道大家千利休进一步完善,把宜人的自然融入庭院的设计之中,用寥寥数石、一朵茶花、一颗小草这种最简朴的方式将大自然浓缩于一个小茶室中,让人们直觉地感受、理解自然。千利休的草庵式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自然、朴素、色彩淡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宁静与肃穆的气息。

讲日本茶道,自然要提到茶室,茶室的简述单纯及茶室里的器具均模枋禅院,所用的建筑材料也意在给人以清贫或回归自然的印象。每一个细节的设置,每一种材料的选择,茶人们以艺术家的匠心,像制作工艺品一样,求精致而寓深意,显现出茶人对艺术追求的理想。在整个茶的仪式中,崇尚的是平等,茶仪式是追求艺术氛围的。除了铁壶中的水沸声以外,没有任何声响,茶室的色彩是柔和的,即使在白天,室内也是幽暗的,客人们会精心地挑选那些颜色不亮艳的服装,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让茶人在其中充分享受古朴与纯真。茶仪式同时又是崇拜自然的,茶的主人怀着虔诚的心,在这幅水墨画中勾勒出生动的线条,让人感觉似乎可以呼吸到大自然的气息。

饮茶不仅是一种诗意的消遣,还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个体的人可以是艺术品的鉴赏者,更可以是艺术品本身;所有的兴趣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真正的生机在于去完成而不在于完成。掌握了生活艺术的人便可以享受这种自然之美,世俗的生活可以发现美的极致,这些审美理想可在茶道中讨诸现实,茶道是基于崇拜日常生活里俗事之美的一种仪事。品茶,可以超越自我的局限,使人以达观顺从的态度看待人生命运,在一种纯朴、平和、冥想中超凡脱俗。在茶道中可以体会到这种人茶合一艺术境界,由此也可以窥探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一种审美情趣。


▶和敬清寂的意境之美

日本茶道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代表,集日本式建筑、庭园、工艺等为一体,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的开山者村田珠光提出了“谨敬清寂”四谛,将佛教中禅的思想引入茶道,为茶道找到了理论依据。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把茶道提高到艺术境界,改了一个字——“和敬清寂”。成为400多年来日本茶人的行为准则,并将其立为茶道的根本精神。千利休创造了日本美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日本茶道是一种以饮茶为手段的礼仪规范,其基本特色是恬静和朴素,在百忙中挤出片刻闲暇,以达到“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

“和”是指和谐,是说自然万物要处于一种调和的状态。和谐能更好地表达那种支配着茶道进行过程中的精神。茶室的气氛,就是要在周围创造出这种和谐的“和”,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的和谐,体会到一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敬”指的是心灵诚实、尊敬长辈、爱护朋友和晚辈以及主客之间、茶客之间互敬互爱。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清”是构成茶道精神的又一要素,可以说是日本人心灵的独特贡献。在茶道中,要求茶具,环境都必须清清静静,心也要清净,不能有杂念,用纯洁无垢的心情来进行茶事。茶道经典《南方录》说:“茶道的目的就是要在茅舍茶室中实现清净无垢的净土,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社会。” ①作为茶道四谛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寂”是指“静寂”,“闲寂”,即当茶人完成了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就应运而生了。

“和敬清寂”可以说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从这四个字中我们可以初窥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从中体会到日本人所推崇的审美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茶道的精神不变,简单的仪式、朴素的摆设、幽静的空间,茶事是在这样的扭转中展开的。在茶事进行时,茶人会心生一种美的“空寂”与“幽玄”,置身于这种境界,会对这种意境之美有更深切的体味。


▶茶禅一味的宗教之美

遣唐僧的来往加强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茶及饮茶方法才传到日本。公元805年遣唐留学僧最澄回到日本,带回了茶种并种植在京都比睿山延历寺的北侧,这里便形成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茶道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受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因此,日本茶道美学体现应该是禅学,日本茶道即是美的宗教。由僧侣引进的日本茶道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使茶与禅融会贯通,达到“茶禅一味”之境界。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茶道是由茶到心,又由心至茶的人生之路。”②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繁复而熟练的茶道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们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美好时光来领悟。

在茶道的历史上,有不少重名的人,为求心之道花费一生的时间。茶道正是在建立与世隔绝的基础上的,所以它很自然地把追求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所谓的求道性。人们通过发现闲寂,幽雅之中的美,掌握“茶禅一味”的理念,识茶道本身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努力追求的“茶心”,乃求道之心与娱乐之心的重合、感悟。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入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茶道在日本人的艺术生命里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是在茶事中加入种种艺术性的作法而形成的一门艺术学问,因此,茶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艺术特征,对于提高人的情操和精神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茶道是体现日本社会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的古老艺术,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美意识,通过研究茶道,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茶道作为日本独树一帜文化结晶,对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认识日本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

  日本茶道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 饮茶 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浅析日本茶道 文化 论文,一起来看看。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1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祖先,但是日本茶道却拥有自己的特色。它拥有自己的的发展过程及独特内涵。日本茶道必须按照一整套规定程序来进行,它不只是一般的是社交手法,更是通过品茶和茶道来达到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目的。

  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入手,通过对日本茶道中茶具及茶室布置等方面的分析,来简单探讨日本茶道中所体现的日本人传统审美意识以及其蕴含的禅宗精神。

  关键词:日本茶道、审美意识、茶具、茶室、和敬清寂

  一、日本茶道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中国茶道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茶道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发展、变化、融合形成了具备大和民族韵味的日本茶道。

  唐代中期,派遣来中国的日本僧人最澄将中国的茶叶盒种子带回日本,并 种植 在大阪一带。茶叶刚刚出现在日本的时候属于贵族用品,只有权贵、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用茶叶。茶道被当作一种特殊的有品位的文化活动仅局限在权贵的身边。

  但到了镰仓时代,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茶道有权贵和僧侣发展到了平民中间。等到了室町时代,以种茶为生的茶农开始对茶叶进行品评和开办品茶会,逐渐的这样的集会变成了平民的娱乐活动,并由此发展成为了日本最早的茶道。

  对于“茶道”这个名词,最早则是由和尚村田提出来的。他把对佛法中的领悟融汇到了茶道之中,它起源于“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并借由此发展成为了最具自然气息和朴素的茶风。

  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则把日本茶道进行改进并提高到了艺术层次。千利休把室内富丽堂皇的的装饰简化到了非常朴素的程度,让日本茶道脱离了物质因素的纠缠,让日本茶道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与此同时千利休还特别要求“本心”的重要,并提出简化茶道的特殊动作,要随意的品茶并放弃外界的形式操纵,来达到用心体会茶道的高深意境。

  二、传统日本茶道中的审美观念

  在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把日本的传统茶道分为了三个层次:品茶技巧、品茶礼仪、茶“道”。

  日本人的审美观和品茶观完美的体现在其中。品茶技巧就是茶人怎么挑选合适的茶具、怎么放置屋内的盆景和装饰品、怎么点茶、怎么调配茶后甜点;品茶礼仪就是主人和宾客间的礼貌问题。主要方面就是主人对房屋的打扫和茶会上的表演节目;第三点茶道,就是品茶人在喝茶的过程中对人生的领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的走进日本茶道文化,领悟其精髓,感受其文化。

  (一) 茶具和装饰品

  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当中,我们要深入的了解下其茶道文化的精髓,就要首先了解下其茶道文化中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即:茶具和装饰品。

  日本茶道中的品茶工具、书画文字、盆景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从日本传统茶道的祖先村田珠光开始,日本人在查到中找到了寂静和质朴,来探索平淡生活中的点滴趣味。

  在日本的名流中,也不乏在茶具和装饰品中有自己特有要求的,他们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村田珠光追求的是质朴,村田珠光自己就经常选择质朴的茶具,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约简朴。他认为大和民族的黑色陶器颜色暗淡,但却拥有有 简谱 、寂静的美丽。使用这样的简约茶具,情真意切地待客,既有品茶的乐趣,对道德情操养成和锻炼也大有用处。

  再挑选和物的基础上,应当多多选择用淡色系的朽叶色、淡青色茶具和适应寂静分为的茶具。茶道鼻祖村田珠光说?正是这种以严峻、淡然、悠闲寂静为美的审美观点,才能让人把握到生活的乐趣,来达到灵魂上的追求。

  自主独立的品茶地点、露天场所、石头灯笼等的设立都是千立休提出来的。品茶地点虽然简约淡然,喝茶的人却让茶具茶室干净整洁。只有喝茶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才能“进入自悟之道的境界,和美、寂静有佛家的气氛才是最正宗的茶道。对于茶道的鉴赏千利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好是日本人对传统审美观的具体表现。

  (二) 茶室周围的布置

  在布置品茶地点周围的环境方面,品茶的人所看重的就是喝茶时的虔诚心情,对周围大自然的美特殊的重视。插花对于日本茶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用应季的花草树木,必须看重大自然之美,顺应花朵枝干的自然之势,不要求奢华,只需要简约自然,让人怦然心动,让他们所呈现的大自然的魅力,要和茶室中与季节、书画遥遥响应,真正意义上的靠近生命的本质。

  从这里看出,这就是日本人传统的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理念。《茶之书》中也提到“花瓶滴落的清水其实并不需要加以抹去,因为它暗示着露水一般的纯净与清爽”。同样体现了日本茶道中的人当与自然相融合,在茶道环境的布置与高深技术中,重视大自然,轻慢人人之间的锁事,注重生命最本真的和谐。

  (三)和敬清寂

  17世纪前期,16世纪末期,千利休用“和敬清寂”四字囊括了日本传统茶道的精神理念,建立了日本最正统的茶道。“和敬”主要代表的是人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用心交流,万万不能妄自尊大;“清寂”指的是冷静严肃、淡然、悠闲的审美观点。

  在举办品茶聚会之前,品茶人必须先打扫周围的环境,保持室内整洁,茶具的干净,茶叶必须经过精心的加工碾碎,茶具要反复清洗干净一尘不染,插花也要根据宾客的不同和季节的变换来选择。

  茶人品茶时的动作符合规范迅速敏捷,“既要让人产生舞蹈时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精确规范”。因为这样宾客才能感觉到主人的重视和尊重,展现了主人待客的真诚。在茶会上,宾客们的穿着也非常重要,因为要与茶会的背景相互协调,身份再崇高的贵族都必须爬跪进入。入座之后也不能喧哗保持安静,并需要向着主人放置在王床间的画行礼致敬。这样才能体现出人与人交流的“和敬”气氛。

  到了室町时代中期,伴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慢慢变的奢华和喧闹。很多人开始厌倦了这种喧闹的生活,把寂静、淡然、悠闲为美,他们期待着过上隐居的生活,来达到心灵上的安慰。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是幽远寂静”、“闲适”的含义。一边喝茶一边和朋友谈天说地,不问世事,修养身心。“清寂”之美从这个时期得到广泛的流传。   (四)禅茶之缘

  日本的传统茶道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流程规范来完成的一种艺术。并且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正是包含在这些看似复杂繁多的程序中。而这些繁杂的工序

  并不是要让品茶人的注意力从茶本身上移走,而是要茶客细心体会整个品茶的过程,从而把品茶人从世俗的喧嚣、和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

  茶道中禅的意义,就是通过繁琐的品茶程序和规则来锻炼人们的本心,当这些繁文缛节不再使品茶者苦恼,当饮茶人随意之间就能表现出茶道的礼仪规范,才算领悟了茶道本身的真谛。

  茶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把精神修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茶会本身的形式,宾客和主人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寂静淡然的品茶环境中,以喝茶、欣赏茶具、宾主间天天说地的形式,以此来达到修身养心的目的、还能让我们洁身自好,拥有更加的完美意识和品质。这也就是禅宗里的“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两个境界。

  在整理中,我们发现:人们只有通过不停的反问自己的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融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为一体的一种精神文化。领悟了这些方面才能更好的领悟日本茶道文化的内涵。

  三、结语

  日本茶道其基本精神被日本学者概括为“和、敬、清、寂”四个字,主张通过在茶室中举行茶会的方式来了悟禅法,参透本心。日本茶道推崇朴素的“闲寂”茶风,“在不引人注目的外表之下暗含着无价的宝物,在贫困之中深藏着难以言尽的恬静的喜悦”,这种意境被日本茶人奉为美的极致。“闲寂”的美学理念不仅显现于茶具、茶室、茶仪等诸多外在形式之中,更深深渗入了茶人的内心世界,成为日本茶道艺术最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对整个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构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上所说的,日本茶道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和业余活动,它让人们在谨慎的品茶过程中养成认真、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同时,其实茶道本身已经成为了大和民族对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参考文献

  [1]村井康彦.茶道思想[J].日本研究,1990(1):79.

  [2]千宗室.茶道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日本的发展[J].日本学,1995(5):273.

  [3]千宗室.〈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25-26.

  [4]钱朴.茶道渊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5(38):51.

  [5]铃木大掘.禅与日本文化[M].北京:三联出版,1989.

  [6]铃木大拙.禅与艺术[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

  [7]吴平.禅趣人生[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8]赵天相.〈茶禅一味〉寻踪有感[J].农业考古,2000(58):126.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2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摘要:日本茶道把日常生活和宗教、哲学以及伦理结合到一起,从而成为了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文化活动。它在乎的不但是物质上的享受,而且还可运用茶会来学习茶道礼仪,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道德观。日本茶礼是一套能够表现出佛教禅宗思想的重要程序,立足于欣赏茶道表演,可以从中找到日本茶道所具有的含义。本文论述了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日本茶道知识,并阐述了日本茶道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

  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道之源头,被后世尊称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认可的经典性著作。我国古代的佛、道以及儒等思想都会对日本茶道观念以及世界观具有极为深刻之影响。所以说,日本茶道是在我国茶文化为基础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哲学、宗教、文学、伦理、道德以及建筑等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日本茶道并不注重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要运用茶会等方式,让大家学茶道增长见识,离开浮躁,提升审美能力与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日本茶道已经走向全世界,为多个国家所认可与赞赏。通过研究日本茶道文化,能够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之精髓,推动中日茶道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一、日本茶道的发展历程

  日本茶道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八百余年的历史,这是日本的一种 传统文化 。茶道也就是品茶之道,这就代表了茶艺操作当中追求与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风貌。日本和中国自古以来就一衣带水,两国一直具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联系,而茶文化则是两国文化交流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源自于我国的茶文化在往世界各地进行传播时,比较早地进入到了日本列岛。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一千多年以来始终绵延不断。茶叶的故乡就在我国云南省和越、泰、缅等国的接壤处,那儿如今依然种有数棵千年古茶树,其中树龄最长的达到一千七百多年,可以称之为茶树之王。最开始人们所喝的是绿茶,后来中国发明了蒸制茶叶的手法,并在8世纪传到日本。当时日本的茶都是通过遣隋使或者遣唐使带回的,因而异常珍贵,主要是作为药用。到了平安时期,日本的永忠、空海等高僧把中国的茶种带回到日本进行播种,促进了日本茶文化的大发展。镰仓时期的日本大兴品茶之风。1191年,荣西禅师不仅自己种茶,而且还将茶种送于京都高僧明惠,明惠将茶种种于?衔采剑?日本著名的?衔膊栊?告诞生。此后,日本举国盛起了饮茶的新风尚。如今在日本大行其道的茶道是在十六世纪由千利休大师所创的。他主张在环境幽雅之处筑茶室,讲求茶具之美,推进品茶庭园创意化,产生了影响至今的日本千家流品茶法。

  二、日本茶道知识介绍

  日本茶道可以说是一种室内传统艺术,是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全面隔绝的一种特殊场所之中和特定时间之中所开展的一种艺术性仪式,一定要通过十分复杂而且繁琐的手段,运用特定 方法 才能完成。除应用特殊方法之外,日本茶道还十分注重于人和人相互间的联系。比如,日本茶道中所之茶并非个人之茶,而是为集体所共有之茶。茶道的中心为茶的聚会。全部参加茶会的人士均可通过茶会来脱离现实社会之中的各类制约,让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心深处更加和谐。日本茶道涵盖了精神主义,也就是注重清、静、和、寂。在茶道历史之中,有大量重名的人为了求心之道而耗费了大量时间。茶道就是建立于与世隔绝前提之下的,因此其十分自然地追求精神境界视为自身的奋斗目标,也就是求道性。当然,茶道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具备了游乐方面的性质,自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士是因为娱乐目的而加入到茶道仪式之中的。事实上,茶道所具有的求道性和趣味性之间不是彼此矛盾的,其同时并存在茶道当中。茶会可以说是茶道之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常说来,一定要具有三个条件,茶会才能够举行。茶会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聚会,通过茶会来获得心境上的沟通。其次,茶会注重于搭配,主人和客人之间使用茶道用具的科学搭配,让自身处于轻松和谐的茶室空间当中。最后,茶道的礼法包括主人接客过程中娴熟的动作等,都会让茶会的兴趣能够达到新的高潮。依据茶道之规矩,一定要在吃过饭之后才能够喝浓茶,如此一来茶会变得更为美味。在正式茶会喝浓茶以前,一定要吃一顿被称为怀石餐的简单饭菜。

  三、日本茶道的文化含义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特殊表现方式之一,一直为全球各国所称道。当前,日本茶道中的著名宗派之一里千家已经在各个国家设置了茶室并且传播与研究茶道。品茶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我国,并从唐代起传入到日本。日本对此加以吸收与发展,而且在十六世纪时由千利休创立了具备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茶道集中了哲学、文化以及宗教等内容,牵涉到了陶瓷、 雕刻 、书画以及建筑等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日本茶道具备了十分重要的文化含义。一是茶的品位。茶是草木当中有一人,也就是说在大自然当中的人,其心灵最为平和、自然。当人们放下闲事、杂念与贪欲,即可欣赏到大自然之中的柳绿花红,欣赏到无尽的珍贵宝藏。在中国文化之中,将饮酒视为醉乡,这就是一个令人沉醉的世界。将饮茶称为醒乡,也就是让人保持清醒的世界。从醉乡进入到醒乡之中,也就是从烦恼世界进入觉悟世界之中。二是茶的寿命。在日本茶道文化之中素来有喜寿、米寿以及茶寿之说。喜寿为77岁、米寿为80多岁、茶寿则是108岁。正所谓"茶人得茶寿。"爱饮茶之人即可得到茶寿。茶人能得茶寿和茶所具有的养生功能息息相关。茶具有三德,既可驱除瞌睡,让人保持清醒,也可帮助消化,还能不让欲望对外爆发。因为有以上三大功能,饮茶能够养生延年。三是茶的精神。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提出精、行、俭、德四字,日本千利休大师提出的是和、敬、清、寂四字。和为茶道思想之中心。就精神层面而言,就是让内心相互对立的观念实现调和与化解。僧团被称之为和合众,因而一直以有六和敬之准则。敬是指在茶道中对所有事物均保持恭敬之态度,以恭敬之心来做好工作。清在茶道当中主要是指外物与内心之清净与洁白的状态。六根清净既是禅道也属茶道。寂主要是指心中各种欲火被浇灭以后的宁静安祥之状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道在日本文化当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从而成为了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化之精华。茶道被称为日本民族文化之象征,在全球传统文化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观察日本茶道之发展,自始至终对于促进日本传统文化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为日本的人文、礼仪以及饮食文化之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发挥出非常大的作用。日本茶道的发展已经从一种娱乐方式升华为艺术、哲学甚至是伦理道德。日本茶道倡导的朴素与纯净精神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之中的重要代表以及日本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鸿 宇. 说茶之日本茶道[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陈姗姗,卢永松. 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

  [3]李 薇. 日本茶道文化的渊源与流变[J]. 科技视界,2014(26).

  [4]杨月琴,王荣华. 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研究[J]. 才智,2015(25).

  [5]黄 丹. 从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J]. 福建茶叶,2016(9).

浅析日本茶道文化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的历史

2. 关于日本茶道的论文2篇

3. 论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

4. 论中日茶文化的相关论文

5. 日本茶道精神文化

日本审美意识有何特点?急!!

  日本人的审美观里,常常流露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以及佛教中诸行无常的想法。但是由于时代气氛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美意识也不尽相同。
  “多愁善感”
  一般认为日本人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是在平安时代。这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审美意识是“多愁善感”,即在所有事物中发现虚幻的东西,以此表达心中的伤感,在《源氏物语》为首的文学世界中充分地得到反映。
  “幽闲”与“古雅”
  它是战国时代结束、人们恢复内心平静后的时代里,取得势力的商人具有的一种美意识,“幽闲”是由茶道中产生出的审美意识,在不奢侈的质朴中,蕴藏这丰富而又宁静的内心世界。以千利休为首的茶道宗师们,在一朵野花或是日常器具中发现了美。“古雅”是以松尾芭蕉为中心的俳句世界里所表达的审美意识,吟的是娴静清高的心境。“幽闲”和“古雅”都是以禅的悟道境地为根本。
  “潇洒”
  它是江户时代商人们提倡的审美意识,是指敏捷的感觉、机灵的头脑。“潇洒”要有魄力、娇媚、俏皮三个条件,所谓魄力是指贯彻自己想法的恒心,娇媚是指不落俗套的媚态,俏皮是指一个人内心外表的轻妙幽默。
  幕间盒饭式的审美意识
  把传统的审美意识和近代文明调和起来,并使之在现代开花结果,称之为“幕间盒饭式的审美意识”的是荣久庵宪司。幕间盒饭理装入饭、煮菜、烤菜、咸菜等各种菜肴,这些家常菜数量不多,配在一起色彩协调,从整体看来显示出一种协调的美,恰到好处的装载狭小的饭盒里。它体现“幽闲”、“古雅”、“潇洒”的精神,外观美而味道绝佳。这种幕间盒饭式的审美意识,可以说已经用作世界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小巧精致的广告,用在那些设计漂亮的家电用品、摩托车、小汽车等产品上,尤其是存在于日本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极微小的世界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06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