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中国以茶为祭的民间风俗

茶百科 2023-11-16 19:16:09

中国以茶为祭的民间风俗

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用茶作祭,一般有三种方式:以茶水为祭,放干茶为祭,只将茶壶、茶盅象征茶叶为祭。

在我国清代,宫廷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述。而在我国民间则历来流传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习俗。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清明祭祖扫墓时,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起摆放于坟前,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祭祀先人的习俗。茶叶还作为随葬品。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发掘中已经知道,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因古人认为茶叶有"洁净、干燥"作用,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存。

历古以来,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习俗。像安徽寿县地区,人们认为人死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故成殓时,须用茶叶一包,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这样死者的灵魂过孟婆亭时即可以不饮迷魂汤了。而浙江地区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拟"水红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认为死者有此两物,死后如口渴,有甘露、红菱,即可不饮迷魂汤。原来在封建迷信中,人死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间旧事,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凌或服苦役,而饮茶后则可以让"死者清醒",保持理智而不受鬼役蒙骗。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茶在我国的丧葬习俗中,还成为重要的"信物".在我国湖南地区,旧时盛行棺木葬时,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称为"茶叶枕头".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作,呈三角形状,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死者枕茶叶枕头的寓意,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可消除异味。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地区,则在死者人殓时,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其用意主要是起干燥、除味作用,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丧葬时用茶叶,大多是为死者而备,但我国福建福安地区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悬挂"龙籽袋"的习俗。旧时福安地区,凡家中有人亡故,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选择"宝地"后再挖穴埋葬。在棺木入穴前,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口中则念念有词。这时香火绕缭,鞭炮声起,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家属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收集起来,用布袋装好,封好口,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长久保存,名为"龙籽袋".龙籽袋据说象征死者留给家属的"财富".其寓意是,茶叶历来是吉祥之物,能"驱妖除魔",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豆和谷子等则象征后代"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后代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有什么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一些小故事   【神农氏与茶】

  神农氏,亦称神农,是传说中对中华民族具有巨大贡献的祖先。据《白虎通义?号》记载,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制作出各种农具,教民耕种,使人民获得很多的好处,故称神农。他不但发明了农耕技术,教会人类农业生产,还发明医药,教会了人民吃药治病。中国古代第一部药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就托名为神农所作,传说共记录了365种药名,多为神农氏亲自尝试了解得来。

  【岳飞巧用姜盐茶】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南宋抗金名将,著名的军事英雄。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朝廷之命带兵南下与杨幺领导的农民作战。由于岳家军多来自北方中原大地,进入江南很多士兵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腹胀,呕吐,腹泻,乏力,眼看着难以正常作战。平时喜读医书的岳飞将当地盛产的茶叶,芝麻,生姜,黄豆一起熬煮让属下饮用,果然治好了军中的恶疾。此茶被称为姜盐茶,之后很快在附近百姓间流传开来,至今湘阴的家庭中仍然可见。姜盐茶,具有健脾胃,驱风寒,去腻强身的药用效果。从中医看来,茶性寒,姜性热,一寒一热,因而阴阳调和。

  【龙井虾仁与乾隆】

  采用清明前的龙井新芽与新鲜的河虾烹制而成?龙井虾仁?,清香鲜嫩,营养丰富,雅致独特,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相传,乾隆微服私访来到杭州一座酒楼,因时值清明,于是将随身携带的龙井新茶让店里的伙计冲泡。细心的伙计看到乾隆内着的龙袍露出一角, 的茶叶紧张的告诉正在烹调虾仁的老板,老板惊慌地将伙计手中的茶叶当成葱花撒在锅里,没想到乾隆尝过这道菜后,连连称好,从此这道菜变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这些就是古人与茶叶的小故事,没想到吧,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也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哟,茶叶并且作为世界的三大饮品之一,超过数十亿人每天饮茶,品茶,这正是茶的魅力所在。

  【华佗论茶】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在《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说:?茶的味道苦涩,饮后能使人深思熟虑,开拓思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茶具有药用价值的记载。

  茶文化的发展内容   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

  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

  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

茶叶成为祭品是在什么时期

茶叶作为祭拜祖先的祭品,这个传统很早就有了。在距今一千五百年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梁的萧子显撰写的巜南齐书》中记载了南齐武帝萧赜在他留下的遗诏中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果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茶自此登上大雅之堂,被奉为祭祖的祭品。

找寻关于酒和茶的文化和礼仪

在清华听国学大师潘守宇讲过关于酒和茶很精彩的论述-------

茶运好,国运好。
不能说有修养的人都懂茶,爱茶,喝茶;但是一个爱茶懂茶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修养的人,能静心喝出茶香的人,会对自然油然而生无限热爱,能喝出茶香的人自然会热爱江山,热爱自然!
八分茶遇十分水,茶则十分;十分茶遇八分水,茶则八分。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
心不平静的人泡不了茶!
同样的水,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出来的茶是不一样的!

?神农尝百草日中72毒,遇茶而解。
?乾隆说君不可一日无茶
?茶属木,应用紫砂来运化,紫砂为土,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没有木材,电和气为火,烧水一定要用铁壶,铜壶,实在不行用铝壶,塑料壶是不能用的,茶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
茶有六道轮回:生在土里,长在木里,死在锅里,遇到懂茶的人,活在水里,涅槃在壶里,最后留在心里.
? 禅茶一味,诗酒同源,吃茶去----赵州禅师那是叫修禅去。
? 烟出文章酒出诗

? 酒外阴内阳,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易经里属于坎卦,心为火为离卦,会喝酒的人喝出来水火既济,对身体有好处,舒筋活血;不会喝酒的的人,水火未济伤身。郑板桥说: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没有酒就没有丰富的唐诗, 没有酒就没有《兰亭集序》, 没有酒武松就打不过老虎!
吟诗,朗诵把酒气排出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07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