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茶汤1.1 茶汤颜色
新茶期:黄绿(1-2年) 金 黄(3年) 橙 黄(3-5年)
醇化期:橙红(5~8年)石榴红(8~15年) 宝石红(15~30年)
陈茶期:酒红(30年以上)
由于汤色与储藏环境的温湿度及微生物种类密切相关,以上划分仅供参考。
1.2 透明度
浑浊 不清晰 清晰 透明 透明发亮 晶莹剔透
1.3 粘稠度
水样的 流动的 稠密的 浓厚的 油状的 粘稠的
2 闻气味
2.1 不成熟的:
青草味——茶叶炒得很不熟所产生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生青味——茶叶炒得不熟所残留的生涩气味。
清 香——优质晒青毛茶还没进入自然发酵阶段,植物本身的清新香味。
花 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10%-25%时,所产生的类似鲜花的香味。
果 香——茶多酚氧化程度在25%-40%时,所产生的类似果实的香味。
2.2 成熟的:
蜜香——有一定自然后发酵程度的普洱生茶,所产生的蜜甜香味。
木香——生态环境好,采摘次数少,树龄约在两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制成的生茶所含有的大量木脂产生的香气,类似脂粉的香气,又称老木香、木脂香或松脂香,是古树茶的稀有香气。
陈香——普洱生茶长时间存放所产生的类似老木头的香气。
樟香——木脂氧化后所产生的芳樟醇的香味。
药香——木脂氧化充分和陈香混合在一起,所产生的类似中药的香气。
2.3 异味:
烟 味——烟气被茶叶吸附所存留的气味。
焦糊味——茶叶被部分炒糊的气味。
炒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炒干所产生的类似青毛豆或炒栗子的气味。
烘青味——茶叶杀青后不是被晒干而是直接被烘干所产生的类似炒板栗的气味。
红茶味——茶叶鲜叶采摘后没有及时摊凉,造成部分红叶红茎,所产生的类似橙花气味。
水闷味——茶叶鲜叶杀青后没有及时晒干所产生的被捂过的不新鲜气味。
霉 味——茶叶保存不好发霉所产生的气味。
异杂味——茶叶放在有异味的地方所吸附的其它非茶气味。
2.4 香气层次感:
单一的 ——茶汤只有一种很单薄的香气。
丰富的 ——茶汤有多种香气混合在一起,
有层次的——一泡茶汤从热到冷会有很明显的不同香气。
变化的 ——同一款茶的每一泡之间香气会有较明显的变化。
2.5 香气质量:
高扬——尖锐而持久的香气。
下沉——不张扬的香气。
内敛——丰富协调而持久的香气。
2.6 特殊的香气:
干菌香——酵母菌产生的香气。
果胶香——茶叶中果胶经高温溶解后产生的类似煮嫩玉米的淡甜香气,是优质古树茶的特征香气之一,果胶还能使茶汤变得稠厚发亮,但是果胶要在95℃以上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
3 尝味道
3.1 基本味道:苦 涩 鲜 甜 酸 咸
3.2 汤 感:贫乏的 薄的 厚的 饱满的
3.3 水 路:粗糙的 滑的 丝滑的
3.4 喉 感:干燥 发干 甘甜 润
3.5 回 味:持久 中等 短暂 无
爱茶的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注1:决定普洱生茶好坏的七个要素,品种、土壤、气候、茶园生态、树龄、制茶工艺和储藏。
注2:简单鉴别普洱生茶后发酵能力的方法,取1g生茶按1:200的比例沸水浸泡一分钟然后把冲泡的茶汤放到透明的玻璃杯中静置三四天,如果茶汤变得酒红透亮,那么说明此普洱生茶加工工艺正常,后发酵空间大,越陈放越甘醇;如果茶汤变得黄红混浊,那么说明你买到的普洱生茶是绿茶化的普洱茶,陈放下去会变质。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三个主要反应是,一、无色的儿茶素聚合成茶黄素和茶红素;二、淀粉、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酯类和醇类;三、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以上检测方法基于生茶在水溶液状态后发酵反应速度急剧加速。
注3:家庭存放普洱生茶,一般避开异味自然存放就好。专业存放,恒温28℃恒湿65%,较为有利于生茶均匀稳定的发酵,且不会发霉和产生仓味。普洱生茶后发酵主要外因是湿度,重要影响因子是温度。一般而言,相对湿度低于45%后发酵非常缓慢,相对湿度高于75%,气温高于35℃,茶叶容易发霉。所以,自然存放普洱生茶相对湿度45-75%,气温在16-35℃间,较为合适。整件茶存放,最好离地三十公分,离墙五十公分。
声明:没有一篇文章和一本书能够囊括所有的知识点,所以,一篇简简单单的入门篇,只是给大家一个极为简单的轮廓,粗略认识一下大概。各位切勿当真对号入座。品饮,以茶和经验为基础,而不是图片和文字。光看文字和图片描述是非常不准确的,最重要还得靠开汤品饮,凭经验、技术、学识判断。
来源:茶园世家
茶,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一杯茶在手,既可闻香品味。察颜观色,又可在饮茶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怡悦情性,品茶玩味,妙趣横生,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也是丰富生活情趣,导致身心舒泰的高尚活动。
所说的品,一般分为闻香和知味。
闻香气
香气,是茶叶本身所具有的芳香物质。闻香分为汤前香、汤后香。
汤前香一般在赏茶阶段进行,观察茶干的外形与色泽,可先闻一闻茶干香;茶壶已热,倒入茶干后,盖上盖数秒,借壶中热气烘托,再闻茶干香。
茶叶经热水冲泡而散发的香气,称为汤后香。闻法依泡茶方式而定。使用闻香杯者,将茶汤倒入闻香杯,再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注入品茗杯后,用鼻子深吸闻香杯中的味道;或不使用闻香杯,则在茶壶倒出茶汤后,闻一闻壶盖聚集的香气,或半掩壶盖,用鼻子闻壶缘的味道。
尝滋味
很多人都认为茶汤应趁热喝才能尝出它的茶味。事实上,品尝太烫的茶汤时,味觉细胞因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麻木,反而事与愿违了。但也不能等茶汤完全冷却后再品尝,那样一来,茶叶中的部分物质会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而析出,品到的已不是茶汤的真滋味。最适合的饮茶温度介于45至50度之间。
品尝茶汤时,以舌头在口腔中来回打转,让茶汤充分与口中味觉细胞接触后,以鼻子呼出口中气味,然后将茶汤漫漫咽下,感受茶汤的滋味。可就茶汤的刺激性、浓稠度、回甘、余味等几方面来感受。
其他的还有鉴赏茶具等,谨记不要为品而品,品茶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闻不出香也无关系,品不出味也无关系,慢慢来,都是由不懂而到懂的,人非生而知之者么,至今犹记高人一句话:‘我先陶然,然后与茶共陶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0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进财:做茶就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下一篇: 王国全:从郑成功故乡走出的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