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分布[Distribution of root system]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茶树根系分布受种植方式、品种类型、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等影响。因种植方式的不同,茶树占地范围不一样,而受到株与株、丛与丛的限制。丛植茶树的侧根可向丛四周匀称伸展;单条植茶树根系向两侧行间伸展范围较广,而丛间伸展范围较窄;双条植茶树近行间一面根系较发达,其余三面因株间受到抑制,生长受阻;多条密植茶树,两边茶丛的根系较多,居中茶丛的根系偏少。乔木型茶树根系分布深广度超过灌木型茶树。由于土层深浅、土质、耕作制度、土壤肥力等因素不同,茶树根系分布也都表现出一定差异。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加深根系分布层,可提高茶树对干旱、高温、寒冷等不良条件的抗逆性。在开垦茶园时适当加深土层,可促使根系向深层生长,提高根系的抗逆性。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茶树根系分布在较深的土层中;在缺乏有机质的黏质土,或在排水不良、土层浅薄的条件下,主根不能下伸,由侧根向四周分布,根系成水平伸展,根幅较大。通过合理深耕施基肥,根系能向土壤深层扩展。
施肥过浅,可以诱导根系向土壤表层生长。生长在坡地的茶树根系大都伸向下坡一侧;生长在洼地的茶树,主根因积水而腐烂,根系大多分布在表土层。
梨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强,梨苗主根粗壮发达而须根少,出圃起苗常易伤断,影响定植成活。所以育苗时要经过移植或切断主根,促生侧根,以提高苗木质量。梨苗成活后,断口上部发生新根,早发生、生长强的代替主根向下延伸形成垂直骨干根。随垂直根向下生长逐年转弱,侧生根即相应转强。上层侧根强者发育成侧生骨干根,弱者发育成须根。侧生骨干根中开张角度大的,向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水平骨干根。梨树的根系较深,成层分布,但第二层常少而软弱。垂直骨干根长到一定深度即不再延伸,有时甚至有部分死亡,而由侧生骨干根中开张角度小的和水平骨干根上向下生长的副侧根与垂直骨干根共同形成下层土中的根系。
梨树根系的垂直分布深2~3m,水平分布一般为冠幅的2倍左右,少数可达4~5倍。根系分布的深广度和稀密状况,受砧木、树种品种、土质、土层深浅和结构、地下水位、地势、栽培管理等的影响较大。在土质疏松深厚、少雨的陕西洛川地区,杜梨根可深达11m以下。据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在河北定县平原地区的观察,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梨根深3.6m,水平分布4.5m。原江苏农学院在原淮阴县王兴公社观察,因土层深1.7m处有厚黏淤层,所以根深仅为1.7m,而水平分布却距主干9m。河北农业大学在河北农业大学观察,由于土层浅,花盖梨根深不及树高的1/10,而水平分布为枝展的2.28倍。据日本人川口的研究,27年生长十郎的水平根,距主干1m以内的根占总根量的57.4%,1~2m间占36.7%,2~3m间占5.9%,3m以外根很少。垂直根深2.1m,第一层分布于地面下30cm以上,占26.1%;第二层根分布于地面下120~150cm土层中,占20.5%。
综上所述,梨树根系一般多分布于肥沃、疏松、水分良好的上层土中,以20~60cm之间最密,80cm以下根很少,到150cm根更少。水平分布则愈近主干,根系愈密,愈远则愈稀,树冠外一般根渐少,并多细长少分叉的根。
银杏根系垂直分布的情况随土层厚度、质地、地下水位和栽培情况而异。用1~2年生播种苗栽植,根的垂直分布较深,有的大树主根可深达5米;用扦插苗栽植,由粗壮侧根代替主根,根的垂直分布较浅,一般在1.5~3.5米。但是,根系主要集中分布20~60厘米的土层。
银杏根量大,分枝多,Ⅰ级、Ⅱ级侧根伸展,50年以上的大银杏树,根系集中在离主干3~5米的范围,随着树龄的增长,水平分布范围也随之扩大,银杏的水平侧根比主根长,一般为树冠冠幅半径的1.8~2.5倍。江苏泰兴市长生乡1株600年生的雌树,树高约26米,而根系水平分布都在28~30米;湖南洞口县大屋乡1200年生的古银杏,树高52米,根系垂直分布20多米,水平分布达500多米,但根量主要集中在距树干5~8米。银杏根幅与冠幅之比,随树龄和立地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幼树为(1.4~1.7)∶1,进入盛果期后,根冠比为(0.9~1.2)∶1。由于银杏根系分布范围大,所以,营造银杏林时,应选择深厚疏松的土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10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安溪铁观音得名的传说
下一篇: 普洱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