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张三公
据建瓯市水源南山《张氏宗谱》载:张廷晖祖籍系河南光州固始县。唐僖宗丁未年(887年),水北张姓始祖张世表在政和铁山为父守陵三载,服丧期满,遂在建安东苌里(今建瓯水源)落籍,于岚下洋(今水北后山)开基立业。水北张家遂成一方殷富,置有大量产业,田庄茶园遍布松溪流域,在凤凰山一带拥有方圆数十里茶园。世表先后将四个孙儿分别派到各地掌管家业。
世表生子钦受,字懋。懋生子廷晖。张廷晖(字仲光,号三公),唐天复四年(904)至宋太平兴国末年(983)。廷晖是世表长孙。《苕溪渔隐丛话》所述:唐贞元年间(785—805),福建观察使常衮自求到福州兼任刺使,教制研膏茶,“始蒸焙而研制,谓之研膏,其后稍为饼样,萦中故谓一串。”所以也叫串茶。凤凰山茶被闽国看中,加之闽国内战连发,吴人乘机攻打福州,闽地战事频繁,民无宁日。凤凰山茶园难以经营,年轻的茶焙业主张廷晖于闽龙启元年,即后唐长兴四年(933),将自己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园贡献给闽国,获“阁门使” 之职,水北张家在英节庙隆重庆贺。民间流传张家得中“宝状元” 。
此时,主事建州已换为王延政。延政为求宠于闽王,以凤凰山为基地,办成御茶苑。凤凰山因地处闽都(福州)以北,而命名为“北苑” 御茶园。“初造研膏继造腊面,既又造其佳者,号曰‘京铤’。” 《十国春秋闽康宗本纪》载:“(闽)通文二年(937),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咬以金缕,名曰‘耐重儿’ 八枚” 。《十国春秋南唐元宗本纪》载“保大四年(946)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铤’ ,腊茶之贡始罢” 。
唐德宗贞元中(790),常衮为建州刺使,所制研膏茶便是上品。五代闽龙启时(934),张廷晖将凤凰山上下三十里茶园“悉以输官” ,开辟为“研膏茶园” 。南唐曾派官吏监制“研膏茶” ,后为宋朝的御茶苑。《北苑别录》载“建安之东卅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宋太平兴国(977)初为御茶”。 御茶园“九窠十二垅” ,“四十六所,广袤三十余里” 。宋徽宗《大观茶论》载“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法之妙,莫不盛造之极。”宋朝皇上派人到凤凰山建立茶衙,据考“北苑御茶堂,即是漕司行衙” ,遗址在龙井附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督造贡茶。至道(995),“仍添石乳,其后在大小龙茶起于丁谓,而成于蔡襄” 。龙团凤饼茶品越制越精,其价几乎与黄金相等。宋代建安成为贡茶基地。
张廷晖献出茶园,成就了北苑茶四百余年的辉煌,从而在中国茶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张廷晖在蒸青碎末茶向研膏茶演变发展中,做出了毕生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咸平间(998—1003),朝廷茶衙漕官褒念张廷晖功绩,为了满足广大茶农怀念张廷晖的心理,促进北苑御茶的发展提高,奏请朝廷在凤凰山建立“张阁门使庙” ,民间称“茶神庙” ,当地称“凤翼庙” 。相传“岁修茶贡,祈祷多验” ,茶农茶工便尊张廷晖为茶神,是茶界的行业神,建州的地方神,民间的俗神。随着凤凰山北苑御茶的飞黄腾达,龙凤团茶登峰造极,宋朝廷不断追褒张廷晖。绍兴中(1131—1162),朝廷给张阁门使庙赐匾曰“恭利祠” ,封张廷晖为“美应侯” ,累加“效灵润物广佑侯”,进封“济世公” ,其妻范氏被封为“协济夫人” 。
北苑始祖张廷晖,绩丰功高,令后人景仰。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什么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什么,茶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茶叶养生的功效一直被人们口口相传,大家都了解哪些名茶,下面为大家分享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什么?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什么1 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
乌龙茶和绿茶的创制历史的区别
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而现在全国乌龙茶最大产地当属福建安溪,安溪也与1995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学会等单位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什么2 传奇故事一:早在宋代乌龙茶就已是贡品
宋代诗人苏轼(1037-1101年)在他的《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这里的武夷茶即是乌龙茶的鼻祖,可见,早在宋代,武夷茶已经作为贡品。后来到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在武夷九曲溪的第四曲溪边设置御茶园,制龙团五千饼单独入贡,至此武夷茶名声日渐扩大,盛极一时。
在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里,也有关于乌龙茶的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销往欧洲,起初为日本绿茶,后改为中国武夷茶,于是,乌龙茶风靡到了海外。而这一记载,与《安溪茶歌》里“西洋番舶岁来贾”的描述,也正好符合。
传奇故事二:乌龙茶果然出于“乌龙”
美好的事物总能引起许多的遐想,乌龙茶也不例外。关于它名字的由来有着不同的.传说。有说因地名而名,有说是以茶树品种命名,有和龙太子扯上关系的,有和英雄好汉搭点边的,有说是弄巧成拙,也有说是出自老百姓的集体智慧。
其中有一传说比较奇特,说是几百年前在安溪西洋乡南岩村,有一名为“龙”的青年,以种茶、狩猎为生。因为浑身黝黑,村民都喊他“乌龙”。一日,乌龙上山采茶,晌午回家时在路上捕到一只山獐。到家后,因为忙着宰杀山獐,忘了制茶,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发现搁置了一晚上的茶叶。乌龙赶紧动手炒制,没想到,这看似已凋萎的茶叶冲泡后,竟然甘香异常。他细细琢磨,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茶叶在篓中,经过一路奔跑颠簸,是“摇青”,之后放了一夜,是“凉青”,所以最后出来的茶叶才会如此特别。乌龙茶也因为“乌龙”而意外诞生。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不足作为史实依据,但是与《制茶学》所说的"乌龙茶起源"的时间、内容是相吻合的。正如张天福教授等编著的《福建乌龙茶》称:"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在制造技术上精益求精,虽然缺乏较早的有关历史文献,但也不能就此认定安溪与乌龙茶的创制无缘",这是比较客观、公正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10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桂平西山茶的典故传说
下一篇: 形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