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别有风味的侗家油茶

茶百科 2023-11-17 00:19:56

别有风味的侗家油茶

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汇处。油是侗家日常食品,平时客来,煮油茶相待。特别是女客来访,常欢聚一堂,一边品尝油茶,一边拉家常谈心叙旧,其乐无穷,别有一番风味。喜庆之日,首先以甜酒、油茶待客;逢年过节,必煮油茶祭祀祖先,款待左邻右舍。

侗家人爱吃油茶由来久,成了他们的传统习惯。有的地区,侗家人一日两餐油茶,天天不断。侗家的油茶是用糯米、茶油、茶叶、食盐作原料,经过精心制作而成的。它具有香、酥、甜等特点,能提神醒脑,帮助消化,是侗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糯米蒸熟、凉干、搓散,放进滚开的油锅(茶油、菜油均可)里作酥,然后舀放到土罐里装起来。吃时,还要做好油茶汤,即把油煎开,放进一把茶叶,再加一定数量的冷水,便成油茶汤,就成了侗家的油茶。

油茶的吃法,一般分为两种:平时早餐和响午吃的油茶,比较简单,盛上大半碗冷饭,放一把糯米花,泡上滚烫的油茶汤,全家大小围桌而吃;比较讲究的吃法是先将糯米用碓舂烂,过筛,加上稻草灰拌水做成汤圆,再放进油茶汤了煮熟,舀到碗里吃,谓之“粑粑油茶”,多在民族节日,或有远方来客时,才做来吃。

侗家所采的茶,有栽培的家茶,也有坡上自生的野茶,品种繁多。如粗茶、细茶、大叶红果茶、节骨茶、刺茶、苦茶、甜茶、八担紫叶茶等等。

采摘来的茶叶,先用滚水略烫一下,使其柔软,然后把它塞入蒸糯米饮用的木甑内,用手压紧,约一寸厚时就隔着一层丝瓜布,再继续塞入。茶叶经过蒸煮,自然粘合。取出晒干或晾干,象盘子一样的茶饼,就成了侗家常年储备的“煮油茶”佐料了。

煮油茶是由家中主妇操作。四角火灶上,架着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茶叶滚熟,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有的地方叫阴米)放入锅内,立即膨胀如金珠。米花炸好,又炸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炸焦时,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冷水。等锅中水滚开一阵,再用竹篾漏勺过滤,味浓的油茶即成。

侗族春节的风俗习惯

侗族春节有吃“年更饭”,“年茶”,抢“头水”,“祭拜祖先”,“行年”等风俗。

侗族生活在湘、桂、黔边境,他们过春节,有大年和小年之分。

侗族称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又叫“姑婆年”,是纪念姑婆的节日,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年边要回家探亲团圆。

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晚上,送旧迎新,灯火通宵,高高兴兴吃“年更饭”。这晚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本村寨互相串门、吃“年茶”。

吃“年茶”是很有趣的,那是各家的姑娘(或妇女),挑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并以后(意思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姑娘们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里有白泡沫为最吉祥。姑娘们用这一担水给客人和家里的人煮上香喷喷的油茶,这就叫做吃“年茶”。

新年初一凌晨,要抢“头水”当全寨响起一片迎春接福的鞭炮声时,后生们就飞快地挑起水桶,手举火把,冲向井台,打上一担水飞速地挑回家。因这是新年的第一担水,所以叫“头水”。侗族人把抢来的“头水”奉为吉祥圣洁之物,家家户户都遵守古老的习俗只抢一担水。

挑回来的“头水”,要专门贮放,不能用来洗东西。只能做饭、炒菜,姑娘、媳妇们把“头水”煮沸,冲上糯米酿制的糟酒加荷包蛋,泡上芳香的侗家油茶,款待贵客。据传:吃了头水煮的饭、炒的菜、泡的油茶,能消病去灾。

新年初一这一天,侗家首先是拜祭祖先。姑娘们开门的头件事,便是相邀女伴,同到山崖水畔,去采摘映山红,采回家中,把一枝最美丽的映山红插到鸡笼上,献给雄鸡,以示报答雄鸡啼叫司晨之恩。

春节期间,侗族要走村串寨拜年做客,叫“行年”又叫“乡客”,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年俗。

侗族的特色美食

习惯了一样东西,如果突然被替换,会感觉很不适应。我们从小到大最常吃的是家乡饭,你习惯了家乡的口味,如果换一个地方生活,吃当地的食物,可能就会觉得不那么习惯。少数民族的美食别有一番味道,若是到了少数民族的地盘,就应该好好感受当地的味道,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他们的美食。侗族大家都有了解吧,侗族的美食小吃有哪些呢?。

?
  “侗不离酸”是流行在侗族民间的俗语,说的就是侗家饮食离不开酸的特点。侗家的酸食不仅有蔬菜,还有猪肉、牛肉、鸭、鱼、鹅,用坛腌制。家里来了客人,他们拿出用糯米酿制的苦酒(微甜并不苦)和腌制的肉食,是侗家最热情的表示。

  侗家食用的酸水是自制的。酸水的制作是这样的:将干净的淘米水倒进一只放在灶塘边的瓦瓮,三五天过去,便会变成酸水,它带有糯米的香淳,用这些酸水煮菜,令人胃口大开。侗族家家户户都有酸坛,酸坛有陶坛、木桶。素酸一般用陶坛,荤酸用陶坛、木桶都行。逢上贵客光临,取出陈年腌品,醇香可口,味道独特,是待客的上等菜肴。

  侗家腌酸不论季节,一年四季常年不断,三月青菜长得快,可腌青菜;八月禾花鱼肥,可腌肥鱼;秋日可腌鸭;春节宰猪可腌肉……因此,侗家的桌上从来“不离酸”。

  侗族美食小吃推荐:
?
  1、牛瘪
  清凉可口,大开肠胃,食欲大增。侗家人说:牛吃百草,百草入药,人吃了牛瘪,可防病治病。确实这里的侗族群众个个身体强壮、健康。用同样的方法,亦可将山羊制成羊瘪,羊瘪又别有一番风味。

?
  2、泡汤
  侗族群众过节、办喜事杀猪时,要请客人来吃饭,这一餐称为吃“泡汤”。吃“泡汤”要炒一道特殊的菜。主人割下几斤猪肉和猪肚子、大肠、小肠、心、肝、肺等各种内脏的一部份,用水煮,再切,然后用辣椒炒,配上生姜、大蒜等香料,最后倒入猪潮血煮沸。客人来吃“泡汤”,猪肉和各种内脏都吃到,表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

?
  3、三江牛肉干
  三江县山多地少,牧草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加上侗、苗族素有爱牛敬牛的优良传统,以牛存栏多少来证明自己富有与贫穷,因而,三江县肉牛发展快。三江牛肉干色美味鲜,其中以“桥牌”牛肉干和”侗婆“牌牛巴干最为出名。都是以优质的当地野黄牛牛肉为原料,采用历史悠久的侗族民间方法烘烤而成。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实为送礼佳品。

?
  4、三江油茶
  三江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一种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称为“侗族咖啡”。

?
  5、侗家酸鱼、酸肉
  酸鱼、酸肉的制法是:把备腌的鱼、肉洗净,去内脏,用盐拌匀,腌泡三五天,取出让风吹干水气,或烤干,然后拌上甜酒、糯饭,再逐块放入坛、桶内,上面再盖一层酒糟或糯饭,或加放一些辣椒、生姜等佐料,最后压实密封。一般过三五个月,就可取出来吃了,有些腌品可以存放数十年,时间越长味道越佳。

  侗族地区各地腌制酸鱼方式各具特色,但大体都是以去内脏的鲤鱼裹以蒸熟的糯米,拌着红辣椒及香料层层铺于坛中密封,数月后可取食之,月久更香甜。

  别具风味的侗家酸鱼,吃法也有多种多样,可以生吃,亦可烘烤油炸,不同吃法就有不同感受。由于贵州侗寨多分布在高山深谷和交通不便的地区,侗家酸鱼的美味曾是“养在深闺人未尝”。

?
  6、紫血
  紫血是三江侗人民喜好的一道特色菜。其制作是将猪、羊、鸭等动物内脏精华部分(心、肝等)用中火焙熟切成片,再拌入猪心血和香草配料,装碟而成。它吃起来鲜、香,味道极佳。

?
  7、蚂蚱
  三江侗族蚂蚱食法,大多采取油炸的方法,这样做出来的食物,不仅入口酥香。当真是下酒的好菜。而且营养丰富,具有美容强身的功效。油炸蚂蚱就是侗家一道非常有名的风味昆虫宴,其酥脆爽口。

  趁着你还年轻,就应该多去感受一些不同的风俗,品尝不同的美食,不然人就这么一辈子,你永远在一个小地方生活,会错过太多的趣味。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活很有意思,一定要找机会去感受一下。

侗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摘要: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族,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广西、贵州、湖北等地。侗族除了悠久的历史以外还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侗族以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但一般为调剂口味而搭配。侗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侗族特色美食有哪些?以下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侗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剽香”之说。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侗族嗜好酸味,自古便有“侗不离酸”的说法,他们自己亦称:“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在侗家菜中,带酸味的占半数以上,有“无菜不腌、无菜不酸”的说法。这些酸味菜的特色是:
1、用料范围广。猪、牛、鸡、鸭、鱼虾、螺蚌、龙虱、晴蜒、白菜、黄瓜、竹笋、萝卜、蒜苗、木姜、葱头、芋头?,皆可入坛腌醅。
2、腌制方法巧。先制浆水,加盐煮沸,下原料续煮,装泡菜坛,拌上酒精和芝麻、黄豆粉,密封深埋。
3、保存时间长。腌菜可放2年,腌鸡鸭可放3~5年,腌肉可放5~10年,腌鱼可放20~30年,非有大庆大典不开坛。侗家盛宴,碗碗见酸,而十道大菜组成的“侗寨酸鱼全席”,世所罕见。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侗族人敬重厨师也是其饮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内容,在许多宴席上客人与厨师都要对唱,互相致谢。如一首《谢厨歌》就是这样唱道:“厨师师傅常操心,睡半夜来起五更,坐了几多冷板凳,烧手烫脚费精神。扣肉堆成鲤鱼背,萝卜切成绣花针,内杂小炒加木耳,猪脚清炖拌香葱,蛋调面粉做酥肉,蜂糖小米做粉蒸。巧手办出十样锦,艺高算得第一名,吃在口里生百味,多谢厨师一片心。”
侗族的饮食禁忌
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侗族特色美食有哪些
1、侗族酸肉
侗族人平时喜欢吃辣椒和喜欢酸,而酸肉就是代表。“侗不离酸”是流行在侗族民间的俗语,说的就是侗家饮食离不开酸的特点。侗家的酸食不仅有蔬菜,还有猪肉、牛肉、鸭、鱼、鹅,用坛腌制。家里来了客人,他们拿出用糯米酿制的苦酒(微甜并不苦)和腌制的肉食,是侗家最热情的表示。
2、酸鱼
腌鱼,也称酸鱼。侗家人的传统名食。取于稻田中的活鱼,剖开洗净放入瓦坛中与西红柿、花椒等一起腌制,半年后取出。腌鱼外形黝黑如焦碳,但肉质却细滑嫩白,味如极其鲜美辣中带酸,酸中带麻,连鱼刺都化若无骨。这种生鱼片口感也是相当不错,推荐用于烧烤。
3、三江油茶
三江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一种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称为“侗族咖啡”。
4、牛瘪
三江境内的老百姓都有打油茶的习俗,特别以侗族、苗族为甚,如草苗一天至少要喝三餐油茶,早上起来先喝油茶再出工,中午收工回来先喝油茶再吃午饭,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饭。侗家人喜欢喝油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喝油茶是侗寨民众的早餐主要饮食方式,一般还配有糯米饭,油茶泡冷米饭和糯米饭是三江传统喝法。一种科学的说法是,因为侗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高寒山区,侗族油茶能御寒防病,还有生津解渴、提神醒脑、解除疲劳等功效。因其味微苦,所以又被称为“侗族咖啡”。
5、侗族红肉
紫色肉,我们当地普遍称为红烧肉。用沉淀于宰杀后的猪腹腔中的瘀血与烧烤熟的猪肉片配制而成。由于取出的瘀血呈紫红色,因此谓之“紫血肉”。紫血肉制作简单,取猪瘦肉、肚子、大肠头、猪肝、猪腰、下巴尖等各类肉若干,用火烧熟切成薄片。然后将桔子皮丝、捣碎的花椒和茱萸、辣椒粉和折耳根、鱼蓼、盐、味精等佐料与肉片一起拌匀,再将紫血倒入搅拌即成。紫血肉味道不仅辣中带甜,鲜美可,还有着特殊的保健功能,因为生猪血中含有高铁质,具有清肺的功效,而其它的香料则有健胃的功能,所以经常吃红肉的人很少有胃病和肺病!

侗族饮食的简介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侗族主要居住在湘、黔、桂毗邻地区,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锦屏、天柱、和铜仁地区的玉屏、铜仁、江口等县及万山特区。湖南的新晃、靖州、通道、芷江侗族自治县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侗族共有人口297万。
侗族主要以“禾”米为主食,以粳米、小米、包谷、小麦、薯类为辅。按稻米的性质分为糯米饭和粳米饭两种。饭类调制方法分为煮饭和蒸饭两种,糯米饭的蒸煮方法是:头天先将糯米浸泡于水桶,待第二天捞出淘洗滤干水,再放进木甑里蒸熟,即可食用。侗族有一日三餐的习俗,一般是早上出工,到山上干活,把全天的饭做好,早饭后,用饭篓或篮子装糯米饭,加上腌鱼、肉、菜之类,拿到山上,趁中午休息,便在田边地头吃起来,既方便实惠,又经济、节省时间。
以糯米作各种菜肴的配料,是食俗的一大特色。杀鸡宰鸭,用鸡鸭汤煮糯米粥,撒些葱花、薄荷,别具风味;糯米和鸡血、鸭血混合,煮熟后切小块,拌上香料炒,又成为别具风味的菜肴,称为“狼棒”也是一款鲜美的佳肴。
此外,糯米还用来做粽子、糍粑、打油茶。
侗族好饮自酿米酒。米酒制法与周边各族相同,以糯米酿制。制成后冲上清凉的井水或泉水饮用,消疲劳,解干渴。还喜欢用糯米甜酒酿成的“重阳酒”,即在农历九月用新糯米酿成“甜酒酿”,密封于坛内,置火塘边慢慢温烤,或埋在肥堆里,让其发酵,春节时取出来饮用。此酒液粘结成丝,味甜过蜜,醇香异常,十分诱人。
侗族日常喜食酸品,侗家有句俗语,“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蹿”。在侗族食品中,酸食冠于菜肴之首,每天用菜肴50%都是酸味。几乎每家每户都置有五、六个酸坛或酸桶。侗族的酸食种类也多: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之别。腌酸品,一年四季皆可,有什么荤素品,就腌制什么。尤其是腌鱼,久负盛名,具有酸、辣、甜的特点,肉鲜味美,十分开胃。不仅平日食酸,而且待客送礼、红白喜事、敬神祭祖,皆不离酸。
油茶在侗族饮食中有重要位置。有的地方,早、晚两餐都吃油茶。打油茶被称为“侗族茶道”,广泛地用于社交、喜庆活动。
油茶,由阴米(炸糯米花)、煮熟的豆角(还可以加煮熟的红豆、花生、豌豆等)、油果、茶叶等配制而成。先将大米炒微黄,然后加上特制的茶叶炒香、然后放水一起煮开。油茶煮好以后香味扑鼻,在吃的时候,碗里放之前准备好的煮熟的豆角,一、二块糍粑或者糯米或者米粉,再在上面放一些阴米油果,异常可口。侗族的油茶因配料不同,可分为糯米粑粑油茶、糯米水圆油茶、香皮藤粑粑油茶、艾叶粑粑油茶、虾子鱼仔油茶、猪肝粉肠油茶等。均咸香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侗族还有一种“豆茶”,制法与油茶不致相同,味道清淡,是用糯米花、苞谷或黄豆(用灰水泡软)、焦米、新茶共煮而成,主要在喜庆活动时饮用。
侗族嗜好酒,平日常以酒解乏。遇喜庆事更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家家会自酿自烤米酒。酒多以糯米酿成,有的经过蒸馏,有的连酒带糟一起饮用。 侗族饮食均以大米为主粮,人们犹喜糯食。亲友来访,常以糯食相赠;婚嫁吉日礼品多为糯米所作,节庆的粽子、糍粑无不以糯米为本。南部地区山坡多,田地远,糯米饭既便携带,且不易馊,很多村寨以糯米为主粮。糯米分红糯,黑糯、白糯、长须糯、秃壳糯、旱地糯、香禾糯等类,同类又分不同品种。其中香禾糯是糯中之王,有一家蒸饭全寨香的赞誉。糯饭的食用,因其粘性大,不便以碗盛食,须得洗手干净,捏饭成团,正中史料中以手搏饭的记载。食用时,亦与食馍不用碗而以手抓同一道理。
苞谷、小米、高粱等作物亦是侗家人的辅助粮食,随着与汉族的交往,还引进了小麦,荞子、马铃薯等粮食作物。
侗族男性多会饮酒,主要在于应付仪礼、节日、祭祀、社交往来方面。每当客人到来或节庆喜宴,总闻酒歌飘香,使人闻之心醉。
侗家人的饮食餐次为一日三餐,早餐约上午十点;中餐为下午两点左右;晚餐晚上九时前后。与汉人杂居的村寨晚餐较为早些。
侗族特殊食品有扁米、油茶、酸食、烧鱼、紫血肉、牛瘪肉等。油茶是侗族家常食品,平时来客,也以油茶相待,特别是妇女相互往来,常聚一处食油茶。油茶的制作过程称为打油茶。打油茶先发荫米,即把糯饭晒干,将荫米放入茶油锅内炸为米花,再炒花生、黄豆,然后将粘米入锅炒焦,即放茶叶入锅拌和,倒入适量的温水,加盐煮沸为茶汁。以少许葱花、菠菜、茼蒿等着料放于碗中冲以茶汁,将米花及花生,黄豆等物一齐拌入碗中即可食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11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