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对于市面上优越铁观音的品质起着决策性作用。本文解析铁观音制作工艺,让大家共同了解制作工艺的工序。
铁观音制作工序
采自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树,沿袭传统制作工艺,采用炭火科学焙制而成,其制作工艺为: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培、复培、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解析铁观音制作工艺
凉青、晒青:鲜叶按标准来收进厂经过凉育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直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摸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育后进行做青。
做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菜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 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排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 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
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一层白霜。
簸拣: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铁观音制作工艺随着社会对绿色的追求,传统正炒铁观音也有一些改进的工艺做法,主要有:打青做、轻发酵及正传统做。打青做、轻发酵做法只是应目前绿色茶的要求及消费者口感要求做了一些工艺改进,与传统半发酵铁观音基本相似,对茶青的要求、成品率相同,做茶时要求天地人合一,且口感、香型、音韵也正传统基本一致,所以这一类茶都可以称之正炒铁观音,都是铁观音高档品的代表作,一流品质铁观音都在此工艺中产生。
传统正炒是安溪人几百年一直延续至今的铁观音炒制法,缺点:制作工艺复杂且用时长,成品合格率低,需严格遵循晒青到多遍晾青、摇青,杀青也早6点至10点,揉碾、求茶、烘干多遍循环等完全传统工艺,而且色泽不好看、不鲜活,颜色发乌带褐色。很难引起新茶友的兴趣,销售困难。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铁观音茶的制造,其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是形成铁观音茶特有品质特征的关键工序,是奠定铁观音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
(1)萎凋
萎凋即是铁观音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
铁观音萎凋的特殊性,区别于红茶制造的萎凋。红茶萎凋不仅失水程度大,而且萎凋、揉捻、发酵工序分开进行,而铁观音的萎凋和发酵工序不分开,两者相互配合进行。通过萎凋,以水分的变化,控制叶片内物质适度转化,达到适宜的发酵程度。萎凋方法有四种:凉青(室内自然萎凋)、晒青(日光萎凋)、烘青(加温萎凋)、人控条件萎凋。
(2)做青
做青是铁观音茶制作的重要工序,特殊的香气和绿叶红镶边就是做青中形成的。萎凋后的茶叶置于摇青机中摇动,叶片互相碰撞,擦伤叶缘细胞,从而促进酶促氧化作用。摇动后,叶片由软变硬。再静置一段时间,氧化作用相对减缓,使叶柄叶脉中的水分慢慢扩散至叶片,此时鲜叶又逐渐膨胀,恢复弹性,叶子变软。经过如此有规律的熟悉动与静的过程,茶叶发生了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叶缘细胞的破坏,发生轻度氧化,叶片边缘呈现红色。叶片中央部分,叶色由暗绿转变为黄绿,即所谓的“绿叶红镶边”;同时水分的蒸发和运转,有利于香气、滋味的发展。
(3)炒青
铁观音的内质已在做青阶段基本形成,炒青是承上启下的转折工序,它象绿茶的杀青一样,主要是抑制鲜叶中的酶的活性,控制氧化进程,防止叶子继续红变,固定做青形成的品质。其次,是低沸点青草气挥发和转化,形成馥郁的茶香。同时通过湿热作用破坏部分叶绿素,使叶片黄绿而亮。此外,还可挥发一部分水分,使叶子柔软,便于揉捻。
(4)揉捻
其作用同于绿茶
(5)干燥 干燥可抑制酶性氧化,蒸发水分和软化叶子,并起热化作用,消除苦涩味,促进滋味醇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18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文礼:让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复兴
下一篇: 普洱茶「教父」——白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