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拿什么来拯救百年古龙窑

茶百科 2023-11-17 09:52:32

拿什么来拯救百年古龙窑

前墅古龙窑紫砂作品

南风古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先民们对龙的图腾崇拜也无处不在。特别是龙型器物,处处都体现出中国悠久的龙文化。在华夏大地上,有这么一种形状酷似巨龙的古老建筑——古龙窑。古龙窑是古代以陶砖、黄泥建造,以松枝、木柴烧制陶瓷的龙形土窑,一般依山势砌筑成直焰式筒形穹状隧道,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以形状像龙得名。

古龙窑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烧制的陶器通体明亮带有暗光,别有一番古朴大方的味道。然而这种古窑烧制技艺正在慢慢消失,据考证,中国现存的还在使用的古龙窑,只剩3座了。

前墅古龙窑: 百年活标本

在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里,居住着许多半耕半工的制陶人家。这里的村民,有世代烧制瓦罐的传统。几乎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陶罐、陶盆。就连墙,也是用陶瓦罐碎片铺砌而成的。前墅村西的一个山坡上,保存着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龙窑,它窑身长48米,窑内成龙背拱形,远远望去,就似一条蜿蜒而上的巨龙。

据同济大学考古专家测定,前墅古龙窑烧制陶器、紫砂器已有800年历史,这800年间窑火从未间断。在元朝,前墅古龙窑以烧制日用陶器为主,进入明代中后期,紫砂从陶器中脱颖而出,龙窑就成为烧制紫砂器的窑炉。据当地人介绍,解放前墅村有龙窑3座,丁蜀镇有60几座龙窑,进入工业化时代后期,龙窑退出历史舞台,大部分被拆除,前墅古龙窑是现存唯一一座还在烧制的活龙窑。

2006年5月,前墅古龙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保持每月烧一次的频率。前墅村民对于古龙窑、紫砂有着原始的、融入血脉的感情,他们把古龙窑承包下来,并自发成立了古龙窑艺术中心。

古龙窑艺术中心主任吴伟明向记者介绍道,现代窑以电窑、天然气窑、煤窑为主,窑火旺盛,但烧制不出古龙窑那种采用松枝、竹枝烧成的带有原始味道的陶器砂壶。古龙窑采用传统的全手工制作工艺,从装窑到烧制、冷却,全程需要一星期左右的时间。现在每月的产量在2000件左右,大部分为紫砂壶,还有一些日用粗陶。

谈到古龙窑的保护和传承,吴伟明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他说,因为窑体内部采用的是原始的不耐高温陶砖,因此古龙窑的维护非常频繁。去年小修了2次,大修了1次;其次用竹木松枝烧窑,成本大、污染大,这影响了古龙窑的发扬;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干体力活,古龙窑的烧窑工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工人。烧窑技艺怎么传承,也是他们正在着力解决的难题。

南风古灶: 还要再烧500年

明代正德年间始建的南风古灶,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口面向正南,窑尾有榕树成荫,每至夏日,凉风习习,故名为“南风灶”。

沿用百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南风古灶,从诞生之日起,便与一个个传说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相传南风灶第一次点火烧窑,正逢明代一位有名的状元宗祠落成,碰上良辰吉日的南风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此后每逢烧窑,窑工都要先设桌敬拜神佛,这一传统至今沿用。

南风古灶的创办者——400年前从山西迁入广东的霍氏家族,依山傍水建造了南风灶,经营制陶生意。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霍流芝是霍氏第18代传人,他现在还活跃在制陶一线。说起南风古灶窑火不绝的秘密,他说,南风古灶是呈抛物线状,避忌了灶火往上直冲而呈抛物线走势,所以火温均匀,烧制出的陶器也是质量上乘。历史上,南风古灶一直主烧日用陶,如壶、茶杯、碗、罐等,从清后期开始,南风古灶也会烧制一些艺术摆件。在烧制过程中,一些陶瓷制品出现不同的窑变,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南风古灶便开始了艺术陶的烧制。2001年南风古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

独一无二的百年龙窑、丰富的传奇故事,佛山市政府看到了隐藏的商机。近年来,佛山市陆续投资17亿元,打造了一个占地1100亩的南风古灶旅游区,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陶塑公园、古建风格的陶艺产品专业市场……这块陶文化旅游片区,集陶瓷文化研究、观赏、展示、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展现着百年龙窑的现代魅力。南风古灶旅游发展公司董事长蒙文德说:“旅游区的开发让南风古灶能够保留传统的陶瓷烧制工艺,继续沿袭古法生产,游客在这能够亲手学习、制作古陶,这里还建设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让老一辈烧窑师傅的技术不致流失,南风古灶还能再烧500年!”

陶客古龙窑: 发展缓慢,前景堪忧

另外一座百年古龙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据考古推断,这座古龙窑为元朝末期所建,地址在仙游县盖尾镇新窑村,这里的村民最早为元朝蒙古大军征战福建,从新疆、甘肃征召来的回族军士和工匠。村民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会手拉坯、做大缸,当地人称他们为陶客,这座古龙窑,因此被叫做陶客古龙窑。陶客们的祖传手艺和陶客古龙窑,为瓷都德化培养了最早的陶瓷手艺人。

仙游古龙窑于1953年被发现,当时窑内遗留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标本,经鉴定属于宋代瓷窑。在明代的《兴化府志》中就有文记载“近仙游县万善里潭边有青瓷窑,烧造器皿颇佳……”据此可知,陶客古龙窑烧瓷历史较长,明代中期窑场已有多处,分别烧制细瓷、粗瓷及砖瓦等。

现在的陶客古龙窑经过修缮,另外又建了三条仿制龙窑,目前被一家港商注资的陶客古龙窑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承包,用于生产景观陶罐和园林花盆。当记者按照此公司网站上的电话打去询问古龙窑现状时,相关负责人却以“没有时间”为由挂断电话,据资料显示,由于当地的经济水平落后,仙游发展还较为缓慢,古窑的命运也令人担忧。

古龙窑的南风古灶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

月记窑的历史

四百年后,一群执着的陶瓷艺术家来到月记窑,筹办工作营,延续着月记窑生生不息的瓷史。
2009年初春,旅居德国的艺术家吴金填先生国内外多名陶艺家在这座古龙窑边组建了2009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至今已有百余名国际陶艺家慕名而来,为古龙窑增添了生机。
迄今为止月记窑陶瓷艺术中心已举办多届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活动。
近年来,德化县提升陶瓷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使之成为推动陶瓷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目前,德化陶瓷创意产业基地已被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海峡西岸十大创意产业园区之一。
作为文化产业开拓者的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一年多来共接待国内外著名陶艺家、专家、学者500多人前来交流、创作,成为德化陶瓷一个对外交流窗口、国际陶艺家交流的重要平台,并成为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打造的7个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之一。
据了解,在三班镇打造国际陶艺交流平台,德化县委县政府目前已有初步构想。德化拟在三班镇泗滨村梅岭窑(南岭窑)建设“中国瓷都·德化国际陶艺家创作基地”,成立“中国瓷都·德化国际陶艺家文化交流中心”,通过邀请和引进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陶瓷艺术家、雕塑家、设计师等来德化县开展创作、学术研讨、培训等活动,定期组织艺术家作品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陶瓷艺术家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助力提升德化陶瓷产区的文化影响力。在三班镇大兴堡建设“中国瓷都当代陶艺家美术馆”,开展“千年瓷都中国白当代国际陶艺家双年展”和“中国瓷都·德化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展览及陶瓷产业发展研讨会”两个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大型陶瓷文化专场活动,不断打造和提升德化陶瓷产区的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1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