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产茶大国,许多地方都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每个地方的茶叶又都存在差别,因此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茶艺文化。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所产的茶叶不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的饮茶习俗也大有不同。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维吾尔族的香茶、傣族的竹筒茶、纳西族的盐巴茶、傈傈族的雷响茶、布朗族的酸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回族的罐罐茶等等,不胜枚举。就是汉族地区,也有各式茶俗和不同的冲泡方式。从茶艺表演角度来看,除了上面介绍的工夫茶、绿茶、红茶、花茶等形式外,还有融入地方特色的茶艺表演,如擂茶、新娘茶及各地的茶礼表演等。在这些茶艺表演中,归属于徽州文化的婺源茶道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徽州文化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位,更多的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文化特征,如徽州的民居,闻名遐尔。徽州地区的饮茶习俗也是一样,不仅有着明清时期的文化特色,甚至保留着唐宋遗风。过去属于徽州地区,现属江西省的婺源地区,一直以来就是着名的产茶区,饮茶之风盛行,不仅富有人家饮茶,文人雅士饮茶,就连农家之女也偏爱饮茶。婺源茶艺表演,就是在这种浓郁的饮茶习俗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构成了今日茶艺表演的主体。
(一)农家茶农家茶是由民间乡里的饮茶习俗演绎而成,在婺源几乎家家种茶,人人饮茶,劳动时要带茶,家里来客人要敬茶,农家的姑娘人人能泡出一壶壶好茶。农家的茶,讲究茶的好喝,不过分追求茶具的优劣,体现了农家的质朴与真诚。而农家姑娘天真、纯朴,身上透着健康活泼的青春气息。农家茶的表演就是以此为基调提练产生的。
农家茶表演用的茶具为青花瓷壶、青花瓷碗、烧水用的铜壶,简单而朴实。表演用茶为“婺绿”。表演用水为溪漳山泉。
表演者是三位衣着蓝白花衣花裤,头戴蓝白花头巾的农家女孩,随着欢快的乐曲来到茶桌前,摆好茶具,主泡的姑娘净手,然后用温水洗涤壶碗,一切准备停当,开始投茶。投茶时不似其他茶艺表演那样用茶匙拨入或用茶则投入,而是由主泡直接用手从茶叶罐中抓取茶叶,投放壶中。取铜壶中的水注入瓷壶少许,是为洗茶。洗茶水迅速倒出,再提壶高冲,冲泡时,宛若蜻蜓点水,快而不乱,轻盈欢快。壶中的茶片刻之间泡好。三个姑娘忙着将茶分入各碗,分茶时讲究每碗的汤色要均匀,浓淡要一致,因此,采用循环斟入法,从左至右,再从右至左依次进行。茶奉至来宾手中后,姑娘们又忙着向来宾分送佐茶的花生、红枣等农家特产。农家姑娘热情大方,一股纯朴浓厚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来宾仿佛是置身子婺源的农家小院,享受着客来敬茶的真诚款待。
农家茶的表演程式主要分为:
1.备具2.备茶3.赏茶4.荡瓯5.投茶6.冲泡7.分茶8.敬茶9.品茶10.收茶具(二)文士茶文士茶是依据文人雅士的饮茶习惯整理而成。文士茶的风格以静雅为主。插花、挂画、点茶、焚香为历代文人雅士所喜爱,文人品茶更重于品,山青水秀之处、庭院深深之所,清风明月之时,雪落红梅之日,都是他们静心品茶的佳时佳境,文人品茶不为解渴,更多的是在内心深处寻求一片静谧。因而文人品茶不仅讲究何时何处,还讲究用茶、用水、用火、用炭,讲究与何人共饮。这种种的讲究其实只为一个目的,只为进入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文士茶的表演正是反映了文人饮茶的清雅。所用的茶具为青花梧桐滗盂、汤瓯、泥壶。茶叶为“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为廖公泉或廉泉之水。伴着悠然的丝竹之声,身着罗裙的表演者款步上台,温文尔雅,端庄大方,就像是一位女才子。摆好茶具,开始焚香,拜祭茶圣陆羽。然后净手、涤器、拭器,目口用白绢轻轻拭擦茶盏。接下来备茶\洗茶,冲泡时,采用高冲法,加之柔美的“凤凰三点头”,茶只注七成满。奉茶之后,先要闻香、观色,然后才慢啜细品。将文人雅士追求高雅、不流于俗套的意境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
文士茶的表演程序为:
1.备具2.焚香3.盥手4.备茶5.赏茶6.涤器7.置茶8.投茶9.洗茶10.冲泡11.献茗12.受茗13.闻香14.观色15.品味16.上水17.二巡茶18.收茶具(三)富室茶富室茶展现的是旧时富贵人家的饮茶习俗。与农家茶的清纯质朴、文人茶的雅致飘逸不同,富室茶以华贵排场为特色。富室茶表演所用茶具为粉彩滗盂、汤瓯、锡壶,所用茶品为“婺源墨菊茶”,婺源墨菊茶是用丝线将茶叶扎成菊花状,一经冲泡,尤如一朵盛开的菊花,在水中绽放。所用的水为活泉之水。表演者的服饰也体现着主人的身份,古典的旗袍,高雅而华贵,表演者仿佛是一位久居深闺的大家闺秀,一举手,一投足,气度雍容不凡。
表演者轻移莲步,缓缓上台,依旧是备器、备茶、赏茶、涤器、投茶等一系列的动作,只是在表演节奏与表演气质上与文士茶及农家茶有诸多不同,诸如在冲泡手法上,文士茶采用“凤凰三点头”,以示高洁淡雅;农家茶是“蜻蜓点水”,表现农家女的天真与欢乐;而富室茶则是“燕子衔泥”,慢而不断,显示了大家闺秀的优雅。奉茶时,农家茶中农家女的举案齐眉,带有一丝羞涩;文士茶中女才子的恭敬,充盈着谦和;富室茶的相敬如宾,带着浓重的礼教色彩,长幼有序,尊卑有序。
富室茶表演程序:
1.备具2.备茶3.赏茶4.涤器5.投茶6.温润7.冲泡8.敬茶9.受茶10.品茶11.收茶具无论是农家茶的真诚纯朴,还是文士茶的儒雅大方,或是富室茶的雍容华贵,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间饮茶的风貌。当然,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可能整齐划一,我们也难以逐一介绍,只能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片断,以供各地茶人、爱茶人互相切磋,不断发展完善。期待着有更多的茶艺表演问世,共同推动中国茶文化事业的发展。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扩展资料: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民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又如在汉朝 ,茶叶已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 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等等。
1、茶文化涵盖的范围
中国茶文化包括茶饮、茶艺、茶俗、茶礼、茶道精神以及在各个阶层人民中的表现和与茶相关的众多茶文化现象。茶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有:以茶营生、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为诗为画、以茶为食、以茶为媒、以茶养生等。
茶的发现和利用,历经了药用、食用及饮用的漫长过程。
2、茶文化的历史里程碑
其中,具有里程碑的事件是,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问世,他总结了种茶生态环境、制茶工艺、饮茶习俗的经验,并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突破饮茶解渴、饮茶保健的生理功能,把茶事活动升华为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高雅文化—茶道。文人茶道在陆羽茶道的基础上融入了琴、棋、书、画,注重一种文化气氛和情趣,从而为饮茶开创了新境界。
3、茶文化的不同朝代的发展进程
其次是,不同的历史时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代饮茶是艺术和情趣,宋代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重意境,明清和现代的茶文化比较接近,讲究修身养性。
4、茶文化特点
包括了民间茶文化、俗语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置于同“米”“盐”这样生活必需品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可见茶对中国人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文人茶文化,就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证明茶对文人们来说,具有同琴棋书画、诗歌辞赋同等重要的作用。
贵族茶文化和宗教茶文化,其中茶与中国儒释道等教派有着不可分割的亲密联系。而各教派也将自身的理念同茶结合,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宗教文化就是现在延伸的禅茶一味等。
--------------------------------------------------------
茶余生活美学,创业职场,欢迎来撩,微信公众号名称:温碧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23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下一篇: 小乔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