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富博洋:茶艺之道

茶百科 2023-11-17 14:21:54

富博洋:茶艺之道

谱曲,戏入人生。写出这首《入香茗》的富博洋正年轻。十多年前,师傅告诉他:“人生如麦穗,青年时可以坚挺高傲,出类拔萃,成熟了,就要低下头。”虽已是梅兰芳京剧团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34岁的他还需要一个更好的高度,那不是位置,而是认知和影响力。而与茶结缘,他发现了这路上的一个灵性的推动力。

茶之道 在茶人思考富博洋很健谈,很热情,一个年轻热情的个体,总让你忽视了他的成绩。在他的名字后面,是梅兰芳、梅葆玖、孟广禄、夏韵龙、张德华、杨振刚这些大师。一个年轻人背着这么重的分量,却没有浮躁起来,正是源于茶的思考。也正由此,他发现京剧居然可以是一种和茶道融会贯通的语言。

“平日里最常喝的是红茶。”富博洋对偏爱的茶,实在让人有点意外。这位地道的老北京,又从小浸润在传统的梨园行,却并没有因循于北方传统的茉莉花茶

“都讲传统,可传统是在变化中传承的。的确,老梨园行当年马连良先生、裘盛戎先生都喝花茶。老北京便宜的高沫更是深入人心,盛行京城,爷爷奶奶辈的一概喝花茶。身披军大衣,手端大瓷缸,闷上一缸茉莉花茶,绝对是京剧艺术家的范儿。”

不仅仅是梨园行偏爱茉莉花茶,其实北方原本都是花茶的天下,但与人们对其他美好饮食的记忆不同,茶的空间幽深、曲巷繁密、风味精微。这就有了徜徉、探寻的余地,有了千言万语的对象,有了玩得下去的可能。相比之下,只有法国的红酒,才有类似的情形。

一杯上好的绿茶,能把漫山遍野的浩荡清香,递送到唇齿之间。茶叶仍然保持着绿色,挺拔舒展地在开水中浮沉悠游,喝上一口,虽有草本的微涩,更多的却是一种只属于今年春天的芬芳。后来喝到乌龙茶里的“铁观音”和岩茶“大红袍”,与绿茶相比,深厚得多,虽然没有绿茶的鲜活清芬,却把香气藏在里边,让喝的人年岁陡长。相比之下,“铁观音”浓郁清奇,“大红袍”饱满沉着,而红茶“金骏眉”,则展现出一种很高的格调,平日喝得不少。

茶可玩味之处更多,连冲泡都大有文章。金骏眉的套筒杯是红茶专用,而普洱则更适用紫砂,绿茶只用最简单的玻璃杯,看那片片新绿上下翻腾。富博洋喝茶,家用的一个青花盏,随身带着的是兔毫建盏。“那是和朋友斗茶的专用器具。”说起这只盏,富博洋很是得意,“全北京大概也不会超过10个了。”这大概就是茶能吸引人的原因,和几位好友一起泡着同一款茶,茶量、水量、速度、热度、节奏组成了一种韵律,这么复杂的差别与一个个朋友的生命形态连在一起了,喝茶的天地就有了一种让人舍不得离开的人文深度。但是,要真正说清楚茶,不能仅仅停留在感觉范畴。茶的“核心机密”,应该在人们的感觉之外。

“这也正是茶的特殊意义。我理解的所谓茶道,关键在品茶人的思考。都说水是茶之母,我也信奉‘以水为师’。水,低调不发威,但有张力,能融合。”富博洋说。

戏之道 在顺“市”而为当身披军大衣、手端大瓷缸的形象在记忆中定格,传统文化便很容易被贴上难以冲破的标签,正如老艺术家眼里的茶,就该是大瓷缸里的茉莉花茶,世人眼中的京剧就是和时尚文化格格不入。

在某种程度上京剧与茶同理。“这其中有很多无奈。京剧传承,需要年轻演员和年轻观众,可他们偏偏不懂戏,只追星、追品牌。业内多只看到了这种无奈,却没看到这其实是一条无可厚非的推广渠道,为什么不用呢?”富博洋说。他南下做了几档综艺节目,推出京剧明星。“实话实说,京剧近年的发展已经好很多了,这是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但毕竟传统艺术受流行和时尚冲击比较严重,年轻一代的影响着实不小。”

艺龄25年,又做了15年管理干部,一路从共青团的青年队长成长起来的富博洋,对京剧的传承有独到的理解,“京剧自我营销的路走得太窄,要和市场融合找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富博洋利用每年2月到5月的国内演出市场最淡季大力拓展海外演出市场,如今在北美和日本已牢牢站住了脚。

“对国内市场,或许可以借鉴由时尚元素包装过的《牡丹亭》。”当年士大夫们崇尚“客至乐具,豪门清韵”的雅致生活,“邀宾客、摆家班、赏昆曲”成一时风气。因此,昆曲不仅成为稀有与珍贵的表征,同时还成为时尚的符号。

尽管对昆曲的“追捧”并不代表真正的理解和欣赏,不乏赶“潮流”之嫌,那么,如何理解这股潮流呢?这种热闹其实也是一种“补课”,毕竟昆曲被推到了前台,培育了观众群。“‘关注’和‘欣赏’是两个概念,不能指望所有的‘关注’都建立在‘欣赏’基础上,但没有‘关注’何谈‘欣赏’呢?”富博洋坦言。有年轻人走近京剧,是京剧发展的需要。与昆曲相比,京剧本身又具有更多有利因素,京剧想必也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

艺之道 在跨界融合“任何一门艺术都要对自己有定位,有底线,是否适合自身的发展,是否符合自身的文化和气质,通过综艺节目可以扩大观众,但也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富博洋说,“京剧作为国粹,还需要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跨界融合。如何更好地把你的表演、文化和价值观传递出来,这是艺术之外的又一艺术。”

在富博洋看来,茶道的传承艺术如同此理,消费群体的深入,消费热点出新,更多的年轻人爱茶才有传承的可能。“任何一门艺术,从来没有进化,只有变化,但变化优劣的前提,是对传统的坚守。”富博洋说,在变化之中可能需要新概念、新形式来吸引新一代的注意。

“昆曲以引领时代风尚的身份出现在当代社会,或许恰巧是保护与继承遗产时不得不采用的一种文化策略。”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一种文化现象,包括传统在内,被定义为时尚,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公众的注意,或许这是让传统经典继续存在并且持续保有活力的最有效的途径。

富博洋不介意跨界,他还和着名词作家聂正罡一起借鉴京剧的元素创作流行歌曲《弟兄》,这首歌的精髓正来自于京剧。“跨界融合的前提是‘正本’,要保持原汁原味,把最纯正的艺术形态展示出来。”

无论茶道还是京剧,正本清源之后,与多门类的艺术形态融会贯通,该是其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

茶人心语心中有道,倒茶成茶道;心中无道,茶道成倒茶;茶道倒茶本无差,贵在朴实无华;道在平常,不加粉饰,一念造作,落俗流。

茶汤聚足琥珀光,强增其色老抽样;真味远矣,不是永恒大道。

古学孔圣人,今访众弟兄。

笑谈曰:

茶中有道,道中有情,情入香茗。

怎样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更好地欣赏品茶之道?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曾经,我只是把茶视为一种解渴的方式,然而,通过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我发现品茶不再仅仅是一种日常习惯,而是一种真正的艺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讲述如何更好地了解茶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更深入地欣赏品茶之道。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我一直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不同茶的历史与文化,于是我开始进行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发现世界茶文化的多样性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我先从国内的茶文化开始,了解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茶道传统。 例如,福建的武夷岩茶,四川的蜀道茶,以及江苏的碧螺春茶等,每种茶都有其特有的制作工艺和品尝方式。

而在日本,茶道被奉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式,茶席布置、茶具使用和茶道表演都体现着深厚的日本传统文化。

同时,我也向国外茶文化进行探索,发现每个国家的茶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摩洛哥的薄荷茶仪式,印度的马萨拉茶,都是不可忽视的茶道习俗。

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茶在世界各地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参观茶文化展览和博物馆:

我一直对茶的历史与文化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决定参观一次茶文化展览,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茶的背后故事,并更好地欣赏品茶之道。我愿意与你分享我在一次茶文化展览中的亲身经历。

我选择了一家附近的博物馆,他们正在举办一场茶文化展览。当我走进展览厅时,我立刻被展览所展示的茶叶、茶具和相关文物所吸引。展览厅内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让我感受到了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展品上的介绍文字和图片让我对茶的历史和传承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我了解到茶的起源、传入不同地区的故事,还了解了不同茶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通过展览,我得知了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茶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展览中,我还看到了一些茶道的表演和示范。茶艺师傅们展示了如何泡制茶,如何品味茶,他们的动作优雅而精准,让我感受到了茶道的独特之处。

我看着他们的表演,仿佛置身于一个茶道的殿堂,我深深被茶的精致和艺术所吸引。

展览的最后,我有机会品尝了一杯精心泡制的茶。在茶艺师傅的指导下,我慢慢品味着茶的香气和味道,我感受到了茶的深远内涵。

通过这次体验,我更好地领悟到了品茶之道的真谛,也更加欣赏起每一杯茶的独特之处。

这次茶文化展览让我明白,通过参观博物馆和展览,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展览不仅让我对茶的起源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好地欣赏了品茶之道的美妙。

通过亲身参与,我更加明白了茶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也更加珍惜每一次品味茶的机会。


参与茶道体验活动:

我曾有幸参加了一次由茶艺大师主持的茶道体验活动。在一个安静的茶室里,我和其他参与者围坐在一起,等待着这次体验的开始。茶室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和祥和,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茶艺大师首先与我们分享了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她讲述了茶叶的起源、传入各地的故事,还介绍了不同种类的茶叶及其特点。我听得津津有味,茶的历史与文化如此悠久而丰富,让我对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随后,茶艺大师开始了茶道表演。她的动作优雅而精准,每一个步骤都如同一场舞蹈。我仔细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试图从中领悟茶道的精髓。她泡制的每一杯茶都如同一幅画,将茶叶的色、香、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表演的进行,我也得到了亲自参与的机会。我学习着如何预热茶杯、冲泡茶叶,体验着每一个细节。

虽然我的动作并不如茶艺大师般娴熟,但我能够感受到茶道的美妙和复杂。我从中体验到了一种专注和宁静,仿佛与茶叶和历史产生了一种连接。


品尝不同地区的茶叶:

在我多次品尝不同地区的茶叶时,我不仅感受到了茶叶的风味差异,更是领略到了每个地区独特的茶文化和历史。

例如,我曾有幸品尝到中国的龙井茶、台湾的高山茶以及日本的抹茶等,每一种茶叶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品尝中国的龙井茶让我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我记得那一次在杭州的西湖边,品尝着清香幽雅的龙井茶,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茶道的韵味。

这种茶的独特扁平形状和明亮的嫩绿色,带着清新的香气,让我在茶杯里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平和。

而在台湾,我品尝了高山茶,这是台湾茶文化的代表之一。高山茶的茶叶长在高海拔的山地,因此具有独特的花香和甘甜味道。

我在品尝高山茶的时候,仿佛被带入了台湾的山林之中,茶香四溢,让我感受到了台湾茶文化的蓬勃生机。

在日本,我体验了抹茶道,这是一种精致的茶道艺术。抹茶是一种颗粒很细的绿茶粉末,通过搅拌制成浓稠的茶汤。我在日本的一次茶道体验中,亲自参与了抹茶的制作和品尝。这种浓烈的抹茶香气和独特的口感,让我领略到了日本茶道的精髓,体会到了一种平和与沉静。

贝贝有话说:

茶的历史与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茶的历史与文化。

通过阅读、品茶、学习和亲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世界茶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刻内涵。 茶文化不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希望通过我的茶文化探寻之旅,你也能对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让我们一起用心品茶、品味茶文化的瑰宝,感受茶带来的人生美好。 愿茶文化的种子在你心中扎根,绽放出独特的芬芳。

铁观音茶叶的茶语是什么??

纯,雅,礼,和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乃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

如何正确冲泡铁观音茶

  导语:如何正确冲泡铁观音茶呢,记住一定要掌握好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下面详细介绍正确泡铁观音的步骤。

   一、泡铁观音茶具的选择

  泡铁观音根据各人喜好选择碗盖的'陶瓷茶具或紫砂茶具均可。但由于近年来铁观音流行轻发酵,比较重视茶叶的香气,建议选择瓷茶具(碗盖的陶瓷茶具),这样有利于发挥出铁观音的香气,盖香明显。由于紫砂壶密度较小,壶体孔隙会吸附一部分茶味,所以感觉起来香气就差了一畴。当然,喜欢养壶的朋友用紫砂壶冲泡铁观音也是可以的。

   二、铁观音的冲泡按其程序可分为八道:

  1 白鹤沐浴 (洗 杯):用开水洗净茶具

  2 观音入宫 (落 茶):把铁观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五分;

  3 悬壶高冲 (冲 茶):把滚开的水提高冲入茶壶或盖瓯,使茶叶转动;

  4 春风拂面 (刮泡沫):用壶盖或瓯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洁净;

  5 关公巡城 (倒 茶):把泡一,二分钟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

  6 韩信点兵 (点 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茶杯里;

  7 鉴尝汤色 (看 茶):观尝杯中茶水的颜色

  8 品啜甘霖 (喝 茶):乘热细缀,先闻其香,后尝其味,边啜边闻,浅斟细饮。饮量虽不多,但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心旷神怡,别有情趣。

   三、铁观音性质:

  铁观音之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茶友之纯净,乃为茶道之本。

  铁观音之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

  铁观音之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友,为茶主之茶德。

  铁观音之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23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