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登是布朗语,意为“很高的地方”,名字即知,革登居住着布朗族,布朗族是种植栽培普洱茶的祖先,可见革登种茶历史非常悠久。
革登在古六大茶山中是面积最小的茶山,它距离孔明山最近,面积虽小,名气却不小,因为有一棵茶王树,《思茅厅志》和《普洱志》中有记载:“其治革登有茶王树,较众茶树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于此。“
我们在讲蛮砖时(加微信dydy800可查看其它茶山文章)讲过,孔明对于古六大茶山而言意义非凡,革登也同样尊孔明为茶祖,孔明山的正面对着革登老寨,而且古六大茶山上大茶树何其多,唯独有革登茶山的这棵茶王树入了史册,可想而起它的“独高大”定然是极其与众不同。
可惜这棵拥有辉煌历史的茶王树在民国初年即枯老而死,至今在曾经茶王树生长的地方只留下一个大坑,在以前革登茶农每年春茶开采时,都要在这棵茶王树面前采取祭祀仪式,这也是很多古茶山传承至今的风俗。
革登在清朝时最大的寨子是革登老寨,革登老寨处在一座小山的顶部,地势险峻,三面是深壑,一面靠山坡,在古代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其实我们回望茶山历史,很多这样的拥有比较重要的经济或者军事地位的茶山要塞,后来基本毁于战乱烽火,比如当时的政治中心倚邦,革登过去有数百亩古茶园,清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少数民族械斗波及到革登茶山,在战乱烽火中,革登数百亩古茶园被毁,现在的革登古茶山上残存的老茶树所剩无几,仅有的古树茶分布在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地,茶园片区零散,累计不足五百亩,和其它茶山相比,革登的茶园其实产量非常小,但革登的茶偏偏有种独特魅人的山野花韵,所以粉丝规模也不小。
悲情革登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革登和倚邦同样毁于战乱烽火,而同样的,在鼎盛时期,他们都拥有极其辉煌而震撼的历史。
革登老寨最兴旺的时期是乾隆年间,老寨曾有两三百户人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革登老寨盖过一座大庙,不知是什么庙,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革登又盖了一座关帝庙,关帝庙盖在革登到倚邦的三岔路口,离老寨半公里路:关帝庙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顺坡建了三台,台基现还较完整,第二层台基上还有一块大碑,是建庙时捐银的功德碑。碑上文字已很模糊,仔细辨认可看出刻着“万金同绿”、“江省、湖省、云南省”及几十个捐款人的名字,从碑文中可知捐款人中有不少是思茅和景东县的人。从碑文内容来看,此庙当时建得很精美,庙内关公的头像上还涂着金粉。
革登茶山道光年以前有上万亩的茶园,茶园往东从革登老寨接到倚邦的嶍崆山,往西接到莽枝的牛滚塘,茶山人都说,过去革登人很富有,财大气粗,有些倚势傲人。?
就是这样盛极一时的革登,在动荡和战乱中逐渐被腐蚀,如同得了慢性病一样被削弱,今天的革登,古茶树零散分布,采摘不易,难得的是正因为远离尘嚣,茶的品质得以保证,但要买到真正的革登茶,依然非常艰难。
革登茶口感:革登古茶园是大小叶种混生,口感有非常独特强烈的山野花韵,苦涩比较弱,回甘生津非常好,明快鲜爽,花香馥郁,汤质顺滑细腻。
文/董玥(南茗佳人创始人,国家高级茶艺师,私人交流微信:dydy800)目前董玥说茶系列文章已经在搜狐、今日头条、说(ishuocha.com)、中国(zgchawang.com)、伴夏等知名网站同步更新。
古六大茶山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易武。
倚邦最出名的是贡茶,从清朝雍正年间起,倚邦曼松的茶就被选为贡茶,每年进贡,曼松茶品质极高,口感丰富,香气好,饱满度尤其佳,有了贡茶的称号,倚邦风头大盛。
成为当时的普洱茶集散中心,那时的易武都比不上倚邦繁盛,清朝末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倚邦位置偏远,茶人不敢入山贩茶,倚邦逐渐没落,茶叶集散中心逐渐转移到易武,这是倚邦衰落的开始。
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可见革登曾经的繁盛,咸丰年间,莽枝茶山的民族械斗波及到了革登茶山,那场战乱使革登茶山人口大减,革登老寨住户大部分迁走。
莽枝茶山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莽枝山脚的曼赛、速底等村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千年前已有少数民族在莽枝山居住种茶,种茶历史非常悠久,明朝末年已有内地商人进入莽枝山贩茶,清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攸乐古茶山种茶历史非常悠久,史籍记载,清朝雍正年间(1729年),普洱府曾在基诺山设置管理古“六大茶山”的攸乐同知,派五百兵丁驻防。清末年间,古茶园面积有1万亩左右,几经沧桑,至今大部分被毁,古茶园荒芜面积达70%以上,全乡现存古茶园面积只有2900多亩。
扩展资料:
古六大茶山的特点:
土壤养分积累快分解利用快,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4.5%以上:土壤透气性好、水分含量中上,有机质含量高;另外,在湿热作用下由于侵蚀浅薄少故而土层深厚。能为茶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养分足、茶树根深叶茂。
古六大茶山的茶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是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而小叶种茶树茶叶,叶面平、叶质软、色泽绿、茸毛长、持嫩性强、透秘高,极其适合制作绿茶与普洱茶。
古六大茶山的茶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口感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六大茶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25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手工紫砂壶的优点
下一篇: 初次使用紫砂茶具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