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精致小巧的木漆托盘,并排盛放着三小杯或清冽或浓酽的茶汤,雪白的瓷杯、馨香的茶味,氤氲着浓浓的茶文化气息。根据指点,客人从右至左依次捧起茶杯,小口地啜饮,感觉茶味各不相同。第一杯,茶水色泽酽酽的,香气扑鼻,只有小半杯,入口清苦,在舌尖可以领略茶水苦凉清香的况味;第二杯,茶汤倾入八分满,除了茶叶,还添加了少许红糖、乳扇、核桃仁等,因此分外甘甜,但又甜而不腻,教人不由得一饮而尽;第三杯,茶约六七分满,茶汤中内容更丰富,有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桂皮、姜片等,我们学着主人样,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与佐料均匀调合,一边口中吹气,趁热饮下,领略到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品完“三道茶”,口齿噙香,再听主人详尽介绍,原来其原料、烹制、寓意都大有讲究。第一道叫“苦茶”,系烧烤大理特产沱茶至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冲入滚水制成,寓“清苦”之意;第二道称为“甜茶”,选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而成,再加上佐料,甜香难抑,暗喻“苦尽甘来”;第三道则是“回味茶”,系冲大理苍山雪绿茶煎成,花椒、桂皮、姜片性辣,蜂蜜味甘,绿茶则味苦,可谓五味杂陈,融于一体,似乎告诉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头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系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细品“三道茶”,假如你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经历过离合悲欢、起起落落的境遇,相信一定会拍案叫绝。人生苦短,举步维艰,尤其是起步之始、创业之初,往往渗透着苦涩与困窘;然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惟有忍耐坚持,一任岁月浸淫于苦涩之中,久之才能渐渐品出茶中清香,感悟生活的原味。可人生尚有苦尽甘来的畅美之时,那是经过困苦的磨砺、苦水的浸泡之后,上天给予的最好回报。此时硕果累累,成就斐然,可在鸟语花香之间流连,可在明月清辉之下徜徉,尽情享受生活的甜蜜与快意。“三道茶”至此已去其二,分别代表人生的“苦境”与“甘境”。可是,如果以为这就是人生的全部,还未能臻于至善至高的境界。第三道茶名为“回味”,隐喻着人生的淡境。人生终究会归于平淡,苦的不觉其苦,甜也不再甜,这只有千帆过尽、历尽沧桑后,才能淡然视之。人生的高低起伏、顺境逆境、悲喜苦乐要看得透,名利、权势、富贵要放得下,成败利钝要抛得开,一切看淡些,再看淡些,或许才能摆脱名缰利索的束缚,解开大喜大悲的桎梏,避免陷入作茧自缚、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迷局中不能自拔。
茶道是饮茶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人生的艺术,“三道茶”即是最好的证明。当我们酒足饭饱、悠闲品茗之时,不妨让饱含智慧的茶香浸淫于我们生命之中,感悟人生如茶的真谛,神往宜人的茶香妙谛!
茶是三大饮料之一,中古是茶叶的故乡。值得一提的是白族的三道茶,也称为“三般茶”,在白族还称为“绍道兆”。三道茶具有白族特色的饮茶文化,是白族在重大节日和招待宾客的饮茶习俗,由此可见白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
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纵观白族“三道茶”的传承发展,是佛教活动的兴盛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亦暗合了佛家追求人格完善的境界。
白族的三道茶的由来,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
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
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
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
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29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每种茶都有好搭档
下一篇: 秋茶来啦如何挑选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