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白痴皇帝惠帝以茶表敬意

小小茶农 2023-11-18 02:36:23

白痴皇帝惠帝以茶表敬意

5000年历史的中国茶文化,可以说几乎渗入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不管在哪个阶层里找,总不乏充满了瑰丽色彩的香传说和故事。其他的且不去说,单说皇帝就不在少数,而这些帝王的茶故事中,最具传奇色彩和荒唐论调的应当莫过于《茶经》里记载的一位皇帝与茶之间的故事了。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

关于惠帝与茶的故事,陆羽是从东晋人卢綝的《晋四王起事》中引来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就是说,惠帝蒙受屈辱被迁出宫,返回首都洛阳后,有关部门负责人拿来瓦盂,盛上茶,敬献给他喝,迎接他的归位。

虽然卢綝小说的名字叫《晋四王起事》,可事实上,卷入那场皇族混战的王远不止四个,而是有八个(更确切地说,应该有九个,其中淮南王司马允并未计算在内),后人把那段历史叫做“八王之乱”。《晋四王起事》记载的不过是“八王之乱”的上半场。这里,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那段历史。

历史发生在惠帝朝,虽然台面上的是惠帝,但在整个事件中他却不是主角,不仅如此,甚至在本来惠帝应当成为主角的《晋书·惠帝》中,他也不是主角,原因很简单,因为惠帝是个白痴,没法成为主角,也控制不了局面,所以才直接导致了皇族的混战。

尽管《晋四王起事》这本书已经佚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肯定地说,在这幕“八王之乱”的上半幕里,主角无疑是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一个又矮又黑又丑,自以为是却又傻瓜透顶的女人,一个跟她父亲贾充一样除了好事什么都做的骄横跋扈的家伙。她先是找来“枪手”蒙混过武帝对自己老公的考核,让司马衷做了皇帝,自己也顺利当上了皇后。当上皇后两年之后,她就唆使楚王玮和东安公繇(后被贾后封为东安王),杀掉自己婆婆杨太后的娘家人——同样是朝廷重臣,同样是又蠢又坏的杨俊兄弟;废黜杨太后,并活活将她饿死。紧随除掉杨家势力之后,贾后就以惠帝的名义诏书将汝南王亮和太保卫瓘调来中央主持工作,等到人心和局势稍稳,贾后再次假造惠帝诏书,让楚王玮“免亮及瓘官”。这个飞扬跋扈又满脑猪油的楚王,竟以为贾后暗示他可以处死亮瓘二人,没想到事成之后,他即以“擅自杀人”的罪名被贾后除掉。而贾后的另外一个“功臣” 东安王繇(司马繇不在“八王之乱”的八王之列)才做了半个多月的王,就因“谋废贾后”和“专行诛赏、欲擅朝政”被罢官,后来被成都王颖所杀。在平静了8年之后,到了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贾后和太子司马遹的矛盾开始激化。这年十二月,贾后设计让太子喝醉,然后逼迫他抄写一封给惠帝的所谓“密件”,要“陛下当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借此,太子被废为庶人,先后被押送到金墉城和许昌,太子生母谢淑妃也被杀掉。见到有机可乘,赵王伦和他的心腹孙秀在收到太子旧属求助——推翻贾后恢复太子的请求后,便去劝谏贾后杀死太子,断绝祸根,贾后终于上当杀了太子。其后不到一个月,赵王伦和孙秀就以贾后杀死太子为由起事,废杀贾后。很快,赵王伦便在朝中掌控了无可替代的绝对权力,并有了取惠帝而代之的野心,而朝中大臣们却更愿意立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允为皇太帝,对于这样一个人,孙秀当然是要将他除去的。司马允死后没过多久,赵王伦便即位称帝,这时候惠帝则被迁往金墉城去了,这次经历正是《晋四王起事》所谓的“惠帝蒙尘”。见到赵王投机取巧做了皇帝,其他几个有实力的王当然都不干了,于是讨伐赵王的战火迅速燃烧起来,很快成都王颖、河间王顒、齐王冏和常山王乂组成的反赵王联军便取得了压倒性优势。永康二年(公元301年)四月初九,赵王伦被逼写“诏”,恭迎惠帝复位,第二天,惠帝回宫,“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正是发生在这一天。接着,赵王被逼自杀,而刚刚还是盟军领导成员的齐王司马冏,此时又站到了当初赵王的位置,独专朝政、宴乐无度,结局自然又是促使其他几个王再次联合,再次将齐王冏诛杀。至此,《晋四王起事》中该死的四个王都先后死掉了。当然接下来还有三个王要陆续死掉,但是那已经不是我们这里要说的了。

除了《茶经》中引述的《晋四王起事》那一段之外,宋代《太平御览》里对这本书还有以下两点引述:“惠帝还洛阳,道中有老公蒸鸡素木盘中,盛以奉帝。”“成都王颖,奉惠帝还洛阳道中,于客舍作食。宫人持斗余粳米饭以供至尊,大蒜盐豉。到获嘉市粗米饭,瓦盂盛之。天子啖两盂,燥蒜数株,盐豉而已。”我们将他们与《茶经》中引述的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尽管惠帝存在智力障碍,但是他的皇帝位置却是最正统,因此,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在他重回洛阳的前前后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有所表示;他吃“鸡”、“米饭”、“大蒜盐豉”等等食品时,都在非正式场合,惟有茶是在正式场合,而且是比较庄重的场合下由官方特供的。由此可以说明,在西晋那个年代,茶已经不止是一种普通的饮料(或者说食品)了,而是能够传达某种含义的特殊用品,在上面的故事中,它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以茶表敬意”,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茶已经上升到了“礼”的高度。

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官方奉茶给他时的认真严肃态度却是不容怀疑的,在忠君和畏君的传统思想环境里,皇帝作为“至尊”的符号作用并不会因为他的智力原因而减弱太多。举个例子来说。在《晋四王起事》所记载的惠帝又回到洛阳,已经死了四个王以后,长沙王乂开始在洛阳掌权,于是成都、河间二王联合起来征讨长沙王乂,“八王之乱”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大幕。在这下半场里,河间王顒的部下张方,一个臭名昭着却又极会打仗的家伙,奉命去攻打长沙王乂,司马乂就让晋惠“亲征”,张方的部下见到皇帝的车驾,纷纷惶恐而逃,尽管那个皇帝是个弱智。

晋武帝去世前,将皇位传给一个白痴,为何几千年后人们都夸他有眼光?

晋武帝把皇位传给了白痴司马衷,之所以几千年以后人们夸赞他有眼光是正因为晋武帝当初的这个举动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虽然西晋灭亡了,但是让我们国家实现了多民族化。

历史上最有名的白痴皇帝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武帝司马炎还在世的时候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司马衷了,所以在后来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司马衷,虽然司马炎知道司马衷的智商有问题。但是司马炎爱子心切,对司马衷还是抱有希望的,后来司马炎想了一个办法,想考察一下司马衷,就给司马衷出了一些题。



但是司马衷不知道皇帝是为了考验他,所以表现的不知所措,然而司马衷的老婆贾妃是一个很精明的女人,她为了司马衷的名声着想,也是为了自己的家族着想,就帮司马衷做了这些题。晋武帝司马炎看到答案以后知道自己的儿子并不是一个傻子,非常的满意,也非常的高兴,也暗暗决定要把皇位传给司马衷。

但是司马衷是傻子是个事实,也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有所改变,然而晋武帝司马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白痴皇帝。后来司马衷登基了以后表现的更加白痴了,朝廷的权力也落到了他的老婆手上,他老婆甚至当着他的面和别人私通,没多长时间司马衷的老婆就发动了政变,还导致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西晋也彻底的灭亡。



晋朝听说有位白痴的皇帝,是那位?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 晋武帝 司马炎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 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年夏天,惠帝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惠帝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感到皇帝的问题很可笑,但又不好不回答,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无怪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 晋惠帝 司马衷光熙元年(306)十一月十七日夜里,晋朝皇帝司马衷在长安显阳殿因为吃了司马越毒饼而驾崩,终年48岁,被安葬于太阳陵,他的弟弟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即位,改元永嘉。 司马衷

历史上的“白痴皇帝”是谁

晋安帝司马德宗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资治通鉴》称“安帝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于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续晋阳秋》称“安皇不慧,起居动止不自己出,(恭)帝每侍左右,消息凉温饥饱之中,而恭谨备焉”。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晋安帝不会说话,不知饥饱,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痴皇帝”,在历代皇帝中仅此一例。
晋安帝的先天性白痴,可以说是他的父亲——晋孝武帝司马曜长期酗酒造成的。现代医学证明,酒精能影响精子活动,降低精子质量,造成精子畸形,对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破坏力也极大,严重的还会生出畸形怪胎。司马曜喝起酒来不管不顾,“溺于酒色,殆为长夜之饮,……醒日既少”,往往“肆一醉于崇朝,飞千觞于长夜”(《晋书》),“嗜酒,流连内殿,醒治既少,外人罕得进见”(《资治通鉴》)。在酒精长年累月地侵蚀毒害下,司马曜生育能力下降地很严重,不仅生子寥寥无几,而且生出了超级智障的白痴儿子司马德宗。

被人称为‘白痴皇帝’司马德宗,到底是怎样接承皇位的?

 说起白痴皇帝,很多人想到的应该是晋惠帝司马衷。但个人认为,司马衷还远达不到白痴皇帝的地步,真正的白痴皇帝应当是晋安帝司马德宗。

  司马衷虽然不慧,在位之时昏庸无力,致使朝政被贾皇后把持,朝政混乱。他的“白痴”体现在国政上,但是他本人却并不是无知之人。而司马德宗就不一样,他是真正的“傻子”。

  司马德宗智力低下,从幼时起一直到年长,都难以开口说话。或者说出来的话不能成为完整的语句,被别人理解。

 而在生活方面,他本人不能感受到寒暑饥饿,吃饭和睡觉这些都不是出自他自己的意愿。起居行动,吃饭睡觉,这些都是随侍伺候他完成的。

  正是因为司马德宗本人如此,所以皇帝的权威受到各地的挑战。地方上许多将军不尊君命,纷纷自立,叛乱兵变一事更是层出不穷。

  晋安帝很明显不足以承担帝王的责任和权利,他继位给东晋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那么他的父亲司马曜为什么明知如此,却仍然坚持将他立为太子呢?而且特别点明一点,当时司马曜并不仅仅只有司马德宗一个儿子。

  与司马德宗明显智力低下不同,司马德文在历史上虽然记载不多。不知道他到底聪慧不聪慧,是否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至少他是个正常人。

  后世有人研究,司马曜之所以坚持立司马德宗为太子,原因可能是因为坚持传统的“立长”继承制。司马德宗作为长子,自然是最好的太子人选。

  司马德宗生于太元七年,太元十二年被立为太子。被立为太子之时,司马德宗只有五岁。也许当时的司马曜对于司马德宗还抱有一线希望,认为司马德宗虽然少时不知,但没准长大就好了呢?

  又或许司马曜曾经有另立继承人的想法,但是最后因为意外没有付诸实践。毕竟司马曜不是正常死亡,而是因为一句戏言,被自己的妃子给杀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位连寒暑饥饿都不能分辨,吃喝拉撒全靠旁人辅助的人,最终还是登上了太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33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