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茶都非常受到关注,茶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而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嗜茶者,爱品茗,好茶道,也极重茶器,无意或有意中体现和完成了茶器道与实用并重之目的。下面就与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盖碗茶的喝法。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中国的茶具据《茶经》“四之器”载,有二十五种,一般可按其选型分为碗、盏、壶、杯等几类。选择何种茶具为佳,可根据各自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审美观念、所处环境,从方便适用着眼而各取所需。不过若从休闲鉴赏、品茗论道角度而言,却颇有区别,自有高下之分。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失散,不耐喝且失却趣味。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写到此,我也要弃壶而用盖碗了。
泡盖碗茶的手法
泡盖碗茶的手法,中华饮食礼仪之盖碗茶的喝法,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而我们所说的盖碗茶就是马上用盖碗冲泡的茶汤颜色,以下分享泡盖碗茶的手法。
泡盖碗茶的手法1 盖碗泡茶手法常用有2种,分别为三指法、抓碗法:
1、三指法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拿盖碗的手法,是以三只手指拿捏盖碗,称之为三指法;因为此种手法看起来比较优雅柔美,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欢用这种手法。
盖碗的顶端有盖钮,就是开盖时我们手捏的地方。出汤的时候,盖子调整开口大小,食指放在盖钮上,拇指和中指抓住碗沿的两侧,无名指和小指弯曲并在中指边上,不与盖碗接触,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注意,无名指和小指不可翘起,是茶艺中的大忌,会显得轻浮。这种拿法,如果拿法不对,很容易烫手,需要多加练习,找准位置。
2、抓碗法
此种手法用的人不多,姿势没有三指法柔美,而且因为整个手按住盖钮,很容易烫手,在茶艺表演里,多位男士使用。
这种拿法的要点是,先调整好盖子开口的大小,拇指按住盖钮,其他手指贴住盖碗底部,盖子的方向朝自己,盖碗垂直过来,即可出汤。
此种手法抓碗法操作简单,一手即可掌握,显得豪迈、大气,多为男士使用。
盖碗茶冲泡七要领:
一、软水冲泡(纯净水最佳);
二、无论用什么茶具,茶水一定要分离;
三、茶叶老水温高(100℃),茶叶嫩水温低(80-90℃)
四、投茶量(标准120ml盖碗):绿茶与红茶3g;乌龙茶7g;普洱茶5-8g;
五、注水手法:高冲发香,低吊成汤;
六、出汤速度:从快到慢,逐泡加长;乌龙茶类忌闷泡;出汤彻底,不留残余;
七、整个冲泡过程注意保温,茶叶凉后再泡会影响口感;
泡盖碗茶的手法2 什么是盖碗?
盖碗是陶瓷烧制的`,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堪与紫砂壶媲美。盖碗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
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三件头“盖碗”中的茶船作用尤妙。茶碗上大下小,承以茶船增强了稳定感,也确不易倾覆。
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碗内又绘避火图。有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现如今,大家在很多电视剧中可以了解到,在清代的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的茶馆,都重视喝盖碗茶。
盖碗泡茶的好处
中国人喝茶讲究喝热茶,方能泌脾、提神、清心。盖碗茶,可以说真正是把饮茶艺术实用化了。
用盖碗作饮具有五大好处:一是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
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四是用盖碗作饮具,保温性更好;五,盖碗泡茶泡得多,时间短,为单次、短时间使用的个人用简便品茗茶具。
喝盖碗茶的姿态
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
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
盖碗茶使用法宝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泡盖碗茶的手法3 【使用方法】
置茶:放入适量茶叶。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40ml,若打算只冲泡一次,建议放2克茶叶(即水量的1.5%)。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冲水: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之。
计时: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钟方得适当浓度。10分钟后大致固定于那个浓度,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不会浓度继续升高。
饮用:端出奉茶。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将盖子斜盖碗上,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
【多人使用法】
备水:将盖碗的位置腾出,将水壶拿到这个地方加水。一切准备就绪,向客人行礼,表示就要开始泡茶了。
温碗:将碗温热,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且可烘托茶香以利闻香。
备茶:放置适量的茶叶于茶荷内。
识茶:持茶荷认识茶叶的状况,以利冲泡,且便于向客人介绍。
赏茶:让客人从外观上先了解所要品饮的茶叶。
温盅:以温碗的水温盅,若省略了温碗,温盅也可以省略。
置茶:将茶荷内的茶叶置入碗中。
【寓意】
盖碗泡茶,盖碗也称"三才杯"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用盖碗泡茶,具有简便、易学、不吸味、导热快、实用、高雅而优美等优点。
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吃的方面可谓是独树一帜,样式繁多。饮食文化礼仪更是如此。下面是懂视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常识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常识一、中国饮食三大礼仪
1.传统饮食礼仪一(饭前)
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2.传统饮食礼仪二(饭中)
(1)吃饭时要端起碗
(2)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盘边夹起
(3)要闭嘴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边是餐具礼仪是的礼仪要求。
(4)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
(5)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假如要咳漱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有痰时要离开餐具去吐掉。
(6)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碰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
(7)作为一个有礼貌人,吃完饭不应推开饭碗,就离开而去,要应有礼貌离座,并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传统饮食礼仪三(饭后)
(1)用餐完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纸或餐巾擦嘴。
(2)假如自己先吃完,要与父母其他长辈打个招呼,要离开座位。待大家都用餐完毕,应帮助大家一同收拾碗筷,擦净桌面洗刷碗筷。
二、座次安排
一般使用圆桌,面对门的位置一般是主座,主人一般坐在主座,主人右手边的是主客,左手边的是次重要的客人;
2.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则主宾坐在主座上,主人坐于主宾右手边;
3.一般等长者先坐定后,才开始入座,从座位的左边入座;
4.不要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地方;
5.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和主要客人。
三、上菜程序
宴会的菜谱要做到丰俭搭配、主次分明。应特别照顾主宾的饮食习惯。同时,酒水、香烟、水果要备齐。
正规的宴席上菜顺序应该是这样的:手碟冷碟热炒大菜(含头菜、二汤、荤素大菜、甜点与座汤)饭点茶果
四、用餐
1.必须等到人到齐了才能开始进餐;
2.应等主客或主人先用餐;
3.看准自己要取的食物,再动筷子,尽量不要碰到其他食物;
4.最好让筷子上的食物在自己的接碟中过渡一下,才送入口中,可以让自己的吃相看上去不那么急切,直接把菜肴放入自己的嘴中是不礼貌的;
5.吃饭时,应端起饭碗,用饭碗贴紧自己的嘴巴,用筷子把米饭推入口中;
6.多吃靠近自己面前的菜,尽量少吃离自己远的菜;
7.夹菜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
8.喝汤不要发出声响,用汤勺一小口一小口的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等凉了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五、中国饮食礼仪之盖碗茶的喝法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会下降而色败香散。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关于茶的礼仪文化,可以参照《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里有诸多关于茶的描述,满纸浸透着茶香。
喝茶,贯穿于《红楼梦》书中,因而对于喝茶的礼仪、文化、规矩也渗透在字里行间。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喝茶的姿势。喝盖碗茶时,坐姿要端正,头和嘴不前伸,也不能低头。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再把茶汤吸进去,不能有声音。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盖碗又名三才碗,以盖喻天,碗喻人,托喻地。那么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要全抓在手里。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一段喝茶的镜头,迎春喝茶的姿势宛如教科书一般。她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用盖撇了浮茶,动作缓慢从容,看上去雍容华贵。
黛玉喝茶时,没有用盖撇浮茶,只是用盖抵住碗沿吃茶。黛玉为什么省略了这一环节呢?
这就是用盖碗的另一个礼节:做客时撇浮茶,是暗示主人的茶不好。黛玉初进荣国府,是客人,就省了这一动作。
二、斟茶的分寸。东北有句俗话“酒要满,茶要浅”。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客人斟酒时,要斟满杯,倒茶时,要倒浅一点,不能倒满。浅与满是相对的,这个浅也有一定的分寸。“倒茶只倒七分满,留得三分是人情”。这种“七分满”的浅茶表示对方表示尊敬之意。
三、喝茶要喝多少?妙玉对喝茶的量做了最好的解释,她拿出一个 大海茶杯,问宝玉是否能吃得了。宝玉说:“吃得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贵族喝茶只喝一杯即可,不能鲸吞虎饮的。
如果捧着大碗地喝茶,会被笑话的。刘姥姥将贾母给她的半杯茶一饮而尽,大家都笑了。
四、喝茶的顺序。《红楼梦》里,贾府饭后第一杯茶,是漱口茶,不能喝。第二杯茶,才是喝的茶。如果喝了第一杯茶,是会被笑话的。
五、家里来客人了,主人劝酒不劝茶。给客人上茶时,要用托盘托着茶杯。妙玉给贾母上茶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袭人给黛玉献茶时,“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盅新茶”。给客人献茶,一定要用托盘。
现代人都是主人亲自给客人上茶,古代是丫头给客人献茶。献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客人双手接过茶,点头致谢,饮过茶后,要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喝酒与喝茶不一样,主人劝客人喝酒,表示热情好客;主人如果劝喝茶,就表示主人不喜欢客人要送客。
客人来时,倒完茶,客人自己吃茶无妨,若主人端起盖碗,口称“请茶”时,便是逐客令,这叫“端茶送客”。
六、烹茶的水。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还总结出了“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这类茶、水的最佳组合。
妙玉喝茶用的水是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尝于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庭翰林等,联句赋三清茶诗”由此可见,用雪水煮茶在文人眼中是一件比较高雅的事情。也是旧时大家族与文人墨客喝茶的讲究。
古人除了用雪水沏茶,还用雨水沏茶。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
烹茶、沏茶的水,还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喝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喝茶了,而是茶道、茶艺,是一种文化了。
盖碗是常见的茶具之一,以瓷质的居多,由盖子、茶碗、托盘三个部分组成。
北宋著名学者程大昌写了一本名叫《演繁露》的书,里边记录的全是关于文学、历史、民俗、饮食、地理等方面的小故事,其中有一则小故事记录了盖碗的来历。
原文这样写道: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像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寘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髹漆为之。
意思是说,盖碗起源于唐朝,被称作托盏,由茶盏和托盘组成,在唐朝之前不曾有过,是四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在喝茶时无意中发明的。崔大小姐某次喝茶,不小心被茶碗烫伤了手指,就索性把茶碗放在一个装有蜡油的碟子里,端起碟子喝茶时,茶盏嵌入蜡油不仅不倾斜,也解决了烫手的问题。
南宋时期,人们发现用托盏喝茶看起来很文雅,于是,这种喝茶方式很快在文人雅士之间流行起来。然而,此时的托盏并不能泡茶,只能用茶壶泡好茶后再倒进托盏里喝。明朝初期,人们为了泡茶方便,就索性给茶盏加上了盖子,把茶盏改变成容量更大的茶碗,由此,名称确定下来,称作盖碗。
人们用盖碗喝茶的鼎盛时期,无疑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时期。
盖碗毕竟是从江南水乡起源和发展起来的,处处体现出江南水乡特有的优雅、秀气、精致、细腻的特点,如果端起盖碗大口牛饮,势必会抹杀风景。
因此,用盖碗喝茶,要讲究许多礼仪。
用盖碗喝茶时,要抬头挺胸,上半身要挺直坐着,先伸出左手端起托盘,再用右手抓起茶碗上的盖子,并把盖子稍微倾斜,在茶水里轻轻刮几下,同时,口中向茶水中吹气,目的是为了带走茶水中漂浮的茶叶和茶沫。然后,再把茶碗送到嘴边,碗口朝嘴边倾斜,将茶水小口吸进去。
记住,要小口小口地吸,不能大口喝,一是茶水较烫,大口喝容易烫伤口腔黏膜,二是用盖碗喝茶重在品茶和闻茶香,大口牛饮就失去了盖碗喝茶的意义。
在古代的文人雅士眼里,用盖碗喝茶不仅象征品位,还象征一种文化寓意,盖子被比喻为天,茶碗被比喻为人,托盘被比喻为地,喝茶时把它们全部抓在手中,就象征着喝茶的人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去做客,主人给客人端来盖碗茶,客人在喝茶时,最好不要用盖子刮去漂浮在茶水上的茶叶,若这样做,会被主人认为招待茶不好,让客人嫌弃了。
优质茶叶被开水冲泡后,吸饱水分的茶叶很快会沉入底部,茶水看起来纯净、鲜亮、无杂质。若是劣质茶叶,冲泡后浮茶和茶沫较多,饮用时口感差。
适合盖碗冲泡的茶叶很多,铁观音、乌龙茶、大红袍、红茶,都适合用瓷质的盖碗冲泡,水温以刚烧开的开水最好。
若是铁观音和乌龙茶,冲泡时间以30秒到1分钟为宜。
大红袍冲泡时间以1分钟到2分钟为宜,绝大部分红茶的冲泡时间跟大红袍基本一样,滇红是一个例外,滇红冲泡时间首次以10秒为宜,从第二次开始可以每次适当延长几秒,否则,味道会越来越淡。
盖碗当然也可以冲泡龙井、碧螺春、毛尖等绿茶,但是,一定要用80度的开水来冲泡,水温过高的话,容易破坏绿茶中的维生素,降低绿茶的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36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湖红工夫茶的冲泡方法步骤
下一篇: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