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浙江绍兴一年四时均有产茶,名品辈出。旧时绍兴的茶楼、茶店、茶室分布在各个大街小巷的街头巷尾,可以看出绍兴茶俗的盛行的历史之悠久,因而绍兴形成了着名的“四时茶俗”。
元宝茶
在大年初一这一天,一般人家待客都是“元宝茶”。所谓“元宝茶”就是人们喝茶的茶叶比平常提高一个档次,如平常喝“茶末”,这天喝“茶梗大叶”,并在茶壶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这就是“元宝茶”,象征着“新年到,元宝进门,发财致富”。很多人家甚至在茶杯上贴上红纸元宝,大致是“招财进宝”的意思。当然还要配上点茶食,如花生瓜子、寸金糖、“什锦盒”装的十色糕点等来招待客人。
明前仙茶
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是所有绍兴人所向往的。所谓“明前仙茶”,是指在清明前,如遇天时适宜,清明前采摘头档茶虽不会多,但总能采摘到很珍贵的“明前茶”,这种茶在明前刚吐新芽,往往只一芽一叶,如果在产茶区,用溪流之净水,以松子实做燃料,紫铜茶壶煮水,在紫砂壶中泡开,芽叶舒展,香味浓郁,茶色碧绿清莹,连泡六七次,仍能保存良好茶味。所以这种茶的售价很高,数量很少,清明这一天,一些来茶区的贵客,茶农大都会请客品尝“仙茶”。在明清两朝,“明前仙茶”是绍兴的主要贡品之一,号称贡茶。
端午茶
端午茶是不可缺少的“时令茶”。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是日,绍俗除吃端午粽外,还在中午餐桌上摆出“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饮雄黄酒。雄黄酒是白酒中洒上雄黄粉。杭绍一带民谣有“喝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但此物性“剧热”,所以饮雄黄酒后必然躁热难当,必须喝浓茶以解之。一般在人较多的家庭,总是泡一茶缸浓茶供家人饮用。
盂兰盆会茶
绍俗有盂兰盆会的盛事,专为给鬼过节。家家户户,从七月十三夜间到七月十八午夜,在天井设七至九碗茶水,供过往鬼魂饮用,名之曰“盂兰盆茶”。七月十五古谓中元节,俗称鬼节。绍俗有“七月十三,枉死城中的孤魂野鬼放出来了”的说法,称“放光野鬼”任他们“自由活动”五天,至七月十八才收进去。而民间这段时间,多演“目莲戏”,所以戏台旁必大缸“青蒿茶”供看客饮用。
中国喝茶前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用逐步演化成平常生计饮料。我国向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味办法都较为考究,因此逐步构成丰厚多采、老少皆宜的喝茶风俗和品茶技艺。
本文旨在简略叙说喝茶办法和风俗的开展和演化,其大体可分为几个期间:春秋曾经,开端茶叶作为药用而遭到注重。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罗致茶汁而感到芳香、清口并赋有收敛性快感,一朝一夕,茶的含嚼成为大家的一种嗜好。该期间,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序幕。跟着人类生计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气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可是味道浓郁,风味与成效均胜几筹,日久,天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气,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初步。可是,茶由药用开展为平常饮料,经过了食用期间作为中心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谐和一同食用。此刻,用茶的意图,一是增加养分,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罢了”;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刻,茶叶运用办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其时的烹煮技能,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略加工现已开端呈现。鲜叶用棒槌捣成饼状茶团,再晾干或烘干以寄存,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写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刻茶叶不仅是平常生计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物。另,因为秦一致了巴蜀(我国较早传达喝茶的区域),促进了喝茶常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殿及官宦人家的一种典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开展,开端注意到茶的烹煮办法,此刻呈现"以茶当酒"的风俗(见《三国志 . 吴志》),阐明华中区域其时喝茶已比拟遍及。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本来宝贵的奢侈品逐步成为一般饮料。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跟着茶事的兴隆,贡茶的呈现加快了茶叶培养和加工技能的开展,呈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特别到了唐代,喝茶蔚成风气,喝茶办法有较大之前进。此刻,为改进茶叶苦涩味,开端参加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运用专门烹茶用具,论茶之专著已呈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具体的论说。此刻,对茶和水的挑选、烹煮办法以及喝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考究,逐步构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是我国茶叶文明的一大腾跃。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办法呈现改动,给喝茶办法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厚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步注重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步削减。一起,呈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出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刻烹饮手续逐步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气,正是由宋开端而至明清,呈现了宏大改变。明代后,因为制茶工艺的改造,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办法由本来的煎煮为主逐步向冲泡为主开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明澈的茶汤,更能领会茶天然之色香味性格。
明清之后,随茶类的不断增加,喝茶办法呈现两大特色:一,品茶办法日臻完善而考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刷,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呈现了六大茶类,品饮办法也随茶类不一样而有很大改变。一起,各区域因为不一样风俗,开端选用不一样茶类。如两广喜爱红茶,福建多饮乌龙,江浙则好绿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绿茶,边远地方少数民族多用黑茶、茶砖。纵观喝茶风习的演化,虽然千姿百态,可是若以茶与佐料、喝茶环境等为基点,则当今茶之饮首要可区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考究清雅怡和的喝茶风俗:茶叶冲以煮沸的水(或沸水稍凉后),顺乎天然,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与我国陈旧的“清净”传统思维相吻,这是茶的清饮之特色。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二是讲究兼有佐料风味的喝茶风俗:其特色是烹茶时增加各种佐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37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看看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下一篇: 冻顶乌龙与铁观音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