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用紫砂茶壶泡茶,但是有些茶迷、壶迷末必懂得日常保养的基本方法。尤其是上品的旧壶,若护理失当,则浪费或破坏了它的优点。
紫砂壶的好处之一是能“裹住香气,散发热气”,久用能吸收茶香,更能散发油润光泽。有人说紫砂壶愈用得久愈值钱,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日常保养紫砂壶应特别注意下面几点:
1、 用完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勿积存湿气。
2、 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闷燥处,更不可以为珍贵,用后包裹或密封。
3、 勿放近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4、 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5、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6、 最好多备几个好的紫砂壶,喝某一种茶叶时只用指定的一个壶;不可喝什么茶叶都用同一个壶,应加识别,以免混乱。
7、 切勿用洗洁精或任何化学物剂浸洗紫砂壶,否则会把茶味洗擦掉,并使外表失去光泽。
8、 每次用完后,用纱布吸干壶外面的水分,接着倒出壶内的三分之二的茶叶,留下约三分之一,冲进沸水,焗两三次,冲过的水留用,然后清理干净所有的茶叶,将冲过的水浇匀壶上,最后用布轻轻擦干。
紫砂壶的保养艺术
讲究饮茶者,大都采用宜兴紫砂壶,容积一般在800CC-200CC为主多。泡茶时,首先,如何识别名茶、如何鉴赏名茶。观干茶形,闻干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卷紧茶叶如珍珠,倒入紫砂壶中,茶壶发出清脆的“嘀嘀……”之声,随之注入沸水,壶口泛出的茶泡沫用壶盖轻轻括去,盖上壶盖约一二分钟,把壶中的茶汤倒入放有茶滤斗的牛奶杯中(此杯在茶道中称公平杯),这叫洗茶;然后把奶杯中的茶分别倒入闻香杯和口杯中,再把茶汤浇在紫砂壶上,人称“茶汤养壶”。然后开始泡茶,一巡巡的泡,一杯杯的饮,使大家真正领略到台--湾茶的扑鼻茶香,和妙不可言的润喉甘甜滋味,台--湾同胞喜用紫砂壶沏泡台--湾茶,并一致认为台--湾的茶,唯有用宜兴的紫砂壶,才能沏出真茶之味,用宜兴紫砂壶泡台--湾茶,才能更得壶之真趣,什么样的茶,该取什么样的壶,沏茶饮茶怎样用好壶和养好壶,都有一番科学的方法和养壶之术。沏好茶的壶,周身是热的,浇在壶身上的茶汤容易被壶热蒸发,同时,也容易被壶体表面吸收。另外,新壶初用,不免有点土味,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收茶汁,去除土味,留下浓郁茶香。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谓“茶汤养壶”。如此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亦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甚显高雅品位。亦有人为使砂壶快些光亮,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这样出现的光,称为“和尚光”,假如用清洁剂一洗,亮光随即褪去,露出一块一块垢疤,很不好看,《阳羡名陶录》云,“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曰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所以,切不要把油污垢物沾上壶身,一定要保持壶的洁净,才能养好壶。
另外一种养壶的方法即每天早晨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这样,一则可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使壶体光润亮泽。
还有一种养壶的方法:把瓦片(江南黑土瓦)碾磨成很细的粉末,用六层纱布包扎成枇杷大小的布球,趁茶汤浇在壶体时,纱布球沾上茶汤轻轻顺序抚磨壶体使壶体洁净光润。在科学发达今天,可采用精细磨料粉末代替瓦片粉末做成纱布球,亦可达到同样理想的效果。
还有人干脆把壶放在茶中煮,还有人研制成功用来养壶的养壶机,这些虽有它另一方面的功效,但总觉不如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来得柔和绚丽。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而今天我看到台--湾人用段泥壶泡台--湾包种茶,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番精神,朴质可爱。
有贴雕装饰的“四方印纹竹壶”采用“茶汤养壶法”,不仅可以养出紫泥可爱肌理,更有意外收获:泥色之变,乍阴乍阳的呈色,衬托着薄薄地贴在壶面上的竹叶,如微风吹着的动感;方壶的面养得似镜一般,真是养功独运,法度宜人。又一件是还原焰烧成的黑紫砂壶,用“茶汤养壶”壶身呈瓦蓝黑色,黑而不墨,髹汁生光,瑰琦之窑变,如钟鼎陈明庭,端庄大方。红泥小壶,脂润如南国之红豆,灿若琬琰浮精英。古旧紫砂壶,有的原是蓬头垢面,有的原是略有一点疵点和一些缺陷,通过清洗整理培养,用“茶汤养壶”的法则,使它重新恢复了新春,真谓“尊古出新”,创造了奇迹。对旧壶、古壶要继续使用,切不可束之高阁,湮没它的光彩,而且,经人们泡茶使用、供养,那怕壶上有一点小裂逢、疵点,还能自己愈合而不渗茶水,你说怪也不怪。有书画陶刻装饰的旧壶、古壶上经养壶后,其上笔法、刀法加强了立体感,更有书卷气,逗人喜爱。有些旧壶、古壶,虽不出自大家之手,但都十分可爱,不禁使我想到曼公云:“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这才是真正欣赏艺术的艺术观,他给你从古典中品尝到各种各样回味无穷的滋味来,使你爱不释手。道理也是如此,假如过分约束在法度之中,钻牛角尖,不免给人有一种犟和倔、机械和呆板的感觉,缺乏手工艺趣味,陶,不仅是有严谨的制作造型工艺,它还有土的衣钵和火的艺术,在土与火稍有不衬中,难免会有一点缺陷的产生,只要不在显见之面,疵点勿超越一定的标准,它仍存在玩赏的生命力,虽则与比较完美的作品相比价值上稍逊一筹,但在艺术欣赏中这种难得的、特殊的、出格的更有它的一种特有价值之处,“窑变”为宝,所以无需从这些微细处去过分计较而认为不足。阳羡名陶录云:“吴迪美曰‘用涓人买骏骨,孙膑刖足事,以喻残壶之好’,伯高乃真赏鉴家,风雅又不必言矣”。恐就是这个道理了。
因壶适茶,因茶选壶,用壶养壶养出道理,愈是紫砂古壶、旧壶,愈能养出个名堂;愈是名人名作愈容易养出精神;愈是别人感到难养的壶,愈能养成好壶。如是不是紫砂名壶,或泥质不好的壶,通过养壶还都能把它鉴别出来,爱茶爱壶者以适用的、实用的、时代的、科学的泡茶方法,养好紫砂壶,把握着茶、壶、茶的量、壶的容积、水、水温、火候、时间,形成优选的结构,编成规范的泡茶之法,乃使紫砂壶供真茶,色、香、味皆蕴。养壶天趣,珍如珠玉。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出紫砂壶确是世间茶具之首的科学道理。肌理之贵可与隋珠赵璧比美。玉不琢不成器,壶重养养出神。
(1)新壶到手,不需要用水煮,只要对着水龙头用毛巾洗壶的内外,把烧制时留下的石英砂洗掉。最后把开水(室内温度低时可用温开水)注入壶中,再倒出,清洗几次,去掉土腥味后,即可沏茶。
(2)用开水沏茶后,壶体温度较高,可用湿毛巾擦抹壶体,反复多次。 切忌直接用手擦抹壶体,因为手上有汗汁、油汁会弄脏壶体。茶壶从没有光泽到越来越光润,这个过程也是壶友和茶壶建立感情的过程。当然想加快养壶效果,可以用茶汁淋壶的方法,只是淋壶后应尽快用开水冲净。最好不要用软毛小刷子蘸着茶汁淋壶。
(3)不要用将茶叶长期存放在壶内的方法来养壶,这样茶叶会发霉,无利于身体健康。也有些人喝完茶后,往往只除去茶渣,而将茶汤留在壶内随壶阴干,日久后累积茶山,由于茶汤会变味发馊,这种方法也是不正确的。喝完茶后应把茶叶、茶汤倒出,再用冷水把壶内、壶外清洗干净。
(4)关于“和尚光”,最早的记载是明朝江苏江阴人周高起的著作《阳羡茗壶系》,文中云:“壶入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为书房雅供。若腻滓谰斑,油光烁烁,是日和尚光,最为贱相。每见好事家藏列,颇多名制,而爱护后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日:吾以宝其旧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否耶,以注真茶,是藐姑射山之神人。”我和周萍所见的清朝及以后的壶,用现在的标准,都不干净(当然作为古壶,业内人士都不提倡把壶面清洗干净,应该保留其原貌),这和以前直接用手养壶的方法有关,用手抚摩壶,难免会有脏的东西留在壶上。正确的方法是用棉布擦壶,只要把棉布清洗干净,把壶体擦干净就行。也不要把紫砂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如厨房,以免沾上油烟.
(5)真正用黄龙山泥料做的壶在泡养前应该很不显眼,用手抚摩很粗糙.经过约一个月的泡养,会有如玉一般温润的光泽,由于包浆的原因,用手抚摩会有细腻爽滑的感觉.而且随着泡养时间的推移,效果会越来越好.
(6)养壶关键是“用心”,享受其中的乐趣,才是壶艺、茶道的最高境界!
正确保养及清洗紫砂壶如下:
保养:
1、泡茶时,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也就是常说的“润壶”。
2、常用棉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影响紫砂壶的品相。
3、 壶内勿常常浸着水,应到要泡茶时才冲水。
4、 每次用完后用布吸干壶外面的水份,使用后的紫砂壶必须保持壶内干爽。
5、 勿放近多油烟或多尘埃的地方。
清洗:
1、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原则。不管是新壶仍是旧壶,养壶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污、茶垢等清除干净。
2、可用茶汁润泽滋润壶表原则。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毫光。
3、用毕清理晾干原则。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用净水冲净晾干,以免产生异味。
4、适度擦刷原则。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软毛小刷子轻刷即可;壶中积茶,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拭即可,切忌用力刷擦。
扩展资料:
材质特点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
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
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参考资料:紫砂壶—百度百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40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紫砂茶壶的整修和保养
下一篇: 姑苏茶人——顾晓地的茶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