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顺下线”,就是顺宁(现凤庆县)到下关的一条茶马古道,很少有人再看到保存完整的茶马古道了,当“顺下线”成为人们研究普洱茶的一条重要线索在书上泛谈的时候,鼠年开春,我再次来到位于滇西茶马第一镇的鲁史,在友人的带路下,踏上位于鲁史镇糖房村一段鲜为人知却保留完好的茶马古道。
1913年以前,中原文化传到滇西凤庆县,必经一条古道,即从下关到巍山,过鲁史,再经过糖房、金马、新村三个驿站,到凤庆县城。从鲁史到凤庆县县政府所在地的凤城一百多公里的山路遍布崇山峻岭间,其中一处叫黑山门的关隘更是险要。离黑山门4公里有一个叫糖房的村庄,正是顺下线上一个独特的小村庄,商客从巍山到凤城来到黑山门时天色渐晚,就不能再贸然前行了,黑山门时有盗贼出没,轻则要钱要物重则要你性命,谁还敢前行。传说中的糖房村土地贫瘠,除了石头与几棵松子树外没有其它特产,当地老百姓生活清贫,倒是这里的大麦能熬制出鲜香甜美的麦芽糖。因此,一年四季都有麦芽糖的香甜荡漾在糖房村四周,这个村就叫糖房。糖房人热情好客,每每遇上不能再继续翻越黑山门的客商,都会腾出最好的被子让你用,拿出最香甜的麦芽糖让你吃。如果客商真的有事急着要连夜过黑山门,他们就会组织起村里的男青年,点燃火把唱着粗犷的山歌把客商送出黑山门去,只为糖房村人对外来人特有的情意。
“顺下线”既是一条官道,当时的朝庭圣旨到边疆的思普地区,要经过这一条线,又是一条商道,普洱府起程的大马帮又要从思茅到普洱,再经过顺下线,最终到达康藏。这一条“顺下线”,得益于普洱茶的清香,给沿途的村庄平添了浓重的茶文化风情,让茶的清芬浸透糖房的每一间老屋,随处可见的拴马桩、锈迹斑斑的马掌、闲置不用的马驮马鞍以及还圈养着牛羊的圈房,都能说明现在有些落寞的糖房当年的繁华。当我站在马圈前,又仿佛听到当年大马帮的铃声。“顺下线”凤城到鲁史段的茶马古道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仍然马来人往,尽管这时已没有从巍山大理前往凤庆县城的客商马队,但沿途村落自发组织的马帮,始终承运着乡亲们衣食住行的一切,因此,这一条茶马古道随着八十年代凤鲁公路的通车才渐渐变得荒芜起来。
“六月放羊雨水多,自背罗锅上山坡。好吃不过罗锅饭,柴又湿来烟又多。”这首山歌里唱的罗锅饭,就是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日常吃的“马帮饭”。“马锅头”赵宗铭带着我们重走了云南剑川羊岑段的茶马古道之后,还盛情邀请我们品尝马帮的日常饮食罗锅饭。
赵宗铭说,西南地区环境复杂、山路崎岖、气候多变,马帮的赶马人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行走险道,历经雄关,风餐露宿,出没于人烟稀少的莽莽群山之中,通常一两个月才能还乡。而在这漫长的旅途之中,罗锅饭就是他们日常的饮食。
赵宗铭说,马帮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专业马帮,另一种是临时的“拼伙帮”。大的马帮内部组织严密,一般在马帮里有“大锅头”,“二锅头”,“ 三锅头”和赶马人一起组成,他们在马帮内各司其职。其中“大锅头”是马帮的首领,“二锅头”是马帮的二号人物,协助大锅头办事,“三锅头”负责管理马帮的经济收支账目和生活。而临时的“拼伙帮”,就要一人身兼多职,且出发前要碰头约定,旅途中各带一件餐饮用具,“搭伙”同行。
介绍了马帮的基本组织以后,只见赵宗铭拿起一个被烧得黑黢黢的锅,先把洗好的米倒进锅里,米铺平以后,又把切成小块的洋芋铺满罗锅,最后在洋芋上放满火腿肉。等这一切都做好以后,赵宗铭把罗锅放在一台藏式火炉上。
他说:“以前生活在云南坝区和大山里的少数民族,都爱煮罗锅饭,一般是把罗锅支在火塘上的铁三角架上,还有的是支在三块石头或土基砖上,这些地方的火塘一年四季不灭,也因产长时间的烟火熏烤,屋子里都黢黑一片,火塘上的罗锅自然也不能幸免。不过马帮的赶马人都是在野外做饭,煮罗锅饭的柴火都是顺手捡的。马帮吃饭也有规矩。一般马帮朝哪个方向走,生火做饭的锅桩就要正对哪个方向,烧柴也必须顺一个方向,切忌烧对头柴。”
罗锅在火塘上差不多煮了半个小时,赵宗铭打开锅,看了一眼,说还没有好,要换个方式继续烧。这次是烧四周了,原来马帮饭是吊在火上煮的,他是想尽最大可能复原真正的马帮饭的原始口味。最后一个环节又把整个饭锅倒过来,这是要罗锅四周都要火烧烤到,这样煮出来的米饭才熟的均匀。
差不过又过了十来分钟,赵宗铭再次检查罗锅,这才确认饭终于做好了,打开锅盖的那一瞬,米香夹杂着腊肉的相位,香气扑鼻,直刺味蕾。“以前马帮在旅途中开饭时,马锅头坐在饭罗锅正对面,面对要走的方向。大锅头第一个添饭,添饭时要平平地舀最上面一层,切忌在饭罗锅中挖一个深坑,盛完饭的勺子要仰面平放,切忌翻转过来。”赵宗铭说道。
“赶马人中途饮食进餐叫“开亮”。吃饭时的第一碗不许泡汤,坐下来不许脚伸直。吃饭吃得快的人,也就是第一个吃完的人,只洗自己的筷子,最后吃完的人要洗碗洗锣锅,锣锅不能翻扑,一翻扑就不吉利,谁翻扑了餐具,就要罚他请客吃饭,或买香火来消灾。”
“因为以前马帮走的路太险恶了,常常可能遇到不测之事,所以赶马人都有点迷信。不仅逢庙必拜,祈求神灵保佑,而且马帮里还有很多禁忌。比如“开亮”时,饭勺不能放在锅里,如果有人不小心把饭勺放在锅里,就会被认为过河时马可能会掉入水中。吃饭的饭勺也不能敲锅边,否则可能会有吵架斗殴之类的事情发生。“打尖”时,马帮里的马鞍也要顺着放,预示着在一路都能顺顺利利……”
我们一边品尝着马帮饭,一边听马锅头讲马帮的 历史 和文化,在马锅头的讲述中,我们想象着千百年前,无数的马帮,唱着小调,响着驼铃,闯过了横断山的险恶,走过了滇西北的荒蛮,在茶马古道上默默穿行,横穿世界屋脊……
【我是夏梦,不跟风,不做白日梦。】
1. 关于茶马古道的古诗句
关于茶马古道的古诗句 1. 写茶马古道的诗歌有哪些
1、《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宋代: 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夕阳在远方渐渐沉落,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极目远望,天际广阔夜幕降临。
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旧日的期望何处去寻?冶游饮宴的兴致早已衰减,过去的酒友也都寥落无几,再也不是狂放不羁的少年时了。2、《天净沙·秋思》元代: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3、《忆秦娥·箫声咽》唐代: 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眼见秦家楼外一轮清冷明月。
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又是一年重阳佳节,登上乐游原,秦娥遥望咸阳古道,可叹那人了无影踪、音信断绝。
良人不见啊音信断绝,只有西风萧瑟,残阳似血,拂照着那汉家帝王的陵阙。 4、《寻雍尊师隐居》唐代: 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译文: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5、《少年游·草》宋代: 高观国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译文:春风吹绿了芳草,在白云的映衬下,芳草显得葱绿可爱,是在晓梦中梦见了这如茵的芳草。
花瓣轻轻地洒落在软草上,蒙茸的草地随着流水延伸向天际。一眼望去,伊人的芳踪已被无边的芳草阻隔,春恨别情无限。
萋萋的芳草,遮盖了伊人的足迹,给人留下了多少相思别离之恨,使人追忆起像绿草地一样的翠罗裙。冷落的庭院,凄迷的古道,都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景象勾起了人满怀的愁绪。
2. 写茶马古道的诗歌有哪些
茶马古道
不见马
不见清幽的铃声
不见四处弥散的茶香
不见蹄痕深深的青石板
不见搭干粮袋手执马缰的汉子
只空谷回音
仰天长啸
依然舒展了女人日夜守望的焦灼
女人,
想想就滚烫的女人
是茶马古道温热的一壶老酒
是催赶汉子风餐露宿马不停蹄的长鞭
一条绵延不绝的天路
一条神奇的天路
终被岁月的沧桑打磨
沉淀一段馨香的故事
此刻,空阔无垠
我立于茶马古道的起点
品尝几千年的苍凉
无数的马帮从心头踩过
我听见风雨中
“得得”的马蹄声
还有马帮汉子们嘹亮的山歌
低头,早已不见蹄印
怀中的一饼普洱茶
静静的 静静的
诉说着生命的
生生不息
3. 茶马古道的优美句子
1、一条小河,从西流向东,流到了我的心头;一队马帮,从古走到今,走过了时光隧道。
梅山峒的山民们哟,祖祖辈辈就在这条古道上奔波,梦想,希望,都凝聚在这蜿蜒的小路上。古道边的川岩江,穿石透壑,奔流不息!坚强,刚毅,象征着山里人百折不饶的性格。
2、几千年来,在中国内地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间,只有人类和他们的马匹循着这条古道穿梭于西南部的群山峻岭之间。顺着这条行人走出来的崎岖不平的道路,一些商品像茶叶、盐和糖流入到了西藏。
与此同时,马、牛、皮毛、麝香等当地产品也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这条道被称为茶马古道,绵延纵横4,000多公里,主要途径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
在唐朝(618-907)首次出现了古代的商业通道,宋、元、明、清年间也出现了商业通道,时间长达1,200多年。这条古道促进了地区和文化交流,也像著名的“丝绸之路”一样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3、西南的土地是广阔的,而西南的交通却让人望而却步。肩挑手提,马运成了最原始也是最便利的交通运输。
在李白眼中“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响起了清澈的马蹄声,从此中国与南亚、西亚的陆上交通通过这些被称为野蛮人的蛮夷之人一路踩了出来。 4、马帮,古道,赶马人,就这样鲜活地走进了我的世界与心灵,茶马古道写满了岁月的苍凉与无奈,仿佛一部传奇,记载着坎坷的一生。
刻骨铭心!一直以来,马帮将四川云南的茶叶和药材与换西藏的马匹,穿山越岭,多少年来,马帮日夜在这条路上行进,一路兼顾也壮观,这条横贯横断山庙的路途就被称为茶马古道。随着公路的通车这条走了上千年的古道也将消失,但这是厚重的名字将被人们永远的传说下去。
天雨流芳,这是纳西语,是读书的意思,神奇又好听的纳西语,我相信,茶马古道还有更多的美好值得人们去追寻。 5、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马古道所承载的贸易功能早已被现代公路网所代替,却遗留了一路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马帮动人的故事。
如今已鲜少能见古道上成群的商队,还有那荡漾在高山峡谷间清脆悠扬的马铃声,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已消散了,但那延续了几千年的辉煌和沧桑,时刻萦绕在脑海,让我有种想接近的欲望。于是,去昌都,走茶马古道,探遗风神韵。
6、事实上,正是这条东西横跨数千里,穿越青藏高原众多不同民族(或不同族群面貌)、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地区的茶马古道,犹如一条彩带将他们有机地串连起来,使他们既保持自己的特点,又彼此沟通和联系并协同发展。所以,茶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各种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并各自保留其固有特点的一个极具魅力的地区。
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该地区“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7、在云南的边陲一个叫祥云的坝子里,云南驿的马帮摇摇的拾缀着历史的痕迹,将青石板上的街道随着哒哒的马蹄运送出去。
朴实的人民承担着他们的责任,无论是雨天还是酷暑,走过总是可以看见成群的马群里那些晒得黝黑的汉子,不知疲倦的运送着物品。他们像离开家走西口的男人,又像抢劫财物的土匪,土头土脸的走过这片多情的土地。
8、无法重温你当年的音容,无法聆听那悠扬的马帮铃声,无法体味此行未卜明天的千年悲情千年梦。那么就让我们投入地走进一个民族一部史诗一段惊天地动鬼神的《云南印象》吧,只因那里有茶马古道上马帮们的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前世今生! 9、藏传佛教在茶马古道上的广泛传播,也进一步促进了滇西北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各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和友谊。
沿途上,一些虔诚的艺术家在路边的岩石和玛尼堆绘制、雕刻了大量的佛陀、菩萨和高僧,还有神灵的动物、海螺、日月星辰等各种形象。那些或粗糙或精美的艺术造型为古道漫长的旅途增添了一种精神上的神圣和庄严,也为那遥远的地平线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10、茶马古道,用沧桑来祭奠,那一段流逝在历史大河中的艰辛和辉煌。沉寂的古道不改万千容颜,消逝的马帮已难觅旧时的踪迹。
在昌都,我在想象,那关于生存和希望的行走。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沟壑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传播的古代商道--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完全由马蹄和赶马人的脚步一步一步趟出来的永恒之路,在很多地段,都是以羊肠小径的形式出现,在曲折的盘山路上,在陡峭的悬崖边上…… 11、茶马古道,与一个人和一部史诗般的《云南印象》有关。
因了岁月的真诚,我们今天得以重读你的沧桑风云……韶光已逝,风云淡定。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茶艺馆里,茶马古道,俯仰之间都是你那飘香的故事传说。
心闲气定的围桌而坐,虚心地看茶艺师从容地演绎茶道。恍惚间,人生就羽化为面前的一杯氤氲缭绕的香茗。
轻轻的啜饮一口,回味无穷的则是有关普洱的过往曾今。而你,茶马古道,也只能静静地悄立一旁脉脉含情地凝望南来北往的芸芸众生…… 12、茶马古道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
4. 求以“茶马古道”为题做一个藏头诗
茶炉依绿笋,
马迹犹可寻。
古石衣新苔,
道游玄度宅。
茶房不垒阶,
马饥餐落叶。
古称怨报死,
道胜物能齐。
茶香飘紫笋,
马践过江云。
古槎天外倚,
道言庄叟事。
茶果仍留欢,
马上黄金鞍。
古木吟寒鸟,
道薄交游少。
茶烟熏杀竹,
马上春欲暮。
古老向余言,
道路如抽蚕。
茶炉依绿笋,
马首渡关云。
古石衣新苔,
道丧历千载。
5. 用一个词形容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形容如下:
1古道沧桑茶香飘远
2文明古道风光无限
3古道美景蔚为壮观
4历史悠久茗香溢远
5汉藏民族关系的纽带
6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
7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8 文明文化传播古道
9中外交流通道
10民族迁徙走廊
11宗教传播大道
12民族和平之路
“大中国”摘要综合整理就这么多了。
6. 描述云南的诗句
1: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3: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4: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5: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6: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7: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花香鸟语8: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西湖念语》【宋】欧阳修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10: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11: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1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1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4: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喜春来》【元】曹明善1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18: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云南风景的诗句 60句描写云南风景的诗句 60句21: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2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2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6: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27: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9: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30: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31:《黄山望客松》望客殷勤上雨台,才逢君面又离开;热情挥手由兹去,恭请明年又再来。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33: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4: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5: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6:《连心锁》峭壁悬岩欲断魂,崖边停立有情人;虔心锁上连心锁,祈祷来生更眷亲。3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8: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优美的诗句39:松柏后凋岁寒知松柏偷寒送暖缩手缩脚岁暮天寒4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4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2: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43: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4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45: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46: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47: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8:《黄山松》峭壑阴森,云气汹汹;松影翻飞,势如游龙。披霜傲雪,屹立苍穹;蜿蜒其脊,横空长虹。
4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5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云南风景的诗句 60句好词、好句5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52: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53:《月池》莲花峰上觅香砂,井底波光映彩霞。
泉眼无痕源碧汉,春来秋去永无涯。54: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55: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56:林寒洞肃凄风苦雨十冬腊月霜露之病岁寒三友松柏后凋57: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58: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59:《太平索道》飞悬索道半云巅,头顶丹霞欲触天;下界九龙齐闹海,上方小翠戏诸仙。60: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优美的诗句。
7. 【请写出与茶马古道的词越多越好
清代宁洱教谕杨溥七律《茶庵鸟道》诗曰:崎岖道仄鸟难飞,得得寻芳上翠微.一径寒云连石栈,半天清磐隔松扉.螺盘侧髻峰岚合,羊入回肠屐迹稀.扫壁题诗抽笔去,马蹄催处送斜晖.清代宁洱贡生舒熙盛七律《茶庵鸟道》诗曰:崎岖鸟道锁雄边,一路青云直上天.木叶轻风猿穴外,藤花细雨马蹄前.山坡晓度荒村月,石栈春含野墅烟.指愿中原从此去,莺声催送祖生鞭.清代他郎训道朱廷硕七律《茶庵鸟道》诗曰:山径崎岖不易平,连山矗矗峥嵘势.失群鸟向风头合,迷道人追虎迹行.一线路通天上下,千寻峰夹树丛横.筇节彳亍归来晚,犹幸庵前夕照明.清代宁洱县知县单乾元五律《茶庵鸟道》诗曰:茅堂连石栈,清磬半天闻.一径悬如线,两峰寒如云.晚霜维马力,秋月少鸿群.剩有雄心在,高吟对夕曛.清代普洱府各府牛稔文吟《茶庵鸟道》的诗有两首,一为五律,诗曰:猿猱宜此路,樵爷偶然闻.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入云.岩下钟流响,岹峣日渐曛.清代宁洱贡生舒熙盛在〈普中春日竹枝词十首〉之四写到了普洱茶,诗曰:鹦鹉檐前屡唤茶,春酒堂中笑语哗.共说年来风物好,街头早卖白棠花.民国〈景东县志稿〉卷十八载有景东民国训导周学曾写的景东〈茶山春夏秋冬〉诗四首,其一〈茶山春日〉诗曰:本是生春第一枝,临春更好借题词.雨花风竹有声画,云树江天无字诗.大块文章供藻采,满山草木动神思.描情写景挥毫就,正是香飘茶苑时.其二〈茶山夏日〉诗曰:几阵薰风度夕阳,桃花落尽藕花芳.画游茶苑神俱爽,夜宿茅屋梦亦凉.讨蚤戏成千里檄,驱蝇焚起一炉香.花前日影迟迟步,山野敲诗不用忙.其三《茶山秋日》诗曰:玉宇澄清小苑幽,琴书闲写一山秋.迎风芦苇清声送,疏雨梧桐雅趣流.水净往来诗画舫,山青驰骋紫黄骝.逍遥兴尽归来晚,醉初黄花酒一鸥.其四《茶山冬日》诗曰:几度朔风草阁寒,雪花飞出玉栏杆.天开皎洁琉璃界,地展箫疏图画观.岭上梅花香绕白,江午枫叶醉流丹.赏心乐事归何处,红树青山夕照残.1990年展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茶》一书中,收有一首“古人评论普洱茶”的诗: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
8. 苏轼写的描写普洱茶的诗句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苏轼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古人对普洱茶的描写_写普洱茶的诗句-茶语网,当代茶文化推广者
9. 描写丽江水诗句
描写丽江水的诗句如下:
1、古城夜空茶酒香,游人如织赛马帮。小桥流水垂柳倒。今日已非古时廊。 ——《夜游丽江古城》作者:蓝色港湾
2、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十里酒吧千年月,绝胜江南别样情。玉龙雪峰白云飞,蓝月湖波翠如翡。甘海子草色漫天,牧歌遥遥骏马归。 ——《丽江行》作者:司马秋风
3、翠色山峦下,商居掩古城。花溪迎曲巷,岁月久悠增。——《寻丽江古城》 天净
4、边陲古城气势雄,遍布名胜醉春风。遥望玉龙琼山峻,俯视墨潭泉液通。万朵茶花一半山,千翠绿树十三峰。佛洞烟霞锁翠微,金沙虎跳腾碧空。——《滇西游记》
5、深夜不能眠,举杯无管弦。美酒英雄泪,明月佳人眼。离家千万里,彩云照西南。兄弟情义在,豪饮醉不还。——《丽江感怀》作者:简雷
扩展资料: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面积为7.279平方公里。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等景点。丽江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40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茶马古道:沉淀的茶文化
下一篇: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