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机构: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桂南采茶戏于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表演时通常由一人扮作茶公,两人扮作茶娘,在歌舞中穿插一些有情节的生活小戏。桂南采茶戏中演唱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的被称作“采茶串古”,多为喜剧、闹剧。另外还有一些受彩调影响而出现的剧目,如《卖红线》、《卖水粉》、《卖杂货》、《斩柴得妻》、《剃头二借妻》、《虔诚娶妻》等。后因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避难广西的粤班影响,桂南采茶戏中后来出现了《倒乱鸳鸯》、《高文举》、《陈三磨镜》等大戏,总体风格发生较大改变,已不再是早年的采茶小戏。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伴奏乐器为锣、鼓、钹、木鱼、唢呐、笛子、二胡,道具有彩带、钱鞭、花扇和手绢等。其演唱曲牌,一是茶腔,即原套采茶曲调;二是茶插,即以“南昌小曲”、“四季莲花”为基础,吸取各地民间小曲而成。唱腔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地老话为辅,念白多为韵白。?桂南采茶戏载歌载舞,活泼热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审美情趣密不可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举世一致的认可。2006年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是江西地方戏曲之一。它是由民门采茶灯和民间灯彩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南昌采茶戏表演诙谐风趣,唱腔优美深情,有着浓郁的南昌乡土气息。
2、“六月六晒龙袍”: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这天“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这一习俗,实际上也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3、求子:江西南昌地区的求子风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时南昌,在西湖区的中心处有一高土桥,桥上有石柱栏杆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妇女们来到桥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桥两旁的石柱上抚摸,甚至纳入怀中,据说如此这便可生男孩。
4、戈阳腔也叫戈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地方戏中著名四大声腔系统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阳县形成而得名。戈阳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动作大,身段严谨、场面热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合民间演出。现在我国有11个省的高腔剧种与戈阳腔有渊源关系。
扩展资料
江西全省共38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等37个。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瑶族部分聚居;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江西畲族人口约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九分之一。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渗透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内容丰富,有叙述民族起源和迁徙经过的长篇叙事诗歌《高皇歌》和《麟豹王歌》,有表现爱情、歌颂劳动与生活的《杂歌》等。
结婚时,女方殷勤招待,但开始时桌子上空无一物,新郎要唱山歌,要什么唱什么,要酒唱酒歌,要筷唱筷歌,新郎唱一首厨师和一首,一唱一和,新郎要的东西应声而来,用完酒饭新郎再一首一首把桌上的东西唱回去,厨师也唱着歌来收席。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族热情好客,讲究礼节,家中来客,一般男女分桌进餐,不能让老人和客人自己去盛饭。进餐完毕要双手举筷道“谢谢”。瑶族婚俗一般不与外族通婚,结婚日子不能选在双方父母的死葬之日。男子不准坐在碗厨前面,因为是女人往来停留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江西省的民风民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西
采茶戏是主要流行语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湖北等省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因为每个地区流行的不同,也会习惯性的加以各地的地名来加以区别。如粤北采茶戏,黄梅采茶戏等等。那么不同地方的采茶戏的特点都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一起到 戏曲大全 看看吧!
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语言是当地客家方言。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当地汉族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很少正剧和悲剧。
题材上多以下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尤其又以男欢女爱的戏情所占比重为大。其音乐唱腔属于曲牌体,以茶腔和灯腔为主,兼有路腔和杂调,俗称“三腔一调”。伴奏均为汉族民间乐器,主要有勾筒(二胡类)、唢呐、锣、鼓、钹和笛子等。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
音乐声腔: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十分鲜明。根据其调式、弦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四大类,简称为“三腔一调”。“茶腔”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它节奏活泼明快,旋律优美抒情,富有浓厚的田园山野风味。
如享誉全国的“斑鸠调”,还有“牡丹调”、“打鞋底”、“上山调”等。“灯腔”是采茶戏的重要声腔,它高亢浑厚,粗犷热烈,旋律跌宕起伏,张弛有致,戏曲味较浓。加上唢呐和锣鼓的紧密配合,气氛炽热,情绪振奋,有如山区人民向上的精神风貌;“路腔”由适应路上行走时所唱曲牌而得名,它特有的轻松活泼、诙谐风趣,为采茶戏载歌载舞的表演艺术提供了广阔天地。
“杂调”娇柔甜美、玲珑华丽,在采茶戏音乐中虽不作主腔,但穿插使用,偶尔出现,点缀情趣,常能起到奇特的艺术效果。在赣南采茶戏唱腔音乐中,不论是茶腔或灯腔,还是路腔和杂调,均广泛运用到衬词。衬词编成顺口溜唱道:上山进坑打“哟喂”,出门赶路“哪嗬嗨”,做鞋绣花“哎嗨哟”,男女对花“扯当扯”。可以说,凡是唱都离不开衬词,甚至还有“唱词不够衬词凑”的情况。
伴奏乐器:
伴奏中的主奏乐器为“勾筒”(类似土制二胡),用正反弦顺腔伴奏,用客家方言和赣州官话念白和演唱,约有三百多个曲牌。角色行旦主要是“二旦一丑”(解放以后以“三小”即掌上明珠地、小生、小丑为主),载歌载舞的表演开工,具有浑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诙谐逗趣,极富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韵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当地群众最喜听乐看的地方戏。
表演形式:
最能表现赣南采茶戏特征的除了音乐,当数它的表演开工,歌、舞、戏三者并重。它的表演特征可以归纳为“三奇三绝”。三奇是:传统采茶戏表现的全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与劳动垂涎,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此为一奇;大量的表演身段模仿动物的动作,并以动物的动作命名,此为二奇;歌舞戏相随相伴,以致有人认为是地方歌舞剧,此为三奇。
三绝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
矮子步的基本步法有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蹉步、惊步、滑步、铲步。矮子步又分矮桩、中桩、高桩。这是天下戏曲中绝无仅有的矮子步。
单袖筒,这又是一绝。一般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斯斯文文,唯独赣南采茶舞中,只有一个左袖筒。但它却创造了众多的舞蹈术语。如抓袖、搭袖、背袖、遮阳袖、绕扇袖、腋下袖、凤尾袖、穿针引线袖、花篮袖、上抛、下甩、缠腰、绕膝、侧卷翻飞……美是一种对称,单袖筒似乎是对美的规律的一个忽视,但是,不,赏在舞台上用另一只手的扇子花和它对称起来了,一手甩袖,一手舞扇,踏着特有的矮子步,显得异常独特而有情趣。
扇花的动作甚多,种类繁杂,其中有抛甩扇、装折扇、避风扇、遮日扇、遥望扇、闻花扇、遮面扇等数十种,表现力特强,其中有老艺人留下的有关扇子花的艺诀,如:
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
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
耘、按、抓、抖靠肚面。
三奇三绝的特征是赣南客家人长期生存于山林中的严峻生态环境中的产物。
比如矮子步,客家人生活在大山中,出门爬山,弯腰屈膝,高人也成了“矮子”。聪明的客家人却让矮子步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舞蹈基本步。满山的云雾,满山的云雾茶,姑娘们手提茶篮,口唱茶歌,一边采茶一边舞蹈,小伙们肩担茶叶踏着由矮子步化成的矮桩、中桩、高桩。舞动着单袖筒、扇子花,创造出别具特色的赣南客家采茶舞。
又比如,众多的以动物命名的表演身段,那是因为在悠长的山道上,客家人惯与飞禽走兽为伍,动物界无穷无尽的生命之趣,竟使得异想天开的客家人获得了永不枯竭的艺术创作灵感。模仿动物的动作,并干脆用动物的动作来命名。
如:猴子洗面、恶狼寻食、狮子开口、画眉跳架、乌龟爬沙、龙头凤尾、蜻蜓戏水、狗牯摆尾、懒猫抓痒、狐狸过岽、蝴蝶采蜜、公鸡啄米、猴子发惊、子(青蛙)过缺、乌鸦晒翅、猫儿探夜等,多达300多个名称。
动物表现生命意识的动作被客家人捕捉到了,不难想象,没有大山,便没有飞禽走兽,没有来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这众多的舞台表演身段又该如何来创造?[3]小丑及小旦
小丑分二:一是“丑行俊扮”,称为“正丑”;二是“丑行丑扮”,称为“反丑”。
正丑:主要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壮年男子。他们具有勤劳朴实、爽朗大方、乐观风趣和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演唱时,演员头戴“一把抓(罗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灯笼裤”,右手舞“扇子花”,左手甩“长袖筒”。载歌载舞,活泼轻松。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为主,高矮步法相结合,节奏明快,颇具特色。
反丑:多是一些烟鬼赌徒、流氓地痞、浪荡公子等,常以一些生动、含蓄、诙谐、幽默的语言和动作,互相揭露或自我嘲弄。其表演常摩拟一些动物形象如:“猴子洗脸”、“猴子撒尿”、“蜻蜓点水”、“懒猫抓痒”、“鸡公啄米”、“画眉跳架”、“狗牯摆尾”“乌龟爬沙”等等。脸谱抹白鼻子,步法和扇子花的动作与“正丑”表演大同小异。
小旦:主要是勤劳纯朴和聪明伶俐的农村少女、少妇。表演矫健优美、朴素大方。其“扇子花”比小丑更为丰富,既能单手打扇子花,也能双手同打扇子花。其身段动作有:梳妆挑帘、园手摘茶、伞花、开门关门等。其基本步伐有八字步、跷步、踮步、磨子步、磋步、碎步等等,真可谓千姿百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49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9张图9种感悟触动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