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普洱茶膏的前世今生

品茶 2023-11-19 12:39:28

普洱茶膏的前世今生

随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普洱已然成为云南的一张名片,可人们对于近几年新兴起的普洱茶膏,则知之甚少。同样是出身云南的普洱茶膏,为何笼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普洱茶膏与普洱茶之间又有何关系?为何它初现世便彰显出了尊贵地位,一如贡润祥普洱茶膏被博鳌亚洲论坛亲睐,连续两年获选为唯一指定茶礼?面对一系列疑问,我们从唐朝开始追根溯源,去探寻普洱茶膏的“国礼”之路。

探秘普洱茶膏神秘历史

普洱茶膏兴于唐,据吴任臣《十国春秋》记载,早在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即“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根据这段“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的资料,我们可以得知:茶膏外部用金丝线装扮,以显示贵重,产量极少,只有八枚。

宋代制茶者认为茶叶中出现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时至明清,随着云南普洱茶业逐渐繁荣,云南茶人初创了一种普洱茶制膏工艺,用柴火给大铁锅加温,即大锅熬制茶膏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有部分茶农和普洱茶膏厂商所使用。不过,因其加工器具、条件简单粗陋,而且制作的普洱茶膏品质不佳,只能定性为普洱茶膏制作的“土方法”。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鉴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和皇室饮用安全性等因素,遂将普洱茶膏的制作交由御茶房督造,并在制作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制茶工匠借鉴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工艺基础上,采取了一套以玉泉山水为介质,将上好的云南贡茶浸润出汁,通过花梨木为炭介质保持在较为适宜的温度,以便茶叶的内含物质析出,再通过蒸干等手段凝结成膏的工艺,皇宫“御制”的普洱茶膏无论在品质还是功效上都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无法比拟的。

而对于宫廷御制的普洱茶膏的功效,古人赞不绝口,清人赵学敏在其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

因此,即使普洱茶膏始于唐,成于宋,兴于清,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皇室专享的养生佳品,自然非一般百姓可以接触和了解的,所以并未被大众所熟知。

普洱茶膏:两代“国礼”的对话

早在1793(乾隆58年),普洱茶膏就以国礼身份馈赠给英国使团,至今普洱茶膏仍珍藏于大英博物馆。随着清王朝的覆灭,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也湮没在了时光之中。昔日的御用茶品、尊贵国礼也仿佛在世界销声匿迹,直到2004年,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膏以12000元获拍,才让普洱茶膏重回大众的视线中。而在2012年和201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普洱茶膏更是高调回归——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旗下的贡润祥普洱茶膏以当代“国礼”身份,被赠送给各国政要、工商界、学术界领袖,再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了世界舞台。

图为贡润祥君道·乾合普洱茶膏

而此时的普洱茶膏,并非只有贡润祥一个品牌,作为云南普洱茶行业的后起之秀,贡润祥普洱茶膏为何能代表云南茶企传达茶膏文化,与世界对话呢?这就必须要从其文化内涵、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说起。

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遍访数代百余茶师,悉心收集御制普洱茶膏技艺,耗费原茶30余吨反复试炼,历时十年终于成功复活清宫茶膏秘制工艺,使普洱茶膏得以重现和传承。作为茶膏产品的先行者,其自主研发的独创性核心技术“常温仿生浸提技术”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成为全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茶膏生产企业,也是云南第一家获得普洱茶膏QS认证的企业。2009年,贡润祥普洱茶膏的生产标准被中国质监部门批准作为普洱茶膏的标准规范。

贡润祥普洱茶膏能够成为当代“国礼”,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看得见的一系列“标准”上,更着重体现在其普洱茶膏产品品质的稀缺尊贵上。作为国内茶膏的领导品牌,贡润祥普洱茶膏从甄选原材料到加工制作,都及其严格。选用云南勐海1700-2200米的五度空间茶区的百年树龄的野生古树普洱,只按1:20的比例甄选优质“明前”茶尖作为原材料,经186道工序历时72天,凝聚数十倍普洱精髓成膏。“1千克普洱茶仅能产出50克普洱茶膏”,其降三高、清脂排毒、抗衰养颜的功效也是普洱茶的数十倍,因此普洱茶膏是“源于普洱、高于普洱”的高端产品,而许多茶友也将贡润祥普洱茶膏当作了茶膏的代名词。

目前,云南贡润茶叶有限公司已经形成集茶叶种植、茶饮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学研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贡润祥普洱茶膏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30余个城市,普洱茶膏的平衡养生功效和随时间愈陈愈香的神韵正在被当代人所熟悉和喜爱。

要将普洱茶膏这一“国礼”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不能仅仅依靠贡润祥普洱茶膏一个品牌的努力,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推出符合“国礼”品质的普洱茶膏产品、打造越来越多的“国礼”品牌,才能实现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普洱茶膏功效与作用

普洱茶膏是将普洱茶叶精制而成的一种食品,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降脂减肥:普洱茶叶中的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能有效促进脂肪分解,有助于减少脂肪囤积,达到减肥的效果。
2.保健养生:普洱茶叶含有大量的多酚,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保健养生。
3.调节血糖:普洱茶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4.消除疲劳:普洱茶膏中含有咖啡碱和茶氨酸等成分,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5.净化肝脏:普洱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可以有效净化肝脏,缓解肝脏疲劳和压力。

普洱茶膏的茶膏特点

现代普洱茶膏的研究始于2002年,到2005年基本完成了对清朝宫廷御茶膏的破译与复原。同时,科研部门采用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成功地从云南临沧地区的晒青毛料中分离了普洱茶后发酵所独有的菌群,采用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工艺,初步实现了普通级普洱茶膏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科研部门又成功分离了原云南思茅地区(现为普洱市)普洱茶独有的菌种,完成了普洱茶膏中的极品“玉龙胜雪”的研发工作,自此,标志现代普洱茶膏第一阶段工作的基本完成。也预示着现代普洱茶膏开始走向成熟。
那么,现代普洱茶膏与古代普洱茶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 很多人对普洱茶膏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普洱茶膏就是黑色的膏体。 其实,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指出:“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直接点出了普洱茶膏的两款产品,一个是黑膏,一个是绿膏(呈墨绿色)。
就黑膏而言,普洱茶膏也不是就一款产品,且每款产品的品质与外观差异极大。 古代普洱茶膏(主要指清朝宫廷御茶膏)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乏先进性。这与当时科技落后有关。因为受时代的局限,必然造成制作普洱茶膏的工艺极其复杂,且出品率低,并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带来饮用上的不安全性。
而现代普洱茶膏的制作则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其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普洱茶膏的生产过程更科学、更简便、更卫生,相比清朝宫廷普洱茶膏品质更高。 天然药物是人类长期以来用于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应用历史悠久,至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仍把天然药物作为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普洱茶就属于具备天然药物特性的一种饮品。具有近千年的饮用历史。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清代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普洱茶膏的药用价值几乎是“夸张”式的描述:“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可见,他认为普洱茶膏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我们说天然药物具有防治疾病的功能,其物质基础在于其中的有效成分。恰恰是这些有效成分,促进人体增强免疫能力,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或康复的特殊的药理机能,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具备特殊用途的功能。但是,它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其含量很低。这不仅是普洱茶,几乎凡是天然药物,其天然活性成分往往含量都很低。如紫杉醇、喜树碱、人叁皂苷Rh2等在植物中的含量仅为万分之几或更低。这是因为天然产物一般结构复杂,结构中常含有多个不对称中心,即使想对其采用化学合成都是难度极大。就如普洱茶中所含有的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简称EGCG),具有明显的抗癌效果,但也存在含量极低,并无法采用化学法或结构修饰合成生产。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注意: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中药提取),低温干燥获得。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在以张鹏飞为首的茶膏技术团队经过多年不断创新与研发下,帝茗堂以云南独有的古乔木大叶种茶树的优质普洱茶为原料,通过破解、模拟清朝宫廷茶膏制作工艺,采用香格里拉山脉之千年冰山雪水为介质,运用自主研发的低温(恒温)远红外转换多级萃取装置等多项专利技术,精制出安全、卫生、无农残、无防腐剂、无添加剂的纯天然御茗堂茶膏。内含有高达50%左右茶多酚,是普通茶叶的30—50倍,而且含有丰富的茶色素、生物碱、儿茶素、茶多糖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膏具备了独特的生理功能和药理作用,具有醒酒、延缓衰老(抗氧化)、减肥、护肝养胃、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降血脂、解油腻等功效,而且具有品饮更加安全卫生、更加方便等诸多特点,实为茶之精华、养生极品 。
我们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分析,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很多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药用机理。如普洱茶膏内含的类黄酮物质具有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功效。同时,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预防血栓形成。根据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这种类黄酮物质还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而且,普洱茶膏内含的茶碱通过增加人体肾脏血流量,刺激小肠分泌钠离子素起到利尿作用,加快人体内酒精、烟碱、吗啡等有害物质的排泄。难怪《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普洱茶膏的茶碱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绿茶等其它茶类的3-4倍。
当然,普洱茶膏的药用机理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 虽然普洱茶膏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对它的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情。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楚的,即我们对普洱茶膏特殊功能的挖掘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只是冰山的一角。尤其是对普洱茶膏后续陈化过程中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的转化,及这种转换后的物质对人体产生的种种作用尚存有很多空白,还有大量实验分析留待我们及后人逐步完成。
云南土法大锅熬制普洱茶膏虽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人人在家都可熬制,但是缺乏科学性。从科学的角度看,茶叶在反复高温的熬制中,诸多生物酶消失,导致熬制茶膏的后续转化缺乏“动能”,只能走向霉变,这就是大锅熬制的茶膏汤色浑浊,且品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其次,茶叶在高温状态下,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蒸气一并挥发,造成产品的某种缺失。所以,熬制茶膏的路会越走越窄,尤其是熬制茶膏的农残和重金属残留超标很严重,在食品安全上隐患很大。
取代熬制茶膏工艺的就是真正的低温萃取、低温干燥的普洱茶膏,目前国内只有蒙顿具备这种资格,所以2006年1月6日,云南省博物馆接受了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捐赠的普洱茶母,它是提纯度和结晶度最高的茶膏,是普洱茶膏发酵的培养基,这也是云南省博物馆开馆几十年来,第一次接受茶品的捐赠。
2008年4月份蒙顿茶制品获得了目国内唯一一张茶膏相关制品的生产许可证,由于是国家首次颁发准许生产茶膏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国家相关质量检验部门对此非常重视,针对蒙顿茶膏进行了大量极为严格的试验和检验,最终对蒙顿茶膏的品质和价值以及企业的技术实力、质量控制给予了充分肯定,纳入固态速溶茶序列,给蒙顿茶膏第一张QS(生产许可证)。
蒙顿普洱茶膏是采用冷等静压、细胞破壁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冷冻干燥等当今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手段制作而成,因此从技术上就奠定了高品质茶膏的基础;剔除了农药残留、解决了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保证了产品的食品安全;再由于是低温萃取、低温干燥,因此保留了茶内营养物质的活性,使得蒙顿茶膏具备了后续转化的“动能”,在后期的厌氧后发酵过程中,越陈越香;同时蒙顿普洱茶膏非常侧重茶叶中天然药物的生物转化,使得出品的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61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