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日本茶道的祖师:村田珠光

品茶 2023-11-19 15:32:29

日本茶道的祖师:村田珠光

首先创立道概念的是十五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公元一四二三~一五零二年)。公元一四四二年,十九岁的村田珠光来到京都修禅。当时奈良地区盛行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的"汗淋茶会"(一种以夏天洗澡为主题的茶会),这种茶会首创的采用了具有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的茶室——草庵。这种古朴的风格对后来的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茶道的一大特色。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那首佛偈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由于将军义政的推崇,"草庵茶"迅速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珠光主张茶人要摆脱欲望的纠缠,通过修行来领悟茶道的内在精神,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据日本茶道圣典《南方录》记载,标准规格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就是珠光确定的,而且专门用于茶道活动的壁龛和地炉也是他引进茶室的。此外,村田珠光还对点茶的台子、茶勺、花瓶等也做了改革。自此,艺术与宗教哲学被引入喝茶这一日常活动的内容之中并得到不断发展。继村田珠光之后的一位杰出的大茶人就是武野绍鸥(公元一五零二~一五五五年)。他对村田珠光的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还把和歌理论输入了茶道,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素淡、典雅的风格再现于茶道,使日本茶道进一步的民族化了。在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和喝茶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公元一五二二~一五九二年),他早年名为千宗易,后来在丰臣秀吉的聚乐第举办茶会之后获得秀吉的赐名才改为千利休。他和薮内流派的始祖薮内俭仲均为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将标准茶室的四张半榻榻米缩小为三张甚至两张,并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的限度,使茶道的精神世界最大限度的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从此结束了日本中世茶道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千利休还将茶道从禅茶一体的宗教文化还原为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他不拘于世间公认的名茶具,将生活用品随手拈来作为茶道用具,强调体味和"本心";并主张大大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茶道的"四规七则"就是由他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的。所谓"四规"即:和、敬、清、寂。"和"就是和睦,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和睦;"敬"就是尊敬,表现为上下关系分明,有礼仪;"清"就是纯洁、清静,表现在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净;"寂"就是凝神、摒弃欲望,表现为茶室中的气氛恬静、茶人们表情庄重,凝神静气。所谓"七则"就是:茶要浓、淡适宜;添炭煮茶要注意火候;茶水的温度要与季节相适应;插花要新鲜;时间要早些,如客人通常提前十五到三十分钟到达;不下雨也要准备雨具;要照顾好所有的顾客,包括客人的客人。从这些规则中可以看出,日本的茶道中蕴含着很多来自艺术、哲学和道德伦理的因素。茶道将精神修养融于生活情趣之中,通过茶会的形式,宾主配合,在幽雅恬静的环境中,以用餐、点茶、鉴赏茶具、谈心等形式陶冶情操,培养朴实无华、自然大方、洁身自好的完美意识和品格;同时,它也使人们在审慎的茶道礼法中养成循规蹈矩和认真的、无条件的履行社会职责,服从社会公德的习惯。因此,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茶道在日本会有着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基础,且至今仍盛行不衰了。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

  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流派是所谓?三千家?,被称为?千家流派?。那么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   现今日本比较著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风格随意性,更趋向于下层社会人士,并更助于交流和推出发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创。

  新石流派:石州流属于日本茶道?江户诸流派?中?石州流系?,对后世影响颇大,并曾占据过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户时代,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创始人片桐贞信,片桐本家,在江户时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风而建立的流派。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文化的历史算不上悠久。那么你们知道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但茶叶的传入则是由遣唐使来完成的。日本古代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自从奈良时代的遣唐使们把茶叶带回日本之后,茶这种饮料就在日本生根发芽了。相传在800多年前的中国宋代,日本的荣西禅师两次来到浙江,将中国的饮茶文化带到了日本,从而发展形成了日本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相比,日本茶道的历史算不上悠久。

  日本茶道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茶最早是由传教大师最澄和尚于9世纪初由中国带入日本,后传说其将带回的茶种子种植于近江坂本的日吉神社,从而形成了后来的日吉茶园。据日本著名史书《类聚国史》记载,弘仁六年(815年)四月,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滋贺韩崎时曾接受了永忠和尚进奉的煎茶,茶这才开始见于日本正史。其后的三百余年间饮茶却从昙花一现之后又在日本悄然泯灭了。直到1191年荣西和尚从中国学成回国时再次将茶种子带回日本,并且种植于筑前国背振山,1207年明惠上人受荣西和尚所赠之茶种子,又将其种植在(木母)尾高山寺内,饮场习俗才逐渐在僧人中间流行开来。

  1214 年,将军源实朝因醉酒引起头痛,久治不愈,最后喝了荣西和尚进献的茶后才摆脱了病痛。荣西和尚还向将军进献了自己所著的《吃茶养生记》一书,借机宣扬茶德和饮茶的好处,从此茶在士大夫及武士阶层普及。 日本茶道产生之前的日本茶文化称为日本茶道前史。而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产生是直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才由村田珠光、千利休等人完成的。村田珠光既是一位僧人,也是给日本茶道注入思想的第一人,因此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始祖。其后的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又逐步制定了更为详细、系统的规范。千利休被奉为茶道的集大成者。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的周围,内容与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茶最早传到日本是在奈良时代,由遣唐使们(即学习中原文化的使者)带过去的。但是日本从中原的茶俗演化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风茶道,却是几百年后的室町时代。

  十五世纪末,曾为足利义政茶人的村田珠光,吸收禅院茶礼,以朴素、淡泊为尚,屏弃一味崇尚中国茶器、追求豪奢的作法,创立了具有禅理的茶道。经武野绍鸥等人的完善,最后由千利休集大成,确立了日本的正宗茶道。从此,饮茶由单纯的趣味性、娱乐性发展成表现日本人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的文化艺术活动。这一流派自十六世纪后,演化为?里千家?、?表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三派,一直流传至今.当然,在日本的茶道流派也是很多的,但不同的流派表现出的茶道概念去大同小异。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本土风俗。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清寂?也写作?静寂?。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原有?寂寞?、?贫穷?、?寒碜?、?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室町时代,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竞争激烈,商务活动繁忙,城市奢华喧嚣。不少人厌弃这种生活,追求?佗?的审美意识,在郊外或城市中找块僻静的处所,过起隐居的生活,享受一点古朴的田园生活乐趣,寻求心神上的安逸,以冷峻、恬淡、闲寂为美。茶人村田珠光等人把这种美意识引进?茶汤?中来,使?清寂?之美得到广泛的传播。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而?和敬?这一伦理观念,是唐物占有热时期中衍生的道德观念。自镰仓以来,大量唐物宋品运销日本。特别是茶具、艺术品,为日本茶会增辉。但也因此出现了豪奢之风,一味崇尚唐物,轻视倭物茶会。热心于茶道艺术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反对奢侈华丽之风,提倡清贫简朴,认为本国产的黑色陶器,幽暗的色彩,自有它朴素、清寂之美。用这种质朴的茶具,真心实意地待客,既有审美情趣,也利于道德的修养。

  日本的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凡此种种都表示对来宾的尊重,体现?和、敬?的精神。

  $xF

  日本茶道,以?和、敬、清、寂?四字,成为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千利休明确的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茶禅一味什么意思

  1、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2、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3、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涌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6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