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一个名叫“立顿”的国外红茶品牌为国内茶企上了生动一课。盘踞在国内的6万多家茶企,其产值之和仅与立顿持平,成了十大名茶无可回避的尴尬。如今,提高品牌辨识度、走产业化之路,十大名茶正在发生蜕变。
品牌尴尬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我国白酒、食用油、大米等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身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品牌比比皆是,而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茶产业却发展缓慢,几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居世界第二。“当年的十大名茶逐渐没落”,多位茶叶界的专家在受访时均表示,“中国茶业的处境比较尴尬,特别是中国十大名茶,大部分只是个茶名而已,没有形成品牌,不利于保护,更不利于做大。”爱好喝茶的消费者还会依稀记得,三四年前去茶叶店购茶,商家更多的是介绍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或碧螺春等茶品,而不会说出具体品牌。
事实上,拿西湖龙井来说,目前有贡牌、狮牌、御牌等高知名度品牌;又如安溪铁观音,则有八马、华祥苑等知名品牌。消费者只知茶名而不知品牌,最终反映的是茶企缺少叫得响的品牌,尤其是十大名茶。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从事茶叶科研、茶叶加工、茶叶贸易、行业管理数十年,走访了世界主要的产茶国和消费国。他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茶叶是农产品,产品地域特征和消费地域特征比较明显,因此缺少品牌辨识度。“原因比较复杂,主要还是产业化不够,茶企品牌意识比较淡薄。” 品牌中国联盟秘书长王永如此解读。茶叶企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依托于中国十大名茶的知名度可以较好地实现短期效益,但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往往做不大。“同时,几十、数百甚至上千家茶叶企业经营同一名茶,如果控制不好,亦有可能伤害名茶本身的形象。”
产业化——复兴之路
十大名茶要复兴,产业化或许是条不错的路子,只有在十大名茶中间出现了知名度非常高的茶叶品牌,才是最好的复兴方式。对于农耕文化气息浓厚的茶行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场革命。
产业化意味着整合,而资本的推力非常有必要。安溪铁观音在十大名茶之中产业化最为成功,这得益于一些大企业强烈的品牌意识,比如八马、华祥苑和安溪铁观音集团等。借助资本的力量,企业甚至全行业整合的脚步就能走得更稳、更扎实。茶企未来战略行动应是大力进行上游基地建设、工业流程效率提升、品牌推广与渠道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本供给,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与此同时,如能获得持续的资本供给,茶叶企业就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叶产业优势资源展开搜索,寻找到和自身战略相匹配的各种资源,展开并购重组,通过产业结构的重组改变行业竞争秩序,并通过内部整合与管理优化实现协同效应,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一、西湖龙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黄山毛峰
四、庐山云雾
五、六安瓜片
六、君山银针
七、信阳毛尖
八、武夷岩茶
九、安溪铁观音
十、祁门红茶
(详解)
1、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2、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银芽显露,一芽一叶,茶叶总长度为1.5厘米,每500克有5.8万-7万个芽头,芽为白豪卷曲形,叶为卷曲清绿色,叶底幼嫩,均匀明亮。假的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不齐,呈黄色。
3、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其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银绿隐翠,内质香气新鲜,叶底嫩绿匀整,清黑色,一般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假的为卷曲形,叶片发黄。
4、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5、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其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
6、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其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齐,有锋毫,形状有点像“雀舌”,叶呈金黄色;色泽嫩绿油润,香气清鲜,水色清澈、杏黄、明亮,味醇厚、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假茶呈土黄,味苦,叶底不成朵。
7、祁门红茶,产于安徽祁门县。茶颜色为棕红色,切成0.6-0.8厘米,味道浓厚,强烈醇和、鲜爽。假茶一般带有人工色素,味苦涩、淡薄,条叶形状不齐。
8、都匀毛尖,产于贵州都匀县。茶叶嫩绿匀齐,细小短薄,一芽一叶初展,形似雀舌,长2一2.5厘米,外形条索紧细、卷曲,毫毛显露,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嫩、新鲜、回甜,水色清澈,叶底嫩绿匀齐。假茶叶底不匀,味苦。
9、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叶体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多呈螺旋形,色泽砂绿,光润,绿蒂,具有天然兰花香,汤色清澈金黄,味醇厚甜美,入口微苦,立即转甜,耐冲泡,叶底开展,青绿红边,肥厚明亮,每颗茶都带茶枝,假茶叶形长而薄,条索较粗,无青翠红边,叶泡三遍后便无香味。
10、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晴蜒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内质香气馥郁、隽永,滋味醇厚回苦,润滑爽口,汤色橙黄,清澈艳丽,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中国饮茶、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资源丰富,各具特色。西湖龙井、冻顶乌龙茶、黄山毛峰、碧螺春、平水珠茶、安溪铁观音、祁红、婺绿、滇红、大红袍为中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品饮龙井茶,宜用玻璃杯冲泡,3克茶叶加200毫升80℃左右的热水,冲泡3—5分钟后,就可闻香、观色、品味了。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
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冻顶乌龙茶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所产乌龙茶的一种,台湾生产的乌龙茶依据发酵程度(做青程度)的不同有轻度发酵茶(约20%)、中度发酵茶(约40%)和重度发酵茶(约70%)之分。
轻度发酵茶似绿茶,具有清香;重度发酵茶似红茶,具有甜香;中度发酵茶清香较浓烈。冻顶乌龙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主产于台湾省南投县鹿谷乡的冻顶山。
冻顶产茶历史悠久,据《台湾通史》称:
台湾产茶,其来已久,旧志称水沙连(今南投县埔里、日月潭、水里、竹山等地)社茶,色如松罗,能避瘴祛暑。至今五城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冻顶为佳,惟所出无多。
又据传说,清咸丰五年(1855年),南投鹿谷乡村民林凤池,往福建考试读书,还乡时带回武夷乌龙茶苗36株种于冻顶山等地,逐渐发展成当今的冻顶茶园。
冻顶山是凤凰山的支脉,
居于海拔700米的高岗上,传说山上种茶,因雨多山高路滑,上山的茶农必须蹦紧脚尖(冻脚尖)才能上山顶,故称此山为“冻顶”。冻顶山上栽种了青心乌龙茶等茶树良种,山高林密土质好,茶树生长茂盛。
冻顶乌龙茶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其名源于福建安溪,当地茶店售茶均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按包出售,称之为“包种”。台湾包种茶属轻度或中度发酵茶,亦称“清香乌龙茶”。包种茶按外形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条形包种茶, 以“文山包种茶”为代表;另一类是半球形包种茶,以“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冻顶”之美誉。
冻顶乌龙茶的采制工艺十分讲究,采摘青心乌龙等良种芽叶,经晒青、凉青、浪青、炒青、揉捻、初烘、多次反复的团揉(包揉)、复烘、再焙火而制成。
冻顶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为:
外形卷曲呈半球形,色泽墨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香气高,有花香略带焦糖香,滋味甘醇浓厚,耐冲泡。冻顶乌龙茶品质优异,历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畅销台湾、港澳、东南亚等地,近年来中国内地一些茶艺馆也时髦饮用冻顶乌龙茶。
黄山毛峰
黄山座落在安徽歙县、太平、休宁、黔县之间,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不湍的山泉,波涛起伏的云海,号称黄山“四绝”,引人入胜。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冠,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
黄山地区,由于山高,土质好,温暖湿润,“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云雾缥缈,很适合茶树生长,产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黄山茶在400余年前就相当著名。《黄山志》称:
“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茶”。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徽州府志》记载:
“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佑,兴于明之隆庆”。真正的黄山毛峰茶何时创制,据《徽州商会资料》记载,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字静和)开办了“谢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亲自率人到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肥嫩芽叶,经过精细炒焙,创制了风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取名“毛峰”,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茶产于黄山风景区和毗邻的汤口、充川、岗村、芳村、扬村、长潭一带,其中桃花峰、云谷寺、慈光阁、岗村、充川等的品质最好。
黄山毛峰分特级和一、二、三级,特级黄山毛峰在清明前后采制,采摘1芽1叶初展芽叶,其他级别采1芽1、2叶或1芽2、3叶芽叶。选用芽头壮实茸毛多的制高档茶。经过轻度摊放后进行高温杀青、理条炒制、烘焙而制成。
特级黄山毛峰形似雀舌,白毫显露,色似象牙,鱼叶黄金。冲泡后,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鱼叶金黄”和“色似象牙”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
黄山毛峰的品饮,冲泡时水温也以80℃左右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2—3次。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洞庭山。唐代陆羽《茶经》中有关茶产地中提到“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洞庭山所产的茶叶,因香气高而持久,俗称“吓煞人香”,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品尝此茶后,
得知是洞庭山碧螺峰所产, 改定名为“碧螺春”。清乾隆年间王应奎《柳南续笔》中记有此事:
“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每岁土人持竹筐采归,以供日用,历数十年如是,未见其异也,康熙某年,按候以采而其叶较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呼吓煞人香。吓煞人者,吴中方言也,遂以名是茶云。自是以后,每值采茶,土人男女长幼,务必沐浴更衣,尽室而往,贮不用筐,悉置怀间,而土人朱元正独精制法,出自其家,尤称妙品,每斤价值三两。已卯岁(1699年),车驾幸太湖,宋公购此茶以进,上以其名不雅,题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大吏,岁必采办”。
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和西山,是风景旅游胜地,西山岛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避暑胜地。山上的林屋洞又是道教修行的洞天福地,还有海登法师练功处石公山等十大景点。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果木茶树间作成园,生长茂盛。
碧螺春采制工艺精细,采摘1芽1叶的初展芽叶为原料,采回后经拣剔去杂,再经杀青、揉捻、搓团、炒干而制成,炒制要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中带揉,连续操作,茸毛不落,卷曲成螺”。
碧螺春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清香文雅,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
品尝碧螺春茶,在白瓷茶杯中放入3克茶叶,先用少许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稍展开后,续加热水冲泡2—3分钟,即可闻香、观色、品评。碧绿纤细的芽叶沉浮于杯中,香气扑鼻而来,品饮过后,鲜爽怡人。
平水珠茶
平水珠茶是浙江的独特产品,其产区包括浙江的绍兴、诸暨、嵊州、新昌、萧山、上虞、余姚、天台、鄞县、奉化、东阳等县。整个产区为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等名山所环抱,境内山岭盘结、峰峦起伏,溪流纵横,气候温和,青山绿水,风景名胜众多,不少地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浙江省茶叶的主产区。
平水是浙江绍兴东南的一个著名集镇,历史上很早就是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各县所产珠茶,过去多集中在平水进行精制加工、转运出口。因此,浙江所产的珠茶在国际贸易中逐渐以“平水珠茶”称著。这一地区历史上就出产过不少名茶,如会稽的“日铸茶”、山阴的“卧龙茶”、诸暨的“石笕岭茶”、余姚的“瀑布茶”等,都是古代名茶中的珍品。据说,珠茶是由日铸茶演变而来。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称:“越州日铸茶,为江南第一。日铸茶芽纤白而长,味甘软而永,多啜宜人,无停滞酸噎之患”。日铸茶产于绍兴东南会稽山脉的日铸岭,相传古时欧冶子于此铸五剑,其岭下有寺名资寿,其阳坡朝暮常有日,产茶奇绝,故谓之日铸茶。宋代起日铸茶就列为贡品,不少文人墨客也为此吟诗赞赏。
日铸茶细采精制,明代闻龙《茶笺》中就对日铸茶的采制作过详尽的记述:
茶初采摘时须拣去枝梗老叶,唯取嫩叶,又须去尖与柄,恐其易焦,此松罗法也。炒时须一人从旁扇扇,以去热气,否则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锅,置大磁盘中仍须急扇,待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入锅文火炒干入焙,并揉到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现代珠茶的采制与上述的日铸茶相仿,鲜叶采下后,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做对锅、做大锅而制成。过去人工制茶非常辛苦,现在已实现制茶全程机械化。
平水珠茶,也称圆茶。外形浑圆紧结,色泽绿润、身骨重实,活象一粒粒墨绿色的珍珠。用沸水冲泡时,粒粒珠茶释放展开,别有趣味,冲后的茶汤香高味浓,珠茶的另一特点是经久耐泡。
珠茶出口欧洲和非洲不少国家,有稳定的市场,深受消费者的信赖。
安溪铁观音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林木繁多,终年云雾缭绕,山青水秀,适宜于茶树生长,而且经过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茶树良种“铁观音”树势不大,枝条披张,叶色深绿,叶质柔软肥厚,芽叶肥壮。采用“铁观音”良种芽叶制成的乌龙茶也称“铁观音”。因此,“铁观音”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名。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乡,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两种历史传说,一说是西坪茶农魏饮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赐给的一株茶树,挖来栽种而成;另一说是安溪尧阳一位名叫王士让的人在一株茶树上采叶制成茶献给皇上,皇上赐名“铁观音”而得。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
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品饮铁观音茶,必备小巧精细的茶具,茶壶、茶杯均以小为好。将茶叶放入茶壶中达五分满,沸水冲泡洗茶后,再续水正式冲泡2—3分钟,倒入小杯品饮,以后可连续续水冲泡。品饮铁观音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每次饮量虽不多,但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祁红
祁红是祁门红茶的简称。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 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
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最”。
婺绿
婺绿是指江西婺源的绿茶,婺源建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后一直属于徽州(上溯属歙州、新安郡)管辖,
至1934年从安徽划入江西,1947年又重划回安徽省,1949年复划归江西省至今。因此,婺源绿茶在1949年前均由安徽屯溪精制加工统称“屯绿”出口。
江西省婺源县是一个多山地区,境内群山逶迤,烟云缭绕,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很适宜于茶树的生长。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素有“茶乡”之称。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清代何润生《徽属茶务条陈》中记载:“徽属产茶以婺源为最,每年约销洋庄三万数千引”(一引为50公斤)。1937年,朱美予《中国茶业》中称:“皖南产茶区,六县中婺源面积之大,产量之多,推为第一”。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为婺源绿茶之特色。宋代,“婺源谢源茶”是全国六大名茶绝品之一。明代嘉靖年间,灵山的“天竹峰茶”被列为贡品。
清朝,婺源绿茶以“屯绿”品牌出口获得盛誉。尤其是婺源东乡的“四大名家”茶更为出名,它们是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济溪上坦园茶。当时与婺源“四大名家”同时有名的还有祁门东乡的“四大名家”、休宁的“四大名家”。
婺绿(屯绿)采摘一芽二、三叶至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炒干制成毛茶,再经精制后制成精制茶(眉茶),花色有珍眉、贡熙、秀眉、特针、雨茶、绿茶片等。
婺绿(屯绿)成品茶以珍眉为例,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灰绿光润,
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熟栗香高长鲜爽,滋味浓醇回甘。婺绿(屯绿)是我国出口眉茶拳头产品,主销摩络哥、阿尔及利亚、马里、利比亚、毛里塔尼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滇红
滇红是云南红茶的统称,分为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两种。滇红工夫茶芽叶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醇,滋味浓厚。滇红工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
记载:
“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
(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
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云南产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普洱茶就已大量生产,至今普洱沱茶、饼茶、方茶、紧茶仍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与销售。云南是古茶树分布最多的地方,树龄千年以上、树高数十米的大茶树仍有不少数量。从这些大茶树演化选育出的云南大叶种是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芽叶肥壮,茸毛多,制造出红茶,金黄毫多而显露,滋味浓醇鲜爽,是我国出口红茶的姣姣者。
滇红产区主要是云南澜沧江沿岸的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6个地州的20多个县。
滇红工夫茶采摘1芽2、3叶的芽叶作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制成;滇红碎茶是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而制成。工夫茶是条形茶,红碎茶是颗粒型碎茶。前者滋味醇和,后者滋味强烈富有刺激性。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碎茶主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城市。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
滇红工夫茶中,品质最优的是“滇红特级礼茶”,以1芽1叶为主制造而成,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壮,苗锋秀丽完整,金毫多而显露,色泽乌黑油润,汤色红浓透明,滋味浓厚鲜爽,香气高醇持久,叶底红匀明亮。最适宜作高级礼品。
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
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中国的十大名茶有:浙江西湖龙井,安徽黄山毛峰,江苏洞庭碧螺春,江西庐山云雾,安徽六安瓜片,安徽祁门红茶,福建安溪铁观音,湖南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白毫银针。
1,浙江西湖龙井:知名的绿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龙井村,其中以产于狮峰的龙井品质为最佳,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特点。
2,安徽黄山毛峰:绿茶的一种,产于安徽的黄山地区,由长期生长于云雾滋润的茶树鲜叶制成,无寒暑之侵袭,经精细制作后成茶具有“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的特点。
3,江苏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用春季茶树采摘下来的细嫩芽叶炒制而成,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卷曲成螺,冲泡后芽叶在茶杯中有如白云翻滚,清香袭人。属于绿茶。
4,江西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采摘鲜叶经精细制作后,成茶具有“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的特点,堪称绿茶中的极品。
5,安徽六安瓜片:产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区,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为最佳,逢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状,具有“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的特点。属于绿茶。
6,安徽祁门红茶:产于安徽南部的祁门县,属工夫红茶类,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成茶芽叶柔嫩、条形紧结纤长、完整匀称,有锋毫,色泽乌润,香气清鲜高爽而持久,带有果香,滋味浓醇鲜爽,汤色红艳明亮。
7,福建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南部的安溪地区,属乌龙茶类,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砂绿鲜润,冲泡后呈现出愉悦的花香,滋味浓纯,令人回味无穷。
8,福建白毫银针:产于福建东北部的福鼎、建阳、政和等地,属于白茶类,成茶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9,湖南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岛,属于黄茶。芽头白毫满披,底色金黄鲜亮,有“金镶玉”之美称。冲泡时开始芽头冲向水面,悬空挂立,徐徐下降于杯底如金枪林立,又似群笋出土,间或有的芽头又升至水面,有起有落,十分悦目。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甜和鲜爽。
10,云南普洱茶:产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区,属黑茶类,散茶条索粗壮肥大完整、色泽褐红或带有灰白色。紧压茶外形端正匀整、松紧适度,汤色红浓明亮,香气呈现出愉人的陈香味,叶底褐红色,滋味醇厚回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74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红袍源于皇上赐红袍
下一篇: 茶南方之嘉木由南向北的文化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