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洞庭碧螺春茶属于绿茶,不发酵,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点,碧螺春素有一嫩三鲜之称,一嫩是指芽叶幼嫩,三鲜是指香气鲜爽、味道鲜醇、汤色鲜明。1.外形:洞庭碧螺春的外形呈紧细直条状,颜色翠绿,裹似螺旋,故名“碧螺春”。2.香气:洞庭碧螺春的香气浓郁,清幽深长,有丰富的花果香气和烤松子香气。3.口感:洞庭碧螺春的口感清爽柔和,滋味甘醇,有淡淡的自然苦涩味,汤色清澈明亮,气质高雅。4.茶汤:洞庭碧螺春茶汤清澈明亮,色泽嫩绿如翡翠,显著反映了摘叶、萎凋、杀青、揉捻、烘焙等制茶生产过程中的体现。5.入口回甘:洞庭碧螺春入口回甘,耐泡性高,泡出来的茶汤味道不变,即使泡到第五六泡甚至更多的泡数依然能够享受到滋味。6.营养成份:洞庭碧螺春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防癌、降脂、降压、减肥等功效。
洞庭碧螺春,我国历史名茶,卷曲形特种炒青绿茶之一。产于江苏省太湖中的洞庭东、西二山,以洞庭石公、建设和金庭等为主产区。茶园地处洞庭山,它是三面或四面环水囱湖岛,年平均温度16度左右,年降雨量1400毫米。土壤由五通系硬质的石英砂岩及紫云母砂岩所构成,土壤棕色,呈酸性或微酸性,造宜茶树生长。约在一千年以前的宋代,这里已是著名的茶叶产地。碧螺春是清圣祖玄烨游太湖时(康熙14年,公元1675年)题名的。
洞庭碧螺春鲜叶于每年3月下旬开采,高级茶以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采摘标准,全长1.6-2.5厘米,每公斤成品有13.6-15.0万个芽头,提倡数为13.2万个芽头/公斤。炒制方法经拣剔-摊放-高温杀青-热揉成型-搓团显毫-文火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
洞庭碧螺春成品以芽嫩、工细著称。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茸毫密披,银绿隐翠;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形成碧螺春品质特征的主要原因茶园傍山依水,云雾弥漫,茶树和果树交错其间,创造了产生花果味的优越环境条件。
该茶1982年,在湖南长沙,全国名茶评比会,获全国名茶。1986年,在福州商业部名茶评比会,获全国名茶。1994年,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获优质名茶。
西湖龙井,我国历史名茶之一。扁形炒青绿茶,据传是由一位名为辨才的灵隐寺和尚所创制,明代巳列为当时的上品之一,清代乾隆年间是一种先炒后烘的龙井茶,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现今的全炒扁形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龙井茶原产地分布在杭州市郊的狮子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因产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各异,故曾有“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后接照地区和品质不同,曾改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三个品类。1965年统一称为“西湖龙井”,90年代初又逐步恢复原有品类。龙井产地于80年代初扩大至市郊转塘、龙坞、留下一带(原旗枪产区)。反之,在西湖龙井产区以外所产的原统称为“浙江龙井”,品质不及西湖龙井。如今龙井受地理标志证明保护的生产地域涵盖西湖产区(西湖风景名胜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共18个县(市、区)。重新划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
西湖龙井,
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狮峰龙井品质特征:外形嫩叶包芽,扁平挺直似碗钉,匀齐光滑,芽毫隐藏稀见,色泽翠绿微带嫩绿黄光润,(俗称“糙米色”),香气鲜嫩馥郁,清高持久,汤色绿清澈明亮,滋味甘鲜醇厚,有新鲜橄榄的回味,叶底嫩匀成朵。1981年,在全国产品质量评比会上,狮峰特级龙井,获金质奖(茶叶类唯一获奖品类),1985年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优质食品评选会,再获金质奖。其次“梅坞龙井”,形状格外扁平光滑,色泽绿翠。再者“西湖龙井”叶质肥嫩,芽毫显露,形状和香气都不及狮峰龙井。
龙井茶按季节分为春茶(4月上旬至5月中上旬,占全年总量60%),二茶(6月上旬至6月下旬,占总量30%),三茶(7月上旬至7月下旬,占总量10%)。高档龙井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鲜叶经摊放-青锅-理条整理-“回潮”(二青叶筛分和摊凉)-辉锅-干茶筛分-归堆-“收灰”等工序加工而成。(收灰是指精制后的龙井成茶,分级包装放入箱内,每20千克约放石灰包2-3千克,并要及时换灰,以保证茶叶干燥)
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有“国茶”之称,用虎跑水冲泡龙井茶,被誉为世上“双绝”。(茶道中仁^^供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7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如何在茶叶店买到合适自己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