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底到1991年岁初,我第二次去台湾探亲期间,忽然想要附庸风雅,到台湾的茶艺馆中去受茶艺文化的熏陶,以便回大陆后增加一点“吹牛皮”、“侃大山”的资料。
有一晚,台北海风出版社谢老板为我接风,同席有青年诗人侯吉谅、徐望云、郭行中,歌词作者林维等人。酒足饭饱之后,侯诗人建议我们去一家名为“人间”的茶艺馆喝茶。他说,这家茶馆的老板季野先生原是诗人,“创世纪”诗社同仁,曾获台湾优良诗人奖;后来“无心插柳柳成荫”,成了茶艺名家。有一次,季野先生亲自冲泡,侯先生喝完满嘴留香,回家后,他用同样的程式、茶叶冲泡,硬是沏不出那种味道。经过诗人这一番渲染描绘,我未见季野其人,就已对这位茶学大师产生了神往仰慕之情。
人间茶艺馆位于台北市松江路26巷,室内布置优雅。我们几个围桌而坐,静候季野先生出场。然而,侍者通报,季野先生有要事缠身,要我们稍候。枯坐无聊,侯诗人只好越俎代庖。只见他从茶叶罐中掏出高山茶,塞入小小的宜兴壶中,开水一冲,泡开的茶叶即从壶口溢出。他将第一道茶水倒掉,似乎是为了清洗一遍茶叶;而后将第二道茶水倒入酒盅似的茶杯中,又立即将茶水泼掉,让我们闭目闻杯,尽情将茶叶的清香吸入肺腑。第三道茶水才开始品尝。茶过数巡,淡而无味,于是再换茶叶……按以上程式重复了数次,时间差不多过了一小时,季野先生才飘然而至。他向侯诗人轻声说了几句抱歉的话,侯诗人向他献上一方自刻的印章,于是坐定。他对众人说,只要是侯诗人驾到,或侯诗人介绍的朋友光临,他不论多忙,总是要亲自接待一番的。我趁他说话之际端详他的丰采:只见他蓄长发,留短髭,着深色衣裤,面部作深沉状,果然气质不凡。
季野先生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他设计的茶具:这是一种青色瓷杯,斜直腰,圆底,杯口向外翻,两毫米厚;杯身五点六厘米高,能容25毫升水,取名为青泉杯。他说,茶杯不但要美,更要兼具实用、良好的饮用效果,耐久,适于把玩,使实用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杯取瓷质,是为了易清洗,散热快,不吸异味。取青色,既能产生清凉安定之感,又因青瓷釉厚而光滑,有助于口唇触感。茶杯口大底小且采直腰,可使茶香平均散发。杯口向外翻在闻茶香时,手感更佳。两毫米厚,厚度适中,强光照射时仍有透明度。杯底刻上篆体阴文“青泉生津”、“玉杯留香”。一个小茶杯竟包涵偌大学问,使我听得目瞪口呆。我想,眼前的这种青泉杯,简直可以跟宋朝那种“霎时滋味香头回”的兔毫盏相媲美了。
我以前听说,烹茶的水是很有讲究的,但家居度日,难于得到山泉或雪水,那又如何保障沏茶的质量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季野先生立即答道:用自来水即可。但自来水中有漂白粉的氯气,又有自来水管的金属异味,所以应以适当的容器(如陶制水缸)储存沉淀,加以过滤后再行使用,既符合卫生要求,又能取得接近溪泉之水的效果。
我们边喝边聊,自然谈到了日本的茶道,说日本人冲完茶后,还要掺焦盐、炒芝麻、香菜等作为调味的佐料。美国人饮红茶,也有添加物。目前在大陆,在茶中加味加料更加普遍,如乌龙戏珠枣茶,加添的就是红枣,可收安神补脑之效,被誉为“东方的咖啡”。季野先生说,学习茶艺的人应该追求纯茶风味。加味加料亦无不可,但应加强检验,避免掺入有害健康的物质。近些年来,健身的草药茶销路很好,然而这却超出茶艺的范畴了。
我从书本中知道,冲茶的方式和水温的控制都很有学问,古人形容水达沸点时初如“蟹眼”,继之如“鱼眼”,而后如“涌泉连珠”。火候水温不同,沏茶效果不一。我向季野先生请教冲泡的技术。季野先生说,这个问题一言难尽。简而言之,茶性不同,茶具不同,注水的方法也不同。有的应高冲,有的应中注,有的应低冲,有的要烫壶加盖。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季野先生边说边冲泡,程序跟侯诗人表演的差不多,但沏出来的味道却着实好得很多。我不得不暗自叹服。
不知不觉,已近凌晨一时,我们再三表示感谢,起身告辞。季野先生将烧开水的火炉熄灭,将茶壶茶杯一一擦拭干净。他说,有人喜欢保留茶壶或茶杯的茶垢,这是很不卫生的。茶壶应该在使用之后,立即将茶渣倒出,以热水淋浇,使内部干燥,这样保养的壶不但外观光滑圆润,内部亦能保持茶芳。临别前,季野先生特意赠送了我一部他的著作:《茶艺信箱》。
不知是否因饮茶过多,回到寓所后,我久久不能入睡。披衣坐起,翻阅另一位茶学大师吴振铎先生为《茶艺信箱》撰写的序言,其中写道,“季野先生翻山越岭,栉风沐雨,深入茶山三年,考察茶农生活与茶园现况。举凡有关茶艺活动,不论制茶比赛,功能鉴定,或茶艺选拔等,无不亲自参加实践体验。”由此可知,季野先生由诗人而成为茶艺界知名学者,决非偶然。也由此可知,茶道的成才之道与其他行业的成才之道,在不少方面存在着精神相通之处。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或云自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
据《新唐书》记载: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
幼时,其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后嗣,得为孝乎?”师怒,使执粪除圬塓以苦之,又使牧牛三十,羽潜以竹画牛背为字。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中,州人酺,吏署羽伶师,太守李齐物见,异之,授以书,遂庐火门山。貌侻陋,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见有过者,规切至忤人。朋友燕处,意有所行辄去,人疑其多嗔。与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隐苕溪,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或独行野中,诵诗击木,裴回不得意,或恸哭而归,故时谓今接舆也。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
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论复广著茶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临淮,知伯熊善煮茶,召之,伯熊执器前,季卿为再举杯。至江南,又有荐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为礼,羽愧之,更著《毁茶论》。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关于陆羽弃佛从文还有另一种说法: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与茶有关的散文诗或现代诗 茶道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而且在中国历代历史上关于茶的古诗比比皆是,现代人写茶的散文名句也屡见不鲜,举例如下: 一、关于茶的古诗;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
(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 (黄遵宪) 、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二、关于茶的散文名句: 1、“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2、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熬天真、单纯、没有分别的状态。 3、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就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着阳光的茶。
4、我们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加了心情。 5、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变成了一种成就。
—--以上出自《林清玄、于丹、五星夜话》 6、苏东坡作咏茶散文之《叶嘉传》,将“嘉”一字拟人化:“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创造了一位翩翩君子的形象。
从此,“叶嘉”成为茶的别称。---郑云云《贮月分江看茶烟-茶散文随谈》 7、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静坐无为的时候的。
8、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以上出自 鲁迅《喝茶》 9、巴蕾J.M.Barrie在他的“可敬的克莱登”中所说的话:“生命好像茶一样,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那杯底的栅子的了。”
2.关于茶的优美句子,一段话,最好有对几大名茶的描写 一.茶在泡中的样子 茶之舞蹈 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
欣赏着茶的舞姿,倾听着怀旧的音乐,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眼前。 我相信茶是有生命的。
很多时候,我被茶清颀和优美从容的舞姿陶醉,想像她如同一位秀美的女子长袖飘飘,气若幽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时候茶是非常寂寞的,寂寞地等待一个人的欣赏。
在南方碧绿的茶山之上,茶在快乐地生长,每日与阳光和空气自由对话,与风雨雷电玩起游戏,看着夕阳与朝霞捉迷藏。在一棵不知名的茶树上生长,看青山与绿水,取天地之精华,这是茶的生命中令人神往、为之抚掌的极致之美。
在生命最为华美的时候,茶离开了生命之树,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茶没有了昔日娇嫩清纯的模样。然而,当她来到一个精致的玻璃杯中,与自然之水相遇,一个新的她又诞生了。
与清水的融合,与清水的共舞,让她散发出淡雅的气息,那是一种梦想与现实结合的境地。茶经历了春夏秋冬,吸吮了天地精华,不就是为了这一瞬间的美吗? 那是一种怎样的美? 那是一种为了瞬间的精彩而释放全部生命的悲壮之美,那又是为了瞬间与水的自由舞蹈而生发的相知之美,那是为了将一生凝聚的精华尽情展露的大气之美。
一片片绿叶的舞蹈,在水中幻化着茶山的宁静和澹泊,幻化着生命的沉重和轻盈。如果你思考,如果你欣赏,如果你品味,茶之舞蹈也许就是一个人的舞蹈,一个人在清水中尽情旋转身姿与你自由的对话。
文章来源:/f?kz=222881947 二、十大名茶 1.西湖龙井 是我国的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2.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每公斤干茶需要茶芽13.6~15万个。外开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汤色清澈明亮,浓郁甘醇,鲜爽生津,回味绵长;叶底嫩绿显翠。 3.白毫银针 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东部的福鼎和北部的政和等地。
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湿退热,常作为药用。 4.君山银针 产于岳阳洞庭湖的青螺岛,有“洞庭帝子春长恨,二千年来草更长”的描写。
其冲泡后,三起三落,雀舌含珠,刀丛林立。很高的欣赏价值。
5. 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6. 武夷岩茶 产于福建武夷山。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18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7. 安溪铁观音 产于福建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砂绿。
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8.信阳毛尖 产于河南信阳车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震雷山、黑龙潭和白龙潭等群山峰顶上,以车云山天雾塔峰为最。
人云:“师河中心水,车云顶上茶。”成品条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清绿明亮,香气鲜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壮、嫩绿匀整。
9. 庐山云雾 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10.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
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三 优美的句子 茶中人生,哲理悠悠 ------------------------------------------------------------------ 一杯清茶在手,享受到幻术般的芬芳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许多。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却又是那样的微妙。
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全部精华。虽说没有茶。
3.与茶有关的散文诗或现代诗 茶道对于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而且在中国历代历史上关于茶的古诗比比皆是,现代人写茶的散文名句也屡见不鲜,举例如下: 一、关于茶的古诗;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
(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 (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二、关于茶的散文名句: 1、“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2、茶和禅都是一个味道,是回归熬天真、单纯、没有分别的状态。 3、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疏朗,就是因为你早上喝了一杯沏着阳光的茶。
4、我们品出的茶和牛、羊吃的草有什么不同?无非是加了心情。 5、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变成了一种成就。
—--以上出自《林清玄、于丹、五星夜话》 6、苏东坡作咏茶散文之《叶嘉传》,将“嘉”一字拟人化:“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创造了一位翩翩君子的形象。
从此,“叶嘉”成为茶的别称。---郑云云《贮月分江看茶烟-茶散文随谈》 7、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静坐无为的时候的。
8、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以上出自 鲁迅《喝茶》 9、巴蕾J.M.Barrie在他的“可敬的克莱登”中所说的话:“生命好像茶一样,你越是深深地喝下去,你便越快要看到那杯底的栅子的了。”
4.关于赞美茶的诗词名句 个人很喜欢的
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还有一首宝塔诗格式的茶诗,是现代草根诗人胡秉言所作
《茶》
祥
茗嫩,一枪
铜壶水,煮三江
紫砂瓷素,仙琼玉浆
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
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饮狂
淡淡清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
5.品茶的诗句 静坐 【林徽因】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茶的情诗 【张错】 1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倚赖我的无味。
2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3 我们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4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5 无论你怎样浮沉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 (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6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 一口茶。
6.有没有关于名茶的优美诗句 关于名茶的优美诗句如下:
原文:
煮 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皮日休 《茶中杂咏》
内容梗概:取一合甘甜的清泉,煮至火候正好,汤面现出蟹眼小泡,发出松鸣声时,茶沫已呈翠绿色。结尾处,诗人还向嗜酒者温馨提示:倘若以茶代酒,可免酩酊大醉之苦。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尝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7.茶香的现代诗诗句, 跟茶有关的么? 茶韵 心灵秋叶 一杯开水 一段记忆 一片绿叶 一个音符 一节茶骨 一身傲气 润湿了双眸 苦涩了情感 带一缕淡香,携一曲婉约 看沉静下那一泓柔光 呷繁华下那一唇留香 抱紧寂寞的臂膀 洒落一地的忧伤 体味岁月的蹉跎 抚平岁月的沧桑 吹响唇边的骨笛 与岁月相倚相唱 ------------------- 香忧茶 西来 蓝色的天空洒满温馨, 白色的竹篱笆上插满了鲜花, 我在槐树的绿荫下品茶, 清幽的香味令我忘情欲醉。
夕阳下霞光拉长的树影, 随着枝叶的摇晃而舞动, 晚风吹拂的潺潺流水, 在杜鹃的叫唤中起伏荡漾。 长满青苔的树桩旁边, 一排排木槿花窃窃私语, 青色的绿草盘起长发, 在幸福的暮色下轻歌欢舞。
藤萝缠绕着高大的树枝, 一步一步向上迷途的攀援, 我却如欢乐而自由的小草, 在悠然的静谧中细品幽香。
8.哪位高人知道写茶的经典的现代诗 上京现代茶诗歌:《荔枝红茶》 轻轻动了 红尘中的凡思 重温昨夜红楼梦境 一荔空红 惹来云雨 却怨叹良宵苦短 如今举杯 犹觉您的一颦一笑 依然似妃子在颔首 沉醉在杯中 浮起您红红的笑靥 轻轻吻您 心已动 您是我唇边 唯一的留香 茶事 茶杯即将裂开 热开水冲出它乳白的身世 像发泄自己透明的心情 ——且让我们静静等待 杯缘正在崩裂 瓷香恣意你溶解的胸膛 纠结我无措的毛发 那是昨夜的绝望 两袭长裙揉皱的山岗 杯底尽是裂伤 痛在纹里酵长 两人故事总裁成三段大纲 主角和情节就留给霉癣去想 ——但我们的□终会长出自己的名: 当沸水如阵雨凌凌 降注行人的头骨与肩胛 《茶的情诗》——张错[美]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腾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
9.关于茶的好诗句有哪些 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觜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客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夏日闲居
【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茶过卯时煎。
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不觉到山边。
题山居
【唐】曹邺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
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郊居即事
【唐】贾岛
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雨后逢行鹭,更深听远蛙。
自然还往里,多是爱烟霞。
即目
【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77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谭咏麟: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