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唐诗中的茶叶生产技术

品茶 2023-11-20 15:54:11

唐诗中的茶叶生产技术

有关唐代茶叶生产技术的史料短缺,仅在陆羽《经》和唐末五代的《四时纂要》中,才稍有记述。因此,尽管唐诗中关于茶叶生产 技术的资料都是一些零星的只言片语,但将它们集缀起来,对于研究 唐朝的茶叶生产技术,也不无小补。现将有关内容分条综述如下:

1 .关于茶树生态环境的描述:张籍《茶岭》诗:“紫芽连白芯,初向岭头生”;李咸用《谢僧寄茶》载:“匡山茗树朝阳偏,暖萌如爪“飞鸢”;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吟:“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马戴《送宗密上人》说:“腊高松叶换,雪尽茗芽新”;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有:“暖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近”;齐己《闻道林诸友尝茶因有寄》说:“枪旗冉冉绿丛园,谷雨初晴叫杜鹃”;皎然《顾渚行寄裴方舟》还记曰:“杜鹃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这些诗句,有些或就是茶的谚语,反映当时人们对茶树生物学特性就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其中如“名随土地贵”之句,寓意便很深刻,它不但说明了茶树对土壤和小气候环境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指出茶的闻名与地理位置、名人倡导等社会因素,也有较大的关系。

2.茶园管理技术:关于茶树的栽培管理,在中唐以前的文献中,只有陆羽《茶经》所说的“法如种瓜”一句。后来《四时纂要》虽 开始有具体记载,但内容也极其简略。由于这一原因,所以过去有些文章称唐朝茶园管理比较粗放,甚至对《四时纂要》“二年后方能耘治”的记载也表怀疑。其实,对于茶园的中耕除草,唐诗中是极其肯定的。如孟郊《越中山水》载:“ 菱湖有余翠,茗圃无荒畴”;白居易《为香炉峰下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僧贯休《别杜将军》:“伊余本是胡为者,采蕈锄茶在穷野”等等,都说明当时茶园不只进行中耕除草,而且从其称之为园为圃这点,也反映其管理已相当精细。

3.茶叶采摘:《四时纂要》中未提到采摘,在《茶经》中,也只有“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凌露采焉”,“其日 有雨不采”等几句。《全唐诗》除章孝标《送张使君赴饶州》“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把酒入银坑”;皎然“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衫 犹滴沥”等一类诗句,所说和陆羽凌露、晴日采摘的原则一样之外, 对于当时采摘的实际情况,还作了许多重要补充:如齐己《谢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茶烟”;李敬方《题黄山汤院》:“ 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白居易《谢李大郎寄新蜀茶》“红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齐己《咏茶》又诗“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以及贾岛的《送朱休归剑南 》:“朝阳十月中,芽新抽雪茗”;元稹的“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等等.这里所说的寒食,也即清明。不少诗句说明,早在唐朝,我国就已形成崇尚“雨前茶”和“明前茶”的风气。而且这里还说明,唐朝采摘的茶叶,除陆羽所说的春茶外,也采摘夏茶和秋茶。另外,如姚全《乞新茶》所记:“嫩绿微黄碧涧春,采时闻道断荤辛”,还说明当时有些采摘的要求,还相当严格。

4.制茶和茶类的情况:唐朝的茶叶种类,《茶经》记载“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等种。但《茶经》中介绍的制茶方法,只提 饼茶一项,这说明陆羽所讲的粗茶、散茶,或许也即蒸而不捣、捣而未拍的蒸青绿茶。《全唐诗》中除蒸青工艺之外,还记述到了其他一些制茶和茶类的情况。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诗》:“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刘禹锡《 西山兰若采茶歌》:“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讲述的即指晒青和炒青绿茶。过去对绿茶一名,争议不休,有的说起始于明,有的说初见于宋,从朱庆余《秋宵宴别卢侍御》:“绿茗香醒酒,寒灯静照人”的诗句来看, 绿茶之名,早在唐朝就有。

另如陆龟蒙《茶焙》咏及的:“山谣纵高下,火候还文武;且说焙前人,时时灸花脯(原注:灸花,焙人以花为脯)。”过去据钱椿 年《茶谱》,一般称窨花茶肇创于明,笔者据宋朝有关记载,曾将此提前为北宋,现从上述诗句,说明其历史更可上推到唐朝后期。由此可以看出,唐和唐以前的茶叶,除紧压的团饼以外,还存在蒸青、晒青、炒青以至花茶等各色茶类。

以上说的,都是不发酵茶类。从《全唐诗》来看,当时可能还存在一种用曲种发酵的茶叶。如《全唐诗》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中 所说:“铫煎黄芯色,碗转曲尘花”;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吟:“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以及李群玉《答友人寄新茗》:“满火芳香碾曲尘,吴瓯湘水绿花新”等所说的“曲尘”,或许就是 指用曲种发酵的茶叶粉末。如果这一猜测不错,那么,今天我国西南某些兄弟民族还保存的用曲发酵的后发酵茶,就不是他们的首创,而是我国古代原始制法的一种。

唐代饮茶风盛的主要原因是?

唐代饮茶风气传播全国 ,经过几个世纪的积累,到了唐代中期,饮茶风气已普及全国。唐朝南方已有43个州、郡产茶,遍及今天南方13个产茶省区,因此,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已基本确立。 ?唐代茶叶生产发达,出现很多名茶,各地制茶技术也日益提高,精益求精。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也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日本和朝鲜的影响很大。因此,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和茶文化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史上的闹弯一座里程碑。?

唐朝饮茶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佛教盛行。和尚坐禅,通夜不寐,只靠喝茶提神。佛门茶事盛行带动了善男信女争相饮茶。由于饮茶与禅宗关系密切,文人雅士又在品茶过程中追求禅的意境,因此有所谓“茶禅一味”之说。 ?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茶经》对唐代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茶经》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用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陆羽首倡品饮艺术,他融儒、道、佛三教精神与饮茶活动为一体,开中国茶道之先河,为后世茶文化发展提供了典范。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圣、茶神。

唐代是诗的朝代,许多著名诗人都与茶有缘。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多首茶诗。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名句。李白、杜牧、刘禹锡都有佳作流传。尤以卢仝的七碗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名闻遐迩,诗中传神地描述了饮茶时的身心体验,成为历代传唱不衰的诗词佳作。全诗由得到贡茶阳姿颤羡茶的惊喜、饮茶过程及体验和感慨苍生三部分组迹弯败成。另外与白居易世称“元白”的元稹,所作的宝塔形诗《一字至七字诗 茶》也颇为独特

茶文化是怎样在唐诗宋词中传播的



茶文化是怎样在唐诗宋饲中传播的?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当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看着窗外明晃晃的太阳,呷几口普洱茶,吟诵着这样的干古名句,这该是怎样的惬意和美妙享受呀!这首《闲眠》诗,出自别号"醉吟先生”、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不难看出,白大师是非比寻常的爱茶之人。

这首《闲眠》诗,出自别号“醉吟先生”、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之手。从中不难看出,白大师是非比寻常的爱茶之人。

虽然,远古时炎帝神农氏很早就发现利用了茶叶,但直到唐朝开始,特别是宋朝皇帝带头饮茶论茶,饮茶风尚兴起,茶文化开始在西安、开封、洛阳、杭州、徽州、建瓯、泉州、广州等中原、沿海一带大规模地传播开来。

到了宋朝,宋徽宗赵佶写《大观茶论》,他也是因为嗜茶成瘾、十分好茶,欣然以皇帝至尊,亲自撰写这样一本书,以非茶叶贸易方式来传播茶文化。有“茶仙“之称的中唐诗人卢仝,一生耿介正直虽然因为“甘露之变”受牵连被朝廷冤杀,但他的这首《七碗茶歌》却流传干古。

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4、汉代: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0、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扩展资料

饮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茶区分布

1、世界产茶区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2、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文章来自微信号:cha567 。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7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