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紫砂陶艺历代师承情况

茶百科 2023-11-20 16:46:38

紫砂陶艺历代师承情况

紫砂陶艺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一种,在技艺的传授上,和其他门类的工艺一样,是师传徒承,手把手、面对面的古老的教习方法。这种方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学徒期限一般为三年,长则五年、六年,拜师时有一定的仪式,学徒要下跪,拜师的签订合同有中间介绍人担保,学徒期间师傅供饭不付工资等内容。在这期间师傅的风格、工艺习惯、技艺水准都会一一影响弟子的技艺,乃至思想、道德品行。即便是日后成才的工艺大家,在其风格形成过程中,都能觅见他早年的艺术痕迹和行为特征。

一、历史上师承情况

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紫砂艺人,当推供春。供春是吴颐山的家僮,他从艺之初,是陪主人在金沙寺读书时,“窃仿老僧心匠”,走上创作之路的。他的老师当是“久而逸其名”的金沙寺僧。

时大彬是明代划时代的巨匠,他的徒弟众多:

李仲芳,为时大彬第一高足,世传时大彬壶,亦有仲芳之作而署大彬款的。

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沈君用。

其后因缺少文字记述,难作推断。

清代名手黄玉麟师从上袁人邵湘甫。程寿珍则学艺于邵友廷。

二、民国时期

1931年(民国二十年)“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成立,内设“陶工科”,次年改名为“窑业科”。1933年,窑业科与宜兴职业学校脱离,单独建校,称“江苏省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文化以上的学生,校址在今蜀山北厂,并借用陶器工厂作为学校的学习工场。首任校长为日本东京帝国工业大学毕业的王世杰。吴云根、朱可心等人曾受聘担任教师兼实验工场技师,从此改变了一师一徒的传授方法,而是多师多徒的群体授课。

1921年“利用陶业公司”成立“陶工传习所”。俞国良、邵云儒担任老师。学员中杰出者有:冯桂林、储良、陈汉西等。

汪森义传汪宝根、朱可心、吴云根。

江左臣传裴石民、金阿寿传王寅春。

三、1949年以后

1954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成立,将流散在各地的紫砂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其中有陶刻艺人任淦廷,制坯艺人朱可心、顾景舟、王寅春、裴石民、吴云根、蒋蓉等59人。

1955年:

朱可心收徒:

潘春芳、鲍新元、史志鹏、李琴仙、李碧芳、倪顺生、曹婉芬、吴庆安。

顾景舟收徒:

李昌鸿、高海庚、沈巨华、单淑芳、鲍秀云。

吴云根收徒:

高永津、史济华、许旋、朱凤英。

王寅春收徒:

许承权、王小龙、李天行、李元如。

1956年:

王寅春收徒:

高洪英、陈小庚、葛岳彬、江宏大、吉德宝、鲍赛芬、方立品。

吴云根收徒:

史玉琴、何听初、许慈媛、范洪泉、王月仙、谢乐仙、吴欣南。

郁洪庚收徒:

徐茂棠、鲍启君。

任淦庭收徒:

徐秀棠、咸仲英、冯希雅、邵新和、王品荣、张赫棠、朱蓉娟。

1958年~1959年:

朱可心收徒:

汪寅仙、范洪泉、谢曼伦。

顾景舟收徒:

高海庚、李昌鸿、沈蘧华、周桂珍。

王寅春收徒:

何道洪、高洪英。

吴云根收徒:

吕尧臣、许慈媛。

陈福渊收徒:

潘持平、周尊严、顾绍培。

求:宜兴鼎蜀镇紫砂壶制作名家和名壶

  宜兴丁蜀镇吧?

  当代宗师
  顾景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蒋蓉 谭泉海 汪寅仙 徐秀棠 鲍志强 周桂珍
  顾绍培 李昌鸿 吕尧臣 徐汉棠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何道洪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曹亚麟 储立之 鲍仲梅 谢曼伦 毛国强 曹婉芬
  徐达明 沈邃华 李守才 季益顺 邱玉林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汤鸣皋 潘持平 张红华 吴震 沈汉生 范洪泉
  王石耕 程辉 周尊严 何挺初 许成权 朱建伟
  陈国良 储集泉 许艳春 刘建平 高建芳 吴培林
  杨勤芳 陈建平 倪顺生 高丽君 葛军 顾治培
  范建军 张振中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全民)
  谭泉海 汪寅仙 汤鸣皋 鲍志强 周桂珍 顾绍培
  潘持平 张红华 曹亚麟 凌锡苟 储立之 吴鸣
  谢曼伦 吴震 毛国强 沈汉生 范洪泉 程辉
  曹婉芬 周尊严 何挺初 沈巨华 李昌鸿 何道洪
  吕尧臣 李守才 徐安碧 季益顺 徐汉棠 邱玉林
  咸仲英 王石耕 高建芳 朱建伟 陈建平 夏俊伟
  储集泉 刘建平 许艳春 杨勤芳

  高级工艺美术师(全民)
  何六一 吴亚亦 黄自英 范永良 尹祥明 王小龙
  顾道荣 葛岳纯 韩小虎 孙伯春 蒋蓉 徐秀棠
  鲍仲梅 徐达明 陈国良 施小马 吴培林 韦钟云
  方卫明 吴小楣 胡洪明 王涛 怀其芳 倪顺生
  高丽君 胡永成 束旦生 蒋小彦 王国祥 范建军
  张振中 桑黎兵 葛军 鲍利安 李霓 高湘君
  吴亚克 鲍正兰 范建华 华健 陆虹炜 庄玉林
  邵顺生 顾治培

  高级工艺美术师(乡镇)
  邵新和 张庆成 吴同芬

  名壶就更多了,您具体问哪位大师的佳作呢?

  蒋蓉 (女):别号林凤,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川埠潜洛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1岁随父蒋鸿泉学艺,1940年随伯父蒋彦亭到上海,在其指导下制作仿古紫砂器。1955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同年创作作品《荷花壶》在全国工业会议上评为“特等奖”,并为周恩来总理出访东南亚等国家制作礼品。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她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这在当时历史情况下是工艺界的一种最高荣誉和待遇。
  她从事紫砂艺术已七十余年,创作的代表作品有:《荷花壶》、《牡丹壶》、《莲花茶具》、《芒果壶》、《南瓜壶》、《莲藕酒具》、《蛤蟆捕虫水盂》等,作品《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

  汪寅仙 (女):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丁山丁南村,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习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1959年随师朱可心成功复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圣思桃杯》,并随文化部艺术交流展送往当时的苏联等东欧国家展出。1979年作品《葡萄杯》选中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1980年创作的《高寿梅桩茶具》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1986年作品《回方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86年与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守智合作创作的抽象线条形茶具《曲壶》曾送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1990年分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被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品《回方壶》、《圣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曲壶》、《弯把梅桩壶》、《大一粒珠》、《秦权壶》、《南瓜壶》、《圣思桃杯》收藏在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六大博物馆。

  吕尧臣 :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塍镇,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紫砂老艺人吴云根学习紫砂技艺。1970年进紫砂研究所从事紫砂造型设计,期间创作的《竹庐茶具》、《玉带壶》、《竹圈酒具》在省以上创新评比中获奖。
  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他和同伴一起试探紫砂壶绞泥装饰技法,在他的努力攻研下,紫砂绞泥技艺渐臻成熟,形成了一条新的紫砂装饰艺术之路。他以优雅的壶体造型和优美的绞泥装饰艺术形成具有特色的个人风格。
  创作的《碧波茶具》、《八方凌云茶具》、《银葵茶具》(合作)被故宫博物院收藏;1992年被收录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1996年5月个人作品集《尧臣陶艺》在马来西亚出版发行。其代表作品还有:《玉带提梁壶》、《竹庐茶具》、《玉屏移山壶》、《华径壶》、《贵妃壶》、《逸者寿壶》、《大漠风情壶》、《听雨壶》等。

  徐汉棠 :193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顾问。1954年师从顾景舟学艺,1955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60年3月随同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1984年设计创作的《五头上六茶具》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同年作品《什锦水平组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作品《石瓢》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十五件嵌银丝咖啡具》被故宫博物院收藏。他的代表作品还有:《裙花提梁壶》、《菱花提梁壶》、《龙宫宝灯壶》以及《微型花盆》等。传统与严谨是他壶艺的个人风格。

  周桂珍 (女):1943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王寅春、顾景舟门下学艺,后即长期从事紫砂壶艺的创作设计。
  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1989年作品《环龙三足壶》、《云泉壶》分别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同年作品《玉带提梁壶》获亚太地区陶瓷美术精品展一等奖;1995年作品《真知提梁》获江苏省陶艺创新评比特别奖;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周桂珍个人作品专集》。

  谢曼伦 (女):1942年生于安徽芜湖,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朱可心学艺,曾担任宜兴西丸紫砂王艺厂技术指导。1989年作品《大桑宝壶》获江苏省轻王厅新品展评金牛奖;1990年作品《碧玉如意壶》获江苏省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代表作品有:《竹福茶具》、《双竹提梁壶》(与张守智合作)等。在创作中增加文化内涵、提升作品的品位,是她的追求。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轻工厅评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
  1982年创作的《玉婷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1983年作品《宝方抽角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90 年作品《壶艺掇英组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和“景德镇杯”国际精品大赛二等奖;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艺创作的《四季流芳壶》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大彬瓜楞壶》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嵌银丝无暇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苑林提梁壶》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个人专著《曹婉芬紫砂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79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