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赏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品茶 2023-11-20 22:18:08

赏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卢仝的这首诗被世人称为茶的千古绝唱,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日高丈五睡正浓”到“何事便到山人家”,写的是军将受孟谏议之托来送书信与新茶,信中提到:最新的阳羡茶每年都要赶在清明节之前送到皇宫,以备宫中“清明宴”之用。 “摘鲜焙芳施封裹”,最好、最新、最嫩的茶叶制好封存之后,马上送达皇宫, 剩余的才是王公贵族享用,而后作者感慨道:好茶、新茶什么时候才能到这些种茶的山人家呢?

第二部分从“柴门反关无俗客”到“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可以说是这首诗最精彩的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第一碗喉吻润;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宵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

第三部分从“山上群仙司下土”到“到头还得苏息否?”,写蓬莱山上的仙人管着土地上的事物,那么他们是否知道百亿万的茶农,每日在山崖上辛勤地劳动,茶农为献贡茶所受的苦,有何人知晓呢? 作者在蓬莱仙境为孟谏议替这些茶农问:这种辛苦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茶农何时才得以歇息?

这首诗即有道家羽化成仙的浪漫主义情调,又有儒家的治世精神。茶人即使在羽化成仙的意境里,也不忘为民请愿,想的是茶农的辛苦和国家的兴衰。 当时贡茶使用量之大,让茶农与督茶都身感疲备,“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所以又有了许多正直的督茶为民请愿,在送去贡茶的同时,也送去了规劝皇帝的诗文,减少了贡茶的数量,也减轻了茶农的负担。这就是茶人精神的伟大之处。

注: 江苏宜兴,古时称阳羡县。文中提到的阳羡茶即阳羡紫笋茶,此茶经陆羽的发现和推荐,自唐肃宗时便正式列为贡品。 还有文中提到的谏议为古时的一个官职。

《七碗茶诗》谁写的?

卢仝(约795-835) 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卢仝的《七碗茶诗》在日本也广为传颂,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求卢仝<七碗茶歌>全文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喝不得也,徐徐两腋轻风生。

卢仝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 生。……" 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茶的领悟,我们达到了何等层次,这首茶歌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在寄情于茶,融情于茶,忘情于茶中的层次。
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 茶圣”陆羽相提并论。至今的九里沟还有玉川泉、品茗延寿台、卢仝茶社等名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8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