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一直以来都很受大众喜爱,它能吸收茶之香味,且保持较长的时间。那么在众多紫砂壶中,应该如何来选购一把好壶呢?
一要重实用。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的器皿,所以首先其容量要恰当。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大,大者容水数升,小壶只有一杯的容量。有的人交友广泛,天天和朋友相聚,如果选用小壶来泡茶,光是来回倒茶注水就够他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了。相反,若是三两个朋友相聚,选用大号紫砂壶就如同“牛饮”,有失风雅了。其次,壶把便于端拿,壶嘴出水顺畅,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同时,使用时有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工艺性强。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等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还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工艺水准。
“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在于其用泥的品质。好的紫砂泥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形”:指壶的形制,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考量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
“款”: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功”:是指壶艺的功能美,有别于实用功能的诉求点。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按目前人们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聚饮,宜采用容量350毫升为佳,无论手拿手提都只需举手之劳,所以人称“一手壶”。
看 看颜色。紫砂的泥料大致分为五种,但无论什么泥料所制出的新壶,都并不会太过艳丽。纯天然的紫砂壶光亮中又透着深沉,稳重,大气。所以,好的紫砂壶呈现的应该是一种均匀自然、沉着内敛的晶润之光。过于艳丽或暗淡的紫砂壶都不是合格的。
摸 摸泥料。每一把紫砂壶刚制作出来表面不会太过光滑,因为壶表面的颗粒比较明显,手摸上之后会有一种粗糙感。而过于光滑,只能说明这把壶极可能惨了其它物质,或者壶表面上过釉或经过了其它化学物质处理。
淋 淋壶身。很多人喜欢紫砂就是因为它的透气性非常好,而充分体现这一特性主要是紫砂具有双气孔结构,泡过的茶既不夺香,也没熟汤气。所以将热水淋在壶上,很快就会有一层水膜,并且能快速的干掉,不会到处挂水珠。
煮 开水煮壶。这正的原矿紫砂泥制作出来的壶,颜色都是天然的,不添加任何化工燃料。如果把新壶放在开水里煮烫,壶有掉色或水烫被染变色,那么这个绝对不是真紫砂,起码是勾兑了化学物质的。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紫砂壶由紫砂泥制成,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来了解怎样挑选紫砂壶。
1、首先我们可以用开水浇的方法来进行测试。如果用烧开的水浇壶身,水珠能够非常好的让壶身吸收,那么说明这个紫砂壶就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有水珠不吸收,滑落的迹象那么就代表这个壶身本事是有一定问题的。
2、在用开水浇壶身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闻它发出的气味,如果有一些异味的话那么说明这个紫砂壶也是有一定问题的。
3、好的紫砂壶在经过开水的冲浇之后会迅速的干掉,这也是鉴别紫砂壶材料是否好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4、在开水冲浇过的紫砂壶颜色上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在紫色中会透露出黄色或则红色,看上去非常的自然而又丰富,那么此紫砂壶就是非常不错的茶壶了。好的紫砂壶的泥料中会有星星点点的黑色或是银色,仿造的紫砂壶也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东西,但是决定不会出现银色的东西,因为这是云母片所产生银星,而一些仿冒品即使是参杂了一些云母片也不可能出现银色的。
5、还可以通过敲击紫砂壶的壶身来判断紫砂壶的真伪,但是,听声音鉴别首先要确定鉴别之人是鉴别紫砂壶的专家,否则一般人是不可能凭借听声音来发现问题的。因为紫砂壶形态各异,在时间的变化上也会影响到其声音的变化,所以用声音来鉴别,对于一般的普通人来说是难上加难。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敲击的办法可以检查出壶的质量来。如果是经过后期修补过的或是伪造的质量不可靠的,我们回用敲击的办法检查出裂痕来,这样能够非常好的检验真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90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松滋碧涧
下一篇: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历史及鉴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