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华南茶区之大红袍

茶百科 2023-11-21 06:30:53

华南茶区之大红袍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武夷岩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

“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中国茶区与茶叶种类介绍?

中国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绿茶形成了“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等特点。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代表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
红茶--
又称发酵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其汤色以红色为主调,故得名。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为我国第二大茶类。
代表茶有滇红、宜兴红茶
乌龙茶--
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武夷大红袍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主要产区在福建省(台湾省也有少量生产)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黄茶--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堆工序。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区别。
黄茶按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代表茶有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黑茶--
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在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黑茶。黑茶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制成紧压茶(如各种砖茶)。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因以销往边疆地区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紧压茶又称边销茶。
代表茶有普洱茶
再加工茶--
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
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

什么地方盛产茶叶?

茶叶的产地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大部地区(我国主产长江以南各地)、东南亚大部分地区、斯里兰卡等其它地区。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云南茶区),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

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叶的起源地在哪里?

茶叶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茶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结论已被茶学者广泛接受。有关文字资料显示,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年前就开始种植和使用茶叶。茶树学者和植物学家通过对历史记载、野生茶树分布、茶树演化、茶树分布规律及西南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得出茶树起源于西南地区的结论。


古籍《史记 吴起传》、《说苑》等都有关于这三个苗族的记载。神农是三苗和九黎部落的首领。相关资料显示,早在秦汉以前,茶就已经在中国四川流行起来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四川特产茶作为贡品被带到都城长安,这也是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茶树的一个重要特征。

早在公元200年左右,中国文学作品《尔雅》中就有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到目前为止,在中国10个省和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仅在云南省,就有十几棵野生茶树,树干直径超过1米,其中一棵已有1700年左右的历史。野生茶树于1824年在印度被发现,一些外国学者对这种植物的起源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在印度发现的野生茶树最初也是从中国引进的,而中国茶树是中国茶树的变种。目前,茶学界对茶的起源时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四种观点,即神农时期、西周时期、秦汉时期和唐朝。


现在我们认为茶是一种饮料,但古人不这么认为。他们主要以三种方式使用茶:作为药物;第二,作为牺牲;第三,它被用作食物。据《史记》记载,茶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

从茶树在美国的分布来看,茶树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其中,红茶的产量占世界茶叶总量的70%以上,品种最多。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绿茶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绿茶产量的60%,是绿茶生产大国。在茶叶生产国中,只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土耳其拥有大规模的茶园。


中国有四大一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包括四川、贵州、重庆、西藏和云南在内的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盛产红茶、绿茶、沱茶、普洱茶,是大叶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例如:普洱茶。华南茶区是中国最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和海南。华南产的茶适合普洱茶、红茶、六堡茶、大叶绿茶、乌龙茶等。如:铁观音、大红袍;江南茶区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以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湖北南部,约占全国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产乌龙茶、绿茶、花茶等。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江北茶区包括山东东南部、陕西东南部、甘肃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等。茶树为灌木状,小叶树种。如:信阳毛尖、六安瓜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39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