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什么是茶俗,三大茶俗介绍

小小茶农 2023-11-22 03:43:56

什么是茶俗,三大茶俗介绍

什么是茶俗

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茶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茶俗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茶俗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三大茶俗

茶俗①茶与婚礼: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茶作为礼仪的一部分至于迎亲或结婚仪式中用茶,有作礼物时,主要用于新郎、新娘的“交杯茶”、“和合茶”,或向父母尊长敬献的“谢恩茶”、“认亲茶”等仪式。总之,从古到今,我国的许多地方,在缔婚的每一个过程中,往往都离不开茶来作礼仪。

茶俗②茶与祭腌: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南北朝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493年)遗诏说:“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上贵贱,咸同此制。”齐武帝萧颐是南朝比较节俭的少数统治者之一,他提倡以茶为祭,把民间的礼俗,吸收到统治阶级的丧礼中,并鼓励和推广了这种制度。

茶俗③饮茶习俗: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福建安溪茶风俗的介绍

  安溪县人民不但精干种茶、制茶,而且善于泡茶、品茶。古往今来,积累了一套富有情趣的泡饮技艺。分烧水、烫浇茶具、落茶、冲水、落盖、出茶、饮尝等程序,每道程序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引经据典,比喻贴切,形象生动,饶有情趣,在重大场合,特别是茶王赛,还常常进行精彩的茶艺表演,使人领略茶艺文化的真谛和妙趣。下面就福建安溪茶风俗做一介绍。

  主要程序依次为:

  烹煮泉水:当山溪泉水煮到“虾目”转“鱼罗”的“一沸水”最为适宜。

  沐霖瓯杯(孟臣沐霖、若深出浴):烫洗茶壶盖瓯和茶杯(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家,后人把名贵茶壶喻为孟臣;若深清初人,以善制茶杯出名,后人把名贵茶杯喻为若琢)。

  观音进轿:用茶勺从茶罐中取出适量茶叶。

  观音入宫(落泡):把乌龙茶放人茶壶或盖瓯。用茶量约占茶具容量的.三四分。

  悬壶高冲(冲水):把盛开水的烧水壶提高冲水,以使茶叶转动。

  春风拂面:用茶壶盖或匝盖轻轻刮去飘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

  瓯里催香:茶叶冲水后,盖上瓯盖,浸泡几分钟,以使茶叶香气溢出。

  细闻幽香(也叫梦里寻芳);静嗅乌龙茶的香气。 三龙护鼎: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这样既稳妥又雅观。

  行云流水:将茶瓯在茶盘边沿轻轻一抹,去掉附在瓯底的水滴。

  关公巡城(出茶):把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紧靠的小茶杯。

  韩信点兵:茶水倒到最后少许时,也要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这样浓淡均匀,香醇一致。

  鉴赏汤色:认真观看杯中茶水的颜色。

  品啜甘霖:细致地品尝天真味道。

  以上就是对福建安溪茶风俗,以及泡茶的步骤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茶俗的饮茶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其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就武夷山饮茶习俗而言,自古以来就有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等形式。由古代沿袭下来的饮茶习俗至今在有的农村或茶艺馆还依然可见。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在武夷山的农村较为普遍的茶俗便是“客来敬茶”,“ 一杯香茗暂留客”,表达了武夷山人对客人的问候和敬意。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武夷山人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
宋代以来,武夷山民间流传着“客至莫嫌茶当酒”的风俗,大抵客至,寒暄问候,邀请入座,主人的家属,立即洗涤壶盏,升火烹茶 ,冲沏茶水,敬上一杯香茶。
主人讲究“端、斟、请”;客人则留意“接、饮、端”的举动,主人以左手托杯底,右拇指、食指和中指扶 住杯身,躬着茶,微笑地说:“请用茶”。
饮茶人宜双手接杯,道声谢谢,端杯细啜,赞主人茶叶佳、好,一道茶后,寒暄叙话,主人复斟茶,饮毕不能将余泽倾倒,主人要待客人午后方可清理、洗涤茶具 。 武夷山有的村流行着一种“喝擂茶”的习俗。擂茶是农家招待客人必备的饮料,其原料一般只用茶叶、大米、桔皮摆制。
讲究的还放入适量的中药菌陈、甘草、川芎、肉桂等。喝起来特别香甜 ,是一种可口的饮料,特别是在炎夏,具有清凉解暑的功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备有佐茶的食品,如花生、瓜子、炒黄豆、爆米花、笋 干、南瓜干、感菜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敬茶时擂茶碗内溢出的阵阵酥香、甘香、茶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实在令人心驰神往,是待客的佳品。 “祝福茶”在客人即告辞时,送上一杯桂花金桔茶,并送上祝福的吉言。
新娘茶俗
女婿茶姑娘若未出阁,来串门的小伙子就会特别多。因此,姑娘家要备好茶,待有客人来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亲家母茶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都要去看望女儿,这就是所谓的“望朝”。望朝时,身为父母亲要随身携带一些茶、烘青豆、橙子皮伴野芝麻等等东西,这种茶称为“亲家母茶”。
新娘子茶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去请亲家的亲朋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来喝茶,娘家人这就是去喝“新娘子茶”了。
请新娘子茶姑娘出嫁后,家里的亲朋好友和要好的邻里,一般都要请新娘子去自家喝茶。如果是远亲,可以在过年正月的时候,邀请新娘子,也可以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客时补请。
三碗茶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春节期间,难免亲朋好友要互相拜访,有客到来时,通常女主人须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并送上祝福语,如:吃了这碗甜茶,年年生活甜如蜜之类的。然后乘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配上一些小茶点。
打茶会村里一些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都会约好到哪家喝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邻里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来到,主人就拿出她们珍藏在家中用石灰缸、甏、罐装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手拉孙儿孙女的,有边做针线活边品茶的,淡笑风生,热闹非凡,很有意思。

中国茶文化的茶俗

泡茶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
唐代
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如下:
将茶饼用火灸烤。
将烤茶饼放入铜制茶辗辗成颗粒。
用茶罗筛茶粒取细末。
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常加入薄荷、盐、红枣或姜片调味,并多外加龙脑等香料。
将细茶末连同上列材料,调和成酱。
然后用茶酱配合其他其食物食用。
湖南还多少保留“吃茶”的习惯——吃茶叶。毛泽东嗜好吃茶叶。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将开水泡好的茶叶夹入面包片食用。
宋代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茶品越来越丰富,饮茶也日益考究,开始重视茶叶的本身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此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并趋向以散茶为主,同时烹饮的手续也大为简化。
明代
到了明代,饼茶、团茶较少见了,较多以喝散茶为主,烹茶方法亦由过去煎茶为主逐步发展为冲泡为主。
清代
到了清代,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出现了城市的茶馆,并逐步兴起,成为适合各个社会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并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普通人家也常以茶水招待客人。
现代
根据不同情况(如不同场合的特殊礼节),中国茶有着不同的泡法。例如绿茶比乌龙茶和红茶更加清淡可口,因此需要用较冷的水冲泡。想了解更多此方面内容,请参考条目茶和功夫茶。
以下的步骤是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泡茶方式,,亦被视为泡茶艺术。以下过程要比吃饭时配点心喝的茶的泡茶过程更加正式。这种泡法经常用来泡红茶和乌龙茶。
烧开水。 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 把洗干净的茶杯倒入开水温杯。 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 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这一步和后面所有要灌水的步骤应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进行以接住溢出的水)。 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这次浸泡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越是名贵的绿茶就越嫩,要把水烧开后冷到90°,才泡茶) 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倒的每杯茶都应该有同样的色香味。准备的托盘的用途是接住这一步溢出的水。 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多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 很多人喜欢这种泡茶和喝茶的艺术,包括不是中国人的人。很多人热心于茶艺,他们不仅喜爱茶的味道,也享受泡茶过程中的乐趣。茶文化非常吸引人,此外还能放松心灵。据说人们在泡茶和喝茶的时候能忘记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很多人喜欢和别人一起喝茶,不光为分享美茶,还为了体验和别人在一起的安逸心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0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