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趣味茶联欣赏

小小茶农 2023-11-22 05:45:25

趣味茶联欣赏

中国是的故乡。古往今来,在茶亭、茶室、茶楼、茶馆和茶社常可见到以茶事为内容的茶联。它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而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有一茶室,名曰“秀翠堂”。门前柱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该联把龙井特有的茶、泉、情、味点了出来,起到了妙不可言的广告作用。

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有这样一副茶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联中用了四个典故,即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巧妙地把茶楼的沏茶技艺、经营特色和高尚道德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该联旨在劝戒世人饮食应有度,要珍惜时光,不要蹉跎岁月。

四川成都早年有家茶馆,兼营酒铺,店主请一位当地才子撰写了一副茶酒联,镌刻于馆门两侧:“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此类对联,平易亲切,意蕴深厚,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使人雅俗共赏,交口相传,令众多顾客慕名前往。

最有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回文茶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前后对照,意境非同,文采娱人,别具情趣,不失为茶联中的上乘精品。

茶与禅对联浅析,佛教网

初进课堂,看见如此多的人在听课,我以为自己进错了教室,一门选修课怎么会引来这么多的同学,而且在没有座位的情况下,他们居然可以站着听完两个小时的讲课……种种的疑问在我将要结束这门课的时候都得到了回答。几节课上下来,我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茶禅一味”那节课。所以下面我就“茶与对联”之一个小的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唐内,往往可以看多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

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淡,顺便说了声“坐”!有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与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清末民初,广州有个大同茶楼,为了招徕顾客,曾出巨资征联,要求上下联必须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当时应征者纷纷送上征联,经店主评选,有一副佳作入选:“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卖,针鼻铁,薄利只凭微中削;携子饮茶者多,同父饮茶者少,檐前水,点滴何曾倒转流。”联中巧妙的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兼谈经商的诀窍,故深得店主人的赞赏。于是将这副对联语用良木雕刻,悬挂于店门。据说此联挂出后,大同茶楼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传说一百多年前,四川华阳县有个中兴镇,是个水陆码头,交通要道。镇上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对面是一家“望月楼”酒楼。某年春节,茶馆老板请本家秀才撰写一联,贴于店门。联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此联写得很雅致,顾客争相围观,啧啧称赞。酒楼老板见状亦请一秀才给酒楼撰联:“开坛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传,清代广州著名茶楼陶陶居,以“陶陶”二字征联,一人应征写了一联:“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将东晋名人陶潜、陶侃嵌入联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体。

重庆嘉陵江茶楼一联,更是立意新颖,构思精巧:“楼外是五里嘉陵,非道子一笔画不出;胸中有几千年历史,凭卢仝七碗茶因来。”

上海天然居茶楼一联,更是匠心独具,顺念倒念都成联,为广大客人所喜欢。联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来交易所,所易交来人。”

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幅独脚联,联云:“吾乡陆羽茶不列名次之泉”,下联至今未有人对上,堪称一绝。海潮古刹位于城郊西岩山上,唐代兴建,倚山而立,是粤东地区的名刹。寺中有一泉井,名叫“问潮井”。独脚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据说这独脚联出自清代,兴许是某一日一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游兴正浓时,喝了用井水冲泡的香茗,乘兴而作的。此后慕名前来应对着不少,都没有一人对上。

我国许多旅游胜地,也常常以茶联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门外有一茶联:“红透夕阳,如趁余辉停马足;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揽焦山风光之感。

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汤,劈碎松根煮菜根。”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想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无形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为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约书声。”此联为清代名士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副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副山川著名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为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时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音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园中置几案,扶摇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日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位,却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茶,香宜竹里煎。”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玉盏霞生液,金雪泛花。”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日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客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随手煮茗化白鹤,绿地垂柳钓青钱。”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菜在街面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自西东。”

“识得此中滋味,觅得无止清凉。”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百文一碗;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予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以上这些知识有的是吴言生老师上课时给我们介绍的,有的是我下来自己从书上,网上查的,最后我想说,通过“佛教文化导论”这门课,让我重新了解了佛学,虽然现在我懂得还不多,但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它,尊敬它!

有关于茶文化的诗词和对联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融通三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这副对联是当代书画家王梓梧(**统战部赠送澳门回归礼品画《九九归一图》的作者)书赠丁以寿的,对联中无“茶”字,但茶又无处不在,很好地表现了茶与儒释道不解之缘。
茶联的出现,至迟应在宋代。但目前有记载的,而且数量又比较多的,乃是在清代,尤以郑燮为最。
清代的郑燮能诗、善画,又懂茶趣,善品茗,他在一生中曾写过许多茶联,如下: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分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甘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
来为利,去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盏灿若烟霞。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天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剪取吴淞半江水,且尽卢仝七碗茶。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远帆无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
茶联还有一些小故事。
还有一副茶联,出于抗战时期重庆某茶馆。联文为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寥寥数语,平淡无奇,感伤时局,却见真情,隐刺官家,令人啼笑不得,荡荡民心,尽在言外。  几十年前,在西安莲湖公园上出现一个“奇园茶社”,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奇乎? 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 是园,是园非园!
上下联第一字把“奇园”二字分别嵌入,别至有味,然而当时人们只知是一副趣联,却不了解其中的真意。 直到后来,报纸披露该茶社原是西安地下党的一个秘密交通站,人们才明白“不奇亦奇,是园非园”奥秘。

绍兴驻跸岭茶亭曾挂过这样一副对联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洗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联中措施辞含蓄,寓意深刻,既表达甘泉佳茗给路人带来一丝清香,又道出人生旅途的几分艰险。
茶联发展到了今天,就层出新意,寓以新的内容。比如
喜报捷音一壶春暖,
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春满山中采得新芽供客饮,
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神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11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