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品茶 2023-11-22 17:18:21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树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速成高产栽培法。实践证明,矮化密植栽培能比常规栽培提早三年投产,产量高且增长快,经济效益显著。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矮化密植茶园的建立

1、选好土地。凡土层1米以上,无铁锰硬结层,pH值4.5--5.5之间,地下水位低于1米,坡度10度以下的生荒地都可建园,熟地一般不如生荒地好。为避免水土流失,可先修筑梯幅等宽近等高的梯田,再行开沟下肥作畦种茶。为避免根结线虫的为害,播种前,每亩可用7.5公斤3%的呋喃丹颗粒剂撒于播幅上,然后用铁锹将药剂与25厘米的整个土层拌匀。

2、分层施足基肥。土地经深翻平整,即可规划种茶畦,畦宽100--120厘米,种植畦分层施足基肥,每亩基肥用量:猪、牛栏肥60--80担,饼肥200--3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60公斤,火烧土20--30担。猪、牛栏肥施入30--40厘米深的土层,其它基肥先一起拌匀,2/3施于20厘米处的土层,其余全部施于10厘米左右的上层。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有机肥均要经腐熟后才能施用,特别是饼肥,如不腐熟易引起烧根。

3、选用良种。选用耐密植、顶端优势强、植株直立、株型紧凑、叶片上斜、育芽力强、生长快的茶树品种。

4、合理密植。目前采用较多的密植方法有:①大行距1.5米,小行距33厘米,丛距(穴距)20厘米,每丛植茶苗2--3株,每亩6667丛15000--20000株,俗称三条密植法;②大行距1.5米,小行距26--30厘米,丛距20厘米,每丛植2--3株,每亩8500丛、20000--25000株,俗称四条密植法。在推广应用中,水肥条件好的也可再密一些。

5、加强幼苗期管理。做好幼苗阶段的保苗工作,提高茶苗成活率十分重要。新植茶苗,晴天要求每天早晨或傍晚浇一次水,一年中耕除草4次,即2--3月份春茶前进行一次中耕除草,深度10--15厘米;5月中旬春茶后一次浅耕,深度10厘米左右;7月中旬夏茶后一次浅耕,深度7--8厘米;秋茶结束后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深中耕,深度15--25厘米。

茶树树冠培养的意义

茶树树冠培养是茶园管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之一。它是根据茶树生长发育规律,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和人们对茶园栽培管理要求,人为地剪除茶树部分枝条,改变原有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分枝习性,塑造理想的树型,促进营养生长,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从而达到持续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构成与培养 一、优质高产茶树树冠构成 (一)、分枝结构合理 高产树冠的分校不仅要有一定的分枝级数和密度,而且要求枝条粗壮,这样才能构成良好的树冠骨架和广阔密集的采摘面。 (二)、树冠高度适中 综合茶树生产枝空间分布密度和茶叶生产管理,茶树树冠培养高度控制在80cm左右为合适,即便是南方茶区栽植乔木型大叶种,树冠亦以不超过90cm为好。矮化密植茶园,因种植密度提高,不必达到常规茶园的高度就能有较高的分枝密度,高山及北方条区因气候条件差,年生长量小,这些茶园多培养成50一70cm的低型例冠。 (三)、树冠覆盖度大 过宽,超过茶树枝条延伸最佳值,不能孕育粗壮芽叶,也不便于采摘; (四)有适当的叶层厚度 高产优质的茶树树冠应有一定的叶层,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尤其是接近采摘面叶片的数量和质量,左右着新芽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茶叶的高产和优质。 高产茶园的实践揭示,一般中小叶种高产树冠面保持有10 cm左右厚的叶层,大叶种枝叶较稀,有20cm左右的叶层厚度。以叶面积总量而论,叶面积指数以维持在4左右为合适。 留叶数量与质量 茶树树冠面留有一定数量叶片、茶芽粗壮,芽叶大而重。反之,则芽叶瘦小 适时留养一定量光合效率高的叶片(常常是一轮梢的中间大叶)于树冠面上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增施肥料,尤其是足量的氮肥,适当配施磷、钾肥,增进叶片质量,提高留养成叶的光合作用能力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留叶质量可根据叶色判断) 二、修剪对培养茶树高产优质树冠的作用 (一)、促使幼龄茶树合釉式分枝提早发生、培育健壮的骨干技 (二)调控茶园树冠结构,维持旺盛的生产能力 影响茶叶产量主要因子是采摘面上可采芽梢的数量和重量,修剪就是通过调节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改变采面的芽叶数量和重量,进而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三)控制树冠高度与树型.调节采面芽叶的分布 (四)、促使侧技生长,形成合理的树选覆盖度 分枝角度大小与茶树幅度宽窄有密切关系 分枝角度总的趋势是随分枝级数增加而变小,分枝角度大的树冠较开展,产量也较高。 茶树修剪原理及效应 一

油茶树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栽培油茶树的步骤)


近年油茶树有较快发展,但规范管理的油茶园比较少。只有油茶树的土肥水管理跟上了,树体才长的强壮,相应的结果才会比较多。
合理施肥。一般应在冬季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化肥。基肥的施法是,在树冠枝展边缘挖30厘米宽,40厘米深的施肥穴,将肥与表土掺匀后施入穴中,踏实并灌水。在春季新梢生长期可进行追肥,追肥以复合肥为主,可在树冠周围挖穴或沟,沟深15厘米,撒肥后覆土。生长季节注意树盘锄草或割草,不要让草长的过高,会与树体争夺养分。
注意病虫害防治。如果发现有食叶的毛虫、象鼻虫等,要及时喷毒死蜱或菊酯类杀虫剂。雨季来临还会有叶部病害发生,可以喷多菌灵、氟硅唑等杀菌防病。
整形和剪枝。为了更好地促进油茶的生长和结果,要进行整形和剪枝。总的原则是保持树势均衡,枝多而不密。对过大过强的枝可用背后枝换头,使同层的枝子高度相近,上下层重叠的枝要保持60厘米的距离,距离不够要疏除。此外,要疏除竞争枝、内向枝、背上直立枝、内膛交叉枝、过密枝和细弱枝,使树冠通风透光,才能形成花芽多,果实结得多。

茶树种植生长期应该如何管理?

您好
茶树种植生长期管理具体包括土壤管理、树冠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三个方面。

一、土壤管理的中心是尽量减少水土流失,进行合理施肥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一是根据茶树对养分的基本要求以及树龄、产量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每采摘1000千克芽叶,一般约消耗氮12.5~15.0千克,磷2.0~2.7千克,钾5.0~7.0千克;二是按茶类、树龄和茶园类别确定氮、磷、钾比例。一般绿茶为3:1:1或4:1:1,红茶为2:1:1或3:1.5:1。磷钾比重幼苗期与幼年期要高于成年期,采种园要高于采叶园;三是施肥时需基肥与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根部与叶面相结合。高温干旱季节进行茶园喷灌,有利于改善小气候,对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有显著作用。茶园铺草或地膜覆盖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二、树冠管理包括修剪、采摘等。一般在幼年期进行2~4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高度离地15厘米左右,以后每次提高15厘米定剪,以培育干枝,控制树冠高度。单条植树高控制在70~90厘米,矮化密植树高控制在55~65厘米。成年期每1~2年在树冠面上进行一次深度约2~3厘米的轻修剪,剪去表层青梗小叶,使新梢生长旺盛并便于采摘。老年期每隔约20年进行一次重修剪,离地30~40厘米处剪平,可使树冠更新复壮。对衰老的茶树在离地约10厘米处进行台刈,使树冠彻底更新。乔木型茶树台刈高度约为20厘米;对顶端生长优势强的品种,可采用弯枝法与分段修剪来培养树冠。采摘也是培养树冠的重要手段,要与修剪密切配合。定型修剪、重剪或台刈后的茶树宜少采叶,多留叶,使树冠迅速成长;轻剪的则可多采少留,只留鱼叶或一叶,使产量持续增长。
三、病虫害防治。较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茶毛虫、茶尺蠖、茶丽纹象甲、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二是秋冬季清除园间枯枝落叶,摘除卵块,以减少第二年病菌数量及虫卵数量;三是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四是药剂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等进行喷施;每年11月-12月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防治炭疽病;用10%吡虫啉亩用15-20克或35%赛丹亩用50-60毫升防治虫害。
供您参考

茶叶树怎么种植?什么节气种?间距多少?

茶叶树种植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选用高产抗病、适制性好、制优率高的茶树优良品种,集中连片30~50亩以上茶园早中晚熟品种应各占1/3为宜,为确保移栽成活率,茶苗出圃后,茶苗根系应沾黄泥浆。
(二)茶苗规格:无茶根结线虫、茶根蚧、茶饼病、根癌病等危险性病虫。基本标准:苗高达500px以上,茎粗1.8mm以上,茎杆变硬,三分之二以上红棕色。一年生苗最低标准:苗高300px以上。着叶数4片以上。
(三)起苗出圃:起苗前,先灌水浸透苗床。多带土,匆伤根系,苗木太高可适当定剪,并挑除异种杂株、病虫株。
(四)种植时期:一般以幼苗休萌期为宜。春栽以立春至惊蛰为好,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尽可能选择阴天或雨后进行种植,以利成活。
(五)种植规格(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单行双株:一个种植行(畦)种一行,株(丛)距25 -750px ,每丛植2株,两株之间留间隙3 -125px ,以免日后两株主干相贴影响生长。②双行单株:一个种植行(畦)种植两行,小行距20 -750px ,两行植株位置要错开种植(三角形种植),同行株距25 -750px ,每亩用苗量2500-3000株。③计划密植,种植畦宽1.3 -1.5m ,沟宽 0.3m 。每畦植四行,株行距25 -750px ,丛植一株,亩植4000-5000株。
(六)种植方法:①大小苗分开种植,大苗植于生长环境较差处,小苗植于土质较肥沃、生长环境较好的地块。②种植前需粘黄泥浆。③定植时,在种植沟内挖稍大于根系的穴,填上土压紧压实,注意不要损伤根系和根茎,要浇透水。④定植后宜铺放稻草(厚约 250px )及其它植物稿秆或地膜,以利保湿保温,抑制杂草生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21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