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形绿茶[Orchid-shapedgreentea]亦称“尖形绿茶”。芽叶尖削,自然舒展呈兰花形的绿茶。鲜叶经杀青后不揉捻,稍加理条整形后进行烘焙干燥,保持芽叶完整、舒展。如太平猴魁、黄花云尖、岳西翠兰、兰花茶、泾县特尖、西施银芽等。
中国十大绿茶:
1、杭州西湖龙井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是对西湖龙井茶的美誉。西湖龙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所提及杭州天竺寺、灵隐寺产茶。
西湖龙井的名气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民国期间,已成为中国的名茶之首。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的群山之中,这些产区是龙井产茶区的一级产区,西湖外的其它产区也产龙井,产区级数为二级。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属炒青绿茶。干茶扁平嫩秀、呈翠绿色,用虎跑的泉水加玻璃杯冲泡后,茶汤黄绿清澈,入口滋味鲜爽,唇齿留香。
2、安徽黄山毛峰
“有山之奇,茶添三分”,是对黄山毛峰的生动描述。
黄山毛峰可追溯到唐朝的繁盛时期,在明朝时随着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黄山毛峰名声逐渐远播。而大批量生产和少量外销是由一家名为“谢裕大茶庄”的茶庄,在清朝光绪年间运作,后逐渐名扬天下。
黄山毛峰主产地在安徽黄山一带,包括:黄山风景区、汤口、芳村、岗村、充川、桃花峰、云谷寺等地区。在清明、谷雨期间采摘至立夏结束,叶片鲜嫩。
黄山毛峰干茶条索细扁、翠绿中略泛黄色,油亮有光泽,外叶将茶芽包裹于中间,外形秀美。干茶香如兰花香或板栗香,清新怡人。冲泡后,品质较佳的黄山毛峰会在水中竖立然后徐徐下沉,芽叶十分漂亮。汤色浅黄且清澈,汤中香气馥郁,入口滋味鲜浓,回味甘爽。
3、浙江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虽带一个白字,但却是地道的绿茶。安吉白茶树是变种的茶树,因其独特的季节特点,春季时嫩叶纯白,到夏天的时候变成全绿。
安吉白茶最开始是野生型茶树,后在1982年用在山中发现的野茶树经人工成功培育。在1996年规模扩大到1000亩,但能采摘的量只有200亩,逐渐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差不多十万亩的产茶地。
安吉白茶叶薄嫩、叶梗粗,在采摘时将每个芽头撇下,通常为一芽一叶,每一斤干茶大概需要7万个芽头来构成。经过精细加工后,形成条索苗秀竖直、色泽翠绿且白色茶毫显著,干茶香气清新。因细嫩,需用80—85℃的水温冲泡,冲泡后茶汤鹅黄清透,入口滋味鲜爽甘醇、清香浓郁。
4、河南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另一个名称为豫毛峰,是河南省的著名茶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北宋时苏东坡有诗云:“淮南茶信阳第一”。而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信阳毛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信阳毛尖主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县、商城县及商城县内大别山一带。其中最著名的产地在五云、两潭、一山、一寨、一寺。
根据采制时间的不同,信仰毛尖又可分成:明前茶、谷雨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
信阳毛尖外形匀整、呈鲜绿色有光泽、白色茶毫显著,轻嗅干茶,有犹如板栗的熟香,香气纯正高扬。冲泡后,茶汤黄绿澄澈,茶香清新高扬,入口滋味鲜醇爽口。
5、苏州太湖碧螺春
碧螺春在当地最早的叫法是洞庭茶或吓煞人香,早在唐代时就为贡茶。
传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巡游太湖时,喝到这茶后,龙颜大悦,但觉得此茶名不登大雅之堂,看行如螺状,遂将其命名为“碧螺春”。
碧螺春的产地是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西洞庭湖一带,是中国最著名的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地区。碧螺春的采摘时间从春分前后开始,谷雨前后结束,具有早和嫩的显著特点。
碧螺春干茶条索紧结、色泽银绿、披满白毫、卷曲如螺状,独特浓郁的天然花香、果香。在冲泡时与其它茶品不同的是,先注入水,再投茶。因为碧螺春成卷曲状,会在水中下沉。冲泡后,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厚重。更多茶叶知识请加南茗佳人茶艺师微号:6480348(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6、江西庐山云雾
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甘甜”。而用庐山山泉冲泡茶品后就有了:“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半壁山房待月明,一盏清明酬知音。”这样的美句。
庐山云雾茶是汉族的传统名茶,始于汉朝,宋代时被选为贡茶。其最早是野生茶,后由于佛教的传入,庐山僧侣云集,逐渐将野茶驯化为家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庐山云雾产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那里终年云雾缭绕,降雨丰沛,温差较小。使得云雾茶形成其独特香气和口感。
庐山云雾条索秀丽紧实、茶芽肥、色泽绿润且茶毫显著,香气凛然持久,冲泡后茶汤浅黄清透,入口滋味浓厚鲜醇,香气宛如幽兰清幽典雅。
7、安徽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真正得名于明朝,在这之前以“安徽六安茶”为名,在清朝时成为贡茶。
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品。在谷雨前后至小满到来之前,采摘单片生叶为原料制成,摈弃了苦涩使得茶品滋味浓,香气高扬。
六安瓜片的主产地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以蝙蝠洞产茶区生产的六安瓜片最为正宗。
因采用单叶为原料,使得六安瓜片茶品外形如瓜子状、叶片边缘卷翘、呈现宝绿润亮色、大小匀整。冲泡后,茶汤黄绿清透,茶香清分扑鼻,入口鲜醇,回甜甘润。
8、四川峨眉竹叶青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坐落于四川省的峨眉山,因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茶品——竹叶青。
峨眉山产茶早在唐代便已经开始,至宋代时,茶叶名声进一步扩大。在1964年,当时人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途经峨眉山时,喝到这茶,被茶的滋味惊喜后,遂命名为“竹叶青”。
峨眉山历来佛家、到家云集之地,如万年寺、清音阁、白龙洞等地方都盛产竹叶青。竹叶青茶也就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竹叶青通常在清明前3—5天进行采摘,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时将其采下,经过一系列的精工细作后制成茶品。茶品外形扁平、套索竖直、肥厚带白毫、茶叶两头尖细宛如竹叶,呈翠绿色、茶香高扬。冲泡后,茶汤黄绿清亮,入口鲜爽、茶香浓郁。
9、安徽黄山区太平猴魁
现今,猴魁茶界普遍认为太平猴魁的前身是“太平尖茶”。太平猴魁属于绿茶中的极品尖茶。
清咸丰年间,开始出现“太平尖茶”,到清光绪中年后,太平茶叶和茶商盛极一时。家住猴岗的茶农凭借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猴坑、猴岗一带)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制出了质量位于尖茶的魁首,恰巧制出这茶的人名字叫魁成,于是此茶被命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主产区位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其中以猴坑高山茶园为鲜叶制成的尖茶品质最优。
太平猴魁外形独特,以两叶包裹一芽为常见,扁平挺直,呈深绿色,肥壮厚实,冲泡后,茶汤青绿清澈,挂杯香高爽持久,优质猴魁出现兰花香,入口鲜爽醇厚,无苦无涩,回味甘甜。
10、贵州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在1965年,由毛泽东亲自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等。
都匀毛尖在明代时已成贡茶,至乾隆年间开始远销海外。在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毛尖主产区位于团山、哨脚、大槽一带的山中。
都匀毛尖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为采摘标准。制成茶品后,干茶条索卷曲、外形匀整、呈黄绿色、白色茶毫显著。冲泡后茶汤绿中带黄、清澈,入口滋味鲜浓、回味甘甜,茶汤中香气清嫩。
扩展资料: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
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茶
绿茶的香型有哪些
茶知识
绿茶的八大香型你喝过几种?
茶叶的香气主要是茶叶的芳香物质放发出来的,绿茶的香气馥郁多变,丰富而有层次 滋味鲜爽,自然纯净,沁人心牌。
[绿茶的香型有哪些呢? ]八大香型分别是:栗香、豆香、清香、嫩香、海棠香、兰花香、花果香、毫香等。
绿茶的八大香型(一)
[栗香]也叫板渠香,是炒青绿某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类似板果的香气,又根据炒制的温度,可分为缴果香、板栗香、熟栗香这3个香型,是绿茶当中最常见的香气之典型代表茶:信阳毛尖、日照绿茶等。
[豆香]这也是炒青绿茶中常见的一种香气,又因树种和工艺的区别。豆香还有豆花香、炒豆香等。很多时候容易和果香混为一淡,或者将高火香当成了豆香。但是相比板果香,豆香少了一种食物熟过时的温和之感。
如果说果香是低调的,那么豆春会更加张扬,对于嗅觉的刺数也会更刺置一典型代表茶:西湖龙井、大佛龙井等。
[清香]清香在未经过炒制的烘青绿茶中比较常见。大多数原科细置的绿茶都会有一种,清新淡利请真法材,散发着清鲜的春天气息,自然而纯净的香儿工的如果说里春和豆香都是通过故制教发出来的,那么清香就是茶叶与生俱来的。典型代表茶:黄山毛峰、安吉白茶。
[嫩香]嫩香也是一种自带的香气, 是绿茶中典型的香气类型,尤其会出现在采用嫩芽制作的茶叶当中,比如说单芽的竹叶青、雀舌等。一般来说,鲜叶越嫩。嫩香越明显,所以明前某当中较多会有重告,而明后茶不会有。
另外,用中小叶种的茶芽制作的某叶当中也会比较明显
典型代表菜:信阳毛尖。黄山毛修等。
绿茶的八大香型(二)
[海棠香]也是种鲜的体现,在茶香中是比较独特的存在,比较多的会出现在基青绿茶当中,是类似海藻成海苔的香气,如日本的玉露、煎茶。
我国典型代表茶:恩施王露、抹茶等。
[兰花香]兰花香淡雅不张扬,清出不突儿,具有雅致的高级感,在茶团非常受人追捧。而绿茶中的兰花香,更是少有,只有部分高档绿茶才会出现兰花香型。
典型代表茶:太平猴魁、西湖龙井等。
[花果香]花果香一般在红茶、乌龙茶中常见,但在绿茶香气中,却是较少的一种香气苏州的润庭碧螺春因与果树相间种植,茶树与果树极枝相连,根脉相通,茶时吸收了果树的香气,才拥有了这独特的天然花果香。
典型代表茶:洞庭碧螺春。
[毫香]是指白毫显露的微尊,所具有的香气。毫香对鲜叶的数度要求较高,只有单芽到一芽一叶初展阶段的鲜叶,才具备富足的其毛特征。
典型代表茶:碧螺右。蒙顶甘露等。 ? ?
1. 绿茶的冲泡方法
2. 绿茶的冲泡
绿茶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正确泡法和喝法?
绿茶的冲泡方法: 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
若是冲泡绿茶粉,以40℃~60℃的温开水冲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毫升的白开水。
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
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 绿茶的喝法: 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味。
饮一小口,让茶汤在嘴内回荡,与味蕾充分接触,然后徐徐咽下,并用舌尖抵住齿根并吸气,回味茶的甘甜。 泡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 一、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
二、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正确的泡绿茶饮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
泡茶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水温。 扩展资料绿茶(Green 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
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
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饮茶禁忌 1、禁忌喝头遍茶:因为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茶叶表面总有一定的残留。
2、忌空腹喝茶:空腹喝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血,引发头晕、心慌、四肢举动无力等症状。 3、少喝新茶:因为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胃肠黏膜有较强的 *** 作用,易诱发胃病。
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应忌喝。 4、胃寒的人不宜过多饮,过量会引起肠胃不适。
神经衰弱者和失眠症者临睡前不宜饮茶,正在哺乳的妇女也要少饮茶,茶对乳汁有收敛作用。 5、忌用绿茶服药,忌喝隔夜茶。
绿茶中的鞣酸会与很多药物结合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绿茶。
绿茶冲泡法是什么?
首先,要准备并清洁茶具可选择无刻花的透明玻璃杯,先将玻璃杯预热,避免正式冲泡时炸裂。
其次,置茶。因绿茶干茶细嫩易碎,因此从茶叶罐中取茶时,应轻轻拨取轻轻转动茶叶罐,将茶叶倒人茶杯中待泡。
茶叶投放秩序也有讲究,有三种方法: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上投法即先在杯中注人开水,然后再投人适量的茶叶;中投法是先在杯中注人1/3的水,再投入适量的茶叶再加水;下投法是先投茶后加水的方法。
夏季冲泡特别细嫩的绿茶可采用上投法;条索松展的名茶如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适合中投法;秋冬季冲泡炒青绿茶可用下投法。 水烧开后,待到合适的温度,就可冲泡了。
执开水壶以凤凰三点头法高冲注水将水高冲人杯,并在冲水时以手腕抖动,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犹如凤凰在向观众再三点头致意,这样能使茶杯中的茶叶上下翻滚,有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浸出,茶汤浓度达到上下一致一般冲水人杯至七成满为止。 绿茶冲泡也可洗茶,即在冲泡前将开水壶中适度的开水倾人杯中,注水量为茶杯容量的1/4左右,注意开水不要直接浇在茶叶上,应打在玻璃杯的内壁上,以避免烫坏茶叶,此泡时间掌握到15秒以内。
玻璃杯因透明度高所以能一目了然地欣赏到佳茗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变化,所以适宜冲泡名优绿茶。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杯茶的好坏不只是在于茶本身,还要取决于茶的冲 泡方法是否正确得当。
在学会品茶之前一定要学会怎么泡茶,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品到香茗的滋味。 首先,在学习泡茶的方法之前,我们应把泡茶时所需要的器具准备齐全, 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薄瓷壶一把、公道杯一只以及浅口的小杯五只。
再有就是 选择我们需要的香茗了,最好是选择(清)明前、(谷)雨前的绿茶最为适宜。 当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冲泡步骤: 一、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的泡法 1。
首先用沸水浇在茶杯上,这被称作“烫杯”。烫杯之后将合适温度的 水冲人杯中,然后取适量的茶叶投入,不要加盖。
这时,茶叶就会徐徐地下 沉到壶底,干茶吸收水分之后,叶片就会慢慢展开,展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 汤面上的水汽夹着茶香飘散出来,犹如云蒸雾蔚。这个时候就好像是雪花在 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誉。
2。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茶汤凉至适口的时候,就可以品茶了,这就是 三泡茶的第一泡。
茶汤的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茶温若高于60℃,则会烫嘴;而低于40℃,茶的香气则会略微低沉,味道也会有点涩。 这个时间非常不好控制,完全依靠经验。
3。当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时,则可续水,此为第二泡。
如果茶叶 属于肥壮的茶,则这第二泡的茶汤味道最浓,饮后舌根回甘,齿颊生香,余 味无穷。 茶饮至三泡时,一般茶味已淡。
这种冲泡的方法,除了适合碧螺春之外,同样适合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涌溪火青、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二、条索松展的茶的泡法 上述的绿茶冲泡方法只适用于外形紧结重实的茶,而对于条索松展的 茶,则会出现茶叶浮于汤面,茶叶不易浸泡下沉的现象。
对于这种茶叶,应 该采用如下的泡茶方法: 1。烫杯之后,直接取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此时较高的杯温已经隐隐地 烘出茶香了。
2。这时再冲入适温的水,水的容量加至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注水的方法,茶艺馆中普遍直接用水冲击茶叶,其实这 样做并不妥当。 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不需要利用水的冲力,这样做反而会 容易烫伤嫩叶。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使用玻璃杯,那么则沿着杯边注水;如 果是盖碗,则要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把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 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这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 而却是闻香的最好时候。
3。在大约两分钟之后,等到茶叶吸水伸展,再冲满水,冲水方法同前, 这时的茶叶徘徊飘舞,别具茶趣。
4。其他步骤,则与紧结茶相同。
适合这种冲泡方法的绿茶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其中有些条索不是 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叶,用两种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选择。 绿茶的冲泡方法主要为以上两种,只要多加尝试,相信你一定能泡出一 杯好喝的绿茶。
各种绿茶的详细泡法
一般来说碧螺春用上投法;龙井,毛峰,毛尖,竹叶青用中投法;瓜片可用下投法或中投法。
但也要根据茶叶具体的老嫩程度,比如龙井有时需要用上投法。上投法:先向杯中冲入热水至七分满,再投入茶叶。
一般适合条索紧结,芽叶细嫩的高档绿茶。中投法:投茶后先向杯中冲入少量热水,以浸没茶为度,同时也可用手握杯轻轻摇动,让茶叶充分舒展,再冲水至七分满。
也可以先将少量水冲入杯中,再投茶,最后冲水至七分满。适合细嫩的高档绿茶,如扁形,单芽形,直条形,曲条形,兰花形,珠粒形等。
下投法:先投茶,后冲水。
绿茶的冲泡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杯茶的好坏不只是在于茶本身,还要取决于茶的冲 泡方法是否正确得当。
在学会品茶之前一定要学会怎么泡茶,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品到香茗的滋味。 首先,在学习泡茶的方法之前,我们应把泡茶时所需要的器具准备齐全, 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薄瓷壶一把、公道杯一只以及浅口的小杯五只。
再有就是 选择我们需要的香茗了,最好是选择(清)明前、(谷)雨前的绿茶最为适宜。 当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冲泡步骤: 一、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的泡法 1。
首先用沸水浇在茶杯上,这被称作“烫杯”。烫杯之后将合适温度的 水冲人杯中,然后取适量的茶叶投入,不要加盖。
这时,茶叶就会徐徐地下 沉到壶底,干茶吸收水分之后,叶片就会慢慢展开,展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 汤面上的水汽夹着茶香飘散出来,犹如云蒸雾蔚。这个时候就好像是雪花在 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誉。
2。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茶汤凉至适口的时候,就可以品茶了,这就是 三泡茶的第一泡。
茶汤的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茶温若高于60℃,则会烫嘴;而低于40℃,茶的香气则会略微低沉,味道也会有点涩。 这个时间非常不好控制,完全依靠经验。
3。当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时,则可续水,此为第二泡。
如果茶叶 属于肥壮的茶,则这第二泡的茶汤味道最浓,饮后舌根回甘,齿颊生香,余 味无穷。 茶饮至三泡时,一般茶味已淡。
这种冲泡的方法,除了适合碧螺春之外,同样适合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涌溪火青、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二、条索松展的茶的泡法 上述的绿茶冲泡方法只适用于外形紧结重实的茶,而对于条索松展的 茶,则会出现茶叶浮于汤面,茶叶不易浸泡下沉的现象。
对于这种茶叶,应 该采用如下的泡茶方法: 1。烫杯之后,直接取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此时较高的杯温已经隐隐地 烘出茶香了。
2。这时再冲入适温的水,水的容量加至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注水的方法,茶艺馆中普遍直接用水冲击茶叶,其实这 样做并不妥当。 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不需要利用水的冲力,这样做反而会 容易烫伤嫩叶。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使用玻璃杯,那么则沿着杯边注水;如 果是盖碗,则要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把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 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这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 而却是闻香的最好时候。
3。在大约两分钟之后,等到茶叶吸水伸展,再冲满水,冲水方法同前, 这时的茶叶徘徊飘舞,别具茶趣。
4。其他步骤,则与紧结茶相同。
适合这种冲泡方法的绿茶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其中有些条索不是 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叶,用两种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选择。 绿茶的冲泡方法主要为以上两种,只要多加尝试,相信你一定能泡出一 杯好喝的绿茶。
绿茶应该怎样泡
绿茶的冲泡,第一步便是烫杯,烫杯有利于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同时,根据绿茶条索的紧结程度,其泡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
对于冲泡碧螺春、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外形较为紧实的绿茶时,在烫杯之后,采用上投法,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随后取茶投入,不加盏。此时可以清晰地看见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在吸收水分之后,叶片逐渐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以碧螺春为例,芽叶逐渐展开的碧螺春在茶汤中犹如片片飞舞的雪花,叶底成朵,鲜嫩如生。碧螺春的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誉。稍候片刻之后,待茶汤凉至适口时,即可开始品茶,这时所饮的茶汤为第一泡。一般来说,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最佳温度大约在45-55℃之间。温度高则烫嘴也验,在第一泡的茶汤还有1/3剩余时,开始续水,称为二泡。如果是茶叶肥壮的绿茶,二泡时茶汤正浓,饮后齿颊生香,舌本回甘,令人余味无穷。通常茶叶饮至三泡时,茶味已淡。
对于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这些条索松展的绿茶,如果仍然采用上述方法,那么茶叶因茶骨轻薄而不易浸泡下沉。因而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下投法冲泡茶叶。烫杯后,待杯子干后,取适量绿茶置人杯中,此时较高的杯温已经能够隐隐闻到绿茶的清香。随后开始向茶杯中冲水,冲水量达到茶杯容量的1/3时,开始注意注水方法的变化。如果冲泡绿茶所选用的是玻璃杯,则开始沿杯壁缓慢注水,然后微微摇晃茶杯,目的是使茶叶能够得到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是闻香的最好时候。稍候2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之后,再利用前面所讲到的冲水方法将茶杯冲满。此时可以观察到已经伸展开的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沉浮,别具茶趣。至于其他步骤,则与冲泡紧结的绿茶方法相同。
怎么泡绿茶最好喝??
80C的温水最好.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
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细说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
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
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
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
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
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
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
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绿茶的沏泡都是什么呢?
绿茶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热水冲入杯中。
二是下投法,先放茶叶后直接倒85度左右的热水,适合普通绿茶。 正确的泡绿茶饮用,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
泡茶有一定的讲究,尤其是水温。 一般的绿茶冲泡方法及注意事项: 冲泡绿茶时,水温控制在80℃~90℃左右。
若是冲泡绿茶粉,以40℃~60℃的温开水冲泡即可。份量是2公克绿茶粉配450毫升的白开水。
冲泡茶叶的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 绿茶粉不可泡得太浓,否则会影响胃液的分泌,空腹时最好不要喝。
有助于降脂助消化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我国边疆少数民族有“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因为茶叶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
绿茶怎么泡
1、可能茶叶放太多了,茶放少点试试;
2、如果还是很苦,可能是茶的质量问题,换其他的质量较好的茶再泡看看;
3、如果质量更好的茶放少点泡你还觉得很苦,那可能是绿茶的味道不适合你,可以换喝乌龙茶或红茶。
4、绿茶最好的泡饮法:在一个清静雅致的地方,把3-5克的上好绿茶放进能装100-150毫升水的透明而高雅的玻璃杯里,冲入刚沸腾稍微放凉一点的开水(泉水为上,井水次之,纯净水亦行)。先观赏杯中绿茶上下漂浮的美妙奇观,约2-3分钟后,品闻茶杯中散发出来的芬芳香气,再尝茶汤的清雅滋味。只要凝心静气品饮,可让您品尝到无限的雅趣,带给您一份前所未有的好心情。
5、绿茶如果茶汤在嘴里觉得苦,咽下后回甘,那是茶味浓,不是质量问题;而如果茶汤在嘴里觉得苦,咽下后还是苦,那是真正的苦,是质量差的表现。
我想知道冲泡、饮用绿茶的正确方法~
要泡好一壶茶,既要讲究实用性、科学性,又讲究艺术性。
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
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
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
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 mg/kg时,茶味变苦。
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无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
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普遍爱好喝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
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
喝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则,大热量容易使茶叶烫熟。
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还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壶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盘形、碗形两种);盛放茶汤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尝茶时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盘和茶托;专门存放茶叶用的铁罐、陶罐、木罐等贮茶器具。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
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
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温。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
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
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
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熬煮。通常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五是注意冲泡时间。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
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用茶量多,水温高。
细嫩红绿碎茶,冲泡时间宜短,3—5分钟即可。冲泡次数1—3次为宜,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
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1/3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冲泡乌龙茶的次数可达5—7次,又由于其多用小型紫砂壶,冲泡时间较短,一般约2分钟左右,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增加15—30秒的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422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竹木茶具介绍
下一篇: 茶具发生茶乳酪沉淀的解决方法